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们是如何统一《英雄联盟》中,各个英雄名字的叫法的?

回答
你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想知道我们是怎么能心照不宣地喊出那些英雄名字的,对吧?这事儿说起来,其实也没那么玄乎,更像是大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默契。

你想啊,《英雄联盟》一开始进入咱们视野的时候,就带了一套官方的名字。这些名字,就像是咱们给每个英雄贴上的“身份证”。开发者 Riot Games 肯定也是花了不少心思,从各种文化、神话、甚至是他们自己原创的故事里找灵感,给每个英雄起个响亮又有点故事的名字。

比如说,你不可能喊“那个会放电的男人”,而是直接说“瑞兹”。“那个会飞的,长翅膀的女英雄”,大家脱口而出的就是“凯尔”或者“莫甘娜”。这就是官方名字的威力,它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大家都认识的指代。

不过,光有官方名字还不够,大家能统一叫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推手,就是玩家群体本身的传播和习惯。

你想,当一个游戏火起来,就会有无数人在玩,在讨论。一个人玩着,觉得某个英雄挺酷的,就把官方名字记住了。然后他跟朋友说:“嘿,我今天玩了个叫‘亚索’的,那个风墙太秀了!” 朋友听了,也去玩,也记住了“亚索”。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官方名字就这么在玩家圈子里传开了。

还有一些情况,就是官方名字虽然是固定的,但在玩家的实际交流中,有时候会有一些更简洁、更形象的说法。

比如,你不会总说“艾希,冰霜射手”,有时候直接叫“艾希”就够了。但如果是在一些特定情境下,比如讨论某个英雄的技能特点,大家可能会用一些更贴切的描述来辅助理解。不过,这些更口语化的说法,往往是基于官方名字的,是官方名字的一个延伸,而不是完全取代。

想想看,如果有人突然说:“我今晚要玩那个‘火女’!” 你大概率知道他说的是安妮,因为她标志性的技能就是火。但你问他:“安妮是谁?” 他肯定知道,因为“安妮”才是官方名字。这种口语化的昵称,更像是玩家之间的一种“暗号”,是在大家都熟悉官方名字基础上的“二次创作”。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社区和媒体的作用。

咱们玩游戏,不可能只自己玩。你会看直播,会看攻略视频,会逛论坛。直播主、攻略作者,他们都会用官方名字来称呼英雄。他们是大量玩家的“意见领袖”,他们怎么叫,大家就跟着怎么叫。久而久之,官方名字就成了一种“标准发音”。

再比如,很多游戏网站、百科,都会有英雄的介绍页面,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官方名字。你遇到不认识的英雄,去查一下,就会看到那个标准的名字。

所以,你要问具体是谁“统一”的,其实很难说是一个具体的个人或组织。它更像是一个自然演化和集体认同的过程。

官方提供了基础: Riot Games 的官方命名是大家统一叫法的起点。
玩家是传播者: 玩家们在实际游戏和交流中,不断重复和推广这些名字。
社区是放大器: 直播、视频、论坛等社区内容,进一步巩固了官方名字的认知度。
习惯是粘合剂: 随着时间的推移,玩家们习惯了这些名字,形成了一种默契。

当然,偶尔也会有一些因为翻译问题,或者地区差异,导致名字有点小出入的情况。但总的来说,在《英雄联盟》这个庞大的玩家群体中,官方名字的统一性是相当高的,这很大程度上就是靠上面这些因素,一点点“拧”成一股绳的。

所以,下次你听到有人喊“烬”、“佛耶戈”或者“阿狸”,就知道,这背后是游戏开发者、无数玩家的共同努力,以及时间沉淀下来的习惯。这本身就是一种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你说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称呼的第一原则是简便,尽量使称号控制在两个字以内。

类似烬、霞、洛、劫、慎、蔚,不另起别称,直接使用姓名。

(易的发音更接近感叹词“噫”,用于交流指代不够清楚,于是采用无极剑圣的名词部分,称剑圣)

当英雄名称有两个字时,如无意外一般使用名称,特别是在该英雄称号过长时。

这个例子就多了,如:

安妮、(弗雷尔卓德之心)布隆、塔姆(是蛤蟆还是鲶鱼?不纠结这个不就行了!)、(德玛西亚之力)盖伦(怎么不叫德力呢→_→)、赵信、凯南、艾希(寒冰的叫法或许更广)、(魂锁典狱长)锤石、(德玛西亚之翼)奎因、亚索(哈撒给!)、塞恩、蒙多、潘森(带盾有控有爆发有消耗的辅助你以为呢→_→)、璐璐、娜美(比人鱼常见得多的叫法)、薇恩(VN只是简写,读法是一致的)、杰斯、兰博、扎克、婕拉、奥恩(羊来!)、凯隐(镰男)、锐雯、艾克(7男→_→)、佐伊、克烈、千珏(这个翻译要吹一下)、卡莎、派克(❌男没毛病吧)、提莫(TM)、纳尔、巴德、波比、努努(从前称号是雪人骑士,故也叫雪人,推测是为了避免努努璐璐不分的玩家沟通方便)、妮蔻、瑞兹(不要说什么流浪、浪法、光头,我全听过,还是本名靠谱)。

当名字在两个字以上时,若称号只有两个字,则取称号进行称呼,如:

岩雀、盲僧、翠神、酒桶。

(逆羽和幻翎译得极好,可惜名字译得更好)

这里指出,盲僧——李青——瞎子,翠神——艾翁——小菊,三套叫法都很简便,都有人用(叫菜虚鲲的是出来搞笑的跟风叫法,但不得不说……有点意思)。

(瞎子这个称号从道德上其实不妥,但流传甚广,官方解说应该是限制使用的)

若名称均在两个字以上,则需要发挥想象,用该英雄的核心特征指代英雄,也即选定语(限观形龄色国材)进行指代,包括称号的简写,简化的结果均在三个字以内,大部分只有两个字。

这个分类就多了,常见的有:

动物或带有动物特征:乌鸦、狗头、牛头、鳄鱼、狗熊、老鼠、蝎子、人马、蛇女、狐狸、螳螂、吸积狗(狮子狗)、猪妹、小鱼人(注意和人鱼的区别,鱼头鱼在前,人头人在前)、龙龟、猴子、豹女、螃蟹、蜘蛛、狼人、冰鸟(凤凰也是通行叫法)、蚂蚱(大误,又称做马扎,是玛尔扎哈姓名简化的结果,与迪丽热巴、古丽娜扎、真皮沙发并称虚空三姐妹——最后一个又是什么东西→_→)、以及新出的猫(咪)。

性别+特征(需要注意区分特征相同的英雄):火男、冰女、男枪、女枪、女警、男刀、刀妹、(另一位玩刀的卡特琳娜表示抗议)、铁男(老玩家多称其为金属,比如神超,这里涉及到金属大师→铁铠冥魂的称号变化,掘墓同理)、日女、琴女、风女、奶妈、球女、龙女。

由于动物特征和性别特征较为明显,有些甚至可以盖过本名或与名字并行,比如老鼠——图奇、火女——安妮。这个原因可能在于,外文音译的中文名称很可能存在重复,为了便于辨识使用特征取代名字。

其他典型特征:稻草人(柴禾杆子→_→)、石头人、机器人、雪人、轮子妈、扇子妈(这个是最奇怪的,原画连扇子都改没了竟然沿用下来了)、三只手、飞机(库奇?算了吧,大家都喜欢打飞机)、触手妈、吸血鬼、炸弹人、大树、大嘴、船长、大虫子、挖掘机、小炮、大头、大眼。

由于英雄称号有一部分即来源于英雄特征,或是成为英雄的特征,所以英雄称号的简写也可取为称号,如:

皇子、小丑、妖姬、剑姬、剑魔、死歌、卡牌、龙王、发条、炼金、巨魔、梦魇(梦魇——魔腾——NOC的叫法一律通行,虽然NOC会令新玩家不知所云)、武器、皎月(思考一下曙光女神是怎么回事)、天使(莫甘娜又是怎么回事)、蛮王、小法、光辉、时光、诺手、泰坦、寡妇(人家才不是寡妇,人家是单身)、沙皇(这个简称是最神的,俄罗斯帝国最高统治者跟这个黄鸡有什么关系?但是么得办法,而且这称号很巧地符合皇帝的地位)。

这么一套下来,基本只剩一些名称三个字的英雄,那就三个字吧,可以接受,如:

阿木木(绷男?哭男?舔男?)、阿卡丽(忍女?AKL可以通行)、奥拉夫(狂战?疯狗没毛病)、乌迪尔(兽男?UD。)、卡尔玛(相比扇子妈这个今人看来不知所云的称呼,名字才是正论)、加里奥(巨像?干死黄旭东,巨像能……对不起走错了——不过说起来,它重做前还叫哨兵之殇,话说烧饼……不还是可以干死黄……扯远了)、卡萨丁(JB脸……算了)、金克丝(萝莉什么的……做简称有些怪)、德莱文(我才是斧男!)、卢锡安(奥巴马又能简化到哪去呢?而且据说这简称不让用了)、泽拉斯(尿男?棺材板?泽三炮?——人家现在是3/4/5炮了——emmmm名字才是正论)、塞拉斯(链男?不,是偷男……)、卡蜜尔(青钢影?还是三个字。腿女?emmmm)、莫甘娜(堕天使?这简称太装逼太羞耻了→_→)以及韦鲁斯(反男?!的胜战可不是dgl我)

非常完美。

综上,英雄称号的选取一般基于如下原则。至于题主的问题,称号的指定依靠大家交流形成共识,通过攻略、网络讨论、直播、比赛等渠道传递给新玩家,最终确定。这个过程是存在的,只是现在基本已经结束了。


等等,似乎忘了什么……

不祥之刃 卡特琳娜(女刀?转女?不祥?卡特?——认真地说一般倾向于后两者,女刀这个称号由于艾瑞莉娅的原因指代不明,基本被弃用了)

复仇之矛 卡莉斯塔(矛女?复仇?评论提醒,没错,她叫滑板鞋——认真地说,比赛解说采取的方式是完全不简化,选到就是四个字,当年滑板鞋的走红恐怕要归功于庞麦郎——正如挖掘机和蓝翔的关系,正式解说近一两年还是倾向于叫本名雷克塞了,大约是出于规范化的要求)

探险家 伊泽瑞尔(别说了,你只配拥有字母,没叫小黄毛已经够给面子了。EZ的叫法比较勉强——相比VN这个完全吻合的发音来说——即使他英文就叫Ezreal。此外,QDC、走Q怪指的是谁大家都懂,论射手里最混的是谁……)


(全文完)

——————2019年6月26日——————

没想到短短两天集了1.5k个赞,首先还是感谢读者。

关于英雄称号的事情补充两点。

一、早年英雄联盟有一部同人动画《啦啦啦德玛西亚》,推广了部分至今仍可通行的英雄绰号,如电耗子、菊花信、蛮三刀、瑞萌萌、提百万这些形象带梗的名字,以及洋之、运女、之手这些谐星叫法→_→(什么浪法、器大、争之、逐之,甚至评论区里还有叫玛西的,都是一个流派→_→而且刀妹那时候就已经用来指艾瑞莉娅了)英雄的绰号多如牛毛,通行简称却高度统一,这两者并不矛盾。

二、一般来说,能上比赛的英雄或曾经上过比赛的英雄,解说对他们的称呼影响更大。就我观看比赛的经验,从解说口中往往能听到MF、NOC这样的简称(别提UD,乌迪尔上比赛?),前者指女枪(Miss Fortune——好运姐——读音类似misfortune——不幸的——因此译为厄运小姐),后者指魔腾(从台服的音译:诺克顿,就看得更明显些);诺手在坊间也有叫诺克的,但在S5,5.18版本,重装战士和船长铁男称霸世界赛的那个垃圾版本,诺手在世界赛上大放异彩,解说们绝没有称呼诺克的,一律简称为诺手,这可以说是较官方的推广;塔姆刚上比赛的时候,解说们也曾为它到底是蛤蟆还是鲶鱼杠过几次,最后他们决定用姓名称呼以终结这种争议:奎因称为鸟人、或鸟姐、甚至叫华洛当然都可以,但在S6,ADC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版,奎因从双人路变往单人路的时候上过比赛,其简称经过解说的规范推广。这也是为什么以名字直称的英雄那么多,一方面名字的确译得短而地道,另一方面直称名字争议最低,各方面的麻烦都不存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