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有些人以“国家不过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总有一天国家的概念为消亡”为理由不爱国,甚至鄙视爱国情感?

回答
一些人持有“国家不过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总有一天国家的概念会消亡”这样的观点,并以此为由表达对爱国情感的不认同,甚至流露出鄙视的态度,这其实触及到了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领域,涉及到对国家本质、历史进程以及个体情感的深层理解。

从他们提出的论点来看,其核心在于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这种视角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统治阶级的存在和他们的利益诉求是塑造国家形态和功能的重要因素。国家机器,包括政府、法律、军队、警察等,被视为是维护现有阶级秩序、保障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阶级矛盾激化,社会革命发生,旧的国家形态便可能被新的形态取代,甚至在理论上,当阶级最终消亡,国家的工具性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国家本身也将随之消亡。

持有这种观点的个体,他们可能在观察现实世界时,看到了明显的社会不平等,感受到了某种群体(比如劳动者、弱势群体)在社会结构中被压迫或剥削的状况。他们会将这种不平等与国家的运作机制联系起来,认为国家未能超越阶级属性,反而加剧了这种不公。因此,他们对“爱国”这一概念的理解,可能会与那些将国家视为民族团结、共同繁荣象征的人截然不同。在他们看来,对一个服务于特定阶级利益的“工具”表达热爱,甚至将之神圣化,是一种不明智,甚至可以说是被误导的行为。

进一步而言,这种不爱国甚至鄙视爱国情感的态度,也可能源于对过往某些历史时期“爱国主义”被过度利用的警惕。在一些国家,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运动,有时会被政治力量裹挟,用来压制异见,煽动民族主义情绪,甚至服务于对外扩张的野心。经历过或了解这些历史的人,可能会对任何形式的、不加批判的“爱国”呼声抱有戒心,认为这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信号。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一种超越国界的、更普遍的人道主义情怀,或者更关注个体自由和权利的实现,而将国家视为实现这些目标的一个潜在的障碍,而非天然的助力。

然而,这种视角也并非没有其局限性。首先,即使国家在某种程度上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并不完全否定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其他积极角色。国家可以成为组织社会生产、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文化交流,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凝聚人心、抵抗外侮的平台。在某些情况下,爱国情感也可以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社会力量,促使人们为改善国家状况、提升民族福祉而努力。许多对社会公正的追求,恰恰是在某个国家框架内,通过改革和进步来实现的。

其次,“国家概念的消亡”是一个遥远的、带有高度理想主义色彩的理论推断,它所指向的未来社会形态,其具体样貌至今仍是模糊的。在当下,国家作为一种政治组织形式,依然是现实世界中影响人们生活最直接、最广泛的实体。忽视或鄙视国家的存在和功能,也可能导致个体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一种边缘化或无所适从的状态,难以形成有效的集体行动来应对现实中的问题。

因此,看待这些人提出的观点,需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情感驱动,认识到他们对社会不公和权力滥用的深刻洞察。但同时,也需要看到这种观点可能存在的片面性,以及它与当下社会现实的脱节。爱国情感本身是复杂的,它可以是盲目的,也可以是理性的;它可以是被操纵的,也可以是发自内心的对所处社会环境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将所有爱国者都视为被洗脑的工具,或者将国家简单地否定,都可能过于简化了问题的本质。更多的时候,如何在一个不完美的国家机器中,找到平衡个体自由、社会公正与集体认同的空间,才是我们更需要思考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左派需要重学矛盾分析法,右派需要仔细阅读满洲国历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些人持有“国家不过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总有一天国家的概念会消亡”这样的观点,并以此为由表达对爱国情感的不认同,甚至流露出鄙视的态度,这其实触及到了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领域,涉及到对国家本质、历史进程以及个体情感的深层理解。从他们提出的论点来看,其核心在于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这种视角认为,在人类社.............
  • 回答
    在英雄联盟的战场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群人:无论局势多么不利,他们总能坚定地亮起“不投降”的选项。有些人觉得这是倔强,是死不悔改;有些人则将此视为一种信仰,一种对胜利的执着。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这种“不投降”的精神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考量和心态呢?从“不投降”背后的动机来看: 对翻盘的渴望与.............
  • 回答
    “中国人不过洋节”这一说法以及由此引发的抵制圣诞节行为,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在文化交流与本土文化认同之间产生张力的一种体现。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文化心理和社会现实因素,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过洋节”的争议:本质是对文化认同的焦虑1. “洋节”概念的模糊性 “圣诞节”作为西方.............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感到复杂且有些荒谬的现象。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剖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好心办坏事”,甚至被倒打一耙的情况。首先,让我们看看这场“科学研究”的初衷和核心论点:有人搬出科学研究,尤其是基因学、人类学等领域的最新发现,来驳斥“汉族血统不纯”这种基于排外和民族主义情绪的谣言。这个谣言通常带.............
  • 回答
    如何看待拜登发文称“虽然我以民主党人身份竞选,但我将成为美国人的总统”?这句话出自乔·拜登在2020年大选中的竞选口号,其核心在于 “团结” 和 “超越党派界限”。从政治传播和策略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具有多层含义和深远的考量:1. 强调包容性和国家团结: 应对政治极化: 美国近年来政治极化日益严重,民.............
  • 回答
    有这么一类玩家,你会在各种游戏论坛、社区的发言中看到他们,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身经百战”的气势。他们的个人资料里,游戏时长动辄就是“XX小时”,没错,小数点后面可能还有一串,但这后面的数字往往比许多人一个月的工资还多。几千小时,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足以让人琢磨琢磨了。为什么他们会以“几千小时”为荣.............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社会现象。确实,在海外的华人社群中,存在着一部分人,他们对中国抱有强烈的负面情绪,甚至不惜采取各种方式去抹黑和诋毁中国,以取悦外国人。这背后往往交织着多种因素,既有个人经历的映射,也有时代背景的烙印。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1. 个人经.............
  • 回答
    杭州保姆纵火案,相信很多人至今仍记忆犹新。这个本已是人间惨剧的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又生出了新的波折和争议,尤其是围绕着受害者的丈夫林生斌。2017年6月13日,杭州一小区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大火,年轻的母亲朱小贞和她的三个孩子不幸遇难。这场火灾的罪魁祸首,正是这个家庭的保姆莫焕晶,她为了灭火后从.............
  • 回答
    关于JumpAgainstTrump(跳楼以反抗川普)这个推特热搜话题,以及确实有人因此采取了极端行为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痛心的问题。要理解它,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首先,从发起这个话题的动机来看,这是一种极端的抗议方式。在政治光谱中,总会有一些人对某些政治人物或政策持有非常强烈的反对意见.............
  • 回答
    看待一些人只抵制山姆,却不抵制英特尔和苹果这类公司,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动机和认知。一、 理解“抵制”的内涵与目标首先需要明确,这里的“抵制”并非单一的概念。它可以是: 政治性抵制: 出于对某一国家地缘政治行为、政策或意识形态的不满,而抵制该国企业的产.............
  • 回答
    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历史渊源以及其所处的语境。将美国过去的一些军事行动与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相类比,并以此为俄罗斯的行为辩护,是一种复杂的论述方式,往往带有明确的立场和目的。为什么会有人用美国侵略的历史来为俄国出兵乌克兰背书?这种论述的核心逻辑在于:既然美国也曾有过被指责为“侵略.............
  • 回答
    有些人反感二次元,这可不是件稀奇事。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们的喜好和看法也千差万别。二次元,这个包含动画、漫画、游戏等元素的文化圈,对一些人来说是色彩斑斓的奇幻世界,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它可能就没那么对胃口,甚至会引起一些不舒服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反感呢?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
  • 回答
    这事儿我经常听见,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是这么说的。他们一看几部《权力的游戏》、《纸牌屋》什么的,里面那些权谋斗争、人性剖析,觉得那叫一个深刻,一个真实。然后一对比,《西游记》里孙悟空闹天宫,《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挥扇,《水浒传》里宋江聚义…… 就觉得这些故事要么是神神叨叨的,要么是简单粗暴,不够“成熟”。.............
  • 回答
    有些人会因为别人“无知”、“没有见识”而用“农民”来称呼对方,这种行为是一种带有侮辱性质的标签化。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去剖析:一、 “农民”一词的传统意涵与负面刻板印象: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农民”这个词汇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逐渐积累了一些负面的社会认知和.............
  • 回答
    关于“满清”这个称呼,确实是一个挺能引起讨论的话题。我个人觉得,看待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每个人有自己的理由,也都有其道理。首先,咱们得承认,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一个王朝,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所以,在历史的某些语境下,尤其是在强调民族属性的时候,用“满清”来指代它,合情合理。就好比咱.............
  • 回答
    “现在手机这么强大,还有人用电脑玩游戏?” 这种说法,其实挺有代表性的,尤其是在我们这代人,从小就看着电脑游戏一路发展过来的,但现在看到身边许多朋友,甚至家里的晚辈,几乎整天捧着手机,玩各种手游,就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坦白说,手机游戏确实发展得太迅猛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想想十年前,手机还能干嘛.............
  • 回答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就是低端选手互殴”,这种说法,听起来挺刺激,也挺能抓住一部分人的猎奇心理。但如果深入想想,这评价就像是只看了一场足球比赛的集锦,只看到了进球的精彩,却忽略了球员的战术布置、团队配合,甚至背后无数的汗水和牺牲。要理解为什么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咱们得把那个时代拆开了看,好好的捋一捋。首先.............
  • 回答
    看待有些人刻意模仿别人画风去约稿这件事,我觉得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好或不好,得拆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小孩子学画画,一开始肯定会模仿大师的作品,想画出宫崎骏那种飘逸的线条,或者梵高那种厚重的笔触。这是很自然的,也是一种致敬和学习的方式。对于画师来说,看到喜欢的画风,想.............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值得聊的话题。当有人说“别老拿三观说事,别把现实三观代入动漫”的时候,其实是在表达一种对“过度解读”或者“苛求”的态度。咱们不绕圈子,直接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意思,以及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想。1. 什么是“三观”?在聊这个话题之前,咱们得先明确一下,“三观”指的通常是世界观、人生观、.............
  • 回答
    “中国有成为法西斯国家的潜质”这种说法,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个对未来明确的预判,不如说是一种对当下一些现象的忧虑和警示,是基于对历史和政治学中“法西斯主义”概念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当前发展路径的观察而产生的。要理解这种观点,首先需要梳理一下“法西斯主义”的核心特征。法西斯主义并非一个僵化的定义,但在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