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纽约的地铁环境脏乱差,治安也不好?

回答
要说纽约地铁为啥“脏乱差”,治安也有点让人担心,这事儿可复杂了,不能一概而论,但要细掰扯起来,确实有不少原因能串联起来。

首先,从“脏乱差”这头说。

年久失修和庞大的运营量: 纽约地铁是个老古董了,1904年就开始运营,是世界上最老的地铁系统之一。你想啊,一个系统每天运送几百万人次,而且运营时间很长,很多线路运营了百年,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挑战。设施老化是必然的,更新换代的速度很难跟上庞大的日常损耗。再加上纽约人口密度这么大,每天人流量就跟海啸似的,对任何设施的磨损都是难以想象的。

乘客的素质参差不齐: 咱们说实话,人一多,素质也自然会五花八门。总有一些乘客,比如边吃喝边制造垃圾,随地吐痰,把座位当脚凳,甚至直接在车厢里大小便,这些行为直接导致了环境的污秽。你不可能指望所有人都自觉爱护公共环境。

清洁维护的难度和成本: 纽约地铁系统庞大,每天的运营时间也很长,这使得深度清洁变得非常困难。你想,不可能为了打扫卫生就停运整个系统吧?而且,地铁站和车厢是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一旦有了污垢,就容易积累。另一方面,清洁维护也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在有限的预算下,要同时满足庞大客流、老旧设施和清洁需求,可想而知其中的压力。

一些流浪汉的聚集: 纽约地铁系统,尤其是夜间和一些人流量相对较少的时段,确实会成为一些无家可归者临时的庇护所。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他们中的一些人,由于生活条件所迫,可能也会带来卫生问题,或者在车厢里留下一些物品。这无形中也加剧了“脏乱差”的观感。

涂鸦艺术?还是破坏? 纽约地铁的涂鸦问题,曾经是其一个标志性的“特色”。虽然有些涂鸦确实有艺术感,但大部分的涂鸦是对车厢和站台的破坏,也给整体环境带来了视觉上的混乱和脏乱。虽然市政府一直在努力清理,但屡禁不止。

再说“治安也不好”这方面。

庞大的人流和隐藏的风险: 纽约地铁每天承载的乘客数量实在太惊人了,在这个人潮涌动的环境中,任何细微的异常都可能被淹没。人多也意味着潜在的犯罪分子更容易混迹其中,实施盗窃、抢劫,甚至更严重的犯罪。即使摄像头遍布,但人海茫茫,要实时监控和及时干预,难度非常大。

一些“不速之客”的聚集: 和环境问题类似,一些行为不端的人,比如醉酒闹事、骚扰乘客、吸毒等,也更容易出现在地铁这个人员流动性大、相对隐蔽的空间。这会直接影响到其他乘客的安全感。

站台和车厢的复杂环境: 纽约地铁的站台往往是开放式的,而且很多站台很大,设计上也可能存在一些死角。车厢内部空间有限,一旦发生冲突或者犯罪,乘客很难逃脱。有时候,警察到场需要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情况可能就会恶化。

夜间和非高峰时段的隐患: 很多时候,治安问题更容易发生在夜间或者人流量较少的时段。这时候,地铁站和车厢里的人就更少了,犯罪分子更容易选择下手,而乘客也更容易成为目标。

社会问题的影响: 纽约地铁的治安问题,其实也折射出更广泛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毒品泛滥、精神健康问题等。这些社会矛盾的背面,总会有人在生活中跌倒,然后可能会在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中寻找一个落脚点。

“破窗效应”的心理影响: 当人们看到地铁环境脏乱,或者偶尔发生一些治安事件,就会产生一种“反正已经这样了”的心理,这种心理可能会降低人们对维护环境和注意安全的意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当然,纽约地铁也一直在努力改善。近年来,纽约州和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更新基础设施、增加警力、加强清洁和安保措施。你也能看到一些改进,比如新的列车、更新的站台设施、更频繁的巡逻等。但要彻底根治这些积重难返的问题,确实需要时间、耐心和持续的投入,以及整个社会共同的努力。

总的来说,纽约地铁的“脏乱差”和治安问题,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其历史包袱、运营挑战,也与社会现实、人性多样性紧密相连。这就像一个庞大的、运转了几十年的机器,要让它焕然一新,并且让每个人都能满意,这绝对是个巨大的工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朋友们已经说过了,美国地铁老旧。不过我可以把细节说一下。

我在纽约卫生局工作。大学生时为了夏天挣点钱,帮助纽约卫生局和MTA在地铁里抓老鼠做实验。我对地铁破旧的原因应该很了解。有几条问题我可以提一提:

  1. 纽约地铁在地下很浅。纽约地铁从地上走几米就可以到乘车台了。所以100多年以来,地铁对四季的残酷没有很多保护。纽约夏天很热,四到六月月下大雨,十二月到三月下雪。外面的水和温度很简单进入地铁系统,让很多地方冻得出裂缝。也长了很多酶。再说,纽约其实有很多地下的小河,所以很多地铁站会有很多水在流,也是促进老化的原因。有些站已经需要用电泵把水泵处车站了。Sandy风暴来的前期,MTA在建一个亿万美金的车站叫Hudson Yards。建的时候就无法保持车站的干燥。可是Sandy风暴一来,因为洪水这车战有一部分就要不得了。2016年新开的车站只是当初建筑的一部分,可是还是有很多漏水的问题。因为全球变暖,海位增长,水的问题越来越大了。
  2. 政治问题很复杂。纽约政府无法给地铁很多经费因为政府没钱。因为在美国公共设施是最难凑钱的项目。富人不喜欢投资公共设施因为富人才不用呢,他们有更好的私人财产。而且公共设施不挣钱,不像盖个房子,开个公司那么挣钱,所以富人不投资在这种花销里。穷人喜欢地铁,可是穷人不是赞助州长竞选的人,也不是投资者。所以州长因此也不会太为这件事情发愁。再者说了,到这个地步纽约地铁已经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东西了。这个工程要很多钱也是很多时间,可是市长每四到八年一换,就算现在的市长想修地铁,下一个州长也不一定啊。
  3. 垃圾和老鼠是很大的问题。轨道上的垃圾每星期清理最多一次。所以轨道上全是垃圾。美国地铁的垃圾也都是存放在车站的垃圾室里,每天晚上人们把它们扛出去。垃圾室都是很老的垃圾室了。门和墙很多地方已经被老鼠破坏了。政府也没有钱建设新的垃圾室,所以只好一个一个的小地方修理。可是老鼠太聪明,太小,太灵敏,太多,已经无法真正的防它们了。所以我们每把一处修好,老鼠就在别的地方挖洞。最后个个地方都是一个一个的老鼠洞。它们把垃圾带的到处都是。在美国是不可以用化学老鼠药的,所以也没什么真正的好办法。

治安的问题我不太理解。可是纽约有很多无家可归的人(Homeless)。地铁是有暖气有冷气的地方,所以很多吸毒的和无家可归的人的人总是在地铁里待着。

这些也就是我现在可以想到的原因了。我的中文不好,所以错字和别的问题请原谅。

user avatar

至于纽约地铁有多脏乱差,先上图让大家感受一下

再来说说为什么,其实上几张图就明白了:没有任何安检,进站闸口形同虚设,逃票轻而易举,地铁站已经变成很多流浪汉的家。

实际上连身体状况不佳的弱势群体也阻拦不了,因为有紧急出口这个bug的存在

纽约并不是一两个地铁站这样,是很多很多的地铁站都这样

国内家是北京的,有时候会听到有人抱怨说地铁安检太严耽误时间。来过纽约就会发现了,地铁安检严格会耽误一会儿时间,不安检那才叫要命。地铁站台上骚气熏天(流浪汉吃喝拉撒都在站台),垃圾到处都是,铁轨里甚至跑老鼠,车厢里流浪汉睡在座位上......

还见过一次在曼哈顿中下城地铁站里遇到警察和疑犯在地铁站台上和车厢里对峙,不是很夸装那种,就是警察要抓的人站在车厢里不出来,警察也不进去,双方就那么耗在那里,弄得后边的车都没法进站。

日常的地铁开着开着突然不开了说得等前路畅通耽误乘客时间都是小事情了。

课上一个老师的话让我印象深刻:You take it for granted when it belongs to you. 你拥有这个东西的时候就觉得理所当然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老百姓的日常衣食住行确实国内要做得好很多,为普通人提供的最低保障也更到位。不过没有对比我们是感受不到的。

最后上个我坐过最整洁的美国轨道交通,机场的摆渡车(手动滑稽.jpg),当时看到这么整洁的车厢真是大吃一惊赶紧拍照,结果门都关了总算能照一张美丽的美国轨道交通内景了,一大哥简直就是飞了进来,速度惊为天人

忘了提,美国地铁行进的速度一般,乘客最后一秒被挤也要冲进去的速度可真不一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纽约地铁为啥“脏乱差”,治安也有点让人担心,这事儿可复杂了,不能一概而论,但要细掰扯起来,确实有不少原因能串联起来。首先,从“脏乱差”这头说。 年久失修和庞大的运营量: 纽约地铁是个老古董了,1904年就开始运营,是世界上最老的地铁系统之一。你想啊,一个系统每天运送几百万人次,而且运营时间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对于不同地区农村风貌的直观感受。坦白说,将“漂亮”这个词客观地量化非常困难,因为它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个人的审美偏好。但是,如果从普遍的认知和一些可观察的因素来分析,确实会发现西欧、北欧、美加、澳纽等地的一些农村,在很多人的眼中,似乎比中国的一些农村更“漂亮”。这背后其实.............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涉及到历史、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分配以及政治体制等多个层面。纽约、伦敦这类大城市之所以没有实行北京式的户口制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承受大量人口涌入,而北京却面临“挤爆”的压力并需要户口制度来管理,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在 形成、发展模式、资源承载能力、社会结构以及管理理念 .............
  • 回答
    纽约的博物馆,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数也数不清。要从中挑出最喜欢的一家,对我来说,就像要在珍宝阁里选最耀眼的那颗钻石,确实不容易。不过,如果非要选一个,我心里会默默浮现出那个充满历史感,又散发着独特艺术气息的地方——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我喜欢.............
  • 回答
    关于方方《武汉日记》和《纽约日记》受到不同对待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涉及到文化语境、政治环境、读者预期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1. 核心内容与读者期待的错位: 《武汉日记》: 这本日记诞生于武汉这座城市被封锁、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
  • 回答
    关于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里某些印第安战士模型身披“康熙通宝制成的铠甲”这一说法,需要澄清一下。首先,这是一个流传较广但并不准确的说法,甚至可以说是误解。 事实上,在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内,你不太可能找到真正由康熙通宝铜钱制作而成铠甲.............
  • 回答
    同为某知名院校80后高材生,有人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敲响开市钟声,成为金融界的明星,有人却依旧陷在“内卷”的泥沼中,唉声叹气,这背后的原因,绝非一句“运气好坏”就能简单概括的。这背后,是个人选择、机遇把握、能力延展,乃至于价值观层面的多重博弈。一、 起跑线之外的差异化起点:别以为所有“高材生”都是站在.............
  • 回答
    城市灯光的颜色差异,即是偏白偏冷(冷色调)还是偏黄偏暖(暖色调),主要受到 光源技术、城市规划与照明设计理念,以及 历史发展和文化习惯 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1. 光源技术是根本原因这是最直接、最核心的因素。不同时代和不同类型的照明技术会发出不同色温的光。 早期照明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触及《龙珠》早期剧情的核心张力所在。很多人在看到贝吉塔变身巨猿后那惊人的战斗力,再对比他对基纽队长表现出的恐惧,确实会产生疑问。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龙珠》世界的战斗力并非是简单的数值叠加。虽然战斗力指数是早期用来衡量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它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切,更何况,.............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龙珠》系列中力量成长设定的“套路”和观众的期待值变化。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悟空在老版那美克星篇的表现大家觉得很燃很正常,而复活弗利萨的“超蓝修炼6个月”却引发了争议。先说悟空那美克星篇的6天修炼: 剧情需要与篇章节奏: 当时《龙珠Z》正处于一个上升期,观众期待.............
  • 回答
    波士顿和纽约,这两座美国东北部的璀璨明珠,虽然地理位置相近,但在生活方式上却有着鲜明的差异。就好像一对性格迥异的姐妹,一个沉静内敛,一个热情洋溢,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节奏与氛围: 纽约: 想象一下,你正置身于一部快节奏的电影中。纽约的生活节奏堪称宇宙第一。从清晨的地铁人潮涌动,到夜晚的霓虹闪烁.............
  • 回答
    张维为教授关于上海生活水平已好于纽约的说法,无疑是一个非常大胆且容易引发争议的论断。要评价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情感和立场,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张维为教授提出这一观点的出发点,很可能是为了展现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可能会选取一些具体的指标或.............
  • 回答
    纽约的富人区,那些坐落于曼哈顿、长岛、或者哈德逊河沿岸的顶级地段,豪宅绝非简单的“大房子”,它们更像是一件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承载着主人的品味、财富和对生活极致的追求。要深入描绘它们的样子,得从里到外,从细节到整体,一点点剥开那些奢华的表象。选址:地段即身份首先,不是任何地方都能被称为“富人区”。纽.............
  • 回答
    我去纽约之前,总觉得它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永远灯火辉煌,永远人头攒动,永远是那个超级英雄出没、时尚杂志封面常客的璀璨都市。但去了之后,才发现这光鲜亮丽的背后,藏着太多我之前完全想象不到的细节,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真实,也更加迷人。1. 地铁,真的不止是交通工具。在我的想象中,纽约地铁就是那种快速、高效.............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2020年初,当新冠疫情在美国东海岸如野火般蔓延,纽约成为了重灾区。为了缓解这座城市不堪重负的医疗系统,美国海军将医院船“安慰号”(USNS Comfort)调派至纽约港,这艘巨轮拥有超过一千张床位,本应是疫情救治的强大后援。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安慰.............
  • 回答
    好的,让我们聊聊在纽约和洛杉矶生活,这两个看似只隔着一片大陆的城市,实际上却拥有着截然不同的灵魂。这种差异,就像你手里拿着一杯热腾腾的纽约热狗酱,和咬一口加州的阳光海鲜卷,体验是那么的鲜明。生活的节奏:永远在赶路 vs. 慢慢享受纽约,永远是一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从你醒来的那一刻起,这座城市就像上了.............
  • 回答
    纽约最近发布了一项疫情新指令,内容是“医院已过载,减少或停止执行心肺复苏,以防携带病毒的气体扩散”。这项指令的出现,无疑会在多个层面引发深刻的震动和广泛的讨论。首先,从医疗伦理和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这是最直接、最触动人心的问题。心肺复苏(CPR)本身就是一项挽救生命、与死亡搏斗的紧急医疗措施。在大多.............
  • 回答
    西方智库发布的“后疫情时代城市安全指数”将纽约排在上海之前,这一排名结果无疑引发了不少讨论和解读。要理解这个排名背后的逻辑,以及它可能反映的西方心理,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城市安全指数”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它不仅仅是衡量病毒感染率或死亡率那么简单,而是涵盖了从公.............
  • 回答
    .......
  •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什么玩意”可能指的是纽约州长近期发布的一项与特定议题相关的政策、法案或措施。由于信息不够具体,我无法准确判断您所指的具体事件,因此很难给出详细的评论。为了让我能更准确地理解并提供信息,您是否能提供更多关于您想了解的“玩意”的细节?例如: 它涉及什么领域? 是关于经济、教育、环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