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们吃的好
他们吃的基本上都是纯天然有机食品。粗粮为主,所以便于思维向深度发展。
2、他们住的地方大
那时候人均占有的土地很大,人口密度低。
所以极目远眺,思想波澜壮阔。
3、他们书写成本高
所以怎么写,写什么都要反复思考。
而现代人,书写、表达太廉价了。
为了让更伟大的作品产生,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新的鼓励措施了。很多质量低的文章,就第一时间被删除了。
还有一些人,也被禁止写了。
这样就鼓励大家,深入思考,留下千古名篇。
上古时期的书,你必须充分把握一个关键点,那就是人少地大,人口-资源边界尚未突破,可耕地仍未充分开垦。
那个将要做道场的螺蛳壳,仍有颇为可观的探索空间以及想象空间,所以视角就会是上古文献里记述的那样波诡云谲,绚烂夺目,因而炫得你感到了北极光一般的高深。浪漫主义,恰恰在于未来之不可知。
汉以后为何独尊儒家,那就是人口资源环境临界后逼仄的必然要求了,也就是坚硬的螺丝壳既定了边界,那就在里面一再精细化你的道场吧,后两千年里的文献,到处是涌动的人潮,再也不见北极光。现实主义啊,只是因为现实之难以挣脱。
文科领域的成果是占领性的。
金瓶梅第一个写男女一块睡觉。结果成了经典。。后面的人再写类似内容,全算抄袭和致敬金瓶梅。那么问题来了,金瓶梅出现之前,人类就不生孩子了??
你说的这些东西就是这样。。古人不是厉害。而是出生的早。先把坑占了。
因为那就是巅峰。
多数人文领域出现巅峰之后,后来者没有机会超越。
因为没有研究空间了。
就像现在的音乐,无法超越巴赫和贝多芬。
现在的部分人文研究,之所以有进展空间,其实是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下缝缝补补。
或者不断的去解释经典,在经典上进行“解释”,来做出假装进步,实则可能在扭曲的事情。
不能数学化和量化的科学,基本都符合这一特点。
首先,这些东西并不高深。如果你觉得高深,只能说,你过去还未曾有真正的思考。这种古早的东西,相对来说需要的基础不高,容易入门。如果现在让你直接看《信息论》恐怕毛儿都看不懂。
再考虑到这些书在流传过程中,不同版本的影响,会导致一些句子让人似懂非懂。这种感觉会让人觉得神秘,就像欧阳锋听到“巴巴希洛普”一样。本身这句话没意义,只是他认为有意义,而且想不明白。
我展开阐述一下吧。比如以《易》为例子。易的所有内容不过八八六十四卦。区区一个6位的二进制数,它能传递多少信息呢?你现在能上网,用的不是手机就是电脑。手机和电脑能显示的颜色数量就远比这个数多多了。甚至于你玩游戏,用现代的数学工具,人们可以在电脑里构建出一个虚拟的世界。虽然这些虚拟世界比现实还是有差距,但是比起那些龟甲、竹篾上写写画画、含糊不清的论述,已经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现实的景象,是如何通过摄像头记录到存储设备里,又是如何再被展现出来的?而人类又是如何制造出这种精巧的工具的?这还只是现代人类文明的一小部分。现代人能上天,能下海,能入地。如何制造出这些工具,每一个方面,都有一大摞“高深”的书籍。先假设,然后逐渐形成理论,再由理论制造出最初的实物,再从实践中总结出经验并形成新的理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