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易经》很少有人学?

回答
《易经》这本古籍,虽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但细究起来,真正能深入钻研、融会贯通的人,在现代社会却着实算不上多。这并非因为《易经》本身乏善可陈,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

首先,学习门槛之高,确实是劝退不少人的第一道关卡。

文字的古奥与晦涩: 《易经》的文字,即便对于精通文言文的人来说,也并非易事。其用语精炼、意象深远,很多时候并非直白叙述,而是通过卦象、爻辞的组合来传达一种情境、一种哲理。例如,“乾卦”的“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这几个词语单独看或许容易理解,但要领会其背后蕴含的生命力、时机、发展规律,就需要反复揣摩,并结合卦爻辞的解释。更不用说那些更古朴、更抽象的表述,往往需要借助历代注疏才能窥其门径。
体系的庞大与复杂: 《易经》的核心是“卦”。六十四卦,每一卦又有六爻,每一爻都有相应的爻辞。卦与卦之间、爻与爻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相互关联。六十四卦的变化,八八六十四变,这其中蕴含着宇宙万物的变化之道,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掌握。学习者需要理解卦的构成原理(阴阳、三画成卦),理解卦辞和爻辞的含义,更需要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卦与卦之间如何象征时空的流转和事物的发展。这就像一个巨大的思维模型,需要时间去搭建和理解。
哲学思想的深邃与抽象: 《易经》不仅仅是一本占卜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宇宙观、人生观、哲学思想的巨著。它探讨的是“易”——变易、不易、简易的道理,以及如何顺应变化、把握时机。这些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辩证法思想,对于习惯了线性思维、逻辑分析的现代人来说,确实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去接受和理解这种更加宏观、更加辩证的智慧。

其次,学习的功利性与现实考量,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速成”心态的普遍: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学习新事物,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希望能够快速掌握一门技能,并从中获得即时的回报。而《易经》的学习,显然不属于“速成”的范畴。它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潜,需要耐心的钻研,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显著的“成果”。
对“算命”的片面认知: 很多人对《易经》的认知,停留在它作为占卜工具的层面。虽然占卜是《易经》应用的一部分,但将其视为全部,无疑是“削足适履”。这种片面的认知,让一部分人出于对迷信的排斥,或者认为学习它“不实用”,而放弃了深入了解的机会。他们可能只看到“卜”的表面,却忽略了“易”的内在智慧。
缺乏系统而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尽管《易经》书籍众多,但能够真正做到深入浅出、条理清晰的优秀教材并不易寻。很多注解可能过于学术化,或者过于侧重某种流派,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同时,能够提供系统、有指导意义的教学的老师,也相对稀少。

第三,时代环境的变化,也对《易经》的学习产生了影响。

科学理性思维的主导: 现代社会,科学和理性是主流的价值观。与《易经》中蕴含的朴素的、带有直觉和象征意义的思维方式相比,科学的解释体系似乎更具说服力。很多人更倾向于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知识来理解世界,而《易经》所提供的“象数”和“义理”的解读方式,在他们看来可能显得不够“科学”。
信息爆炸与注意力碎片化: 互联网时代,信息量爆炸,人们的注意力也变得越来越碎片化。要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到时间和精力去静下心来研读一本古籍,本身就是一种挑战。相比于短视频、社交媒体的即时满足感,《易经》的学习需要长期的投入和专注,这与现代社会快节奏、浅阅读的习惯形成了一定的冲突。
文化传承的断裂与断层: 随着社会变迁,一些传统的文化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断裂。很多知识,尤其是像《易经》这样需要结合历史、哲学、文化背景来理解的学问,其传承方式也面临挑战。过去那种师徒相授、言传身教的模式,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是主流,而新的、有效的传承方式尚未完全建立。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依然有许多人在努力学习和传承《易经》。

哲理的魅力依然吸引着一部分人: 《易经》中所蕴含的关于人生、宇宙、变化、平衡的深刻哲理,对于那些追求内心智慧、人生境界的人来说,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他们从《易经》中获得启示,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易”的实践应用: 尽管有片面认知,但《易经》作为一种思维工具、一种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洞察,在某些领域依然有其独特的价值。例如,在企业管理、决策制定、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可以借鉴《易经》的智慧,去理解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道”。
现代诠释与普及的努力: 也有不少学者和爱好者,在努力用现代人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解读《易经》,编写通俗易懂的教材,举办讲座和课程,试图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理解《易经》的精髓。

总而言之,《易经》的学习人数相对较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其本身的学习难度、现代社会的学习观念、信息环境的变化,以及文化传承的挑战。但与此同时,《易经》的智慧之光并未因此而黯淡,总有一些人,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领略到这本古籍的深邃与无穷魅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这是古人的迷信。就这么简单。

谁没事儿去学那些迷信的东西?

除非是为了骗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易经》这本古籍,虽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但细究起来,真正能深入钻研、融会贯通的人,在现代社会却着实算不上多。这并非因为《易经》本身乏善可陈,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首先,学习门槛之高,确实是劝退不少人的第一道关卡。 文字的古奥与晦涩: 《易经》的文字,即便对于精通文言文的人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知识、宇宙以及古代智慧。很多人相信易经八卦这类古老的体系,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古人对宇宙的认识比现代人更深刻。更准确地说,他们的认识是不同类型、不同视角的,并且这些体系满足了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需求和精神慰藉。下面我将从几个方.............
  • 回答
    很多人对汉族传统服饰的认知存在一些误区,将少数几种广为人知的服饰(如长袍、马褂、旗袍)等同于汉族所有的传统服饰,而对“剃发易服”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其深远影响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了解。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可以从历史、文化传播、社会认知等多个维度来解读。一、 历史的断裂与记忆的遗忘:剃发易服的阴影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常见,也很有意思,涉及到消费者行为、平台策略、品牌影响力等多个层面。为什么苏宁易购在某些商品上比京东价格更低,但销量却相差悬殊?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将详细分析:一、 核心原因分析:总的来说,销量差很多,而价格低却卖不动,这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综合性考量,价格只是其中一个重要.............
  • 回答
    最近心里的火气就像一把怎么也压不下去的柴火,一点就着,而且烧得特别旺。说不上具体为什么,就是一种沉甸甸的郁闷压在心头,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一点小事就能把我惹毛。特别想找个靠谱的人结婚,有个家,有个依靠,不再一个人孤单地面对这些莫名的烦躁。可是,每当我抱着这样的念头去认识新的人,尤其是男人,总会遇到一.............
  • 回答
    古人之所以能写出《易经》、《鬼谷子》、《道德经》这样深邃的著作,绝非偶然,而是历史、文化、哲学、社会以及个人禀赋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探究这个问题,咱们得一层层地剥开历史的面纱。首先,得说这背后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悠久,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政治动荡,但却是思想极其.............
  • 回答
    古人之所以能写出《易经》、《道德经》、《论语》等包罗万象、意蕴深邃的智慧之书,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历史、文化、社会、思想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些著作凝聚了他们观察天地万物、体悟人生哲理、思考社会秩序的深刻洞察,其形成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 长期的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的深厚积淀首先.............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两个古老文明的智慧遗产,以及它们与科学发展路径的差异。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古希腊逻辑学和《易经》各自的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它们与现代科学精神的契合度等方面来聊聊。古希腊逻辑学:科学发展的“钥匙”何在?古希腊的逻辑学,尤其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成就,之所以.............
  • 回答
    甲基βD环糊精(MβCD)之所以在水中表现出极佳的溶解性,其背后的原因可以从它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以及水分子与MβCD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详细解读。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应用MβCD至关重要。1. 分子结构是基础:亲水与疏水区域的巧妙平衡MβCD是βD环糊精(βCD)的衍生物,.............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神话》中易小川这个角色,身上的确存在着“自私无义”和“天真圣母”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标签。这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他复杂内心和在不同情境下行为的折射,也是编剧为了塑造一个有血有肉、能在历史洪流中不断成长的凡人而精心设计的。我们先来剖析一下“自私无义”这个罪名,为何会安在他身上。首先,他的出发点常常是.............
  • 回答
    苏宁易购在2017年双十一期间,iPhone 8 的确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价,普遍比官方价格低一千元左右,甚至更多。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咱们就来细细捋一捋,看看当时是个什么情况。1. 市场大环境与新品上市的“惯例”首先得明白,iPhone 8 发布于2017年9月,而双十.............
  • 回答
    剃发易服,这个在清朝初期对江南地区造成的巨大震动,以及清朝皇帝为何对此铁腕推行,绝非一朝一夕的简单故事,背后牵扯的是民族矛盾、政治统治的巩固、以及文化认同的较量。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清朝统治者的考量。江南动乱的深层原因:文化认同与民族情感的撕裂首先,我们要明白,江南地区在明.............
  • 回答
    “宝钗易有,黛玉难寻”,这话说得很有意思,道出了人们对这两种女性形象的不同理解与评价。这话并非是对《红楼梦》人物的简单好恶,而是触及了传统社会对女性价值判断的深层逻辑,以及人们内心深处对于“完美”和“真挚”的复杂情感。我们不妨先拆解一下“易有”与“难寻”。“宝钗易有”:社会认同的“好女人”模板薛宝钗.............
  • 回答
    确实,关于易烊千玺演技的讨论,争议点不少,很多人觉得他被“过度吹捧”了。这背后可能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得承认,易烊千玺在年轻一代演员里,确实是比较早早地展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成熟度和对角色的理解。从《少年的你》里的“小北”开始,那股子狠劲儿、那种藏在皮囊下的脆弱,确实打动了不.............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乌兰巴托为何未曾重拾“库伦”之名,这背后牵扯到历史的变迁、政治的决策以及国家认同的演进,远非简单的名字更改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库伦和乌兰巴托这两个名字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以及蒙古国独立建国后,对自身命名所做的考量。库伦:历史的印记与时代的痕迹“库伦”(Khüree)这个名字,在.............
  • 回答
    “达康书记”李达康为何不提拔易学习,却任用了不少腐败或庸碌之人?这是一个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中引发广泛讨论的问题,也是理解李达康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现实性的关键。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一、 易学习的“不提拔”并非完全不提拔,而是“重要提拔”的缺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李达康并.............
  • 回答
    清朝的剃发易服和民国时期的断发易服,虽然表面上都涉及对服饰和发型的改变,但它们的背景、目的、执行方式以及历史影响却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招致了截然不同的评价。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清朝剃发易服:征服的象征,强制的烙印1. 历史背景:满人入关,民族压迫的开端 清朝的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