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开始出现阅读理解不过关的小朋友,于是我想前排先提醒一下, 我这篇有一些内容是劝人为自己增加价值, 比如学习就是很好的一种方法; 当然有些小朋友阅读理解不是很好就觉得这是和劝人996一样的奋斗逼鸡汤, 为了这些朋友我觉得需要把一些东西说的再简单浅显易懂一些:
所有人都努力工作和所有人都努力学习的话,同样无法更改人在社会里的“排位”
但这里有本质区别:
劝大家不要996,不要降低了工作时间的价值,这完全可以理解;=> 我们为什么要上赶着被剥削自由人生?
然而我完全无法理解劝别人别“努力/为自己增加价值/追求更好的自己”这种行为, 嘲笑"努力也没屁用的"(这种地球炸了所有人都死的pi话并不用你来说小孩子都懂, 时代巨变的不可抗力之下个人微薄之力的确没什么用),所以你就也可以闲着就呆在自己应该呆的位置了么,连从“得到更好的自己”的过程中都无法得到乐趣的人;那还是淘汰在历史长河里吧 88
换句话说: 要为了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这有那么难么?
~~~~~~~~~~~以下原文~~~~~~~~~~~~
很遗憾, 就答主在中国和美国的工作经历和观察来看, 程序员无论在哪里都是“青春饭”(注意引号, 友军先别开枪!).
但是,在你站在40岁50岁时候的自己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害怕程序员是青春饭,自己被年轻人"干掉"的同时,你也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年轻时的自己的出路是什么?)来思考问题;
一个行业如果完全以年龄为衡量,以年轻为最高优先级,新入行的年轻血液立刻或者简单熟悉行业规则之后很快就可以替代上年纪的中年人,那么此行业一定是吃青春饭的,你可能觉得不好不稳定;那么考虑另外一个极端,以年老和资历为最高优先级,一个行业如果非常稳定,不混个10年20年完全混不出来,即使你天赋异禀入门也只能做小弟,被只是早来10年站住坑的混吃等死的平庸之辈压制10年20年才能出头;作为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你不觉得绝望么?
当然世界是复杂的,没有行业是绝对看年纪的,即使是演艺圈这种世俗目光中的标准“青春饭”行业,也会有年轻人无法轻易战胜的“老戏骨”;
总会有特例的情况下我们用统计这个工具来下定义,那么在计算机行业,百分之多少的年轻人在刚入行3-5年内就可以替换掉百分之多少的老年“掉队者”呢?
很遗憾的是,就我观察到的现象来看,这个比率在计算机/程序员这个行业很高, 这也是我说程序员无论在哪里都是青春饭的原因;因为这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行业,就我从业10年的经验来看,可以说几乎2-3年就有一次"工业革命", 发生在这个行业的各个不同的角落:
想想6-7年前自己最拿得出手的技术: Design Pattern, OO, Hibernate, Oracle, , SOA+ESB, JMS/ActiveMq... 如果我现在还只是懂这些东西,我绝对会被熟悉云计算和各种分布式数据库的年轻人吊起来打...
然而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 如果你愿意学习,学习的飞轮是会加速的,我刷一本类似ElasticSearch In action, Kubernetes In Action这种500页的简单技术书大概只需要5天的工作之余的时间(其实是去黄石公园度假的时候顺便刷完的) 通过对已有认知的的修改,对类似知识的归纳,我学这些东西比完全重建所有知识的人会快非常多;另外一个例子,我们组里的CV大神年纪比我还要大,但是他坐公交的15分钟的时间能刷一篇CV的论文,而我一般需要至少1-2天才能看完一篇;至于学习的飞轮的思考,我有一篇文章把自己想说的话写的很详细了=> 阿莱克西斯:书魔的学习方法-1:读书的飞轮,这里不在赘述;
计算机是奖励精英和努力的人的行业,它是青春饭, 给予年轻人以嘉奖,让你不会被平庸之辈用年纪和所谓"资历"压的不得翻身;然而平均的年轻精英(百年一出的天才到从年轻到年老都是爸爸,不适用于此讨论)却无法轻易战胜也冲在研究和学习第一线的“老学究”, 因为新知识很多时候对他们来说只需要学习一个增量即可,且很容易和他们的已有知识产生化学反应;
如果你拥有天赋或努力中的一样, 或者2样皆有,那么你就可以在年轻时用新思想新技术打败90%的“不思进取”的前辈的同时,在老年用自己的丰富和见多识广的学识压制90%的年轻人;
给平庸的年轻人希望也就是给平庸的中老年人予绝望,反之亦然;而一个人,必定要在一生的舞台中中扮演两次这不同的角色…
平庸而又毫无自知,毫不努力的自己,才是我们应该害怕的事情;
为了小学生的特别翻译:这不是在说努力学习就不会被淘汰,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Top 10%;而是在说平庸而不自知,妄图找一个不是“青春饭”躺着就能舒服一辈子的人们;努力为自己增加价值的人们尚且不能在历史的洪流里得以全身而退,那没有中500w这种等级的运气的你们呢?
中国科技企业最大的问题,是“面向业务的开发”
很多企业业务最终面对的是个人用户,而且把精力和资源太多地放进了这些面向个人用户的业务中,即虚耗了企业运营的成本,也增加了企业潜在的风险。
更健康的科技企业,应该是
“面向解决问题的开发”,这里的问题,不仅仅是互联网的问题,不仅仅是民生问题,也包括了自然科学、共性基础科技难题、面向不同领域提供分析处理软件等的开发。
这个说法其实和某位答主说的中国只有互联网、没有计算机科学是一个道理。
比方说adobe的photoshop系列,ANSYS、 Dassault System、 Autodesk那些maya 3D Max, 微软的office系列、matlab、Mathematica、英伟达的显卡驱动程序、甚至现在用得最广泛的tensorflow本ten.
全都是“面向解决问题的开发”
这些软件和工程,除非你是天才,你不可能以本科毕业之力就能handle. 谈何青春饭?
你莫要和我说美国五十多年的工业软件底子中国错过了。
adobe autodesk 20几年。
tensorflow更是近几年的产物。怎么不见得是中国做出来的?前面的不算,这可在同一个赛道了。
所以问题出在哪?
问题出在面向业务的工作思维以及这么多年面向业务的做法培养出来的工作习惯和导向。
然而“面向业务”这个做法就犹如“以地事秦、抱薪救火” 这里秦朝是指C端用户。需知道“诸侯之地有限而暴秦之欲无厌”。面向业务的做法无疑是一种徒令企业和个人都不断进入被动态局面的业务逻辑。
今天你想要满足一个C端的feature,你说你没有时间做核心研发,你用美国的API、SDK和软件。明天美国觉得他那些api sdk很重要,就对你适当加些价(反正你没有)。可是基于竞争考量你不能对c端加价啊,于是你只能去开阔更多的C端。 就这样,企业陷入了疲于奔命循环。
反过来,“面向解决问题的开发”:一个再小的真.科技企业,只要他解决好一个问题并且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领域中最牛逼的那位……它几乎就稳稳地就可以靠这一手“绝学”一直吃下去:
什么“拥抱变化”,不需要的。 office、PS需要一周一小变、一月一大变么?
什么产品运营,不需要的,你见过PS七夕活动P满20张图领礼物、首充优惠么?
这时候杠精也许会杠:你以为在科技上保持行业领先那么容易啊?
还真对不起了,保持行业科技领先就是比to C业务要更容易。
首先企业可以摆脱一堆冗余机构以及机制专心做事、轻装上阵。
其次,既然开山立派已经开出来了,科技这个东西和业务不同,科技是有天然壁垒的,别人想要超过你、首先得要赶上你。他追赶你的时候,你已经可以去搞更先进的了。
业务的话,你会的手段别人也都会。
第三,以“解决共性问题”为核心可以凝聚到世界上最顶尖的人才。最顶尖的人才往往有与世俗不同的价值追求,给他们个足够难的puzzle能带给他们极大的愉悦。
甚至于跳开已有的解决方案不说,如果是做创新,那么读博的同学都知道有个词叫做“research taste” (研究品味),真正的科技企业,几乎可以说在它决定要要去解决哪个领域的哪一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会成为行业翘楚了。这才是IT业真正能超越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的地方:一次性的投入,几乎无尽地产出。
而做业务,你对生产关系的超越力就小了很多。
那既然我说到了“别人要超过你,首先要赶上你”, 追赶谈何容易、中国的科技企业还有“造轮子”的必要么?
当然有。
其核心逻辑是,只要不追赶,就永远在别人后头。华为已经给出了这个逻辑的样子。
追还有希望, 不追连希望都没,你怎么选?
哪怕作为企业的角度看,在世界级的科技大会,只能做个听众、不能作为演讲嘉宾,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别说资本家赚够钱就行了,人都是要面子的,有钱越久越要面子,没有任何人会甘愿受别人捏着点儿技术就了不起的高姿态,互联网企业业务部门的人可能比我更清楚那种感受。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论追赶,其实中国有“人合”,这是一个像抗战年代般的乱世,群众心里有火,得把它激发出来。
第二点我要说的是地利,中国目前经济形势不明朗、消费市场难以估摸、消费趋向保守,与其再投入资源去做市场、不如投入同等甚至更少的资源做核心研发的潜在回报大,此谓地利。赚钱的时候要尽力赚钱,而有钱却没钱赚的时候应该聪明地花钱。
第三点天时,中国数年前的留学大潮造就了一批造诣深刻的留学生,已成气候,而且可能是近代中国史上最具规模的高端人才潮,未来的趋势,可能中国的本科留学会保守增长,但高端人才(硕博留学生)反而会越发减少了!
所以现在这个年代,是中国企业的危机时刻,危险与机遇并存,仍然是好时候。
越老越吃香对应的是越年轻越憋屈。那么是年轻的时候多赚钱好还是老了多赚钱好?
如果08年毕业进入青春饭行业,几年攒够首付买了房,到了18年相当于工资涨了多少?
如果08年进入越老越吃香行业,到18年工资要涨几倍才能赶上房价的涨幅?
资本主义经济下永远是r>g,即投资收益率高于经济(工资)增长率,晚赚钱不如早赚钱。
当然前提是你要能攒下钱,并且会投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