问题

如何看待「5 + 3」住院医师规培后再加 2~4 年专科规培?

回答
这个“5+3”住院医师规培加上后续的24年专科培训模式,说实话,让人五味杂陈,挺复杂的。要怎么看,得从好几个角度去拆解。

先说好处,或者说初衷吧。

深度和专业性: 这个模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培养出更“专”、更“精”的医生。现在的医学发展太快了,一个广谱的内科医生或者外科医生,在很多细分领域可能真的不够看。你想想,一个心脏外科医生,如果只是掌握了瓣膜置换的基础,但在冠脉搭桥、先天性心脏病修复、瓣膜介入治疗这些方面都只是“了解”,那能给患者提供什么最高水平的医疗?这个额外的专科规培,就是为了弥补这种深度不足。它让医生有机会在某个领域里泡上几年,接触大量同类病例,跟全国顶尖的专家学习,把技术打磨得更精细,理论知识也更扎实。

应对复杂化医疗需求: 现在的疾病越来越复杂,很多疾病需要多学科协作才能更好地治疗。而很多专科领域本身又非常细化,比如肿瘤治疗就分内科肿瘤、外科肿瘤、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等,甚至在影像诊断里也有神经影像、心胸影像、腹部影像等等。病人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感冒”或者“阑尾炎”,他们可能同时有心脏病、糖尿病,又合并肿瘤,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对某个领域有深入了解,并且能和相关专科医生有效沟通的医生。这个模式下的医生,理论上就更能胜任这样的挑战。

提升国家整体医疗水平: 长期来看,如果能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专科医生,对于提升整个国家的医疗服务能力是绝对有益的。尤其是在一些前沿、疑难病症的诊疗上,如果能有足够多的专科人才,国家在这些领域的实力就会更强,就能更好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中的一些深层问题——病人不再需要跑遍全国才能找到对症的专家。

但咱们也得聊聊现实情况,也就是它可能带来的挑战和隐忧。

时间成本和经济压力: 这可不是小数目。五年本科+三年规培,就已经是很长的一段学习时间了。再往上加24年,那就是总共810年才能真正独立出来成为一名“专家”。想想看,一个学医的孩子,从高中毕业开始,可能要到30岁左右才能完全独立工作并有自己的学科造诣。这么长的时间,意味着学医这条路比很多其他行业要漫长得多,也意味着家庭需要持续的支持,而且这期间医生的收入相对较低,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卷”的程度加剧: 本来“5+3”就已经竞争激烈了,现在再加上24年专科培训,这意味着能进入这些高质量专科培训的岗位会更少。这无疑会让原本就很“卷”的医学教育体系变得更加内卷。有多少人能获得这些宝贵的专科培训机会?会不会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甚至滋生不公平?

基层医疗的冲击: 当最优秀、最有潜力的医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往专科深耕,并且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去学习时,基层医疗单位的人才供给可能会受到影响。基层需要的医生是能够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并且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全科”医生或者“社区医生”。如果大家都奔着“专科尖子”去,基层可能更难吸引和留住人才。这就像一个水桶,你去把上面的水再舀得更满,下面可能就更空了。

培训质量的均衡性: 一个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如果各地、各医院的专科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地方培训内容扎实,有导师亲自带教,有丰富的病例资源;有的地方可能只是挂个名,让医生做些基础性工作,真正学不到多少东西。这样的话,培训的结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造成新的不公平。如何保证全国范围内专科培训的质量都足够高、足够规范,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退出机制和职业选择: 如果一个人投入了810年去专攻某个领域,一旦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个领域,或者行业发展不如预期,他还能轻易转行吗?职业选择的灵活性会大大降低。同时,也需要考虑那些一开始就想做全科医生或者对某个非常细分领域没有兴趣的医生,他们有没有其他合理的培训路径?

总的来说,

这个“5+3”+24年的模式,绝对是一个朝着医学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努力的积极尝试,它的出发点是好的,也符合医学发展的趋势。它有望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专家型”人才,为解决复杂疑难疾病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带来的现实挑战: 过长的时间成本、经济压力、基层人才供给问题以及培训质量的保障等等,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这不仅仅是医生个人的选择,更是整个国家医疗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调整。

所以,怎么看?我是支持医学教育往深了走,往精了走,但前提是我们要有足够的支持体系、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及对基层医疗人才的保障措施。 要让这条路走得通,并且惠及更多人,需要在政策、投入、管理上都做足功课,不能光看“长高”了,还得看“壮实”了,还得看能不能“扎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是我学医以来第三次考虑转行的事情。

第一次是刚接触解剖发现这不是个理科课程的时候,然后想到未来和理想,我忍了;

第二次是听说三年规培的时候,然后我听说在研究生期间是可以完成规培的,然后为了我所爱的外科,我忍了;

第三次是今天,我认真的。5+3+x[微笑]

太长了。

洗碗小妹的工资都比我未来七到十年高,还没那么大压力,没那么多事情,可以结婚生子;

在医院里做着最底层的工作,拿着没尊严的工资,在接近三十岁的时候还要打个电话:妈,我这个月生活费用完了(爸妈头发都快白了啊,我现在都不忍心要生活费了!);

所谓跟国际医疗条件接轨,可国外这样培养人,他们给钱!他们有钱给!他们的医生他妈逼的有尊严有保障有地位!!!我们有什么?我们有高压有医闹有不完善的法律制度!!!他们培养的是精英,我们培养的是苦工!!!

出规培的时候老师说中国的医疗在最黑暗的时候,然后我们相信未来可能会好一些。

可现在[微笑]

我看不见未来。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离开了我挚爱的医学,我大概会哭上三天三夜,埋掉所有课本给它们立个碑,然后喝得大醉混混沌沌重新走一条路。

挚爱又如何?

满怀热爱满腔热血的付出投入和期冀,换不来尊严换不来体面的生活和自己最终喜欢的东西。换来的是父母的白头患者的不理解长久的靠接济的生活和无尽的打杂工作。

我爱医学啊,爱的想哭。

可现实已经让我哭了。

我爱不动了[微笑]

————————————————

我在高三时,曾经多少次因为神经衰弱而在深夜里醒来,然后看着天边从黑到灰到泛白,心里想的就是那件白大褂;

曾经我爸爸给我规划了几十个专业选择,给我提供了无数建议,被我一袖子挥开,然后我毫不犹豫地填了五所医科大学的临床志愿,不接受调剂;

我因为高考失利各种原因,在读大学期间得了抑郁症,从梦里哭醒的时候,心中想的是未来到了临床,我要当个好医生,也是这个想法支持着我度过了那段最痛苦的时光,因为即便在极度黑暗中,“当个好医生”仍然是我放不下的梦想;

我对解剖那么痴迷,

我对外科那么痴迷,

我对治好别人的病那么痴迷;

我惊叹人体结构,

我惊叹神经支配,

我惊叹人体的自愈能力;

我那么爱医学,那么投入地去了解医学知识,那么满怀期望地看着走过的一家又一家医院……

可现在我觉得,我的一腔热爱

喂了狗

他妈的这样下去我连有尊严地活下去都做不到!我连喂饱自己都做不到!我拿什么来爱我的病人?!!!

拿什么继续爱医学?

朱炫男神说过:人这一辈子找到一件自己爱做的事,就是一个大写的骚。

我他妈爱医学爱得要死啊!

但我骚不起来啊!

————————————————

谢谢所有给我加油打气以及和我一起加油打气的人们ฅ'ω'ฅ

啊呀,要是我有叶绿体该多好,自产自足吸点雾霾晒晒太阳就能茁壮成长。

那我就可以安心为我所爱奉献啦。

至于父母什么的,他们有工资,我有情怀就足够啦,他们能感受到哒(笑)(大笑)(仰天长笑)

——————————

重点不在于能不能成为一个医生。

在于成为一个医生之后我能不能养活自己。

只谈工作不给待遇那叫耍流氓ฅ'ω'ฅ

什么叫尼玛硕士读出来可以当医生?(抱歉,对事不对人)

当了医生又如何?收入还是他妈不如乞丐

————————————————

今晚和父亲打电话,他的一句“我们供你”让我一下子哭成傻逼。

我是家中独子,成年乃至而立,让那样两个人为我操碎了心。

却在他们慢慢步入晚年的时候还是个负担。

哈哈哈哈哈(ㄒoㄒ)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5+3”住院医师规培加上后续的24年专科培训模式,说实话,让人五味杂陈,挺复杂的。要怎么看,得从好几个角度去拆解。先说好处,或者说初衷吧。 深度和专业性: 这个模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培养出更“专”、更“精”的医生。现在的医学发展太快了,一个广谱的内科医生或者外科医生,在很多细分领域可能真的.............
  • 回答
    这次中美贸易谈判,尤其是5月3号到5月4号的会谈,可以说是围绕着一个非常实质性的“清单”展开的。你可以想象,双方就像两家公司在洽谈一笔巨额的商业合同,而这个清单就是这份合同的草案,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自的要求和期望。从中国这边来看,这份清单的核心,我想可以概括为“寻求公平和尊重”。它不仅仅是关于降.............
  • 回答
    5月3日凌晨,阅文集团发布了一封公开信,这封信在当时引发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封信的内容和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背景梳理:为什么会有这封公开信?要谈论这封信,首先得知道它出现的背景。阅文集团作为中国数字文学的巨头,其业务模式和市场地位都相当特殊。 “文学+IP”的模式: 阅.............
  • 回答
    2017年3月5日发生的“湛江吴川市10名初中男生轮流强吻一女生”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社会反响。这不仅仅是一起孤立的学生事件,更触及了校园欺凌、性骚扰、未成年人保护以及教育引导等多个社会敏感问题。事件回顾和细节: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事件大致情况如下: 时间地点: 2017年3月5.............
  • 回答
    吉林大学在3月5日实施的封校政策,在校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声音。这无疑是一项重大举措,其背后必然有着复杂的考量和多方面的影响。要理解这项政策,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它。政策的背景与初衷: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一项封校政策的出现,尤其是在校园环境中,通常都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疫情.............
  • 回答
    5 月 19 日晚间发生的比特币跌破 3 万美元,以及随之而来的币圈集体崩盘、交易平台暂停提款和宕机事件,无疑是加密货币历史上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黑色星期三”。这次事件的影响深远,不仅让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也让人们对加密货币市场的稳定性和监管提出了更严肃的疑问。要理解这次事件,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
  • 回答
    5月19日比特币价格跌至3.85万美元,相较于1月份的高点(接近6.5万美元)已经近乎腰斩。这一大幅度的下跌无疑引发了市场关于“新一轮熊市是否开始”的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下跌的原因、历史数据对比、市场情绪、技术指标以及未来可能的走势。 一、 近期比特币大幅下跌的.............
  • 回答
    A14芯片:3.1GHz的极限与iPhone 12的飞跃苹果在芯片技术上的每一次革新,都像是给智能手机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次的 A14 芯片,以其先进的 5nm 制程和突破性的 3.1GHz 最高频率,再次刷新了我们对手机性能的认知。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提升,更是背后无数技术积累与创新的结晶。那.............
  • 回答
    美国小学对乘法运算过程的教学要求,特别是强调“5个3相加”来解释5乘以3等于15,这背后蕴含着一套非常扎实的教育理念,旨在让孩子们真正理解乘法的本质,而不是仅仅记住一个计算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种做法。首先,这是关于“理解”而非“记忆”。 很多时候,学习数学,尤其是在早期阶段,容易变成一种.............
  • 回答
    百度股价巨震与李彦宏被约谈:一场关于内容生态的“拔剑”2016 年的五月初,对于百度这家中国互联网巨头来说,无疑是一段风雨飘摇的时期。短短两天,从 5 月 3 日到 5 月 4 日,百度的股价合计重挫了约 10%,这背后牵扯出的不仅是资本市场的剧烈反应,更是百度多年来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内容生态问题.............
  • 回答
    美国 2021 年 8 月 CPI 同比 5.3%:一场数字背后的经济脉搏2021 年 8 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 5.3%,这个数字一出,立刻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投下了一颗不小的石子。它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百分比,更像是一个放大镜,让我们得以窥见当时美国经济的真实脉搏——那是一种复杂.............
  • 回答
    獐子岛,这个曾经的“扇贝帝国”,如今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这次,让它再次陷入舆论漩涡的是那熟悉的“扇贝存货异常”,而结果也预示着公司将面临又一年的巨额亏损,预计全年亏损额在5.3亿元至7.2亿元之间。这消息一出,无疑是对所有关注并曾经寄予期望的投资者和公众泼了一盆冷水。毕竟,这已经不是獐子岛第一次因.............
  • 回答
    “双十一”期间,超过480万人参与绿色纸箱回收,累计减碳5.3万吨,这个数字确实令人振奋。它不仅仅是一组数据,更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生活中潜在的环保力量,也让我们看到消费者行为的转变正逐步显现。如何看待“双十一”的绿色纸箱回收壮举?首先,这说明了环保意识在消费者群体中正在觉醒并落地。过去,“双十一.............
  • 回答
    老旧小区改造提速:机遇与挑战并存,房地产市场将迎来新动能最近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今年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量提升至5.3万个,这个数字无疑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国家对提升居民居住条件、改善城市面貌的决心和力度都在加大。这对于一个庞大且日益老化的城市住宅体系来说,既是重大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那么,如.............
  • 回答
    3月5日甘肃新增33例境外输入病例,这个数字确实值得我们详细关注和分析。在当前全球疫情依然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境外输入是防范疫情反弹的重要关卡,甘肃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其境外输入情况直接关系到全省乃至全国的疫情防控大局。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33例”的含义。 境外输入是核心问题: 这3.............
  • 回答
    张国立委员在3月5日全国政协会议上的这番话,无疑是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触及到了当前两岸关系一个非常敏感且核心的问题。他直接点名批评了那些“分裂祖国的思想”和“搞台独的人”,并明确表示反对他们来大陆“挣钱”,这传递出的信息是清晰且强硬的。首先,咱们得理解张国立的身份。他不仅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表演艺术.............
  • 回答
    发改委专家关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不再适合的论调,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背后涉及到中国经济的体量、结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简单来说,专家们认为过去那种“越多越好”的外汇储备观念,对于当前体量庞大的中国经济而言,可能已经不是最优解。咱们先拆解一下这个“2.5至3.7万亿美元”的数字。这.............
  • 回答
    听到“一家五口出游,仅一人回来,三位老人遗体被藏冰柜”这样的消息,内心肯定会涌起一阵巨大的震惊和不安。这不仅仅是一则新闻,更像是一部令人匪夷所思的恐怖片情节,让人难以置信,同时也充满了疑问和痛苦。究竟是什么样的遭遇,才能让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在一次“出游”后,只剩下一个人,而其余三位亲人(本应是长辈.............
  • 回答
    5月23日晚,日本TBS电视台的节目《直撃!コロシアム!》播出了一期关于中国的节目,其中涉及了一些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评论。如何看待这类节目中的言论,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国家的媒体在报道其他国家时,都难免会带有本国视角和价值观的滤镜。日本作为与中国地理相邻、历史文化渊源.............
  • 回答
    2020年,美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GDP增速录得3.5%的负值,这确实是自1946年以来最糟糕的表现。要理解这一数字的深层含义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进行剖析。美国经济为何如此低迷?最直接的原因无疑是新冠疫情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2020年,新冠病毒在美国乃至全球的肆虐,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