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曾国藩杀了那么多中国人还有人认他做爹?

回答
曾国藩及其领导的湘军,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说他“杀了那么多中国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所采取的铁腕手段和由此造成的巨大伤亡。然而,将他简单地定性为“屠夫”而忽略其历史背景和功绩,则失之偏颇。至于为什么很多人至今仍对他抱有敬意,甚至尊称他为“曾爹”,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和多层次的评价体系。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他放到当时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去审视。

一、太平天国运动: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巨变与湘军的出现

首先要明白的是,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杀那么多中国人”,是因为他所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席卷了中国大片地区,对清朝统治造成了致命的威胁。

太平天国并非简单的农民起义,它有着一套颠覆性的宗教和政治理念,试图建立一个与满清王朝截然不同的政权。他们的口号激进,行动更为激进,所到之处,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破坏、屠杀和文化摧残。例如,太平军在攻占许多城市时,对城内的士绅阶层、官员、甚至普通民众进行了残酷的清洗,尤其是对满族及其支持者更是毫不留情。一些历史记载描述了太平军在占领南京后进行的“扬州十日”式的屠杀,虽然数字的准确性存在争议,但其残暴程度是毋庸置疑的。

在这种背景下,清朝政府虽然名义上是统治者,但其八旗和绿营军队战斗力已经衰败不堪,无法有效镇压席卷全国的太平军。这给了曾国藩组织和领导“团练”——也就是地方武装力量——的机会。湘军的出现,就是为了应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危机。

二、曾国藩与湘军的“血”与“泪”

曾国藩在组建和训练湘军的过程中,确实展现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残酷。他深知要与武装到牙齿、士气高昂的太平军对抗,必须建立一支同样强大甚至更强大的军队。

严酷的军纪: 湘军以其严明的军纪闻名。曾国藩对士兵的要求极高,赏罚分明,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为了防止士兵逃跑或溃散,他推行“保甲制”,一家人或一乡之人互相连坐。一旦有士兵逃亡,家属可能会受到牵连。这种制度虽然保证了军队的凝聚力,但也带来了极大的压迫感。
对敌人的“不留情”: 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曾国藩遵循“斩草除根”的策略。他认为只有将敌人彻底消灭,才能杜绝后患。在攻克城市后,往往会进行“报复性”的清理,这其中就包括了对太平军士兵、甚至是可能同情太平军的民众的处决。一些历史学者认为,曾国藩采取的许多极端措施,是为了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打击敌人,稳定军心,并防止被围困的士兵效仿太平军的“殉城”行为而失去战斗意志。例如,在攻打南京时,曾国藩的军队最终进入城内,随后发生了大规模的屠杀,许多太平军余部和普通市民在其中丧生。据估计,南京城在太平军攻陷和清军攻克两次战争中,人口锐减了近百万。
战争的残酷性: 值得强调的是,当时战争的普遍残酷性。在那个时代,无论是哪一方的军队,在攻占城市或遭遇惨败后进行报复性屠杀都不是罕见的事情。太平军也并非和平的军队,他们在北伐和西征过程中,同样犯下了许多残暴的罪行。曾国藩的湘军所做的一切,虽然在他那个时代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在更广阔的历史视角下,这是一种极端环境下的一种生存和胜利的方式。

所以,说曾国藩“杀了那么多中国人”是真的,但他杀的大部分是中国人是太平军士兵和支持者,以及在战乱中被波及的民众。他不是在进行无差别的屠杀,而是在镇压一场他认为会颠覆整个中国秩序的起义。

三、为什么有人认他做“爹”?——超越杀戮的功绩与评价体系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在战争中造成巨大伤亡的人物,至今仍有人对他抱有敬意,甚至尊称他为“曾爹”呢?这涉及到对他功绩的全面评价,以及他所代表的价值体系。

“再造之恩”: 对于当时的统治者和许多士绅阶层来说,曾国藩最大的功绩在于他成功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维护了清朝的统治,避免了国家的分崩离析。在他们看来,曾国藩是“再造清朝”的功臣,是国家危难时的擎天柱。如果太平天国成功,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秩序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人将失去一切。因此,从维护旧秩序的角度看,曾国藩的功劳是巨大的。
“中兴名臣”的地位: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军事上: 他创立了以湘勇为基础的湘军,这支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成为清朝后期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有效遏制了太平天国和其他农民起义的蔓延。湘军的军事组织和训练模式,对后来的中国军队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治上: 他在镇压起义的同时,也力主推行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如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他虽然思想保守,但认识到西方技术的先进性,并积极推动学习。
思想和教育上: 曾国藩提倡“为政在人”、“为学在实”,强调个人品德修养和实践能力。他大力倡导兴办新式学堂,如安庆内军械所附设的翻译馆、天文馆等,培养了一批早期留学生和科技人才。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至今仍是许多人学习为人处世、治家育子的经典读物。
道德楷模: 在许多中国人眼中,曾国藩是一个近乎完美的道德楷模。他勤勉治事,克己奉公,生活简朴,不贪恋权位,对家人朋友也极为关怀。他身上体现的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许多美德,如坚韧不拔、知耻近乎勇、责任担当等,都深受后人推崇。
评价体系的多样性: 历史评价并非铁板一块。对曾国藩的评价,在不同时代、不同群体、不同立场的人群中,会存在巨大的差异。
对于那些认为太平天国是进步力量,认为曾国藩代表落后腐朽的清朝统治者来说,他无疑是镇压革命的刽子手。
而对于更多认同他所代表的传统价值,或者看重他“救时”之功,以及他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启蒙作用的人来说,他仍然是值得尊敬的人物。
“曾爹”的称呼,往往带有亲切感和尊敬感,这更多地来自于他对后世中国精英阶层在道德修养、人生态度、处世智慧等方面的影响。许多人将他视为一种精神导师,希望从他的经历和思想中汲取力量。

总结:

曾国藩无疑是一位在那个动荡年代扮演了极其重要角色的历史人物。他领导的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确实造成了巨大的生命损失,这一点无法回避。但是,将他简单地标签化为“屠夫”,而忽视他在维护国家稳定、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以及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影响,也是片面的。

“曾爹”的称呼,更多的是对他所代表的那些传统美德、治世才能、以及他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的一种肯定和传承。这是一种复杂历史评价的体现,是对一个人物多维度贡献的综合考量,而非仅仅停留在他战争手段的残酷性上。他的功过是非,至今仍是历史学家和社会大众争论不休的话题,也正是这种争议,让曾国藩这个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愈发显得立体和耐人寻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曾粉、我劝你多读曾国藩的《挺经》。

黑粉:我不跟你辩经,你们湘军堵人嘴。

曾分:曾圣人说过,乾隆皇帝不以~,我们曾粉是讲道理的,怎么会堵嘴呢?

黑粉:呵呵,不靠堵嘴,他早被千夫所指了。

曾粉:我曾圣人用兵如神,是历史上第一个成功镇压超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军事家!战略家!

黑粉:他害死了几千万人!

曾粉:我曾圣人不同于历史上那些镇压起义的军头,趁机家天下自立为王,他一开始就没打算传为给自己儿子。他为大清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黑粉:他害死了几千万人!

曾粉:曾圣人心怀苍生,为理想奋斗一生,你们就算不理解他的伟大理想,请不要侮辱他。

黑粉:他害死了几千万人!

曾粉:要是没有曾圣人的继承者李鸿章搞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你能有现在的科技产品用?

黑粉:他害死了几千万人!

曾粉:够了!李鸿章等人湘军头目念歪了《挺经》能坏曾圣人吗!

黑粉:有科技产品用得感谢谁来着?

曾粉:当然是得感谢曾圣人。

黑粉:感谢他害死几千万人吗?

曾粉:湘军何在!给我斩了这个大逆不道之徒!

user avatar

所谓晚清四大名臣之中,综合功绩,能力和品性,左宗棠应该排在第一,张之洞第二,李鸿章第三,曾国藩最末。

最末的曾国藩为什么被改开后的精英分子普遍追捧呢?

因为曾国藩就是个典型的人精,做事的能力一般,做人的功夫,却是一流。

不追求做事,只追求做人,一直是中国精英分子的传统,只是被教员给打断了,改开后终于又续上了,最好的连接对象就是曾国藩。

李鸿章不行,因为李鸿章还算是个干才,张之洞更不行,因为张之洞还是个清流,至于左宗棠就更不行了,因为左宗棠是个英雄,只有曾国藩最合适,做事一般,做人一流。

人精的基本素养就是言行不一,表里不一,俗称阴阳人,写出的文章就如圣人,做出的事情却是小人,只要看看那些贪官的言行,就会发现这些人都是曾国藩的门徒。

人精的基本特征就是精英主义,或小圈子主义,只关心自己,家人,和亲近的人,至于其他人,死活与我何干,至于民众,主要是用来奴役,出卖,或者杀戮的,只要看看那些买办和公知的言行,就会发现这些人也是曾国藩的门徒。

人精的基本风格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曾国藩号称曾剃头,放纵官兵抢掠自己的同胞,这样的败类竟然被大肆鼓吹,可见鼓吹他的人都是什么东西了。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结果屠杀了二三十万中国最优秀的人,还主要是国民党人。

石头过刀,茅草过火,人要换种,作为国家的最高领袖,对自己的国民竟然能下这种命令,必将遗臭万年。

蒋光头一直信奉曾剃头,改开后的精英分子,不能直接鼓吹蒋光头,就鼓吹曾剃头,实质就是将清末和民国,与现在的精英分子连接起来,也就是精英分子所谓的道统,或文脉。

人精的核心就是人上人,上面说的做人,实质就是做人上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