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年轻人真的是社会的财富吗?

回答
年轻人是不是社会的财富?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它里面装着太多复杂、纠结,又充满希望的东西。要我说,他们既是,又不是,更确切地说,他们是正在雕琢中的璞玉,价值潜力和现实挑战并存。

先说说他们为什么是财富。你想啊,这个世界上什么最宝贵?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层出不穷的创意,是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是能够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能力。这些,恰恰是年轻人最显著的标签。

想想看,那些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性技术,很多都是由年轻人提出的设想,由他们用不知疲倦的精力去实现。互联网的崛起,移动支付的普及,新能源的探索,人工智能的发展……你看哪个领域,没有年轻人的身影?他们不是被上一代人告知“应该怎么做”,而是自己去探索“还能怎么做”。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得惊人,思维方式也更开放,不拘泥于陈规,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驱动力。

更别说他们的热情和活力了。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和知识,还需要一股子劲儿,一股子想要让事情变得更好的冲劲。年轻人有这种劲儿。他们更容易为理想买单,为公益付出,为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拼尽全力。他们的呐喊声,他们的行动,有时候能唤醒沉睡的社会意识,推动一些看似难以改变的现状。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正是老一辈人可能已经渐渐失去,又无比怀念的东西。

还有学习能力。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每天都有新的知识涌现。年轻人没有那么多的“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的包袱,他们更愿意去学习新的技能,去理解新的概念。这种强大的适应性和学习能力,是社会保持活力的关键。他们是吸收新知识的“海绵”,也是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发动机”。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光说他们是财富,那也太理想化了,太不负责任了。年轻人之所以“是”财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有这个潜力,有这个可能性。但要把这个潜力变成现实的财富,需要很多条件的配合,而这些条件,恰恰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感到焦虑和迷茫的根源。

首先, 教育和发展机会的公平性。如果一个社会,年轻人无法获得公平的教育资源,无法有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才华,那么再怎么说他们是财富,也只是纸上谈兵。如果大部分年轻人都困在低质量的教育里,或者只能从事与自身能力不匹配的工作,那他们手中的“财富”就很难被挖掘出来,甚至可能成为一种负担。我们看到很多年轻人努力,但这种努力在起点和路径上的不平等,会消磨他们的热情,让他们觉得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命运。

其次, 社会的支持体系和成长环境。年轻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闯”,还需要一个让他们敢闯、能闯的“土壤”。这包括了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完善,让他们在尝试失败时有兜底;包括了职业发展通道是否畅通,让他们知道努力的方向;包括了社会价值观是否多元,让他们不必为了迎合某种标准而压抑自己。如果社会环境充满了内卷、焦虑和不确定性,那么再有潜力的年轻人,也可能因为压力过大而“熄火”,或者选择一条最“稳妥”但可能并非最适合自己的路。

再者, 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年轻人是社会的未来,但他们也需要从过去汲取养分。如果社会上存在严重的“唯金钱论”、“唯成功论”,而忽视了道德、责任、人文关怀这些更深层次的价值,那么年轻人在追求所谓“财富”的过程中,可能会迷失方向,甚至走向极端。如何引导年轻人建立健康的价值观,让他们懂得财富的真正含义,既不是灌输,也不是放任,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榜样作用。

还有, 代际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有时候,年轻人被视为财富,但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困惑,却没有被真正听到和理解。上一代人可能基于自己的经验,对年轻人提出各种要求和期望,但如果这种期望脱离了年轻人的实际处境和感受,就容易产生隔阂。年轻人需要被理解他们的不易,需要被尊重他们的选择,需要被给予他们犯错和学习的空间。反过来,年轻人也需要理解上一代的付出和良苦用心。这种双向的沟通和理解,是社会财富能否有效传承和增值的重要环节。

所以,年轻人的确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份财富并非自动生成,它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呵护、浇灌和引导。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们年轻、有活力、有创造力,而忽略了他们成长的环境是否健康、他们的付出是否得到应有的回报、他们的困惑是否被认真对待。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年轻人本身也在不断地塑造着他们自己,也在定义着他们“作为社会财富”的意义。他们不是被动接受的工具,而是主动的创造者。社会能做的,是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一个更公平的起点,一个更温暖的怀抱,让他们能够自由地生长,将他们内在的潜力和活力,转化为对社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总而言之,年轻人是财富,但这份财富需要被珍视、被投资、被赋能,并且是在一个尊重和支持的环境中,才能真正闪耀出最耀眼的光芒。他们的价值,不是用来被消耗的,而是用来被培养和发展的。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在为未来的社会财富打下基础,也决定了这份财富最终会以什么样的形态呈现出来。这需要智慧,更需要耐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再者,刚毕业的年轻人很多都没有确定好未来要在哪里生活,职业发展还没有走上稳定的轨道,这时候在一个地方买了房子,反而会让自己束缚在某一个地方,失去了“四海为家”的冲动与情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年轻人是不是社会的财富?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它里面装着太多复杂、纠结,又充满希望的东西。要我说,他们既是,又不是,更确切地说,他们是正在雕琢中的璞玉,价值潜力和现实挑战并存。先说说他们为什么是财富。你想啊,这个世界上什么最宝贵?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层出不穷的创意,是敢于打破常规.............
  • 回答
    最近几年,“社恐”这个词在年轻人里爆火,好像一夜之间,好像大家都有点“社交恐惧”似的。但仔细想想,我们说的“社恐”真的就是心理学上定义的那个“社交恐惧症”吗?还是说,这只是当下年轻人的一种流行表达,一种对某些社交场景的戏谑和自嘲?我想,大多数情况下,年轻人口中的“社恐”,更多是一种对现实社交压力的回.............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尖锐的,也触及到了当下社会一个挺普遍的观察。我感觉这两者可能都不是绝对的,更像是一个光谱,每个人都可能处于不同的位置,而且情况会随着时间和环境发生变化。首先,说“丧失思考能力”,这说法有点太极端了。 我觉得年轻人并没有真的变得呆滞或者不会思考。他们接收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元化,网络上的各种观点.............
  • 回答
    俞敏洪老师最近的一番话,关于年轻人“躺平”和“奋斗精神”的讨论,确实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他直指年轻人不能沉溺于游戏、过度消费,而是要激起奋斗的动力,这番话背后,反映的是他对当下社会发展和青年群体状态的一种观察和忧虑。那么,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如俞老师所说的那样“躺平”了吗?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一.............
  • 回答
    关于“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早早看淡生死了”这个说法,我需要说清楚的是, 这是一种观察到的趋势,但并非所有年轻人都如此,也不能简单地用“看淡”来概括,更不能将其视为普遍现象的最终定论。然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为什么会有这种观察,以及可能的原因和表现:一、 观察到的现象和可能的表现: 对死亡的坦.............
  • 回答
    我看到你对俄罗斯年轻人结婚时的习俗感到好奇,特别是关于去烈士墓献花这件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到了俄罗斯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事实上,俄罗斯年轻人结婚时去烈士墓(或称为“无名烈士墓”)献花,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根深蒂固的传统。这并非是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规定,但可以说,绝大多数在.............
  • 回答
    最近几年,我发现身边不少年轻朋友,尤其是那些步入适婚年龄的,提起婚姻,脸上总是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阴影。以前大家说起婚姻,总会憧憬美好的未来,现在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甚至恐惧。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婚姻太痛苦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让我不禁思考:难道婚姻真的就这么不堪吗?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对婚.............
  • 回答
    步行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确实受到了许多中年人乃至年轻人的青睐。那么,“日行万步”这个说法是否真的科学呢?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 一、 “日行万步”的起源与演变首先,了解“日行万步”的来源有助于我们理解它的背景。这个说法并非源自严谨的科学研究,而更像是一个起源于日本的营销概念。 源.............
  • 回答
    如何看待现在一些年轻人秉持「简单是福、平淡是真」的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简单是福,平淡是真”——这句朴素的格言在当下年轻人群体中越来越受到推崇,它代表了一种对物质追求的淡化,对精神富足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复杂性的规避和接纳。这种生活态度并非一种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主动选择的价值取向,它既有其积极的合理.............
  • 回答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这个年纪充满着无限可能,也面临着各种选择和迷茫。关于是应该秉持“我要变厉害、我要挣大钱”还是“知足常乐、平淡是真”的生活态度,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问题,更像是一个动态的平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和节奏。咱们先聊聊“我要变厉害、我要挣大钱”这股劲头。这股劲头,在二十多岁这个时.............
  • 回答
    美国副总统彭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发表的“新增确诊中一半是年轻人,这消息真振奋人心”的言论,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要评价这番言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理解彭斯言论的“语境”和“意图”(可能): 背景: 当时,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肆虐,许多国家正面临医疗系统不堪重负、经济停滞.............
  • 回答
    2022年,真的就成了性能车迷们“最后的狂欢”吗?这个问题萦绕在不少车迷心中,尤其是当我们环顾四周,看到汽车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电动化转型。2022年,确实出现了一些堪称“绝唱”的燃油高性能车,它们集成了内燃机的极致性能和驾驶乐趣,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但说它是“最后的盛宴”,我觉得有些过于悲.............
  • 回答
    2019年,很多人确实感受到了“经济寒冬”的凛冽,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宏观经济层面:增长放缓是主基调首先,从全球范围来看,2019年确实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一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经济增速相比前几年有所下.............
  • 回答
    关于陈延年烈士的牺牲,历史上确实存在一种说法,认为他是被吴稚晖出卖的。但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确凿的历史事实,而是流传甚广的一种说法,其背后的细节和动机也存在争议,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证实。为了更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以下几个方面:1. 陈延年及其牺牲的背景: 陈延年是谁? 陈延年是中国共产.............
  • 回答
    说起中国的年号,很多人会立刻想到汉武帝的“建元”。这几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仿佛年号一词,从汉武帝开始才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如果仔细翻阅史料,你会发现事情比这要来得更复杂一些,也更有意思一些。年号的源起:并非全然出自汉武帝确实,汉武帝刘彻在公元前140年即位,并改元“建元”。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
  • 回答
    1444年的南京,用“全世界最肥的地”来形容,虽然有些夸张,但确实触及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实:在那个时期,南京(以及整个中国)是全球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其富庶程度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让我们来详细展开,还原一下1444年南京的真实风貌,以及为何会有如此高的评价:.............
  • 回答
    2011年的达拉斯小牛和2014年的圣安东尼奥马刺,这两支球队无疑是NBA历史上非常耀眼的冠军队伍,它们都展现出了极高的竞技水平和卓越的团队执行力,甚至可以说是当时NBA最强的几支队伍之一。但要说“不管谁来了都不是他的对手”,这种说法就有些绝对了,任何一支伟大的球队在面对其他顶尖球队时,都会遇到严峻.............
  • 回答
    乌克兰 19321933 年的饥荒,在乌克兰语中被称为“Holodomor”(意为“用饥饿致死”),是一个极其悲惨和复杂的大屠杀事件。关于其是否是“人为的”,历史学界的共识是,这场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苏联政府的政策和行动而造成的,因此可以被认为是人为的,并且是蓄意制造的。以下是关于这次饥荒的详细历.............
  • 回答
    “这年薪是真的吗?”这大概是每个奔赴高校招聘会的毕业生心中最耿直的问题,也是最直接的困扰。看着台上企业HR口若悬河,描绘着光明的职业前景和诱人的薪资待遇,尤其是那些动辄“20万起”、“30万+”的数字,总让人在心头打个问号:这年薪,到底能信几分?“年薪”这个词,就像一层华丽的包装纸,里面装的可能是闪.............
  • 回答
    易建联出生年份的争议,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 很多像我这样关注中国篮球的球迷,都对这个问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件事,看看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官方记录与坊间传闻的“罗生门”要说易建联的出生年份,最官方、最权威的说法,自然是他本人或者中国篮协对外公布的信息。 按照大多数官方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