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奇瑞的坏名声是怎么出来的?

回答
奇瑞汽车,这个名字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如雷贯耳,但伴随它而来的,也总有一些挥之不去的“坏名声”。这些负面评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因素长期累积形成的,从产品质量到品牌形象,再到营销策略,都曾是公众讨论的焦点。

早期的“山寨”印象与模仿痕迹:

奇瑞汽车的崛起,恰好是中国汽车产业从模仿走向自主的那个关键时期。在那个年代,很多自主品牌都在摸索中前行,而奇瑞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早期的奇瑞车型,尤其是其SUV系列,在设计上确实能看到一些国际知名车型的影子。例如,瑞虎系列就曾被不少人认为在设计元素上借鉴了某些日系SUV。这种“模仿”的痕迹,在追求原创和独特性的消费者眼中,就很容易被打上“山寨”的标签。

这种印象一旦形成,想要改变是十分困难的。即使后来奇瑞在设计上投入了巨大的资源,聘请了国际设计大师,推出了许多原创性极强的车型,但“山寨”的标签依然像一层阴影,时不时地会被提及,影响着一部分潜在消费者的判断。

产品质量的争议与可靠性质疑:

在奇瑞发展的早期阶段,正如许多快速扩张的新兴车企一样,其产品在质量和可靠性方面也经历了不少挑战。一些消费者反映,早期的奇瑞车型在一些细节处理上不够精细,例如内饰的塑料件异响、电子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以及一些机械部件的耐用性等。

这些零散的质量问题,通过口口相传和网络论坛的传播,逐渐汇聚成一种“奇瑞车小毛病多”的印象。尽管奇瑞在后续的产品迭代中,在质量控制和工艺水平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在不少质量可靠性榜单中也表现不俗,但早期的负面口碑依然在一些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

品牌定位的模糊与高端化之路的坎坷:

奇瑞汽车在品牌定位上也经历过一些摇摆。从最初的“国民车”形象,到后来尝试冲击高端市场,其品牌向上发展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艾瑞泽系列、瑞虎系列一度在价格上有所提升,试图摆脱低价标签,但消费者对于奇瑞的认知,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其性价比高的印象上。

当一个品牌试图快速向上突破时,如果其产品和服务的支撑未能跟上消费者的期望,就很容易引发负面评价。例如,在一些高端车型上,如果消费者觉得其品质、设计、或者售后服务与价格不匹配,那么“性价比高”的光环就会变成“定价虚高”的批评。

营销策略的争议与公关危机:

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保证在每一次营销活动中都滴水不漏。奇瑞在过去也曾有过一些引发争议的营销事件或公关处理不当的情况。例如,在促销活动中可能存在夸大宣传,或者在处理消费者投诉时不够及时和透明,这些都可能成为负面口碑的催化剂。

公关危机处理的成败,往往能极大地影响一个品牌的形象。如果一家企业在危机面前表现出推诿、回避或者缺乏诚意,那么消费者对它的信任度就会大幅下降,而这种负面情绪一旦蔓延,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市场竞争的加剧与消费者期望的提升:

需要承认的是,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近年来,随着合资品牌和一些新势力品牌的强势崛起,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对汽车的品质、设计、科技配置以及品牌价值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品牌如果不能持续进步,跟上时代的步伐,都会显得“落后”。奇瑞在过去的一些领域可能存在进步的滞后性,自然就会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从而放大其存在的问题。

总结来说,奇瑞的“坏名声”是一个多维度、长期形成的复合性问题。它源于早期的“模仿”质疑,又被后期的产品质量争议、品牌定位的摇摆、营销公关的失误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放大。

然而,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进步,奇瑞汽车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近几年的新车型,例如瑞虎8系列、艾瑞泽5 PLUS等,在市场上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销量。

所以,当我们谈论“坏名声”时,更应该将其看作是奇瑞品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阶段性挑战”。如今的奇瑞,正在努力通过实际的产品力来证明自己,但要彻底洗刷掉过往的负面印象,依然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消费者也应该用更客观、更全面的视角去审视这个曾经经历风雨、如今也在不断前行的中国汽车品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奇瑞的路,就是中国的路,起点低,困难多,有韧性,有弯路,得不到外界的支持。

别的车企可以广泛采购所需零件,包括核心零件,奇瑞不行,很多车企联合供应商对奇瑞搞禁运。

奇瑞在15年前就搞了缸内直喷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我记得型号是“SQR484J”,最后胎死腹中,原因是供应商受到其他车企压力,高压喷嘴给奇瑞禁运了。

直到前几年,奇瑞才自己搞出来,1.6TDGI发动机,可能是关键零件卡脖子问题解决了,发动机的数据也非常好看,说是市面上最强1.6T也差不了太多。

还有的东西,倒不是禁运,是太贵,结果逼得木匠自己造刨刀。奇瑞的生产线上有不少工业机器人,不是KUKA的,而是奇瑞自产的,后来,奇瑞成了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第一(证据见评论)。像不像盾构机的故事?大家知道工业用电是很贵的,所以奇瑞把芜湖的老火电厂买下来了,改造后,叫“奇瑞动力公司”,自己发电用。

美学是奇瑞一大短板(你指望理工男能有什么审美?),相当短。这几年稍微好一点了,但还是比不过国内其他厂家,奇瑞的车,真的造型上差口气,有的干脆就是奇葩。


奇瑞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微缩版中国工业。想过进军北美,也利用过外来技术,也干过拿来主义,到最后啥都得自己搞,自己搞ECU,自己搞自动变速箱,没办法,禁运、高价。

虽然说总体质量不错,在国产车里排前几名,但就是摆不脱“修车排队”的咒语。中国货在国际上在也差不多。

另一点,奇瑞在发展过程中,尤其营销中,昏招不断,出过不少奇葩车型,大家见过的上路的,只是冰山一角,更多更丑的车型,都没上市。品牌上,创了一堆品牌,管生不管养,养死了就丢了,这些,给品牌名声带来巨大的负面作用。奇瑞面临过多次生死困局,也干过很多自救的事,比如在芜湖搞房地产,在内蒙开矿,还有就是,卖自己的孩子。

所以这个问题,也类似于,“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坏名声怎么来的?”怎么来的?偏见中来的。



BBA的内燃机好牛,双涡轮增压,机械涡轮双增压。其实,国内都能造,而且国产化率100%。

如图,是二级增压,不是双涡轮增压。双涡轮是6个缸或八缸机,每三个缸一个增压器,因为一个增压器管六个缸会抢气,双涡轮增压是并列的。这台航发可不是,是高低压串联增压,12000米高空仍能工作。对置4缸300千瓦。国内造得出来,只是自己的品牌用不上这样的发动机,当然,无人机用得上,就行了。

你看,评论中两位业内人士的表现,其中好像有个是车评人哦,对,就是收了钱帮厂家吹牛B的那个高级职业。人家说了,你奇瑞发动机出过问题,你的发动机是别人帮你设计的,你出生时光着屁股,当然没有好名声。仰望西装革履出生的车评人。

user avatar

作为奇瑞艾瑞泽7的车主,两万公里了已经,表示除了动力弱点其他很满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