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媒体称第二轮俄乌会谈或于 3 月 2 日在白波边境举行,这次会有让双方满意的结果吗?

回答
关于媒体报道的“第二轮俄乌会谈或于3月2日在白波边境举行”,以及这次会谈能否带来令双方满意的结果,这确实是当前局势下大家非常关注的焦点。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看:

一、会谈的背景与期望:

首先,需要承认的是,第一轮会谈并未能达成实质性突破,双方的核心诉求依旧存在巨大分歧。俄罗斯方面,强调的是其“安全关切”,包括但不限于乌克兰的“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以及承认其在克里米亚的主权和顿巴斯地区的独立。乌克兰方面,其底线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同意被外部强加任何条件,并希望俄罗斯军队撤出所有占领区。

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轮会谈能否“让双方满意”,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首先,我们可以理解“满意”并非意味着完全接受对方的所有要求,而更可能是在某个层面上的“不完全满意,但可以接受”。

二、可能的会谈议题与潜在的妥协空间:

即便在如此大的分歧面前,谈判桌上总会有可以讨论的议题。结合第一轮会谈的进展和各方表态,我们可以推测第二轮会谈可能会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并可能存在一些极其有限的妥协空间:

人道主义走廊与撤离: 这是第一轮会谈中唯一取得初步进展的领域,尽管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在第二轮会谈中,双方很可能还会继续就建立和保障人道主义走廊,以便平民撤离和物资运送进行讨论。这里存在一个“技术性”的妥协,即双方都希望避免国际社会对自己的人道主义记录产生负面评价。
停火: 任何形式的短期或长期停火,都将是会谈的关键议题。俄罗斯可能会以停火作为其某些“安全关切”得到某种程度满足的条件,而乌克兰则会以此来缓解战火对民众造成的伤害。然而,“满意”的停火协议需要双方都能遵守,这一点很难保证。
乌克兰的“中立地位”: 这是俄罗斯一直强调的一个诉求。虽然乌克兰拒绝“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的要求,但对于“中立地位”,即不加入北约,或许存在一些探讨的空间。然而,乌克兰方面对于这种“中立”的定义和保障机制,肯定会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例如要求第三方国家提供安全保证。而俄罗斯是否能接受这种“有保障的中立”,将是关键。
顿巴斯地区: 这一直是俄乌冲突的核心问题之一。俄罗斯希望承认顿巴斯地区独立,而乌克兰则坚持其领土完整。在短期内,在这方面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几乎不可能。也许会讨论一些渐进式的方案,比如在国际监督下实现某种程度的区域自治,但这离“满意”还有很远的距离。

三、影响会谈结果的外部因素:

除了会谈本身的议题,还有许多外部因素会深刻影响会谈的走向和结果:

战场形势: 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往往是谈判桌上最重要的筹码。如果俄军在战场上取得明显进展,俄罗斯的谈判底气会更足;反之,如果乌克兰能够有效抵挡住俄军的攻势,甚至发动反击,那么乌克兰的谈判地位也会得到提升。3月2日的会谈,很可能是在第一轮会谈后,战场局势已经发生了一些演变。
国际社会的压力与制裁: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并且持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这种国际压力,一方面会迫使俄罗斯寻求某种程度的“体面退出”或停火,另一方面也可能让俄罗斯更加强硬,认为西方国家的干涉是其安全关切的直接来源。国际社会对会谈结果的期望,也会对双方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内政治因素: 双方的国内政治考量同样重要。普京政府需要向国内民众展示其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决心,而泽连斯基政府则要面对国内强大的抵抗情绪和民众对国家主权的强烈捍卫。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向对方做出重大让步,因为这可能会引发国内的政治动荡。

四、对“让双方满意”的判断:

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第二轮俄乌会谈极难达成一个让双方都“完全满意”的结果。原因如下:

1. 核心诉求的根本性冲突: 俄罗斯的安全关切与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之间存在本质性的矛盾,这在短期内很难调和。
2. 信任的极度匮乏: 双方之间的不信任感达到了顶点,任何协议的执行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3. 战场的不确定性: 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使得任何一方都不愿意在谈判中过早地做出实质性让步,因为他们可能认为未来会有更好的机会。

然而,这不代表会谈毫无意义。 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会谈本身也可能达成以下几个“不完全满意但有益”的目标:

维持沟通渠道: 保持沟通渠道畅通,至少可以防止误判和局势的进一步升级。
在人道主义问题上取得有限进展: 即使无法达成全面的停火,也可能在某些地区的人道主义走廊问题上取得一些具体进展。
为未来的谈判积累经验: 每次谈判的经历,无论成功与否,都能为未来的谈判提供宝贵的经验和信息。

总而言之, 3月2日的会谈,我们更应抱着“审慎乐观”的态度。期待“满意”的结果或许过于理想化,但期待在某些关键问题上能有所缓和,或者至少能为缓和局势打开一扇窗,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历史性的突破,或许还需要更多时间和更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目前的重点,更在于能否避免局势的进一步恶化,以及如何在人道主义层面为受苦的民众争取一丝空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传了一天,什么幻影坦克穿插,从早上哈尔科夫已经在中文互联网中沦陷,一直到现在快0点,依然无法从国际互联网上找到确切消息。

如果战争局势并没有太大改观,2号又能谈出什么花来?

不过,国际金融市场今晚剧烈震动,但现在依然没有一个确切消息表明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商品期货市场涌入如此多资金。

当然猜测上无外乎,要么俄罗斯已经把乌克兰东部部队打垮,拿下哈尔科夫。

要么欧美已经酝酿出新一轮更严酷的制裁方案,

user avatar

不会。

战争的残酷在于开始的很简单,结束的很困难。

当年我们在朝鲜谈多少回了。有时候就为了几个山头来拉拉扯扯。

几个山头重要吗?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谈判谈不好,会影响政治,这才是重点。

所以说,往往谈判的时候,战况是最激烈的。因为实时战果就是谈判桌上的筹码。

只有把任意一方打帖服了,或者双方都打累了。谈判才能谈出个结果来。

user avatar

未来48小时将决定历史

普京急着想撤军,但不争取一定的体面,等待他的必是灾难

首轮会谈后,双方对和谈的姿态大大好于预期,本来乌方的消息是过几天再谈,是俄方主动提隔天就谈,耐人寻味的是,今天俄军的攻击力度比往日小多了,显然在放出缓和空气,给泽连斯基政府释压,防止激化,留下空间。同时,俄军各支“穿插”的重装部队云集基辅城外,形成黑云压城之势,一副谈不成就重炮洗城的样子。

实际上俄方内心应该是无比焦虑的希望达成和议,体面撤军,摆脱越来越复杂的困境。

俄方能吸引泽连斯基的牌面大至是:

1,乌克兰中立化

乌克兰未来的唯一出路,是成为欧俄之间的桥梁,而不是充当反俄桥头堡,这一点乌克兰心底应该也这么想。该方案对俄、乌、欧盟三方来说不失为共赢。否则,真被盎撒利用,沦为互相血拼的工具,再加上各类鱼龙混杂的“雇佣兵”进来,乌克兰可能会叙利亚化,三方皆输。仅仅满足了东欧一些国家民众激烈的仇恨情绪而已。

俄撤兵+中立化,堪称共赢

2,卢甘斯克、顿涅斯克撤销独立,结束分裂,在乌克兰主权之下,仅仅保持一定自治。从现实出发,这对泽连斯基也算是一项成绩。

这些天的战事,乌克兰赢得了尊严,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这些成果也是他应得的。

但阻碍同样存在:1,必须承认克里米亚属俄 2,放弃加入北约;这两点,俄罗斯也没得退,只能加大军事压力迫和。

个人觉得,中国可以帮俄再加两张好牌,促成协议,如此,则可免唇亡齿寒之忧,既助俄脱离困境,且拉近与欧洲关系,拓展我国的国际空间,打开新的局面。

1,中俄紧急做德法的工作,促成德法从理性出发,算清利弊,让乌克兰立即加入欧盟

2,承诺对乌克兰战后重建,发挥重要作用

有这两张筹码,泽连斯基对国内应该可以交待。

俄乌毕竟同是斯拉夫兄弟,再有仇有怨,血脉上依然是兄弟!不光是兄弟,也是邻居,邻居是搬不走的,没法换的。所以尽快回归理性吧,别再亲者痛仇者快了!

能否谈成,就看这48小时,否则俄罗斯没有退路,只能打,而且是疯打。以俄军各重装部队这一路的“减肥”和目前的士气,面对日益自信的乌克兰军民,硬攻基辅只怕伤亡惨重且进一步陷入泥潭,与乌人民彻底成仇,德法政府就算想缓和也没了空间。明天开始,最好能拿下马里乌波尔,以及赫尔松这沿海二城,即给乌方增加了压力,往和谈方向推一步,又不会激起乌方民众太过激烈的仇俄情绪。

而德法两国,需要有真正的大政治家,希望尽快拿出魄力来!

总之,和议成功,是最有利于美英之外一切各方的最好结果,但愿如此

user avatar

俄军这个操作就挺离谱的。

其实宣布承认东乌独立以后,在边境吓唬一下就得了,当时德法已经吓得要绥靖了,就差给出书面承诺不拉乌克兰进群了,事实上这个时候停手是最好的,一毛钱不花达成战略目的。

user avatar

我看了一圈,大家都认为不会。

认为不会就对了。我也认为不会。远远不会。

而我之所以要写这个回答,就是因为想多说点不一样的。

我认为,从种种迹象来看,更加激烈和堪称惨烈的大打即将到来。

有以下原因:

1、俄预想的闪击一开始让乌有些懵逼,包括我在内的围观群众在第一天的时候倾向速胜论,以为会狮子搏兔,一击必杀。

但俄军接下来的表现拉胯,乌方从一开始的错愕中反应过来了,开始顽抗。而俄军尽量避免误伤平民,打的缩手缩脚。

结果战事胶着,乌方拉来了越来越多的外援,又胁迫裹挟百姓。稳住阵脚了。

俄方看样子轻武器不行了,要拉重武器上了。接下来对平民误伤必然大大增加。

2、俄方一开始进攻的准备看似动若雷霆,其实细看,还是准备仓促。仓促之极。某被俘虏的新兵蛋子在被乌民众围着谩骂的时候居然缩在台阶上哭了。据说他以为是演习。

有些被俘虏的俄军老兵宁死不屈,而有的被俘年轻俄兵明显惶恐,懵逼和惭愧状,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俄军首批调集攻击的部队中,有经验的坚定老兵并不占绝对多数,很多士兵并不知道这次作战计划,也不知道为何而战。

更重要的是,从种种迹象来看,首批进攻部队中的绝大部分并不是能征惯战的精锐部队。

起码从车臣部队调过来之前,进攻的俄军只是普通训练水平的部队。他们不够犀利,战场经验也一般。渗透小队屡屡受挫,支援部队不及时。

而第一轮谈判前后,俄军主力,精锐开始陆陆续续调过来了。

3、谈判这东西,是为军事行动服务的,而军事行动也是为谈判服务的。只有打的够猛,才能在谈判中取得更大优势,也只有边谈判,才能掩护暗中调集军事力量。

其实双方都知道这一点。

4、最近乌克兰妇孺和外国侨民撤离的不少。(外国侨民主要是我国的被闪击战坑惨的侨民)以我们侨民为例,这几天开始从乌西坐火车撤离,千儿八百的人已经撤离到波兰罗马尼亚等地,接下来陆陆续续。这让我欣慰。而我们国家通知,可以带乌克兰家属。这是人道主义关怀,也是间接收纳乌克兰难民。我要用大拇指一百个赞。

并且普通燕京啤酒同志宣布,这几天在乌东开辟安全通道,允许难民从乌东撤离。

这是好事。

但我们也能从中嗅出暴风雨要来的先兆。

user avatar

不会,西方的制裁也不会取消,只会变本加厉。

美国不下场,乌克兰没有赢的可能性,靠制裁就想搞垮俄罗斯是想太多,刚解体的时候比这惨多了。

谈判就是纯拖时间,给西方一个幻想,幻想不出兵就能解决俄罗斯,让普京垮台,进一步肢解俄罗斯。

最终结果就是谈着谈着乌克兰就无了。

还是那句话,乌军在战场上打不赢俄军就什么都谈不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