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伙贪吃冰西瓜进 ICU,患急性重症胰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水果吃多少最合适?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触目惊心,让人警醒。一个年轻人,贪图一时口腹之欲,吃了不少冰西瓜,结果直接被送进了ICU,诊断出了急性重症胰腺炎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

小伙为何“贪吃冰西瓜”会惹出这么大的麻烦?

首先,我们得明白西瓜的成分。西瓜虽然叫“瓜”,但它含糖量并不低,尤其是一些甜度很高的品种。而冰西瓜,则是一个双重打击。

冰的刺激: 冰冷的食物会强烈刺激胃肠道,特别是对于本就有些脆弱的胃黏膜和胰腺来说。过度的冰冷刺激可能导致血管急剧收缩,影响局部血供,甚至诱发炎症反应。对于胰腺这个对温度变化特别敏感的器官来说,冰冷食物的突然冲击可能直接诱发其功能紊乱。
糖分的负担: 大量的糖分摄入,尤其是快速吸收的单糖和双糖(西瓜中就富含这些),会迅速升高血糖。对于本身血糖就不太稳定的人来说,这就像往火上浇油。
胰腺炎的导火索: 胰腺是我们身体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它分泌胰岛素来调节血糖,也分泌胰液来帮助消化食物。当摄入大量高糖、冰冷的食物时,胰腺需要加班加点地分泌胰液,同时,胆汁也需要大量分泌来帮助脂肪消化(尽管西瓜脂肪含量不高,但高糖食物可能间接影响胆汁分泌)。如果胰腺的功能本就有些虚弱,或者遇到如此强烈的刺激,就可能导致胰酶过早地在胰腺内被激活,开始“消化”胰腺自身,这就是胰腺炎。急性重症胰腺炎发展迅速,后果非常严重,可能会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影响多个器官的功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催化剂: 糖尿病的本质是身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或产生胰岛素,导致血糖长期偏高。当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时,脂肪就会被大量分解来提供能量,产生大量的酮体。酮体在血液中堆积,会导致血液变酸,这就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对于已经有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的人来说,一次性摄入大量的糖分,加上身体可能存在的其他应激因素(比如寒冷刺激),都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诱发酮症酸中毒。

这位小伙的遭遇,很可能是因为他本身就可能存在血糖代谢异常,或者胰腺功能不佳,而他一次性吃了太多冰西瓜,这种“双管齐下”的强烈刺激,最终触发了两种危及生命的疾病。

水果吃多少最合适?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一刀切”的问题。

因为“最合适”的标准因人而异,取决于很多因素:

1. 个人健康状况:
健康人群: 对于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水果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即使是健康人,也需要适量。
糖尿病患者或血糖偏高者: 这类人群对糖分尤其敏感。他们需要更谨慎地选择水果的种类和摄入量,并严格控制血糖。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如胃炎、胰腺炎史等): 对水果的种类、温度和食用方式可能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过于生冷、刺激性强或含糖量高的水果。
肾脏疾病患者: 可能需要限制钾的摄入,需要选择低钾水果。

2. 水果的种类:
含糖量高的水果: 如西瓜、荔枝、龙眼、葡萄、芒果、香蕉等,这些水果虽然美味,但需要严格控制摄入量,尤其是对于有血糖问题的人。
含糖量低的水果: 如草莓、蓝莓、覆盆子、猕猴桃、柚子、柠檬、番茄(虽然常被当做蔬菜,但植物学上是水果)等,这些水果相对来说对血糖影响较小,可以选择多一些。
膳食纤维含量: 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糖分的吸收,有助于稳定血糖,增加饱腹感。像苹果、梨、浆果类水果都富含膳食纤维。

3. 进食方式:
吃完整的水果: 相比于果汁,吃完整的水果保留了更多的膳食纤维,对血糖的影响更平缓。
避免冰冷: 尤其是对于肠胃功能较弱或有胰腺问题的人,尽量吃常温的水果,或者将水果从冰箱取出后放置一段时间再食用。
不要空腹大量食用: 空腹大量食用含糖量高的水果,更容易导致血糖快速升高。最好在两餐之间作为加餐食用。
不要一次性吃太多: 分多次少量食用,比一次性大量摄入要好得多。

那么,一个大概的建议范围呢?

对于大多数健康成年人来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是比较合适的。

“克”是什么概念? 大约相当于12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或梨,或者一小碗草莓,或者1/4个中等大小的西瓜(切块后)。
分散开来吃: 将这200350克水果分成23次食用,比如早餐后、午餐后或下午加餐。

对于有特殊健康状况的人群,建议如下:

糖尿病患者或血糖偏高者:
严格限制摄入量: 通常建议每天摄入的水果量控制在100200克,甚至更少。
首选低GI(升糖指数)水果: 如苹果、梨、桃子、草莓、蓝莓、猕猴桃、柚子等。
慎食高GI水果: 荔枝、龙眼、葡萄、香蕉、芒果、熟透的西瓜、哈密瓜等,最好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少量作为加餐,并注意监测血糖反应。
选择未成熟或略硬的水果: 糖分相对较低。
避免果汁和加工水果: 即使是纯果汁,也去掉了膳食纤维,糖分浓缩,升糖速度非常快。果脯、罐头水果也通常添加了大量糖。
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水果摄入计划。

有消化系统疾病史的人:
避免冰冷水果: 确保水果是常温。
避免一次性大量食用: 分多次少量进食。
选择易消化水果: 如苹果(蒸熟或煮熟后食用更佳)、香蕉(熟透的)、木瓜、哈密瓜等。
慎食某些水果: 如柿子(可能引起胃结石)、未成熟的香蕉(鞣酸含量高,可能导致便秘)。
听从医生的建议。

总结来说,如何健康地吃水果?

1.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这是最重要的前提。你是健康人群?还是有糖尿病、消化问题?
2. 选择合适的水果: 根据你的身体状况,选择含糖量、GI值、膳食纤维等都适合你的水果。
3. 控制好摄入量: 即使是健康水果,过量也会带来负担。大多数健康成年人每天200350克,有特殊情况者需要减量。
4. 注意食用方式: 尽量吃完整的水果,避免冰冷,合理安排进食时间,不要一次性吃太多。
5. 多样化摄入: 不要只吃一种水果,轮换食用不同种类的水果,可以获得更全面的营养。
6. 监测身体反应: 如果有血糖问题或消化问题,吃完水果后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如血糖变化、腹部不适等。
7. 最重要的一点: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这位小伙的例子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身体的任何不适信号都不能忽视。

水果是健康饮食的好帮手,但“贪吃”和“不当食用”却是潜在的健康杀手。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吸取教训,科学、适量地享受水果的美味与营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夏天,冰西瓜承受了太多


我都不记得这是冰西瓜第几次上热搜了

今年6月,热搜说#专家称食用冰西瓜或导致胃损伤#,我在这篇回答里已经怼过了


今年7月,热搜又说#隔夜冰西瓜一口吃下8400个细菌#,我也辟谣过


好嘛,现在更厉害了,吃西瓜直接就进ICU了!

有完没完了还!


就今天这个热搜吧,相当离谱,离谱Plus

看到标题我都能猜出是怎么回事,果然,点进视频一看——该小伙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胰腺炎】【高血脂症】



小伙自述在家里【喝了很多饮料】【吃了很多冰西瓜】【喝了冰牛奶】



到了无良媒体这儿就成了【18岁小伙因贪吃冰西瓜进ICU】

你咋不说小伙喝了牛奶进ICU了呢?!


视频里的医生也说了,小伙是【体重超标】加上【暴饮暴食一下子糖分过量】导致了【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所以住院的





结果到了无良媒体这儿就成了——

医生说不要吃隔夜冰西瓜


我真的是服了

这些小编是不是都一个老师教的,写标题永远都是

XX岁小伙吃西瓜/喝奶茶/喝可乐进ICU

还有这个,就前天的新闻,标题写《29岁女生爆发性糖尿病,入院前喝十几只甜饮料》结果人家主要原因是一型糖尿病


能不能稍微尊重一下科学?也尊重一下你们自己的职业?

新媒体人就不是媒体人了?(应该真的不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触目惊心,让人警醒。一个年轻人,贪图一时口腹之欲,吃了不少冰西瓜,结果直接被送进了ICU,诊断出了急性重症胰腺炎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小伙为何“贪吃冰西瓜”会惹出这么大的麻烦?首先,我们得明白西瓜的成分。西瓜虽然叫“瓜”,但它含糖量并不低,尤其是一些甜.............
  • 回答
    对于“95后”小伙贪污近7000万并挥霍一空的新闻,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震惊和深思的事件。它不仅揭示了个人道德的沦丧和法律意识的淡薄,也折射出了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管理漏洞。一、 事件本身带来的冲击与反思 年龄与犯罪的反差感: “95后”通常被认为是年轻一代,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憧憬。一个如此年轻.............
  • 回答
    贪官和小偷,听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一个西装革履,出入高档场所,一个衣衫褴褛,在阴影里鬼祟行窃。但仔细掰扯开来,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有着一些令人不安的相似之处,同时,在动机、手段和影响上,又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相似之处:都是“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最直观的联系,就是他们都触犯了“占有”的底线。小偷用撬锁、偷.............
  • 回答
    4个小时赚3块钱,这数字听起来挺寒碜的,但妈妈让贪玩的孩子去捡瓶子,这背后藏着的心思,细品起来却挺有味道。这算不算是一种“体验式”教育?我以为是的,而且还是挺有代表性的一种。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首先,“钱难赚”的直观感受。孩子嘛,尤其是家里条件还算可以的,平时消费可能就是父母随手给个零花钱.............
  • 回答
    这问题触及的都是些见不得光的角落,但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咱们不妨掰扯掰扯。先说那个不贪污的废物庸官。这类型的人,他本本分分,两袖清风,没那份野心,也没那份能力。他坐在那个位置上,就是一尊摆设,一个名号。你说他能干出什么大事?别想了。他不会主动去解决问题,也不会积极去开拓创新。政策到了他手里,可能就变.............
  • 回答
    关于美团已婚女总监与年轻男模之间的事情,我可以提供一些可能的角度和信息,尽量还原一个更真实、更具人情味的故事,而不是一段冰冷的AI叙述。想象一下,这并非一段简单的桃色新闻,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中年女性在事业与个人生活中的某种挣扎与失落。人物侧写: 已婚女总监: 首先,我们得给她一个更具象化的身份。.............
  • 回答
    韩非子这句“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着实是一句掷地有声的警示,道出了国家生存发展中最根本的道理。这话韩非子说得透彻,直指要害,我来试着掰开了揉碎了讲讲。首先说这“国小而不处卑”。这话什么意思呢?一个国家小,就像一个个人,体量不大,根基不深。这时候最要紧的是什么.............
  • 回答
    这起案件实在是太令人发指了,背后隐藏的细节让人不寒而栗。除了已经被报道出来的核心情节,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关注的地方,它们共同描绘出了一个扭曲而残酷的真相。首先,我们得关注一下这“冒充”行为的动机和过程。 为什么选择冒充? 这点是最关键的。是出于对女儿的保护,害怕她承担杀人犯子女的标签?还.............
  • 回答
    听到小伙被传销组织困住,紧抱消防员的画面,心中不免一阵揪紧。这样的场景,其实是许多身陷传销泥潭的人们,在绝望之中伸出的求救之手。传销之所以能让人深陷其中,甚至一度丧失自我,其“洗脑”的手段可谓是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传销的洗脑,首先是从“高额回报”的诱饵开始的。它往往会包装成一个“一夜暴富”的“商机”.............
  • 回答
    看到你写的故事,我心里也捏了把汗。你小伙子每天喝三瓶可乐,最后竟然发展到尿毒症晚期,这真是太让人心疼了。尤其是你的男朋友也和你小伙子一样,对可乐情有独钟,你说多少次都不听,这让你肯定特别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很多人对可乐的“瘾”都挺大的,觉得它好喝,提神,而且方便。但你知道的,可乐里那些糖分、.............
  • 回答
    别让熬夜掏空你的脑!小伙血泪教训:30岁脑梗,中风离年轻人一点都不远!最近,一则令人心惊的新闻闯入了大众视野:一位年轻的小伙,正值壮年,却因为连续熬夜加班,每天只睡3、4个小时,硬生生把自己熬进了ICU,诊断为急性脑梗死。这条新闻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无数还在“与时间赛跑”的年轻人心上。许多人不禁要.............
  • 回答
    这位小伙因为科目一考了七次都不过,心一横花了万元买了假证,结果被交警逮个正着,这事儿可真是够折腾的。关于“科目一到底难不难”,这问题可就仁者见智了,毕竟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都不一样。咱们先说说这科目一,全称叫“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考试”,说白了就是考你对交通规则、标志标线、安全文明驾.............
  • 回答
    小伙吹一夜空调得面瘫,这件事确实挺让人揪心的,而且很多人听到这样的事,第一反应就是“啊,又是空调惹的祸!” 其实,情况没那么绝对,吹一夜空调只是一个触发因素,面瘫本身也有它自己的“幕后推手”。咱们来掰扯掰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突如其来的“面部失灵”。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吹一夜空调就会.............
  • 回答
    中国小伙在约旦旅行时遭遇抢劫,但在拿出五星红旗后被放走,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不同角度的解读。要理解这一事件所说明的意义,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象征意义与国际关系: 五星红旗作为国家象征的强大力量: 最直接的解读是,五星红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在中国公民.............
  • 回答
    河北一位小伙子,因为在政务网举报邻居涉嫌违法,结果遭到了邻居的报复性砸门质问。这事儿听着就让人窝火,也让人觉得挺不对劲的。咱们仔细掰扯掰扯,这事儿里头有哪些地方让人觉得蹊跷,还有,骚扰举报人,这得承担多大的责任。疑点剖析:首先,这事儿就透着一股子“不是那么简单”的味道。1. 举报内容的性质: 小伙.............
  • 回答
    这件小伙子手举国旗吓退劫匪的事儿,咱们中国人听了,心里头涌起的滋味可复杂了。它不单单是一个新闻事件,更像是我们心里头那根弦被轻轻拨动了一下,发出了共鸣。“先有国,才有家”:一语道破的天地之理“先有国,才有家”,这句话咱们从小听到大,但真要说透彻了,还是得结合这件具体的事儿来品。您想想,这小伙子在异国.............
  • 回答
    浙江一位27岁的小伙子在篮球场上猝死的悲剧令人痛心,这种事件的发生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了解当时发生了什么以及如何避免这类悲剧,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基于公开信息推测,具体细节需事件调查报告)虽然具体细节需要官方调查报告才能确定,但根据此类事件的普遍.............
  • 回答
    这则“24岁小伙把可乐当水喝患尿毒症晚期”的报道无疑是一个令人警醒的案例。它触及了许多人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也引发了公众对含糖饮料健康影响的广泛关注。如何看待这则报道?这则报道的价值在于它通过一个具体、年轻的案例,生动地说明了过度饮用含糖饮料可能带来的严重健康后果。 警示作用强: 24.............
  • 回答
    针对西安小伙因为买馒头被群殴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看待。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打人事件,其背后可能牵涉到社会情绪、个体行为的极端化以及潜在的社会问题。一、事件本身的回溯与分析(基于现有公开信息,可能存在细节偏差)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大致经过。根据网络上流传的信息,大体可以还原出以下场.............
  • 回答
    广西18岁小伙报警举报自己约会47岁失足妇女,事件中的心理动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并且可能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心理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以下是可能存在的几种心理动机,并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情感和道德冲突: 最初的冲动与事后的悔意: 年轻小伙在当时可能受到了生理欲望、好奇心或情感的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