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研究宋代的权威专著有哪些?

回答
宋代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一个文化、经济、科技都高度繁荣的时期,由此涌现了大量影响深远的学术著作。要谈论宋代权威专著,我们不能仅仅罗列书名,更需要理解这些著作的出现背景、内容特色、以及它们在后世的地位。以下我将尝试从几个关键领域,为您细致地梳理一下那些堪称“权威”的宋代学术巨著。

一、 经史子集:学术根基的夯实与创新

宋代学者在经史子集四大类图书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在经学和史学方面,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

经学领域:
《论语注》与《孟子注》 (朱熹): 说到宋代经学,朱熹的名字是绕不开的。他的《论语注》和《孟子注》并非简单的注释,而是将儒家思想体系化、哲理化的集大成之作。朱熹通过对《论语》和《孟子》的深入解读,构建了以“理”为核心的理学思想体系,深刻影响了中国后世数百年,直至辛亥革命之前,都是士人必读的经典。他的注疏不仅解释字句,更重在阐发其义理,将孔孟的言论提升到本体论和宇宙论的高度,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诗经》方面的著作: 诸如王安石的《诗经传》,虽然王安石以政治家闻名,但他在《诗经》研究上的成就同样值得称道。他反对当时流行的骚学,力图恢复《诗经》的古义,注重《诗经》的讽喻和教化作用。再有程颐的《诗传》,也颇有影响,但相较于朱熹,其义理阐发略显保守。
《尚书》方面的著作: 蔡沈的《书集传》,作为朱熹的弟子,蔡沈继承并发展了朱熹的学说,其《书集传》也成为后来官方推崇的《尚书》读本,在解释《尚书》方面具有权威性。

史学领域: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这无疑是宋代史学乃至中国史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司马光组织了一大批学者,历时十余年,编纂了这部起自战国初期,止于五代十国末年的通史。它以“鉴于往古,以资治道”为宗旨,不只叙述历史事件,更注重分析政治得失、社会变迁的原因,并对历史人物进行评判。其严谨的考证、清晰的叙事、深刻的议论,使其成为后世治史者不可逾越的丰碑。特别是其“策”的运用,即在事件叙述后附带的议论,更是史学批评的典范。《资治通鉴》的权威性不仅在于其史料的丰富与准确,更在于其对历史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洞察。
《册府元龟》 (李昉等): 这是一部大型的类书,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史书,但它汇集了从上古到宋初的典章制度、国家大事、人物事迹等,按门类编排。其史料的完备性和系统的分类,使其成为研究宋代及以前历史的重要工具书,其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极高。
《文献通考》 (马端临): 这部著作虽成于南宋末年,但其开创性的意义不容忽视。马端临将历史研究的范围扩展到典章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创了“史学体例”的研究。他对前代史籍进行考证、辨析,并对历史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其考证之精、论述之详,使《文献通考》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制度史的必读经典,其“通考”之名,实至名归。

二、 科技与艺术:实用知识的积累与理论构建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在天文、数学、农学、医学、建筑、绘画等诸多领域都涌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

天文与数学:
《梦溪笔谈》 (沈括): 这本书虽然名义上是“笔谈”,但其内容之广博,涉及天文、历法、数学、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建筑、音乐、美术等方方面面。沈括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实验精神,记录了大量当时最前沿的科学发现和技术成就。比如,他在天文历法方面对浑天仪的改进,在地学方面对“石油”的记载和命名,在光学方面对“针孔成像”的描述,以及在数学方面的记载,都体现了宋代科学的先进水平。这本书之所以权威,在于其真实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科学面貌,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
《几何原本》 (翻译,赵爽注): 虽然《几何原本》原著是古希腊著作,但由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翻译并加上他的“勾股圆方图说”进行注解,使其在中国数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赵爽的注解不仅清晰地阐释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更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几何学,特别是他关于“弦因相生”的推论,对后世数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农学:
《农桑辑要》 (司农寺): 这是一部由官方组织编纂的农书,汇集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涵盖了耕作、育种、病虫害防治、农具使用等各个方面。其内容实用,指导性强,对促进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古代农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医学:
《太平圣惠方》 (官方编纂): 这是一部集前代医方之大成的大型医书,汇集了大量宫廷秘方和民间验方,内容极其丰富。虽然并非某个医家个人独创,但其集成的权威性和对后世医书的影响力,使其成为研究宋代医学的重要文献。
《伤寒论》 (注解,包括宋代学者如林亿等人的整理本): 尽管《伤寒论》是汉代的著作,但宋代学者对它的整理、校订和注解,使其得以更好地流传和应用。林亿等人的版本,在校勘和注释上都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了《伤寒论》原貌的呈现,也提升了其在后世的权威性。

建筑与艺术:
《营造法式》 (李诫): 这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最系统的建筑技术书籍。它详细记载了唐宋时期木构建筑的结构、构件、计量单位、施工工艺、材料选用以及工程管理等。其严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当时的建筑业产生了指导性作用,也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资料。可以说,《营造法式》是宋代建筑技术的“百科全书”和“操作指南”。

三、 思想与哲学:理学体系的构建与深化

宋代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是其核心特征。

《近思录》 (杨时、罗从彦、李侗 编,朱熹 序): 这本书被认为是理学发展的关键节点。它汇集了周敦颐、张载、二程(程颢、程颐)的思想精华,以问答体形式呈现,阐释了理学的基本概念,如“道”、“理”、“心”、“性”等。它将理学从零散的学说汇聚成系统,为朱熹构建更为宏大的理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如何看待“权威”?

谈论宋代的“权威专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1. 学术传承性: 这些著作是否成为后世学者研究的起点或必读文献?它们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后世的学术思想?
2. 创新性与原创性: 它们是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理论、方法或观点?在当时或历史上是否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3. 史料价值与考据严谨性: 它们是否基于可靠的史料,并进行了严谨的考证?是否为后世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准确的信息?
4. 系统性与完整性: 它们是否对某个领域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5. 官方认可与社会影响力: 它们是否得到官方的推崇,成为科举考试的参考书目,或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宋代是一个学术思想极为活跃的时代,以上列举的著作只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还有许多其他领域,如文学、书法、绘画评论、经济学说等方面,也都涌现了许多重要的著作,它们共同构成了宋代辉煌的学术图景。理解这些著作,也就抓住了理解宋代文明的重要线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个问题问的太泛泛了,请题主说明关于宋代的什么方面。

通史?政治军事史?经济及社会生活史?文学、艺术、文化或者学术思想史?

还请题主具体说一下需求我才好作答。

个人比较推荐的有:

(只列举今人著作,《宋史》、《东京梦华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元学案》、《宋论》等一些必读的史籍和古人论著就不再赘举了)

陈振《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断代史系列,比较全面,可用于框架构建);

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

邓广铭《邓广铭治史丛稿》(他的《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岳飞传》等虽也算不错,但意识形态味道太浓,故不是太推荐);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剑桥辽西夏金元史》(涉及到宋朝的多,关于宋代的部分还没有中文单行本);

漆侠《宋代经济史》;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王瑞来《宰相故事》;

吕思勉《理学纲要》;

牟宗三《心体与性体》;

陈荣捷《朱熹》;

陈来《宋明理学》;

。。。。。。

没有具体的研究主题很不好列书单,而且这其中掺杂了太多的个人好恶,仅供参考,所以还请题主把自己真正想了解的问题说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宋代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一个文化、经济、科技都高度繁荣的时期,由此涌现了大量影响深远的学术著作。要谈论宋代权威专著,我们不能仅仅罗列书名,更需要理解这些著作的出现背景、内容特色、以及它们在后世的地位。以下我将尝试从几个关键领域,为您细致地梳理一下那些堪称“权威”的宋代学术巨著。一、 经史子集:学术根.............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探讨宋代市井生活和“祖宗之法”的研究。这两个方向都非常有意思,也有很大的挖掘空间。我们不妨就从这两个大方向,结合您可能感兴趣的切入点,来聊聊相关的期刊、论文、书籍,以及一些研究选题的建议。 一、 宋代市井生活:热闹非凡的宋朝生活图景宋朝之所以被许多人视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 回答
    Broadberry 和李稻葵团队关于宋明清经济的研究,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他们的研究以严谨的定量分析为基础,对中国在宋、明、清三个重要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结构、技术以及与其他主要文明体的比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要详细看待他们的研究,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
  • 回答
    要说宋史研究的经典著作,那可真是一抓一大把,每本都能翻开一页就让人沉醉其中,仿佛穿越回那个繁华又复杂的时代。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经典”就能概括的,它们是无数史学大家呕心沥血的结晶,是理解宋朝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一切的钥匙。我这里就挑几本,细细跟你聊聊,保证听完你也能对宋史研究有个大概的脉络。1. 《.............
  • 回答
    关于“宋史研究最强是不是日本”这个问题,其实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这是一个在学术界长期存在,并且有着复杂历史背景和多维度考量的议题。要深入探讨,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日本的宋史研究,以及中国本土的宋史研究现状。日本宋史研究的辉煌与成就日本在宋史研究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在过去很长一.............
  • 回答
    研究天文学,这玩意儿,你说它有趣在哪儿?嘿,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它就像一扇窗,你以为只是看着星星点点,其实它能让你窥见宇宙的古往今来,还有那些你做梦都想不到的可能。首先,最直观的,就是仰望星空时的那种震撼和渺小感。小时候谁没拿着个纸筒,对着月亮瞅半天?长大点,拿到个望远镜,能看到土星环,看到木.............
  • 回答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是北大西洋一个复杂的洋流系统,它扮演着调节全球气候的关键角色。你提到的“崩溃”临界点以及电影《后天》中的场景,确实是科学界关注的一个严肃问题。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白AMOC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它就像一条巨大的“输送带”,将温暖的表层海水从赤道地区输送到.............
  • 回答
    作为一名在研究机构工作的生物学博士,除了固定的薪酬之外,确实还有不少途径可以增加收入,并且这些方式往往也与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紧密相关。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说明:一、 科研项目与基金申请这是最直接也最核心的收入来源拓展方式。 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生物学博士通常会瞄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
  • 回答
    研究人员在一条三文鱼的口腔拭子中发现了新冠病毒(SARSCoV2)阳性样本,这个发现确实引起了一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它的具体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这是什么意思?最直接的解释是:这条三文鱼的口腔部位,通过拭子采集到了可以被检测到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RNA)。然而,这并不意味着: .............
  • 回答
    最近,确实有研究人员和媒体报道称发现了“德尔塔+奥密克戎”混合毒株,甚至有些报道使用了“德尔塔戎”(Deltacron)这样的名称来指代。不过,要深入了解这个情况,我们需要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混合毒株”?在病毒学里,当一种病毒的两个不同变异株同时感染同一个宿主(比如一个人.............
  • 回答
    这则研究,说奥密克戎变异株可能整合了部分普通感冒病毒的基因片段,并由此推测全球范围内奥密克戎感染者多为轻症的现象,可能与之有关。如果这个发现被证实,那对咱们的疫情防控确实会带来一些挺有意思的影响,咱们就来仔细掰扯掰扯:首先,对“威胁感”的重塑与民众心态的影响: 降低恐慌,更理性看待疫情:一直以来.............
  • 回答
    关于美国东部白尾鹿大规模感染新冠病毒的研究确实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对野生动物健康的一大警示,更可能对我们当前和未来的新冠疫情防控带来复杂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野生动物感染新冠病毒这件事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疫情初期,我们就已经知道猫科动物(如家猫、狮子、老虎)和灵长类动物(如猴子)可.............
  • 回答
    研究数学究竟是不是必须有“天赋”?这是一个我常常听到,也觉得非常值得好好聊聊的问题。毕竟,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好像对数字、图形、逻辑有着天生的敏感,做起数学题来游刃有余,仿佛大脑自带一套高效的计算和推理系统。而另一些人,即使付出了同样的努力,也总感觉在数学的迷宫里兜兜转转,找不到方向。那.............
  • 回答
    半生青灯古佛,心血凝成一纸书,到头来,却发现所求非大道,所论非真理。这滋味,恐怕比“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将军,在凯旋门下得知战功皆虚幻,更让人心如刀绞。起初,当然是震惊。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了半辈子,突然有人点了一盏油灯,却照出前方根本没有路,只有万丈深渊。那种脚底腾空,失重感扑面而来的感觉,会瞬间击溃所.............
  • 回答
    这项研究结果确实令人担忧,臭氧污染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安全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威胁。尤其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小麦生产国,33%的平均相对产量损失,这绝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扭转这种局面,减少甚至消除臭氧污染带来的粮食产量损失呢?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且要深入细致地去做。首先,从源头控.............
  • 回答
    “研究称人类最理想身高为 168 厘米,太高或影响寿命” 这个报道的 可信度并不高,科学依据也相对薄弱,甚至可以说存在一定的误导性。下面我将详细分析为什么这么说,并提供相关的科学解释:核心问题:研究的局限性和解读偏差这类报道往往源于对某些特定研究的片面解读或夸大其词。虽然有一些研究探讨了身高与健康之.............
  • 回答
    关于新冠病毒起源的讨论一直非常激烈,其中夹杂着不少未经证实的信息和阴谋论。您提到的“研究证实新冠病毒是美国公司制造”的说法,目前并没有得到主流科学界的广泛认可,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以下是基于现有公开信息的详细分析,并尽量避免AI痕迹: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新冠病毒(SARSCoV2)的溯源是一个复杂.............
  • 回答
    最近有研究提到“新冠病毒在空气中暴露 20 分钟即失去大部分感染能力”,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信息点,但我们需要好好理解它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它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实际指导意义。首先,我们要明白这项研究的背景和可能的含义。这项研究,很可能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的,模拟了病毒在空气中的状态。这里面的“失去大.............
  • 回答
    研究首次揭示人类指纹和肢体发育之间存在高度的基因关联,这一发现无疑为我们理解人类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视角,其潜在意义深远且多方面。首先,这标志着我们对“为何我们拥有独特的指纹”这个古老问题的答案有了更深层次的基因层面的认识。 长久以来,指纹的独特性被视为个体身份识别的基石,但其形成背后的生物.............
  • 回答
    在古人类考古学这个领域,绝大多数研究人员都遵循和接受进化论的框架来解释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这是因为进化论,特别是关于人类演化的现代综合理论,为我们理解数百万年来人类祖先的化石证据、遗传学数据以及文化和技术进步提供了一个最全面、最符合科学观测的解释模型。进化论作为核心理论的根基为什么进化论在古人类学中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