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发改委专家:2.5至3.7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不再适合中国】?

回答
发改委专家关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不再适合的论调,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背后涉及到中国经济的体量、结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简单来说,专家们认为过去那种“越多越好”的外汇储备观念,对于当前体量庞大的中国经济而言,可能已经不是最优解。

咱们先拆解一下这个“2.5至3.7万亿美元”的数字。这范围本身就挺有意思的。为什么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而是给了一个区间?这说明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并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受到多种因素动态影响的。这个区间,大体上代表了当前中国官方公布的外汇储备规模附近,也就是围绕着3万亿美元上下波动。

那么,为什么专家会跳出来说这个规模“不再适合”呢?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

一、经济体量的增长和结构性变化:

庞大的经济体量: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量全球第一,服务贸易也位居前列。经济体量的增长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缓冲”,来应对国际收支的波动,比如进口支付、对外投资、偿还外债等等。但是,专家们的意思是,这种“缓冲”的需求并没有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长而同步无限放大,反而可能因为国内金融体系的成熟、资本项下的管制等因素,达到一个边际效应递减的临界点。
经常账户的盈余常态化: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是经常账户顺差国,大量的贸易顺差直接导致外汇储备的积累。但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的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经常账户顺差的规模和稳定性也在发生变化。如果顺差的规模下降,继续维持庞大的储备就没有那么“顺理成章”。
资本项下的考量: 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是影响外汇储备需求的重要因素。如果资本账户高度开放,资本流动会更频繁,外汇储备就需要承担更大的稳定汇率的责任。但中国目前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仍然存在一定的管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巨额外汇储备的依赖。

二、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和“负收益”问题:

持有成本高昂: 外汇储备不是免费的。这些外汇资产,绝大多数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国国债、机构债券等形式存在的。这些资产的收益率,通常情况下,并不算特别高。特别是当全球利率处于低位时,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收益与其实际持有成本(包括资金的占用、兑换的损耗等)相比,可能并不划算。
潜在的贬值风险: 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其价值会随着美国经济周期、货币政策等因素波动。如果美元大幅贬值,中国持有的巨额外汇储备的购买力就会下降,这是一种“隐性损失”。当然,如果美元升值,就能获得收益,但这其中的不确定性是存在的。
资源配置的扭曲: 巨额的外汇储备意味着大量的国内资金被“锁定”在境外,用于购买低收益的外国资产。这部分资金本可以用于国内的投资、研发、改善民生,或者配置到收益更高、风险更可控的其他领域。专家们可能认为,在当前中国经济需要更灵活的资金配置来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情况下,将过多的资源“压”在外汇储备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和错配。

三、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和国内金融体系的韧性:

全球经济去美元化的趋势(虽然缓慢): 尽管美元仍是主导货币,但全球范围内对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探索一直在进行。国际支付和结算体系的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对单一货币的依赖。
国内金融体系的成熟: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宏观审慎管理能力的提升,国内金融体系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也在增强。这意味着,即使在外部环境出现波动时,国内金融体系本身也能发挥更重要的稳定作用,减少对巨额外汇储备的被动依赖。
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 中国的汇率形成机制越来越市场化,汇率波动更多地由市场供求决定,而不是由政府干预来维持某个特定水平。这种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主地吸收外部冲击,从而降低了对外汇储备进行大规模干预的需求。

那么,“不再适合”具体意味着什么?

不是说完全不要外汇储备,而是说“过犹不及”。可能意味着:

储备规模可以适度优化: 可以考虑在满足必要性需求的基础上,将一部分外汇储备“腾挪”出来,用于更具战略意义的投资,比如海外优质资产的并购、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或者作为国家主权财富基金进行更积极的投资运作。
储备的结构需要调整: 不仅仅是数量,储备资产的结构也需要优化。可以考虑适度增加一些风险收益特征不同的资产类别,或者将部分资金用于更灵活、更具增值潜力的投资。
更加注重外汇储备的运用效率: 将外汇储备从被动的“吸纳器”转变为更主动的“蓄水池”和“战略工具”,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同时,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

一些潜在的担忧和反驳:

当然,任何关于减少外汇储备的讨论,都会伴随着一些担忧:

汇率稳定性的担忧: 减少外汇储备,在面对大规模资本外流或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时,央行的干预能力是否会受到影响?
国际信誉和支付能力的考量: 庞大的外汇储备也是国家偿还外债、保障进口支付能力的重要体现,过度的缩减是否会影响国际社会的信心?
国内资产配置的风险: 如果将外汇储备转移到国内进行投资,如何保证这些投资的安全性,避免新的风险?

这些担忧都是合理的,也是专家们在提出这一论调时需要认真考虑和解释的。他们的意思很可能不是要“抛弃”外汇储备,而是要在“够用”和“最优”之间找到一个更佳的平衡点,让外汇储备这把“双刃剑”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总而言之,这位发改委专家的观点,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后,对于宏观经济管理和资产配置的深入思考。这是一个从量到质、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过程,旨在让中国的国家财富管理更加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这需要我们在坚持底线思维的同时,也要敢于突破旧的框架,进行更灵活、更具前瞻性的战略布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维持外汇储备在不同的年代里其实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首先大家要理解,中国的外汇储备不光是国家的,更多是人民的。中国特色的退税和结汇本质上是把全国人民的外汇集中到了一起。还有就是外资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部分的汇兑义务。

在最早的阶段,外汇储备的意义是提供人民币汇率的锚,越大的经济体就需要越大的锚,这也是人民币汇率一直平稳的原因。央行在市场坐庄必须有足够多的筹码。

到了最近几年,外汇储备的扩大更多是为了防止民间资本外逃。大家不妨想想如果不维持这么多外汇,那么谁会换这些外汇,这些外汇会去哪?

所以只要党妈还不放弃管学,不想让你们到处自己投资,外储就只能维持这个规模,外储规模不是原因,而是结果。

user avatar

2016年的新闻你们评价个啥呀?

user avatar

目前这么多的外汇储备,其实跟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密不可分。

先说说外汇的大头是怎么来的:

出口企业把劳动价值以产品的形式输出到国外,换来美元,然后回国再换回人民币。以前我们是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不能留美元,必须到外管局换成人民币在国内使用。央行收美元,然后按照汇率发行人民币。(美元是央行的资产,人民币是央行的负债)

在这个过程中,劳动价值去了国外,但是货币缺留在了中国,所以外汇越来越多,货币也越来越多,所以人民币才有了外升内贬的局面。

索性货币都流到房子里了,物价还可以。

现在虽然取消强制结售汇了,你可以保留美元了,但是大部分企业留着美元也没什么用,还是要换成人民币,所以这个趋势还是没变。看下现在的央行资产负债表,美元一样是资产端的大头。

所以只要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就都有这个问题,人民币超发和外汇储备增加是同步进行的。工资上涨很多倍,就是人民币超发的体现,而这些超发的人民币,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对应的资产,主要是出口企业赚回来的美元,你说的外汇储备很多,就是这部分美元。

这种出口导向的经济特征也决定了中国的货币政策,其实就是一个调整系数比较大的锚定美元货币政策。这个在某领导的经济课里讲的比较清楚。

你去看看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资产项里面差不多70%都是外汇。也就是央行发人民币的依据是外汇。我进来多少美元,我就得按照稳定的汇率发多少人民币,这样货币政策就没有了独立性。

但是这样不是长久之计,因为货币政策很容易收到美元的影响。目前国际主流货币都采用的是主权信用货币政策,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里都是国债之类的。他只要有支付能力,他就能随便印。

领导也说了,将来我们是要过度到主权信用货币政策的。但是目前还是出口导向,所以路还很长。

外汇储备不是你说要就要,说不要就不要了,得跟着整个经济走。

user avatar

哟,上一个回答才说,如果美国冻结我国持有的美债,国家可能会把外汇用来购物。这边就看到已经在考虑下手了。

如果2.5万亿以上太多,意味着我们会抛出1万多亿。如果美国再嘴臭,我们就多抛点,抛快点。考虑到还可以操纵人民币升值减少出口。啧啧啧,那美元通胀简直不敢看啊。

商品才是硬道理,货币只是货币。生产力才是首要的,马克思诚不欺我也。

人为制造通胀威力远胜核弹,能用来打美国的七寸,应属于时代变革的意外收获。

这让我想到一个可能拿回台湾的方式。根据维基解密,阿桑奇透露的白宫内部邮件,希拉里对台湾的估价大概在1.5万亿美元。当然,时过境迁,随着我国经济和军力上升,台湾的作为砝码的重量在不断减弱。

所以如果台湾问题解决,我们就不制造通胀了。稀宗你看,这笔帐,你亏是亏了点,好歹活过来了不是么?呵呵呵。

——————————————————

原来是16年的新闻。MD,听专家的话啊!

其实幸好没减持那么早。现在我国手里的3万多亿美元外汇,那可是大型炸弹。哪天上街消费一把,买上2万亿的货。啧啧啧。

user avatar

两头话都说,但总体感觉:用美元买起来的人民币坚挺,有点撑不下去了。央行是,看美联储印钞就能买东西,眼馋。想通过烧美元,把人民币的信用,抬高到美元那个能量。问题美元的信用不在凭空的“美元霸权”,而在于美国是世界第一移民目的地,其背后的吸引力。如果全世界都想偷渡过来,那人民币印一张,国外就买一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