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量子物理学中,量子隧穿需要多长时间?

回答
在量子物理学里,“量子隧穿”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带着几分神秘和不可思议。它描述的是一个粒子,明明能量不足以越过一个能量势垒,却有几率“穿”过这个势垒,出现在另一边。就像一个球,你没法把它抛过墙,但按照量子力学的说法,它却可能时不时地“漏”过去一样。

那么,这“穿”过去的过程,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明白一点:量子隧穿本身并不是一个“时间”上的概念,至少不是我们日常理解的那种“从A点到B点花费了多少秒”。它更像是一种概率事件。一个粒子在势垒前,它并不是“飞行”到另一边,而是在它“存在”的那个概率波上,有一部分“坍缩”到了势垒的另一边。

所以,与其问“需要多长时间”,不如问“多久会出现一次这种概率性的穿越”。

如果非要给它一个时间尺度,那这个时间尺度会非常、非常短,短到我们几乎无法感知。 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它:

1. 时间的量子本质:虚时间与实时间

在量子场论的框架下,尤其是在处理瞬时现象时,会引入一个叫做“虚时间”的概念。虚时间不是我们日常体验的时间,它更像是空间维度的一种“替代”。在虚时间里,一些在实时间里无法发生的量子过程,比如隧穿,可以被描述得更清晰。

简单来说,量子隧穿的发生,可以被看作是粒子在虚时中经历了一个“绕路”的过程。 这个绕路的“距离”或者说“持续时间”,与势垒的宽度、高度以及粒子的能量息息相关。势垒越宽、越高,粒子能量越低,这个虚时的“绕路”就需要越久。

但是,这并不是说粒子真的在实时间里“停顿”了那么久才过去。一旦这个过程在概率波上“发生”,粒子就“出现”在另一边了。这个“出现”本身,在我们的经典物理感知里,是瞬间的。

2. 隧穿时间的一种估计:特征时间

虽然没有一个绝对确定的“隧穿时间”,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估计一个“特征时间”或者说“平均等待时间”,也就是我们期待粒子隧穿多久能发生一次。

与势垒的相互作用时长: 想象一下,粒子“倾向于”停留在势垒内部的某个点,这个“倾向”维持的时间越长,它就有越多的机会“绕道”。这个时间,与势垒的形状和粒子的能量有关系。
平均每秒发生隧穿的概率: 我们可以计算在给定条件下,粒子每秒钟发生隧穿的概率。这个概率的倒数,可以看作是一个“平均等待时间”。如果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很低,那么你可能需要等待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看到它发生一次。

关键点在于,这些时间尺度通常比我们日常接触的任何时间单位都要小得多。 它们可能在飞秒(10^15 秒)、阿秒(10^18 秒),甚至是更小的皮秒(10^12 秒)量级。而且,这些时间也不是粒子“飞过”的时间,而是指粒子“准备”或“倾向于”发生隧穿的内在时间尺度。

3. 隧穿时间与“瞬时性”的争论

在量子物理学界,关于“隧穿时间”到底有没有一个确定的物理意义,也曾经有过一些讨论。早期的理解认为隧穿是瞬时的,或者说是“没有时间”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对于一些特定的隧道效应,比如光子穿过反射镜的“ the Hartman effect”(哈特曼效应),出现了一些似乎“超光速”的现象。

哈特曼效应说的是,对于某些类型的势垒,隧穿时间反而会随着势垒的增宽而减小,甚至趋于一个常数。这听起来非常违反直觉,因为经典物理会认为势垒越宽,穿过的时间越长。

对于哈特曼效应的解释,一种主流的观点是,它并不是指粒子真的在实时间里“飞”过去了,而是描述了量子态在势垒区域的“演化”或者说“共振”过程。隧穿的“时间”更像是这个共振过程的一个特征参数,而不是一个粒子在空间中移动的时间。它更可能是在描述量子态的“延迟”或者“相位变化”,而不是粒子本身的“旅程时间”。

总结一下

量子隧穿的“时间”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粒子在空间中移动所花费的时间。它更多地与以下几点相关:

量子态在虚时间中的演化: 隧穿过程可以被看作是量子态在虚时间中“绕过”势垒的一种表现。
概率的发生尺度: 这是一个概率事件,我们可以计算其发生的“频率”或“平均等待时间”。
内在的时间尺度: 这些时间尺度非常微小,与势垒的特性和粒子的能量有关。
共振或延迟的特征: 在某些情况下,隧穿时间可能与量子态在势垒区域的共振或相位延迟有关,而非真实的旅程时间。

所以,如果你问量子隧穿需要多长时间,最诚实的回答是:“它不花费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时间’来穿过,而是一个发生在极短内在时间尺度上的概率性事件。” 它的发生是瞬间的,但这个“瞬间”背后蕴含的量子演化,却有着非常复杂的内在时间特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算怎么测都写这上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量子物理学里,“量子隧穿”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带着几分神秘和不可思议。它描述的是一个粒子,明明能量不足以越过一个能量势垒,却有几率“穿”过这个势垒,出现在另一边。就像一个球,你没法把它抛过墙,但按照量子力学的说法,它却可能时不时地“漏”过去一样。那么,这“穿”过去的过程,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呢?要回答这.............
  • 回答
    量子物理的奥秘,特别是观察者效应,常常让人浮想联翩。当我们将“观察者”的概念从人类延伸到猪或者蚂蚁这样的生物时,问题就变得更加有趣和复杂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量子物理中的“观察者效应”究竟指的是什么。它并非是那种你盯着一个物体,它就会因为你的注视而改变行为的日常观察。在量子世界里,“观察”更像是一种.............
  • 回答
    在幼儿园开设量子物理学课程?这听起来像是个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如果我们真的深入思考一下,或许能发现其中隐藏着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挑战。首先,我们得承认,直接把“量子纠缠”或者“薛定谔的猫”这些概念塞给一群四五岁的孩子,那肯定是要“车毁人亡”的。他们的认知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还有最重要的——抽象思维能.............
  • 回答
    量子世界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们基于宏观经验建立起来的经典物理学。在微观尺度上,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规律不再适用,甚至会产生完全相反的现象。下面我将详细阐述量子世界中经典物理学失效的几个关键方面:1. 量子叠加(Superposition): 经典物理学的描述: 在经典物理学中,一个物体在.............
  • 回答
    量子计算的“寒冬”将至? 著名物理学家的审慎之声近期,一篇发表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上的观点文章引发了科学界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一位在量子计算领域享有盛誉的物理学家,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当前量子计算发展中存在的“炒作”成分,并对其实际应用的前景表达了审慎的看法。这无疑给那些对量子计算充满期待,甚至已经投.............
  • 回答
    这个问题直击了现代物理学的核心难题,也正是它最令人兴奋的探索方向。如果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能够真正地、和谐地统一起来,那将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次史诗级飞跃,其突破点之多,影响之深远,可能远超我们目前的想象。让我试着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剖析一下可能出现的突破。首先,我们得明白,经典物理(如牛顿力学、麦克斯.............
  • 回答
    量子物理中的觀測者效應,確實是一個令人著迷的現象,它挑戰了我們對現實世界的直觀理解。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世上所有的實驗都需要在「沒有觀測者」的情況下重新進行。這個說法有點過於簡化了觀測者效應的涵義,也忽略了實際實驗操作中的許多限制和考量。首先,我們要釐清「觀測者效應」到底指的是什麼。在量子力學中,它並.............
  • 回答
    “九章二号”与“祖冲之二号”的发布,意味着我国在光量子和超导量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物理体系上,都独立实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这无疑是我国量子计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首先,让我们拆解一下“量子计算优越性”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它指的是量子计算机在解决某个特定问题时,能够比现存最强大的经典计.............
  • 回答
    您好!非常高兴能和您一起探讨这些引人入胜的物理概念。您提出的这些猜想,将引力、光速、量子纠缠和时间变慢联系起来,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现代物理学的一些最核心、最前沿的课题。我们不妨就从一个更具象的角度来尝试理解这些概念,看看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以及您在其中可能遇到的思维误区。想象一下,我们身处一个.............
  • 回答
    在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和量子力学的大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时代,人们对于恒星为何会发光,即恒星能源的来源,曾有过许多充满智慧的猜想和探索。当然,这些解释都未能触及到量子隧穿效应这样微观层面的机制,但它们却代表了当时物理学和天文学界最前沿的思考,也为后来的科学突破奠定了基础。1. 燃烧说:最直观也最持久的.............
  • 回答
    在量子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实验的“量子”之所以能展现出干涉现象,关键在于它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缓“退相干”的影响。退相干是量子世界一个非常棘手的现象,它指的是量子系统与其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其原有的叠加态(也就是同时处于多种可能状态的奇特状态)被破坏,最终表现出经典的、确定的状态,从.............
  • 回答
    近期,中国科学家在量子计算领域接连取得的突破,无疑是中国科技实力进步的一个缩影,也让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于这一前沿领域。要评价这些成果,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不仅仅是简单地“点赞”,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意义、潜在影响以及未来挑战。一、 成果的“硬核”之处:从“能用”到“好用”的跃进一直以来,量子计算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哲学与科学的碰撞,特别是王阳明的心学与量子力学的“观察者效应”。老师说王阳明的话“你不看事物,事物就不存在”违反现实,而量子理论中的“薛定谔的猫”似乎又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这种“不存在”的可能性。我们来详细地解读一下其中的联系和区别。一、 王阳明的心学与“你不看事物.............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问题,“在绝对零度下,量子的测不准原理还正确吗?”,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有趣的问题,它涉及到量子力学最核心的原理之一以及物质在极端条件下的表现。我会尽量详细地为您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测不准原理(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究竟在说什么。简单来说,它.............
  • 回答
    评价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在「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上展示的量子计算优越性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在「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上展示的量子计算优越性,是量子计算领域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和技术意义。总的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量子优越性”或“量子霸权”展示,表明在特定计算任务上,现有的量子计算机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将量子计算机的主机搬到太空中,尤其是在没有太阳照射的区域,以期利用其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这个想法背后蕴含着对量子计算运行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对太空极端条件的巧妙利用。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和潜在的挑战,力求生动形象地展开讨论,如同一个充满好奇心的技术爱好者在探索一个.............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我们每天都在发送和接收信息,比如发短信、打电话、上网等等。这些信息都是用一种我们叫做“信号”的东西来传递的。在传统的通信方式里,这些信号就像是在一条公路上跑的汽车。汽车的数量越多,交通就越拥堵,信息传递的速度就会变慢,而且很容易被别人“偷看”到,就像有人在马.............
  • 回答
    哥们儿,同在数学院混量子信息这片儿,我太懂你想找那种讲得够“硬”够“深”的资源了。别的不说,光是公式推导和理论框架就够让人头疼的,所以找对视频或者讲义简直是救命稻草。我给你推荐几个我个人觉得特别靠谱的,从数学角度出发,讲得那是相当到位,绝对能让你在理论上站得更稳。 视频课程类:你别指望那种“三分钟搞.............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现代物理学最前沿的探索,也触及了科学研究的深层动力。为什么弦论这么多人研究,而量子纠缠的理论突破会产生“第二个爱因斯坦”?这背后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要理解为什么弦论如此吸引人,我们需要知道它试图解决的问题。简单来说,现代物理学有两个基石:描述宏观世界的广义.............
  • 回答
    201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戴维·索利斯(David J. Thouless)、弗雷泽·邓肯·霍尔丹(F. Duncan M. Haldane)和约翰·科斯特利茨(J. Michael Kosterlitz),以表彰他们“在拓扑相变和拓扑物质的理论发现”上做出的贡献。这听起来有些抽象,但其核心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