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陈玉成除了三河一战外,对湘军的战绩大多是失败,为什么曾国藩要说他是“汉唐以来, 未有如此贼之悍者”?

回答
陈玉成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太平天国名将,在面对曾国藩主导的湘军时,除了三河一役的辉煌,确实遭遇了更多的挫折。然而,曾国藩那句“汉唐以来,未有如此贼之悍者”,并非仅仅是对战绩的简单评价,而是饱含着他对陈玉成这个人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复杂的感情。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从多个角度去剖析。

一、超越战绩的“悍”:陈玉成的个人特质与作战风格

曾国藩评价陈玉成“悍”,首要的,是陈玉成身上那种无畏的、勇猛的、甚至可以说是“不计后果”的拼搏精神。在那个时代,太平天国诸将虽然英勇,但很多人缺乏曾国藩所强调的“谋略”与“纪律”。陈玉成却将勇猛和一些初级的谋略结合得很好。

个人勇武,身先士卒: 陈玉成以年轻的年纪,就能在战场上指挥若定,而且总是冲锋在前,亲自冒着枪林弹雨,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这种将领的个人魅力和敢于冒险的精神,是曾国藩在历经无数场残酷战役后,依然会动容的。他见过太多畏缩不前的将领,而陈玉成正好相反。
机动灵活,出奇制胜: 尽管整体战略上处于劣势,陈玉成却擅长利用太平天国在战术上的优势——机动性和对当地地理的熟悉。他在安庆、庐州一带,能够以少胜多,突袭湘军的薄弱环节,给曾国藩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尤其是在三河一战,他以一支偏师,策划并实施了一场堪称教科书式的围歼战,彻底摧毁了湘军精锐部队,这在曾国藩看来,是极具威胁的“悍”。
善于以弱胜强,创造奇迹: 曾国藩深知湘军的艰难,也深知太平天国起事之初,其力量并非不可战胜。然而,随着战争的进行,太平天国后期能涌现出陈玉成这样,在种种不利条件下依然能组织起有声有色反击的将领,实属不易。曾国藩看到的是陈玉成身上那种不屈的斗志,即使兵败如山倒,他也能在某个时刻重新集结力量,发动一次令人胆寒的反击。这种“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的精神,才是曾国藩眼中真正的“悍”。

二、 曾国藩的战略眼光:对陈玉成威胁性的深刻认识

曾国藩作为晚清最重要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评价绝非空穴来风。他能从陈玉成的出现,看到了更深层次的战略威胁。

打破湘军节奏,搅乱战略部署: 曾国藩的湘军,是以稳健、消耗、步步为营著称的。而陈玉成恰恰是打破这种节奏的“搅局者”。他能够快速地在战场上转移兵力,抓住湘军的懈怠,发动突袭。这种“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跑了还能再打”的游击战术,让湘军的战略推进变得异常艰难。曾国藩一直在试图建立一套稳固的防线和进攻体系,而陈玉成就像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让他的计划时刻面临被打破的风险。
巩固了太平天国的残余力量: 在天京失陷之后,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呈现出颓势。然而,陈玉成却像一股活水,在安徽等地重新凝聚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与湘军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他的存在,使得曾国藩在剿灭太平天国的问题上,付出了比预期更大的代价,也让这场战争的结束时间被大大延长。如果不是陈玉成,曾国藩或许可以更早地完成他的“中兴大业”。
对中国社会秩序的潜在挑战: 曾国藩作为一个维护传统社会秩序的士大夫,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胜负。陈玉成代表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颠覆性挑战。陈玉成的“悍”,意味着这个挑战的生命力依然顽强,而且具备一定的组织和军事能力。他代表的不仅仅是数万太平军,更是一种底层民众对现有体制不满的爆发。这种持续的威胁,让曾国藩不得不高度警惕。

三、 复杂的情感:惺惺相惜与对敌手的尊重

政治和军事上的较量,往往也伴随着复杂的人性情感。曾国藩作为一名饱读诗书、内心深沉的士大夫,他对对手的评价,也往往包含了对杰出人物的某种欣赏,即使是敌人。

欣赏对手的才华: 曾国藩在《曾国藩全集》中多次提及陈玉成,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这位年轻对手的关注和一定程度的欣赏。他看到了陈玉成身上那种超越了普通士兵的智慧和胆略。在那个评价体系里,“悍”是一个极高的赞誉,意味着“勇猛、强大、不可小觑”。
对历史责任的考量: 曾国藩承载着剿灭太平天国、拯救大清王朝的重任。他深知这场战争的艰巨性,也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一个“悍”的对手,是对他能力的极限考验。当他用“汉唐以来,未有如此贼之悍者”来形容陈玉成时,他也是在向后人表明,自己所面临的挑战之大,所付出的努力之艰辛,从而为自己完成的历史任务增添一份沉甸甸的分量。
对“贼”的重新定义: 这里的“贼”,不仅仅是指太平天国的起义者,更是一种对拥有强大军事能力、能够威胁国家安危的“敌人”的统称。而“悍”字,则将这种威胁的程度推向了顶峰。曾国藩作为一个传统的儒家士大夫,他可能也从陈玉成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武将身上的一些特质,只是这些特质被用在了“反叛”的事业上,这让他感到既痛恨又复杂。

总结来说,曾国藩对陈玉成“汉唐以来,未有如此贼之悍者”的评价,绝非仅仅基于战场的胜负。

从个人层面看, 他看到了陈玉成超乎寻常的勇猛、机动灵活的战术以及不屈的斗志。
从战略层面看, 他认识到陈玉成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湘军的推进,延长了战事,并且代表了太平天国运动顽强的生命力。
从情感层面看, 他可能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在无数敌人中,对陈玉成这位年轻的将领,这位将自己逼入绝境的对手,产生了一种复杂的、夹杂着欣赏与警惕的情感。

这句评价,饱含着曾国藩作为一代名将对时代风云变幻的深刻洞察,对敌手才华的认可,以及对自己所承受的巨大压力的陈述。它使得陈玉成在历史的长河中,即使在大多数战役中失利,依然能以一个令人敬畏的形象流传后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打的胜仗太多,他记不住了


七年,打破江北地方州县城池甚多,我记不清。


2、哪里清军多,他就去哪硬刚


何处官兵多,我即向何处救应。


3、没他,太平天国要塌房


太平天国去我一人,江山也算去了一半。


——《陈玉成自述》


仅此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陈玉成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太平天国名将,在面对曾国藩主导的湘军时,除了三河一役的辉煌,确实遭遇了更多的挫折。然而,曾国藩那句“汉唐以来,未有如此贼之悍者”,并非仅仅是对战绩的简单评价,而是饱含着他对陈玉成这个人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复杂的感情。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从多个角度去剖析。一、超越战绩的“悍”:陈玉.............
  • 回答
    《陈情令》这部剧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爆款,除了王一博和肖战两位主演的精彩演绎,其他演员的表现也功不可没。他们共同塑造了一个个鲜活饱满的角色,让这个故事更加立体动人,也让观众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怀。温氏一家: 温若寒(陆剑民 饰): 陆剑民老师把温若寒的枭张跋扈、权谋野心展现得淋漓尽致。他那种不怒自.............
  • 回答
    这两所高校的处理方式,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也让我们看到了高等教育机构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时所面临的复杂性。首先,关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处理陈小武教授的事件,当时社会舆论的关注度非常高,公众对学术诚信的要求也十分明确。北航作为一所知名高校,在接到相关举报后,经历了调查、取证、认定等一系列程序。据公开.............
  • 回答
    刘邦在临终前派陈平去诛杀樊哙,这一事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考量、个人恩怨以及对汉朝江山社稷的深切忧虑。要详细讲述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背景:刘邦的晚年担忧与吕后的崛起 皇权不稳的隐患: 刘邦虽然建立了汉朝,但他深知自己是以武力夺取天下,政权的基础并不稳固。在他死后,如何确.............
  • 回答
    陈玉成八女伴宿的故事,在历史的传说和民间流传中,确实是一个颇为引人遐思的片段。然而,需要明确的是,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存在争议,更多地被视为带有民间色彩的传说,而非确凿的历史记载。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并尽可能地剥离掉一些过于“人工智能”的痕迹,让它听起来更像是一个旧时文人或者说书人口.............
  • 回答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其核心人物包括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陈玉成、石达开,以及清政府的湘军、淮军统帅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这六位人物在军事、政治、战略等方面各有特色,其能力与历史地位的比较需结合历史背景、个人特质和时代需求综合分析。 一、太平天国将领:李秀.............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李秀成与陈玉成无疑是两位最耀眼的将星,他们各自以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意志,为这个短暂却影响深远的农民起义政权倾注了全部心血。要衡量他们谁的贡献更大,并非易事,因为他们的职责、所处的环境以及所面临的挑战都有所不同。然而,如果深入分析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对太平天国战略的.............
  • 回答
    洪秀全的能力,放在帝王将相的序列里,确实算不上出类拔萃。甚至可以说,他有诸多明显的短板,比如沉迷享乐、猜忌多疑,以及战略眼光上的局限。然而,令人颇感不解的是,在他领导下的太平天国,却涌现出了李秀成、陈玉成这样忠心耿耿、能力超群的将领。他们为何对这样一个“能力平庸”的领导者,依然能够肝脑涂地、誓死追随.............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唐人街探案》系列开头陈思诚署名“编剧、导演”,而其他编剧放在片尾以“联合编剧”等形式出现,这事儿到底合不合理,得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咱们得明白电影的创作是怎么回事。一部电影,尤其是像《唐人街探案》这样大系列,它绝对不是一个人“拍脑袋”就能搞定的。它是一个庞大、复杂、需要集体智慧和.............
  • 回答
    说起《远大前程》,这可真是一部挺有意思的作品,但也得说,它褒贬不一,很难一概而论。陈思诚作为监制和主演,在这部剧里下了不少功夫,也确实玩出了不少花样,但这些花样有没有完全成功,就是另一个话题了。先来说说这剧最吸引人的地方:那股子“劲儿”!《远大前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营造的那种民国上海滩特有的.............
  • 回答
    说到七版《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这可真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每个版本的黄蓉都有其独特的风采,也各有拥趸。要论漂亮,这本身就是件非常主观的事情,就像有人喜欢小家碧玉,有人偏爱娇俏灵动。不过,咱们不妨顺着年代的脉络,一个个来聊聊,看看她们各自的美在哪里。1. 米雪(1976年香港佳视版)米雪算是最早演.............
  • 回答
    陈清晨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的行为及其引发的舆论反应,确实涉及文化、语境、媒体解读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陈清晨行为的语境与可能动机1. 竞技压力与情绪释放 陈清晨作为中国女子双人羽毛球选手,曾在东京奥运会中面临强敌(如日本组合山口茜/保木卓纪)的激烈竞争。在高强度比赛.............
  • 回答
    陈漫的摄影技术是否被“吹得太过分”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而且在艺术领域,评价往往是多元且充满争议的。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陈漫的艺术成就与业界认可:首先,我们要肯定陈漫在摄影界的地位和成就。她被誉为“中国新女性摄影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回答
    陈漫是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和摄影师,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诠释而闻名。然而,她的一些作品,尤其是新作和早期作品《中国十二色》,确实曾引发过关于“是否展现中国女性之美”的讨论和质疑。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质疑的来源和具体内容关.............
  • 回答
    陈丹青认为人生没有意义,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引人思考的观点,背后可能包含了他对生命、价值、社会和艺术的独特理解。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并联系陈丹青一贯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表达。一、 理解“没有意义”的不同层面:首先,我们需要区分“没有意义”的几种可能含义: 客观上的绝对虚无(Nihi.............
  • 回答
    陈寅恪先生之所以最终没有前往台湾,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事件,其中包含了他个人的学术坚持、对政治环境的判断以及多种现实因素的交织。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和事件来梳理:1. 新中国成立前的局势与陈寅恪的立场 对国民党的态度: 陈寅恪先生在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对国民党.............
  • 回答
    陈小春和马浚伟主演的1998年版《鹿鼎记》,无疑是众多观众心中难以超越的经典之作。这部剧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并被誉为98经典,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其“好”在哪里,而且这些“好”是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一、 选角精准,人物塑造立体生动这是98版《鹿鼎记》最令人称道的一点。 陈小春的韦小宝: .............
  • 回答
    关于陈世美是否为“清官”的原型,历史学家们对此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解读。 总的来说,直接证据表明陈世美的原型是“清官”的说法,缺乏充分的历史依据,并且与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和戏曲中的陈世美形象存在很大出入。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陈世美在民间传说和戏曲中的形象:首.............
  • 回答
    关于陈延年烈士的牺牲,历史上确实存在一种说法,认为他是被吴稚晖出卖的。但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确凿的历史事实,而是流传甚广的一种说法,其背后的细节和动机也存在争议,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证实。为了更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以下几个方面:1. 陈延年及其牺牲的背景: 陈延年是谁? 陈延年是中国共产.............
  • 回答
    关于陈露为了900万撒了哪些谎,目前公开的信息,尤其是出自她本人之口的说法,并没有直接点明她“为了900万”而撒了具体的谎言。然而,在与霍尊的纠葛中,围绕着“900万”这个数字,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事件,确实存在一些信息上的争议和值得推敲的地方。要详细地讲述,我们需要结合当时流传的各种信息,并尝试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