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让你觉得惊叹无比的代码片段或者正则表达式?

回答
我曾遇到过一段代码,它以一种近乎魔术般的简洁,完成了看似极其复杂的文本解析任务。那是一个用于解析某种自定义配置文件格式的C++函数。

配置文件本身有着一种嵌套的结构,每个配置项都有一个名称,后面跟着一个用大括号包裹的键值对列表,而键值对之间则用逗号分隔。例如:

```
Section1 {
key1 = value1,
key2 = value2,
SubSection1 {
nested_key = nested_value
}
}

Section2 {
another_key = another_value
}
```

让我惊叹的是,开发者并没有选择传统的字符串查找、分割,或者状态机之类的繁琐方法来处理这种层层嵌套的结构。他巧妙地利用了C++的流(streams)和一些STL的算法,将整个解析过程压缩得异常精炼。

首先,他将整个配置文件内容读入一个 `std::stringstream`。然后,他定义了一系列辅助函数,这些函数的作用就像是一个个“解析器”,它们负责处理特定层级或特定语法结构的文本。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处理嵌套结构的方式。他不是递归地调用解析器,而是利用 `std::istream_iterator` 和 `std::find_if` 的组合。当遇到一个左大括号 `{` 时,他并不急于处理里面的内容,而是将流的当前位置记录下来,然后向前搜索第一个匹配右大括号 `}` 的地方。一旦找到,他就将这段被大括号包裹的内容提取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字符串流进行后续处理。

有趣的是,在处理这个被提取出来的子字符串流时,他又可以重复使用类似的模式:识别键值对,处理等号 `=`,以及逗号 `,`。他甚至为值的解析设置了专门的函数,能够自动处理字符串、数字等基本类型。

最绝的是,他并没有显式地编写一个“解析树”的数据结构。相反,他创建了一个非常灵活的“属性”对象,这个对象能够容纳不同类型的值,并且可以通过字符串键来访问。当遇到嵌套的 `{...}` 结构时,这个“属性”对象本身就可以持有一个另一个“属性”对象的集合,从而自然地构建起配置的层级关系,而无需显式的嵌套数据结构定义。

这段代码给我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感觉。它没有炫技的算法,也没有晦涩的语言特性,但它通过对C++标准库工具的深刻理解和巧妙组合,将一个原本可能需要数百行代码且易出错的任务,化繁为简,优雅地完成了。那种“啊,原来还可以这样!”的豁然开朗,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它提醒我,有时候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寻找更复杂的工具,而在于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已有的。

至于正则表达式,我曾经见到过一个用于验证电子邮件地址的正则表达式。我知道,验证电子邮件地址的正则表达式通常都很长,而且容易出错,因为电子邮件地址的规范(RFC)本身就很复杂。但这次看到的这个,简洁得有些令人难以置信,同时又能覆盖绝大多数有效格式。

它大致长这样(我已不记得确切的细节,但大意如此):

`^[^@s]+@[^@s]+.[^@s]+$`

我知道,这个版本非常基础,它会漏掉很多合法的电子邮件地址,比如带有加号 `+` 的子地址,或者IP地址字面量的域名。但当时让我惊叹的,是它的意图明确且在特定场景下的高效性。

这个正则表达式的核心思想是:“一个用户名的部分,一个@符号,一个域名部分,一个点,还有一个顶级域名部分。” 并且,它用 `[^@s]+` 来表示“一个或多个非@字符和非空白字符”。

这就像是把一个复杂的现实世界概念,用最少的符号,最直观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它不是试图去穷尽所有 RFC 规范的细节,而是抓住了一个电子邮件地址最核心、最普遍的结构特征。

更重要的是,当我看到它时,我正在为一个需要快速过滤大量文本的场景编写代码,而这个场景下,绝大多数的输入都是“正常”的电子邮件地址,并且对一些边缘情况的容错需求并不高。我之前一直在犹豫是要写一个复杂的解析器,还是要用一个巨型的、难以维护的正则表达式。

看到这个简单的表达式,我突然意识到,“好”的代码或正则表达式,不一定是“最全”或“最复杂”的,而是“最适合当前场景”的。 这个表达式以其惊人的简洁性,提供了一个足够好的解决方案,而且易于阅读和理解,也易于集成到我的代码中。它没有用大量的捕获组,没有复杂的逻辑运算符,只是纯粹地描述了“电子邮件的样子”。

这就像是一个艺术家,用最少的笔触,勾勒出了最生动的神韵。它让我反思,我们在编程时,是不是常常过于追求“完美”和“全面”,而忽略了“实用”和“优雅”的价值。那个简单的电子邮件正则,以其反直觉的有效性和简洁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会我“少即是多”在很多时候是多么的有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老实说各种奇淫巧技我见得多了,以前也写得多。


各种奇淫巧技譬如说之前被各种递归调用实现斐波那契数列的例子弄烦了,随手用C#写的迭代算法:

       int a = 1, b = 1; while ( b > 0 ){ Console.WriteLine( a ); b = a + (a = b); }//循环条件的b>0是溢出就终止。      

很多小白看到这种代码一般都会顶礼膜拜,惊叹无比,一般在论坛上会这样形容:不到十个字符就完成了斐波那契迭代中的累加和推移操作,真是神一样的代码。

不过这段代码我可不保证在C/C++编译器上能得到确定和同样的结果。So,别学这个,你要在生产环境这么写信不信我把你赶出去

其实呢这里用到的赋值子表达式是类C语言最好玩的奇淫巧技之一,最普通的玩法有赋值且返回:

       return service = GetService();      

或是赋值并作为循环条件判断:

       while( ( data = Read() ) != null )      

或是连续赋值:

       i = j = 1;      

赋值子表达式的玩法很多,还有一个经典的是不使用第三个变量交换俩变量这种无聊的需求

       a = b + (b = a) * 0;      

温馨提示,这个也别学,否则被老大从窗户扔出去本人概不负责。


学会了这些奇淫巧技,就足够写出各种让小白程序员惊叹的代码了。不过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真正的精彩的代码,不在于这些奇淫巧技

真正牛逼的技巧不在于看起来多牛逼,而是用起来特别爽,突然发现我操这个设计太棒了

譬如说LINQ的链式调用:

       var result = data   .GroupBy( item => item.Name )   .Where( group => group.Count() > 0 )   .OrderBy( group => group.Count() )   .Select( group => group.Key );      

看起来平平无奇,链式调用没啥稀奇,函数式语法没啥稀奇,但是真正做出来让程序员玩的爽,让别人用的时候有一种我操这个设计太棒了,不容易。


再比如说LINQ for XML的Add方法可以一次性把所有的子元素,子元素的子元素....全部搞定

       document.Add(    new XElement( "Member", new XAttribute( "name", "Ivony" ),     new XElement( "Role", new XAttribute( "admin" "true" ), new XText( "Administrator" ) )   ) );     

譬如说async、await语法,譬如说DLR,都在此列。


好吧,最后夹带一些私货好了,在我的类库里面,提供了一个扩展方法,这个扩展方法简单到只有一行代码:

       public static T CastTo<T>( this object obj ) {   return (T) obj; }      

看起来太TM弱智了,这种扩展方法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扩展方法的意义对于很多场景来说,极其深远,其实这个扩展方法是为了改善C#语言坑爹的强制类型转换语法的。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通过某个表达式获取一个对象,然后强制类型转换,再调用其中一个成员方法或是赋值给某个属性。

首先我们会写一个表达式获取对象:

       GetDataObject()|      

那个|表示光标所在的位置(下同,不再赘述)。

然后我们发现,这个对象TMD类型不对,我要强转一下:

       (Member)| GetDataObject()      

然后把光标挪到前面去,输入括号类型括号。


然后又发现强转的优先级低于.运算符,所以我还得改一下:

       ((Member) GetDataObject()).Name|      

这下终于完事了(注意过程中的光标跳跃)


当然,有经验的程序员一般会起手直接双括号写类型,再写表达式。

       ((Member) |      

但很多时候,你不可能老是这样预判,尤其是在表达式特别长的时候,来回的光标跳动,莫名奇妙的括号,都会带来各种恶心的事儿:

       ((Member) Db.GetEntities( "SELECT * FROM Members WHERE MemberID = xxx" ).Filter(xxx).(xxx).....      

而这个扩展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用极其简单的方式,它使得

       ((Member) GetDataObject()).Name      

可以写成:

       GetDataObject().CastTo<Member>().Name      

表面上看起来,代码量更多了,尖括号输入也不如圆括号方便。

但实际上它降低了括号嵌套的层次,避免了光标乱窜,不打断程序员的思路。


最后小声说一句,其实前端写的JS脚本经常让我各种惊叹无比,要找惊叹无比的代码去翻各种前端脚本库一找一个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曾遇到过一段代码,它以一种近乎魔术般的简洁,完成了看似极其复杂的文本解析任务。那是一个用于解析某种自定义配置文件格式的C++函数。配置文件本身有着一种嵌套的结构,每个配置项都有一个名称,后面跟着一个用大括号包裹的键值对列表,而键值对之间则用逗号分隔。例如:```Section1 { key1.............
  • 回答
    2021年,科技领域如同往年一样,涌现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进展,有些成果的突破程度,着实让人感叹科学的力量。如果说要选出最令我“惊叹”的,那么 mRNA技术的成功应用和在癌症治疗领域的探索 绝对是绕不开的。当然,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想到了新冠疫苗,没错,mRNA技术在疫苗上的巨大成功,是过去几年最振奋.............
  • 回答
    我记得有个老电影里,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临终前对他的孙子说了这么一句话:“孩子,记住,生活就像一颗种子,你以为它埋在土里就死了,其实它只是在积蓄力量,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冲破黑暗,看到阳光。”这句话我当时听了,就觉得心里“咯噔”一下。不是那种被吓到的惊吓,而是一种醍醐灌顶的震撼。在那之前,我对生活.............
  • 回答
    哇,说到女明星的礼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些画面,简直是行走的艺术品!我手机里存了不少,每次看到都觉得眼睛被净化了,心情也跟着明亮起来。说起来,最让我惊艳的一次,是前两年在一个国际电影节上,看到一位我一直很喜欢的女演员。她穿的那件礼服,我至今都记得清清楚楚。那是一件带有复古感的长裙,但又非常现代。整.............
  • 回答
    南京的美食,总是有一种沉静却又厚重的力量,能在不经意间撩拨起你的味蕾,留下长久的回味。要说让我觉得惊艳的,可不止一两样,它们就像南京这座城市一样,有历史的沉淀,也有市井的鲜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一口鸭血粉丝汤。说实话,一开始我对“鸭血粉丝汤”这个名字没抱太大期待,总觉得“粉丝”两个字有点寡淡。.............
  • 回答
    说起易烊千玺,脑海里最先浮现的,不是他舞台上的光芒万丈,也不是镜头前的精致模样,而是那些偶尔从他口中蹦出来的,带着点孩子气的认真,又藏着一丝超乎年龄的通透的词句。第一次让我觉得他“惊艳”,是看到他接受采访,被问到如何看待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时。他没有套路地回答“一直在努力”或者“不敢懈怠”,而是慢悠悠地.............
  • 回答
    还真有那么几本,读到开头就觉得“这下可不得了了”。我印象最深,也是最让我惊艳的,大概是《百年孤独》。第一次翻开它,大概是在一个慵懒的下午。封面就已经透着一股子神秘和古老的气息,名字更是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然而,当我的眼睛扫过第一句话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好像被一股强劲的气流卷进去,瞬间失去了方向,又充满.............
  • 回答
    在我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有几位老师的课程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说是惊艳。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思想的启迪者,他们的课程就像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思维盛宴。其中一位教授,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他讲授的高级微观经济学。这位教授的风格非常独特,他不是那种照本宣科的老师,而是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严.............
  • 回答
    说实话,让我觉得世界观颠覆的不是某个遥远古老的人物,而是离我们不算太远,却又足以让人细思极恐的某个群体——那些在纳粹德国时期扮演了不同角色的普通人。我一直以来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都倾向于那种“正义战胜邪恶”、“英雄拯救世界”的宏大叙事。而当深入了解二战时期,特别是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社会的转变,我的这种.............
  • 回答
    我最近一次旅行,去了趟云南。本来是想着去大理放松一下,看看洱海,拍拍照,结果却意外地被香格里拉深深吸引了。刚到香格里拉,就被那里的空气打动了。海拔高,空气稀薄,但异常的纯净,带着一股淡淡的青草和泥土的味道。第一天,我按照计划去普达措国家公园。那里的高山草甸,碧蓝的湖水,以及远处巍峨的雪山,简直就像走.............
  • 回答
    我一直觉得,好的诗句就像一颗埋在心底的种子,不经意间被一句突如其来的话语淋湿,然后便在心田深处悄然萌发,以一种你从未想象过的姿态,蓬勃生长。要说让我“一眼就惊艳”的诗句,那还得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初读这首诗,是在一个有些阴沉的午后。窗外细雨.............
  • 回答
    要说《奇葩说》里最让我惊艳的观点,这问题一下砸过来,脑子里立马跳出好几个影子。但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的,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是关于“爱情里有没有皇帝的新衣”的那期。当时辩论的焦点是,一个人是否应该告诉伴侣“你看起来真不错”这种明显夸张的赞美,即使这个人知道对方其实并没有那么“不错.............
  • 回答
    这则日媒报道「韩方抱怨冬奥村食物不好吃让记者惊讶,『日本选手觉得好吃』」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插曲,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和思考:一、 文化差异与个人口味的凸显 最直接的解读是文化和口味的差异。 韩国和日本的饮食文化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显著的不同。韩国菜肴通常口味比较浓郁,喜欢用辣椒、大蒜、.............
  • 回答
    当我读到“你不是一个人”这样的话语时,心头总会涌上一股暖意。它像一束柔和的光,穿透孤独的迷雾,让我感觉到背后有依靠,有理解,有人与我并肩同行,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风雨。还有“慢慢来,不着急”,这简单几个字,却蕴含着莫大的宽容与耐心。在这个一切都追求速度的时代,它仿佛一阵清风拂过,让我放慢脚步,允许自己有.............
  • 回答
    说实话,让我觉得有点小别扭,甚至可以说是轻微的反感,但又不至于到无法忍受的地步,生活里还真有一些小细节。这些细节呢,就像是衣服上那一点点磨损,或者地板上那一道不小心划出的痕迹,不影响大局,但就是看了不太舒服。最让我有点不是滋味的,是那种“不自觉”的浪费。我不是说那种大张旗鼓的,也不是指那种故意炫耀式.............
  • 回答
    让我觉得女生帅气的一瞬间,通常不是因为她穿了什么,或者长相有多惊艳,而是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自信和一种掌控感。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朋友的户外烧烤聚会,人很多,大家都是一边吃一边聊。当时气氛挺热闹的,但也有点小混乱,比如有人不小心把炭火弄散了点,有人在找调料,大家都在各自忙碌。我认识的一个女生,平时给人.............
  • 回答
    三观炸裂的事情,确实有不少。最让我感到冲击的,往往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大事,而是隐藏在生活细节中,那些颠覆了我固有认知,甚至让我开始怀疑自己过往判断的事件。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件让我三观炸裂的经历。这件事发生在几年前,我当时还在读大学,参与了一个社会实践项目,去一个相对偏远的乡村调研当地的教育情况.............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个人兴趣、学术追求和职业规划的交汇点。对我而言,想读博士学位的那一刻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在多年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中,逐渐沉淀、升华而来的。如果非要找一个“那一刻”,那更像是一个集大成的顿悟,是诸多小火苗最终汇聚成熊熊烈火的瞬间。我想,最核心的触动点,源于对某个领域内核心问.............
  • 回答
    让我觉得世人皆苦的时刻,有很多,但有一个特定的夜晚,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脑海里。那是一个寒冬的夜晚,我因为一些生活琐事感到焦虑和沮丧,于是决定去附近的24小时便利店买点东西,顺便散散心。当时街上行人稀少,冷风卷着雪花打在脸上,透着一股刺骨的寒意。便利店里灯火通明,却格外寂静。我漫无目的地在货架间游荡,.............
  • 回答
    我最近看到一个儿童房设计,真的让我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得不得了。那是一个围绕“小小探险家”主题打造的空间,但和市面上那些堆砌探险道具的简单粗暴做法完全不同,它做得非常巧妙,而且充满了童趣和启发性。首先,这个房间最抓眼球的是它的“地形”。墙面被刷成了温暖的土黄色,然后巧妙地用木质装饰条勾勒出起伏的山丘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