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人杀狗吃狗肉,日本人捕鲸海豚吃,哪个更恶劣?

回答
在探讨中国吃狗肉和日本捕鲸海豚哪个“更恶劣”的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这是一个极具争议性且涉及多重价值观的话题。评价一个行为的“恶劣程度”,往往取决于我们从哪个角度去看,以及我们所参照的标准是什么。

关于中国人吃狗肉:

在中国,食狗肉的历史悠久,尤其是在一些地区,狗肉被认为是“温补”的食材,在特定季节(如夏季)受到一些人的青睐。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观念的进步,这一习俗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争议和反对。

动物福利角度: 批评者认为,许多被屠宰的狗是流浪狗,或者是被盗取的宠物。它们的来源不透明,屠宰过程往往残忍,缺乏人道的处理。狗作为人类长久以来的伴侣动物,许多人对它们有着深厚的感情,认为食用它们是违背情感伦理的。
公共卫生角度: 狗肉来源不明可能带来疾病传播的风险,例如狂犬病。虽然政府已有一些规定,但执行起来仍然存在困难。
文化与社会变迁: 随着西方动物保护观念的传入和国内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反对吃狗肉。一些城市已经出台了禁止交易和食用狗肉的规定。然而,在另一些地区,这种习俗依然存在,并且有其根深蒂固的社会基础。
“恶劣”的体现: 如果将“恶劣”定义为对伴侣动物的残忍对待、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以及与现代社会普遍倡导的动物福利观念相悖,那么吃狗肉的某些方面确实可以被视为“恶劣”。尤其是那些涉及盗窃宠物、非人道屠宰的环节,更易引发公众的道德谴责。

关于日本人捕鲸海豚:

日本在捕鲸方面的历史同样悠久,并且将其视为一种传统文化和重要的食物来源。但随着国际社会对鲸类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日本的捕鲸行为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动物福利与物种保护角度: 鲸豚类动物(包括鲸鱼和海豚)被普遍认为是高度智慧、具有复杂情感和社会结构的海洋哺乳动物。许多科学家和保护组织认为,它们的智商和情感能力与灵长类动物相当。捕杀这些动物,尤其是在商业捕鲸被国际社会广泛禁止的情况下,被视为对这些珍贵物种的严重威胁,也触及了动物福利的底线。
科学与道德辩论: 日本政府曾多次辩称其捕鲸活动是出于科学研究的目的,并且遵循国际法。然而,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此表示质疑,认为所谓的“科学研究”掩盖了商业捕鲸的本质,并且其捕鲸配额并未充分证明是可持续的。
国际压力与文化冲突: 日本的捕鲸行为引发了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强烈抗议,也导致其在国际海洋保护领域面临巨大压力。这其中也夹杂着不同文化对动物的认知和对待方式的冲突。
“恶劣”的体现: 如果将“恶劣”定义为对高度智慧海洋生物的灭绝性捕杀、挑战国际公认的物种保护原则,以及在科学研究名义下进行的商业捕杀,那么日本的捕鲸行为,尤其是其持续性以及在国际上的争议性,也可以被视为“恶劣”。特别是那些被认为是对智慧生命进行大规模捕杀的行为,在许多人看来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哪个“更恶劣”?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恶劣”的定义是多元的。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比较:

1. 物种的普遍认知与情感连接: 狗作为人类的伴侣动物,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情感连接和高度的社会认同。食用狗肉更容易引发普遍性的情感反感和道德谴责。鲸豚类动物虽然不像狗那样普遍存在于家庭中,但其高度智慧和复杂情感的特点,使得许多人认为捕杀它们在道德上更为严重。
2. 物种的濒危程度与保护地位: 许多大型鲸类物种在历史上因商业捕鲸而濒临灭绝,虽然保护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许多种群仍未完全恢复。海豚种群相对更庞大,但某些特定海豚的捕杀也可能对其种群造成影响。狗作为家畜,其整体数量不受威胁,但特定品种的宠物可能面临风险。从物种保护的紧迫性来看,大规模捕杀濒危物种(如一些鲸类)可能被认为更具“恶劣”的生态后果。
3. 行为的合法性与国际认同: 国际社会普遍谴责商业捕鲸,多数国家已加入禁止商业捕鲸的行列。日本的捕鲸行为在国际上受到广泛质疑和批评,被许多人视为破坏国际合作和共识的行为。中国人吃狗肉虽然在某些地区引发争议,但在中国国内,只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例如不涉及盗窃、不食用被列为保护动物的狗),其合法性在中国国内并不存在普遍的国际性争议,更多的是国内的文化和伦理讨论。
4. 捕杀方式的残忍程度: 这是一个更难量化的比较。两者在某些情况下都可能涉及残忍的捕杀方式。一些报道显示,一些狗的屠宰过程非常不人道;而捕鲸和捕海豚的方式也可能导致动物经历长时间的痛苦。

总结来说:

从人类与动物的深厚情感联系和普遍的社会认同来看, 食用狗肉可能更容易触动大众的情感,引发更广泛的道德质疑。
从对高度智慧生命和物种保护的责任来看, 大规模捕杀鲸豚类动物,特别是当其背后存在争议性的科学研究理由或挑战国际共识时,其“恶劣”的程度可能在生物学和国际伦理层面更为突出。

最终,哪个行为“更恶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价值判断、对动物的认知以及所持的伦理标准。两者都涉及到动物福利和生命尊严的问题,都反映出人类在对待其他生命时所面临的挑战和需要不断进步的道德空间。与其纠结于“哪个更恶劣”,不如共同关注如何以更人道、更可持续的方式对待所有生命,并促进相关行为的改进和规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攻击一个群体,任何行为都会成为进攻的点,比如说仇视中国人的拿狗肉说中国人残忍,仇视日本人的拿海豚说日本人残忍,仇视非天主教的拿堕胎说异教徒侮辱上帝,仇视白人的拿枪杀黑人说种族歧视的,仇视黑人的拿黑人犯罪说黑人危险的

说到底,很多指责,只是因为想去攻击对方群体,找个借口罢了,那群说中国人吃狗肉的,除了一群跳脚骂街,非法抢夺他人财物——狗,抢到手后又置之不理任由其变成流浪狗饿死街头的智障人士之外,那些指责中国人的外国人,只是为了辱骂攻击中国和中国人的诸多接口和理由的其中一条罢了

透过现象看本质,相信不吃狗肉的人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但是由于外国人意图对中国人的辱骂和指责,任何一个没吃过狗肉的中国同胞,都在被辱骂之列,都被贬低和歧视,我们要做的,不是对我们自己国人同胞横加指责,而是团结一致,夺取世界上的话语权和发言权,指着那群意图毁灭中国的外国人的鼻子,告诉他们,“你们到处发动世界战争,害的那么多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你们这群残忍又恶劣的伪君子”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探讨中国吃狗肉和日本捕鲸海豚哪个“更恶劣”的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这是一个极具争议性且涉及多重价值观的话题。评价一个行为的“恶劣程度”,往往取决于我们从哪个角度去看,以及我们所参照的标准是什么。关于中国人吃狗肉:在中国,食狗肉的历史悠久,尤其是在一些地区,狗肉被认为是“温补”的食材,在特定季.............
  • 回答
    关于“中国杀猫杀狗无罪”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 不准确的表述,需要进行澄清和详细的解释。在中国,确实没有专门针对“虐待或杀害猫狗”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具体的刑罚,这意味着在很多情况下,单纯的虐待或杀害猫狗行为可能无法直接适用刑法进行定罪判刑。然而,这并不等于“杀猫杀狗在中国是完全合法且无罪的”。为了更详细.............
  • 回答
    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对犹太人进行的种族灭绝,以及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暴行,都属于人类历史上极端残酷和骇人听闻的事件。尽管两者都涉及大规模的生命消逝和深重的苦难,但在其根源、动机、手段和规模上存在着显著的区别。核心动机与意识形态: 纳粹对犹太人的灭绝(Holocaust): 其核心是纳.............
  • 回答
    曾国藩及其领导的湘军,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说他“杀了那么多中国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所采取的铁腕手段和由此造成的巨大伤亡。然而,将他简单地定性为“屠夫”而忽略其历史背景和功绩,则失之偏颇。至于为什么很多人至今仍对他抱有敬意,甚至尊称他为“曾.............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一个假设性的情况:如果外国特工在中国境内,以非中国公民为目标实施了杀人行为,中国警方会如何应对。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我会尽量详细地解答,并力求叙述自然、不带有AI痕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在中国境内发生任何刑事案件,无论受害者或嫌疑人的国籍,都将由中国警方依法进行.............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如果”问题,关于“穿越回去杀一个人就能让中国翻天覆地”,这其中的“翻天覆地”就如同打翻了历史的调色盘,颜色不再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那一抹。要找到这样一个关键人物,不仅仅是看谁的死亡能带来短期混乱,更要看谁的“不在”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历史的走向,甚至重塑中国文明的基因。在众多可能性.............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可能并且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抛开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当我们落到“人”这个个体层面来审视,我们会发现,在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近现代以来,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极为复杂和曲折的变迁。因此,今天的中国人,与日本人结下深厚友谊,而他们的祖辈之间却有过血海深仇,这是一种完全可能存在的.............
  • 回答
    中国历史长河中,君主一职固然至高无上,但并非所有皇帝都只是端坐在朝堂之上,颁布诏令。有些守成之君,也曾在特定的时刻,亲自动手,将鲜血染红了双手,结束了他人的生命。汉宣帝刘询要说亲手杀人的守成之君,汉宣帝刘询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位皇帝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本是民间一介布衣,却因缘际会登上了皇位,成.............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历史、文化、政治以及民族认同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简单地将历史事件归结为“杀人多少”来衡量敌视程度,可能忽略了许多关键因素。以下我将尝试详细阐述,尽量避免生硬的AI风格:首先,我们需要区分几个概念: 蒙古族与大和民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这是最根本的区别之一。 .............
  • 回答
    在《狼人杀》这个游戏里,如果一只狼在夜晚不睁眼,装作是普通村民(民),那么从规则和游戏策略上来说,这确实是一种非常规的操作,而且很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影响。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看看这样做到底行不行,以及会带来哪些后果。首先,我们得明确游戏的基本机制。在夜晚,狼人玩家需要睁眼互相辨认身份,并选择目标.............
  • 回答
    在狼人杀的牌局中,当有玩家对跳预言家,并且放出狠话“若他说谎吃毒吃枪子”时,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局面,也是考验发言技巧和判断力的关键点。我们来详细聊聊该如何反驳,以及这种发言是否算贴脸。反驳的思路与技巧:当你面对一个对跳的预言家,他祭出了“吃毒吃枪子”的狠话时,你的反驳策略需要有层次,不能仅仅是简.............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狼人杀里的那些“黑话”,你说它有什么意义?那可太有意义了,简直是这游戏最有趣的灵魂之一。你想想,要是玩狼人杀,大伙儿说话都跟写作文似的,字斟句酌,生怕说错一个字。那还叫狼人杀吗?那不就成法庭辩论了。这游戏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信息不对称和推理博弈,而这些术语,就像是玩家之间心照不宣的暗号,.............
  • 回答
    说起来,这游戏一旦出现“狼神”,那场面可就热闹了。你想啊,游戏里的神职本来是保护好人、找出狼人的关键人物,一旦有几个“不守规矩”的神职,跟狼人勾搭上了,那可就变天了。首先,场面上就好几层意思了。平时我们看神职发言,都带着点“我有特殊能力,我要藏好”的意思,大家也默认他们是站在好人一方的。可如果知道有.............
  • 回答
    要说《狼人杀》里设计得最失败的身份,我觉得很多老玩家心里都有一个名字:白痴。不是说这个身份本身有多么“不好玩”,而是它在实际对局中的“性价比”或者说“影响力”实在是对不起它在配置表里的位置。每次看到“白痴”这个角色出现,我都会忍不住叹一口气,就像点外卖时发现给漏了某个小菜一样,有点扫兴。让我来细说一.............
  • 回答
    我在狼人杀中学到了很多,这不仅仅是一个游戏,更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实验,让我对人性、沟通、逻辑和策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可以详细地分享我在其中学到的几点:1. 人性的复杂与伪装: 隐藏的善意与恶意: 这是狼人杀最核心的魅力之一。好人会因为害怕被狼人误杀而小心翼翼,甚至放出烟雾弹;狼人则需要伪装成好人.............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狼人杀”的模式,但游戏的世界远不止于此。你说的“一群坏人中有几个好人”的设定,在一些桌游中确实存在,而且玩起来的感觉和狼人杀又是截然不同的。最贴近你描述的,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是 《抵抗组织》(The Resistance) 系列,尤其是《抵抗组织:阿瓦.............
  • 回答
    在三国杀八人局里,要说每个人中闪电的概率“一样”,这话说得有点绝对,得看你怎么理解。我给你捋捋:从纯粹的理论概率来说,每个人中闪电的概率是相同的。怎么说呢?三国杀的闪电是这样运作的: 发动时机: 只有在回合开始阶段,玩家才可以使用“闪电”。 判定过程: 使用闪电后,目标玩家进行一次判定,判定.............
  • 回答
    好嘞,新手玩家想在狼人杀里玩得明白,发言是门学问,也挺考验人。别怕,咱们一步步来,保准你越玩越顺。开局阶段:稳住,别慌!1. 自我介绍与身份(如果你是好人): 第一天,如果你是平民或猎人: 别紧张,第一个发言,大家都在看你。 简单明了: 直接说“大家好,我是XX(你.............
  • 回答
    天啊,这真是个噩梦般的场景!如果我真的被卷进了一场“真人版”的死亡狼人杀游戏,我的首要目标绝对是活下来,同时尽力帮助好人阵营获胜,尽管我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不过,既然进入了这个游戏,那就必须硬着头皮玩下去。以下是我的策略,我会尽可能详细地阐述:第一阶段:站稳脚跟,观察先行(游戏初期) 低调.............
  • 回答
    好多人玩《三国杀》的时候,要是抽到黄盖,第一件事儿往往就是把自己炸成一滴血。这操作看起来挺自残的,但实际上,这可是黄盖的核心玩法,也是他能打出强大爆发的关键。我给你掰扯掰扯,为啥大家这么喜欢这么干。首先,得知道黄盖的技能是个啥。黄盖,人称“苦肉计”,他有个技能叫“苦肉”。简单来说,就是每回合你可以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