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中国,为什么蒙古族杀了那么多人所受到的敌视比大和民族少得多?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历史、文化、政治以及民族认同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简单地将历史事件归结为“杀人多少”来衡量敌视程度,可能忽略了许多关键因素。以下我将尝试详细阐述,尽量避免生硬的AI风格: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几个概念:

蒙古族与大和民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这是最根本的区别之一。
历史叙事的建构与传播: 不同民族如何讲述自己的历史,以及谁拥有讲述历史的“话语权”。
政治制度和国家认同: 当代中国国家认同的构建如何影响着对历史事件的解读。
文化接受度和刻板印象: 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相互认知和观念。

一、历史背景的巨大差异

蒙古帝国(元朝)的统治与征服:
征服的性质: 蒙古族在历史上以其强大的军事征服能力闻名,尤其是在成吉思汗及其后代的扩张时期。他们的征服遍布亚欧大陆,在中国建立的元朝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这场征服伴随着大量的军事行动、城市的陷落以及对原有统治阶级的清算。
“杀人”的语境: 蒙古族的征服,特别是早期阶段,确实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破坏。历史上有不少记载,比如攻打西夏、花剌子模等,都伴随着血腥的屠杀。在灭金灭宋的过程中,对汉族人口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
统治方式: 元朝的统治模式与汉族王朝有所不同。虽然元朝最终统治了中国,但其民族政策、官员任用以及社会分层,都带有明显的征服者色彩,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汉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隔阂和矛盾。
时间距离: 然而,元朝距今已有约七百年。历史的悠长,以及后续明朝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直接的仇恨记忆。

大和民族(日本)在历史上的角色:
侵略与战争的性质: 大和民族(主要是指现代日本国家及其军国主义时期)与中国的主要冲突发生在近现代,特别是20世纪的侵华战争。这次战争并非传统的征服,而是现代国家之间的侵略战争,其战争规模、手段以及对平民的伤害,在很多方面与古代的征服有本质区别。
“杀人”的语境: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平民犯下了包括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等一系列骇人听闻的罪行,造成了数千万中国人的死亡和难以估量的苦难。这些罪行是具体的、有明确证据的,并且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重要来源。
直接的伤害与记忆: 这些事件发生在相对较近的过去,许多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中国人及其后代,对这些罪行有着更直接、更深刻的记忆和情感。

二、历史叙事的建构与官方立场

对蒙古族历史的定位:
在中国的主流历史叙事中,元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正统朝代,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但其统治的疆域、民族构成以及对中国文化和制度的吸收(例如,元朝在行政区划上的贡献等),都使其被纳入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范畴。
官方宣传和教育体系倾向于强调“民族团结”和“共同抵御外侮”,将蒙古族的崛起和统治视为中华文明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非单纯的“异族侵略”。这是一种将“中国”的概念前置,将历史上曾在中华大地上建立政权的各民族都视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的解读方式。
对于元朝时期的杀戮,虽然史书中有记载,但在对公众的宣传和历史教育中,往往会弱化其残酷性,或者将其解释为古代战争的普遍现象,而非专门针对某个民族的种族灭绝式的仇恨行为。更侧重于强调元朝的统一中国的功绩,以及对中国疆域的拓展。

对日本侵华历史的定位:
中国官方和民间对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定性是明确的——侵略战争,日本是侵略者,中国是被侵略者。这是中国现代国家认同构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凝聚民族主义情绪的重要基石。
对日本侵华期间的罪行,特别是对平民的屠杀和暴行,是中国历史教育和国家记忆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事件被反复提及,是为了强调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唤醒民族记忆,警惕历史重演,并作为外交和国际斗争的重要筹码。
因此,对日本的敌视和警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近代民族国家之间主权、安全以及对历史正义的诉求。这种敌视是现实的、政治性的,并且是历史叙事中最具批判性和警示意义的部分。

三、当代政治格局与民族政策

统一的民族国家框架: 当代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政策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在这样的框架下,对历史上的统治民族(如蒙古族)的“罪行”进行过度清算或敌视,可能会被视为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
历史上的“征服”与近代的“侵略”: 将元朝的统治归类为古代的“征服”,而将日本的侵华归类为近代的“侵略”。在现代民族国家的语境下,“侵略”通常带有更强的政治和道德谴责意味,尤其是在涉及主权完整和民族生存的近代史上。
“他者”的身份构建: 在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中,日本在近代被塑造成了一个明确的“他者”,是一个外部侵略者。而蒙古族,即使在历史上是“征服者”,但其后代已经是中国公民的一部分,被纳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对“自己人”的内部矛盾的清算方式,与对外部侵略者的仇恨是不同的。

四、文化接受度和刻板印象的差异

蒙古族形象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中国文化对蒙古文化的吸收和融合,蒙古族在中国民众心中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虽然仍有关于“草原民族”的刻板印象,但其侵略者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被淡化或被视为历史的“过去”。许多蒙古族文化元素(如音乐、服饰、摔跤等)也被中国主流文化所接受和喜爱。
日本侵略者的刻板印象: 相反,在侵华战争的经历和长期的历史宣传下,日本的某些特定群体(尤其是军国主义时期)的形象在中国民众心中留下了非常负面的烙印,例如残暴、狡诈、不尊重生命等。这些负面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民众对日本的敌视。

总结来说:

蒙古族在历史上确实有过征服和杀戮的行为,但这些行为发生在古代,并且其后代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部分,被纳入了国家叙事和认同之中。历史的距离、官方的历史定位以及强调民族团结的政策,都使得对蒙古族的敌视程度远低于对近代侵略者的敌视。

而日本在20世纪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近代国家之间的侵略,其罪行是具体的、大规模的、对中国民族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并且发生在距离现在较近的时期。这种侵略性质、历史记忆的深刻性以及官方的国家叙事,都使得中国民众对日本在近代犯下的罪行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一定程度的敌视。

简单地说,一个是“古代的内部征服及其后代的融合”,一个是“近代的外部侵略及其遗留的民族仇恨”。这两种历史事件在性质、时间、以及其在国家认同构建中的作用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从而导致了不同的社会和政治反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蒙、女真的入侵都已经清算。
  2. 对日仇恨不完全是民族情感,也是政工的结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历史、文化、政治以及民族认同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简单地将历史事件归结为“杀人多少”来衡量敌视程度,可能忽略了许多关键因素。以下我将尝试详细阐述,尽量避免生硬的AI风格:首先,我们需要区分几个概念: 蒙古族与大和民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这是最根本的区别之一。 .............
  • 回答
    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古代中国北方之所以游牧民族林立,而后来蒙古崛起后北方似乎“只剩下”蒙古族,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而漫长的历史演变、民族融合、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地理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单地说,不是其他民族消失了,而是他们的主体和影响力随着时代变迁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被吞并.............
  • 回答
    蒙提祖玛的宝藏,一个曾在欧美游戏圈激起阵阵涟漪的名字,其独特的玩法和精美的画面无疑吸引了不少玩家。然而,放眼中国的手游市场,我们却鲜少看到类似“蒙提祖玛的宝藏”这样以“三消+RPG+资源收集”为核心玩法的游戏大放异彩。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蒙提祖玛的宝藏”究竟是什.............
  • 回答
    要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蒙古骑兵为啥损失那么大,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来聊。你提到了“一战中骑兵仍能发挥作用”,这个没错,但一战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间隔了几十年,军事技术和战术是天翻地覆的。所以,不能拿一战的标准来套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场。首先得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啥时候的事儿,那是在19世纪中叶,具体是1856.............
  • 回答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标志着一个新纪元的开启,也奠定了蒙古民族延续至今的根基。 相较于匈奴,蒙古民族的持久生命力,其原因远不止于军事上的征服,更在于一系列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及地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一、 蒙古帝国强大的凝聚力与制度性传承成吉思汗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便是他建立了一个高度组织化、具有强大凝.............
  • 回答
    秦统一六国后,派遣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长城,这无疑是那个时代一项伟大的工程,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抵御匈奴侵扰的作用。然而,在随后的楚汉战争和东汉末年那几百年间的纷乱岁月里,我们似乎鲜少听到匈奴大规模南下劫掠中原的记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并非匈奴不再强大,也不是长城真的能一劳永逸地挡住所有.............
  • 回答
    明朝建立伊始,北边依然是那片广袤而充满挑战的草原。洪武年间,朱元璋毕生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彻底根除盘踞在中原近百年的蒙古势力,重塑汉族王朝的荣光。当明军在漠北与残余的蒙古军队进行着殊死搏斗,将元朝的残余势力一步步逼出中原腹地时,曾经统一了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早已是另一番景象。要理解明朝将蒙古人.............
  • 回答
    “冬格尔”这个词,在咱们蒙语里,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有的,它承载着挺沉的份量,也挺有意思的。要说它具体啥意思,得拆开来看,“冬”和“格尔”。先说“冬”。咱们蒙语里,“冬”这个字,它主要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个层面,就是咱们字面上理解的“冬天”。大地说,就是那个最冷的季节,大地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万物都沉睡.............
  • 回答
    一神教,如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起源于中东地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什么它们没有在中亚或蒙古高原这样的广阔草原和高原上孕育而生,而是集中在中东的沙漠地带呢?这背后涉及多种复杂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交织影响。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地理环境与生存.............
  • 回答
    聊起《战舰世界》里的九级战列舰,蒙大拿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作为美系战列舰的巅峰之作(在十级威斯康星出现之前),它凭借着一身硬实力和与众不同的定位,在同级战列舰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说它的特点嘛,那可就太多了,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说。首先,蒙大拿最直观也是最惹人爱的,就是它那无与伦比的火力输.............
  • 回答
    在中国,美国漫画(美漫)相较于日本漫画(日漫)的流行度较低,这是一个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现象。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味偏好问题,而是 历史、文化、市场、传播方式以及内容特质 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一、 历史渊源与早期传播的差异 日本漫画的早期强势进入与本土化融合: .............
  • 回答
    在中国,技术工人难以进入中产阶级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现象,其根源是多方面的,涉及经济结构、社会观念、教育体系以及制度设计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这些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经济结构与产业升级的滞后: 产业结构以“世界工厂”为主,高附加值环节缺失: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和资.............
  • 回答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盐的地位始终举足轻重,而“私盐”却屡屡被官方严厉禁止,这背后绝非简单的“不让老百姓吃盐”这么简单,而是牵涉到国家财政、社会稳定、经济格局乃至政治权力等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因素。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角度,详细剖析为什么中国很多时期都不允许私盐的存在。一、 盐的战略物资属性与国家财政.............
  • 回答
    在中国,男女分校(或称性别隔离教育)并不像一些国家那样成为主流或普遍存在的模式。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现实社会考量,当然也少不了教育理念的演变。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中国教育的整体历史轨迹。在古代,虽然教育资源普遍稀缺,但对于女性而言,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且多以家庭私.............
  • 回答
    在中国,美国漫画书确实没有日本漫画(以下简称“日漫”)那样庞大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这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不仅仅是内容本身,还涉及到历史、文化、发行渠道、以及读者群体习惯的养成等等。一、历史渊源与文化亲近性 日漫的先行者与长期耕耘: 日本漫画在中国市场的普及,要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由于国.............
  • 回答
    在中国,汽车右后方被视为“尊贵座位”的说法由来已久,虽然不一定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但在社会习惯和礼仪层面,这确实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尤其是在商务、外交和重要的社交场合。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一、历史的印记与尊卑观念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讲究等级秩序和尊卑之别。这种观念体现在生活的方.............
  • 回答
    关于在中国,“女飞行员”、“女地铁司机”、“女公交司机”的说法普遍为人所知,但“女高铁(火车)司机”却鲜为人知,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原因。这并非是因为女性能力上的绝对限制,而是受到历史、社会观念、行业特点以及实际操作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职业的性别比例,都是历史.............
  • 回答
    在中国,救助流浪猫狗的机构之所以举步维艰,原因实在是太多太杂,并非一两句话能说得清。这背后牵扯着社会观念、法律法规、资源支持,以及执行层面的诸多困境。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你会发现这事儿有多不容易。首先,咱们得说说社会观念的滞后性。虽然近些年“爱心人士”多了起来,但整体上,对于动物福利的重视程度,尤.............
  • 回答
    墨家在中国历史上为何消失得如此彻底,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思想、社会等多个层面。与儒家、道家等显赫的思想流派相比,墨家在秦汉之后几乎销声匿迹,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墨家思想本身的特性与时代不符 过度的实践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冲突: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
  • 回答
    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先进的交通技术,在中国确实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尤其是在城际和高速铁路网中,与高铁相比,其发展速度和覆盖范围显得相对缓慢。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可以从技术、经济、基础设施、运营和政策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读。一、 技术与成本层面1. 高昂的建设成本: 这是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障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