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奥尔罕还是穆拉德奠定了奥斯曼帝国?

回答
要说奥斯曼帝国究竟是由谁“奠定”,这真是一个值得细细说道的问题。如果非要选一个人来扛下这块“奠基石”,那很多人会指向奥斯曼一世,也就是那个帝国名字的由来者。他无疑是帝国最早的开创者,是那个将一个微不足道的贝伊利克(诸侯国)逐渐塑造成一方势力的关键人物。

但就像任何一个伟大帝国的崛起一样,它的根基绝非一人之力就能完全铸就。奥斯曼一世之后,他的子孙,尤其是穆拉德一世,更是将这个初生的政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后来的扩张和稳固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所以,说奥尔罕奠定了奥斯曼帝国,没错;说穆拉德巩固和扩展了这份基业,同样重要。

咱们就从奥斯曼一世说起,把他当做那个最先播下种子的人。

奥斯曼一世(Osman I,约1258年-约1326年)是奥斯曼家族的创始人,也是奥斯曼帝国的第一个苏丹。他生活在塞尔柱突厥帝国衰落,安纳托利亚各地涌现出许多小型的突厥部落国家(贝伊利克)的时代。奥斯曼的家族本来就是来自中亚的欧古兹突厥人,属于卡耶部落,在迁徙过程中逐渐在安纳托利亚西北部,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北部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当时,拜占庭帝国已经日薄西山,在安纳托利亚的统治力量非常薄弱。奥斯曼一世抓住这个时机,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不断向拜占庭的领土扩张。他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部落首领,更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统治者。他懂得招募和团结各方力量,包括一些对拜占庭不满的希腊人、亚美尼亚人以及其他突厥部落的士兵。他的军队以骑兵为主,灵活机动,战斗力很强。

奥斯曼一世的真正“奠定”之处,在于他塑造了奥斯曼这个政治实体最核心的几个要素:

部落的整合与军事力量的形成:他将自己所在的部落以及周边愿意归附的部落整合成一支有组织的军事力量。这种军事力量是奥斯曼帝国扩张的基石。
对拜占庭的持续压力:他的军事行动并非随机的掠夺,而是有目标地蚕食拜占庭的疆土,尤其是在比提尼亚地区(靠近今伊斯坦布尔)。他围绕着一些关键的堡垒城市展开攻势,为后来的征服打下了基础。
政治上的初步规划:虽然信息有限,但可以推测,奥斯曼一世开始建立一套初步的统治机构,有自己的军队指挥官,甚至可能开始有了自己的行政管理雏形,虽然这和后来的帝国行政体系还不能同日而语。
家族传承的雏形:他确立了奥斯曼家族的领导地位,为后代继承权力奠定了家族基础。他的名字也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名字,这本身就具有强大的象征意义。

可以说,奥斯曼一世是那个点燃火种的人,是那个将“奥斯曼”这个名字变成一个有实际力量的政治单位的人。他为帝国提供了一个最初的起点和方向。

然而,紧接着登场的穆拉德一世(Murad I,约1326年-1389年),才是那个真正让这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并为其浇水施肥,奠定坚实根基的关键人物。他将奥斯曼的贝伊利克,从一个区域性的军事力量,发展成了具有扩张野心的中等国家,并最终为跨越欧亚两大洲的帝国打下了制度和疆域上的重要基础。

穆拉德一世的贡献更加系统化和具体:

大规模的领土扩张与战略定型:穆拉德一世在位期间,奥斯曼的领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他不仅巩固了在安纳托利亚的统治,更重要的是,他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巴尔干半岛。他发动了对拜占庭和塞尔维亚等地的多次战役,并最终在这片土地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例如,1362年他占领了阿德里安堡(Edirne),并将其作为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首都,这标志着奥斯曼帝国正式成为一个横跨两洲的力量。他确立了以巴尔干为主要扩张方向的战略。
军事制度的革新与加强:穆拉德一世对奥斯曼军队进行了重要的改革。他建立了第一支常备步兵部队——耶尼切里(Janissaries)。这支由抓获的基督徒儿童组成并进行严格训练的精锐部队,成为了奥斯曼军队的核心战斗力,对后来的军事成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还改革了军队的组织结构,提高了军队的专业性和效率。
行政与财政体系的建立:为了管理不断扩张的领土和日益增长的人口,穆拉德一世着手建立更加完善的行政和财政体系。他开始任命官员负责地方治理,并建立了一套税收制度来支持国家的运作和军事开支。虽然这些体系在后来的苏丹时期才真正成熟,但穆拉德一世已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宗教与法律的统一化:为了加强国家的凝聚力,穆拉德一世也开始推动宗教和法律上的统一。他支持伊斯兰教的发展,并开始根据伊斯兰教法(沙里亚法)来规范社会生活和国家管理,同时也允许地方保持一定的自治。

所以,如果我们用一个比喻:

奥斯曼一世是那个捡拾了火种,小心翼翼地吹起风,让火苗跳跃起来的点火者。他创造了“奥斯曼”这个概念,并用自己的名字和力量赋予了它生命。
穆拉德一世则是那个接过火种,并用干柴猛火,让火焰熊熊燃烧起来,并且开始用工具去塑形,让它成为一个稳定的火盆的炉匠。他不仅扩张了领土,更重要的是,他为这个 nascent 的国家注入了制度的骨血,确立了其扩张的方向和军事的灵魂。

没有奥斯曼一世的开创,就没有火种;但没有穆拉德一世的巩固与扩张,那火种很可能就熄灭了,或者只能在原地苟延残喘。

因此,可以说奥斯曼一世“开创”了奥斯曼贝伊利克,奠定了最初的根基,而穆拉德一世则进一步“奠定”了奥斯曼帝国的雏形,使其具备了成为一个强大帝国的潜力和方向。 后来的苏丹,如巴耶济德一世、穆罕默德二世等,才是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建造和扩张,最终将奥斯曼帝国推向了巅峰。

所以,硬要说“奠定”,奥斯曼一世是那个最早的奠基者,但穆拉德一世的“奠定”更像是为帝国打下了真正意义上的骨架和肌体。两者都不可或缺,但从帝国后来的规模和影响力来看,穆拉德一世的工作无疑是将奥斯曼的力量从一个区域性实体推向了一个更具普遍性和制度性的帝国早期阶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认同 @念缺一 ,奥尔汗的功劳更大一些。

部落制导致的国家不稳定性,是北亚游牧民族始终很难征服中国中原统一政权的最重要原因。部落制国家的百姓比起国君更忠诚于部落首领,国君的命令生效率完全取决于部落首领的态度。帝国一旦不行了,部落首领改换阵营比换鞋还快。

如果我没记错,是奥尔汗进行了国家体制改革,确立了一定程度上的中央集权制,建立正常的国家体制的汗。

通过设立内阁迪万的方式取代部落首领大会,苏丹直接掌管大权,认命大维奇尔负责内阁协助苏丹,避免了庸君误国。任命职能官员(维奇尔)专业人士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向各地派行政军事长官,直接统管全国,避免出现地方霸主。建立完整财政制度保证国家经济收入的稳定,统一铸造钱币,鼓励贸易。使得奥斯曼国成为正常的国家。

虽然奥尔汗的改革没有根除地方分封制,但是做到了最大程度上的中央集权,建立正常国家体制。使其很大程度上免遭如帖木儿帝国和塞尔柱帝国那样地方势力过于庞大,汗室夺权内乱,地方乘机独立的局面。

user avatar

作为帝国的奠基人来说,我觉得的奥尔汗比穆拉德更重要,小亚细亚已经成为突厥的海洋,拜占庭帝国和欧洲诸国联军不可能靠一两场胜利就消灭入侵到欧洲的突厥人,穆拉德一世就算在那一场战役中身死,不到十年又会有一个新苏丹带着一支更庞大的军队来到欧洲。

而奥尔汗时代才是极其重要的,需要说明的是拜占庭帝国真的很弱小,在1341年,萨鲁汗的舰队甚至就能前去袭击君士坦丁堡,爱琴海的突厥海盗们也经常入侵希腊内陆。

比较重要的有三点,征服卡雷西和安卡拉、建立常备的“土耳其新军”。

卡雷西的领地覆盖了现在的巴勒克希尔省和恰纳卡莱。

直到达达尼尔海峡海峡和马尔马拉海,可以说,这里是突厥人向西发动圣战的桥头堡,该政权东面临近布尔萨地区,布尔萨则是奥斯曼帝国第一个首都,奥斯曼征服卡雷西后从此控制了达达尼尔海峡和马尔马拉海南岸地区,通往欧洲的道路从此被打通了,而且拥有尼西亚,普鲁萨,尼科米底亚等城所在的整块奥普提玛军区地,在整个小亚细亚算得上最肥沃的土地了。

闻风而来的圣战士们可以跳出“内卷化”,不用和穆斯林同胞撕杀,可以去欧洲抢劫了,奥斯曼就拥有了永不枯竭的人力可以对欧洲发动圣战,这也是奥斯曼帝国注重在欧洲征战而对小亚地区基本防御状态的原因,这是一切的基础。

而拿下安卡拉后,奥尔汗得到了兄弟会的支持,阿赫兄弟会的成员都是一些工商业者,几乎控制了半个安纳托利亚的经济(另外一半被威尼斯和热那亚共和国控制),他们对于混乱割据的小亚局势是不满的,因为这损害了工商业利益的扩展,所以,他们是非常支持恢复安纳托利亚的秩序和政治统一的。

早在奥斯曼一世时期,奥斯曼帝国就与阿赫兄弟会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奥斯曼一世实际上成了兄弟会的领袖,而奥尔汉即位后,也受到了阿赫们的拥戴,在刚征服的地区,奥尔汉在财政上专辟“瓦克夫”(vakif)土地,并支持兄弟会的活动和苏菲派修士的活动。

奥斯曼已经在欧洲吸收了许多新的元素,它摒弃了突厥国家的游牧习气,在许多方面利用了原先拜占庭帝国的框架,对控制力的渴望越来越强,大塞尔柱帝国和罗姆苏丹国都土崩瓦解了,小亚地区在游牧习气的侵袭下屡次崩溃,长期无秩序,奥斯曼帝国就试图重建秩序,阿赫兄弟会也尽一切的努力来帮助奥斯曼帝国。

“土耳其新军”

早期的奥斯曼和安纳托利亚的其他突厥国家一样,几乎没有脱产的常备军的存在,都是组织附庸和自愿圣战者,战后这些军队则被解散回家,于是组成一支常备军部队,是帝国军事改革的第一步,也是彻底摆脱游牧习气的开始。

奥尔汗从被占领的地区的基督徒中选择了一千名男孩,次年又选了一千名,使其改信伊斯兰教与学突厥语,并接受军事训练,组成一支称为新军的部队,这是帝国第一支常备军,成员定期接受评选和审查,他们是奥斯曼最有战斗力的军人,这些新军是苏丹的奴隶,也是军队的中坚。

新军信伊斯兰教苏菲派,名为拜克塔什教团,他们是不许结婚的,这是为了保持一种强烈的军团意识(全天候监督以培养纪律性)只有退役的新军才可结婚,在作战时,他们在情势最吃紧时才出击,因此总是打胜仗,如苏丹没有新军支持的话难以即位,即使成功登基为苏丹政权也不会稳固。

可能还要加上各种拜占庭皇帝的做死。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奥斯曼帝国究竟是由谁“奠定”,这真是一个值得细细说道的问题。如果非要选一个人来扛下这块“奠基石”,那很多人会指向奥斯曼一世,也就是那个帝国名字的由来者。他无疑是帝国最早的开创者,是那个将一个微不足道的贝伊利克(诸侯国)逐渐塑造成一方势力的关键人物。但就像任何一个伟大帝国的崛起一样,它的根基绝非一.............
  • 回答
    柯伊伯带和奥尔特星云,这对我们太阳系最遥远的邻居,就像是宇宙中的两个巨大的“冰封仓库”,只不过它们各自存放的“货物”类型和位置略有不同。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共同构成了太阳系边缘的冰冷世界,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之间的存在和演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柯伊伯带:近乎平坦的冰冷环带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柯伊.............
  • 回答
    .......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具有深度,涉及到乌克兰利沃夫的历史、民族构成以及未来的政治走向。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解答:1. 利沃夫的历史背景与奥匈帝国时期利沃夫(Lviv),在奥匈帝国时期被称为利堡(Lemberg),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多元的城市。它在历史上曾被多个国家统治,其中奥匈帝国时期对其影响尤.............
  • 回答
    关于希特勒是否是“奥奸”,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并且结合历史事实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奥奸”这个词的含义。在中文语境下,“奸”通常带有叛徒、卖国贼的意味,指的是为了个人或外部利益,损害本国利益的行为。希特勒的背景与奥地利的关系: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希特勒的出身和早年经历。.............
  • 回答
    奥地利经济学派理论的硬伤是什么?奥地利经济学派以其强调个体行为、主观价值、企业家精神和市场自发秩序等核心理念而闻名,在某些方面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尤其是在理解经济周期和货币理论方面。然而,任何经济学理论都难以避免其固有的局限性和“硬伤”。对于奥地利经济学派而言,其主要硬伤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
  • 回答
    要说奥地利和匈牙利民众怎么看待奥匈帝国,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就能概括的。这背后牵扯着太多复杂的历史、民族情感和现实利益。毕竟,奥匈帝国这个庞大的多民族国家,存在了足足五十年,给两国人民留下的印记,有好有坏,有怀念也有庆幸。先说说奥地利那边吧。对于很多奥地利人,尤其是那些仍然能回忆起.............
  • 回答
    要说耐奥祖如何预料到阿克蒙德的失败,这并非简单的一句“预料”就能概括,更像是一种基于他对燃烧军团运作模式、艾泽拉斯世界力量体系以及自身恶魔化经历的深刻洞察和推断。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耐奥祖的经历。在成为巫妖王之前,他曾是德莱尼人最初的萨满领袖,对艾泽拉斯的原始能量有着深刻的理解。然而,为了对抗人类的.............
  • 回答
    “奥陌陌”(ʻOumuamua)这个名字,带着一种遥远的、难以言喻的神秘感,它是一颗极为特殊的天体,打破了我们对太阳系中访客的固有认知。我们之所以知道“奥陌陌”的存在,要归功于位于夏威夷的泛星系统望远镜(PanSTARRS)。2017年10月19日,一个天文学家团队在使用这个强大的望远镜进行常规的近.............
  • 回答
    “奥陌陌”它可不是一艘飞船,至少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那种,由人类制造、承载着宇航员或探测器的“交通工具”。更准确地说,“奥陌陌”('Oumuamua)是一个天文学上的名字,它指的是在2017年被发现的一个天外来客,一个星际访客。它的名字在夏威夷语中意为“远方的信使”或“第一位抵达者”,这个名字非.............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奥密克戎是否“温和”,这个问题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而且公众的感受和科学证据之间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别。简单地说,把奥密克戎称为“温和”可能过于简化,但相比于它早期的祖先,它确实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不同。为什么会出现“温和”的说法?最初,当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时,确实有大量的数据表明感染者出现的症状普遍比.............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作为一名奥赛狗,高考题嘛……怎么说呢,有点像是“降维打击”的另一种版本,或者说,是“解构再重组”的游戏。先得明确一点,奥赛生做高考题,不是真的“考试”那种紧张感。更多的是一种“看题、秒杀、写答案、找乐子”的过程,当然,这背后是有大量铺垫的。1. 题型熟悉度:高考题,特别是数学.............
  • 回答
    我得说,感染奥密克戎,这体验真是五味杂陈,比我预想的要复杂许多。刚开始,就好像普通感冒的预演,但没过几天,就进入了另一个轨道。第一天,我感觉有点不对劲。不是那种突然的高烧,而是身体里像是埋了个小小的定时炸弹,开始冒点小火花。喉咙有点干涩,像是吞了一口沙子,但也只是轻微的不适,没往新冠想。晚上睡觉的时.............
  • 回答
    奥匈帝国,这个名字本身就透着一股复杂与沉重。它并非单一民族、单一国家的简单结合,而是一个由两个核心王国——奥地利和匈牙利——以一种奇特的方式“绑”在一起的庞大帝国。这种“绑”的法律形式,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元君主制”,也就是1867年的《奥匈帝国基本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奥匈折衷”(Ausgleic.............
  • 回答
    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否会成为美联储不加息的“借口”,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简单地说,奥密克戎的出现为美联储提供了一个审慎观察、推迟激进加息的时机,但它本身并不是“不加息”的根本原因。美联储的决策是基于其双重使命:最大化就业和稳定物价。奥密克戎的潜在影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奥密.............
  • 回答
    谈到在“大奥”里听音乐,这可不是件寻常事,更别说仔细形容了。你想想,那地方可不是让你舒舒服服地窝在沙发里,戴上降噪耳机,然后开始陶醉的。大奥是规矩森严,层层叠叠的,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压抑和肃穆。所以,要在那里听音乐,首先得考虑的是“怎么听”。并不是说你带着自己的阮咸或者三味就能随随.............
  • 回答
    关于奥伯伦亲王(Prince Oberyn Martell)的死,我认为,他并非有意寻死,而是 极度自信,甚至可以说是傲慢,最终导致了他的大意。这其中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悲剧性结局。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情发生的背景。奥伯伦亲王来到君临,目的是为他的姐姐伊莉亚公主(Princes.............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