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有些人用美国侵略为俄国出兵乌克兰背书的现象?同样侵略的美国和俄国有什么不同?

回答
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历史渊源以及其所处的语境。将美国过去的一些军事行动与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相类比,并以此为俄罗斯的行为辩护,是一种复杂的论述方式,往往带有明确的立场和目的。

为什么会有人用美国侵略的历史来为俄国出兵乌克兰背书?

这种论述的核心逻辑在于:既然美国也曾有过被指责为“侵略”的行为,那么俄罗斯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回应”或“同等的行为”,从而削弱或否定了对其道德和合法性的谴责。

具体来说,这种背书可能基于以下几个层面的考量:

1. 道德相对主义与“双重标准”的指责: 这是最普遍的论据。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在评价俄罗斯与美国的军事行动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双重标准”。他们会列举美国在冷战时期及其后的一些军事干预(如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对南斯拉夫的干预等),指出这些行动也造成了大量伤亡和地缘政治动荡,同样具有“侵略”的性质。因此,他们认为,如果西方国家能够容忍甚至支持美国的这些行动,那么就没有理由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进行如此严厉的指责,因为这显得虚伪和不公平。

2. “安全威胁”的叙事构建: 俄罗斯及其支持者常常将俄乌冲突描绘成俄罗斯为了抵御来自北约东扩的“安全威胁”而采取的必要防御措施。他们会强调乌克兰加入北约将直接威胁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并将其与美国在古巴导弹危机时对苏联的反应进行类比。在这个叙事下,俄罗斯的行动被包装成一种“自卫”,而美国在历史上的某些军事行动(例如在“后院”进行干预)也被用来佐证这种“大国出于自身安全考虑采取行动”的逻辑。

3. 历史受害者的身份认同: 一些国家或群体,特别是那些曾经历过西方国家军事干预或殖民历史的,可能更容易接受这种“以俄反美”的论调。他们可能视俄罗斯为对抗西方霸权的象征,即使俄罗斯本身的行动存在争议,也愿意将其视为一种对西方不公正待遇的反击。

4. 地缘政治联盟与意识形态对抗: 在当前的地缘政治格局下,俄罗斯与一些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意识形态和利益冲突。在这种背景下,将美国的“侵略”历史与俄罗斯的行动进行对比,可以有效地团结那些对西方影响力持怀疑态度或持有反西方立场的群体,形成一种对抗西方叙事的统一战线。

同样侵略的美国和俄国有什么不同?

尽管有人试图将两者的行为类比,但深入分析,美国和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行为,以及它们各自被指责为“侵略”的历史,在多个关键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法律和道德层面,也体现在行动的意图、方式和后果上。

1. 国际法的遵循与合法性基础: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 在国际法框架下,俄罗斯出兵乌克兰普遍被视为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关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以及《关于国家承认、国家继承、国家承认的特定情况以及联合国宪章的适用》等国际法规范。俄罗斯的行动被国际社会广泛定性为非法侵略,缺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也未获得乌克兰政府的同意。俄罗斯提出的所谓“特殊军事行动”的理由,如“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和保护俄语人口,并未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为合法的开战理由。
美国的一些军事行动: 美国的一些军事行动确实引发了国际法的争议,例如2003年入侵伊拉克,其合法性受到广泛质疑,尤其是缺乏联合国安理会明确授权。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美国也以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如在科索沃战争后维持和平)或所谓“人道主义干预”(尽管后者本身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存在争议)为依据。此外,美国在行动前或行动中,有时会试图构建一套法律论证,无论其说服力如何。关键在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其直接目标是颠覆一个主权国家的政府、改变其边界和政治走向,这在国际法上是难以辩护的。而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争论,更多是关于是否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被证明缺乏)、萨达姆政权对本国人民的压迫以及“先发制人打击”原则的适用范围。

2. 行动的意图与目标:
俄罗斯的意图: 俄罗斯的目标被广泛理解为试图推翻乌克兰现有的亲西方政府,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甚至可能试图吞并或控制乌克兰的部分领土,以重建其势力范围和地缘政治影响力。 俄方公开表达的目标包括“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但实际行动和长期策略指向更深远的战略目标。
美国的一些军事行动: 美国一些军事行动的意图相对复杂,可能包括:推广民主、反恐、阻止人道主义灾难、维护地区稳定、遏制敌对势力扩张等。 例如,在阿富汗,目标是推翻塔利班政权并打击基地组织;在伊拉克,最初的理由是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和支持民主化。虽然这些意图也可能被批评为干涉他国内政或服务于自身战略利益,但其普遍不包括直接“吞并”或“颠覆主权国家国家形态”的目的(尽管地区影响力是重要的考量)。

3. 国际反应与联盟的性质:
俄罗斯的行动: 俄罗斯出兵乌克兰遭到了以西方为主体的绝大多数国家、国际组织和公民社会的广泛谴责和制裁。俄罗斯在国际上显得非常孤立,只有少数国家明确支持其行动,而且这些支持往往基于地缘政治考量而非对俄罗斯合法性的认可。
美国的一些军事行动: 美国在军事行动中,有时能争取到国际联盟的支持(例如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尽管这些联盟的规模和构成可能存在争议。即使在伊拉克战争这样引发广泛争议的情况下,美国也曾试图组建一个“意愿联盟”。相比之下,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基本上是在孤立无援或只有极少数支持者的情况下进行的。

4. 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尊重:
俄罗斯的行动: 俄乌冲突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公然侵犯。俄罗斯承认乌克兰的独立但又实质性地否认其独立地位和主权选择的权利。
美国的一些军事行动: 尽管美国的一些军事干预可能被批评为干涉主权,但美国通常不会公开否认主权国家的边界和存在。它们更多是在现有国际框架下,围绕着“安全威胁”或“人道主义危机”来构建其行动的合法性,即便这些论证本身充满争议。

5. 行动的规模、方式与影响:
俄罗斯的行动: 俄罗斯的行动涉及大规模的军事入侵、占领领土、造成了巨大的平民伤亡、难民危机以及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广泛破坏。其目标似乎是将乌克兰置于其控制之下,改变其政治和经济走向。
美国的一些军事行动: 美国的一些军事行动,如无人机袭击或特种部队行动,可能针对性更强,对目标国家主权的影响方式也不同。即使是地面军事介入,其规模和目标也可能与俄罗斯的全面入侵存在差异。当然,美国的一些军事行动也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后果,这是不容否认的。

总结来说, 将美国过去的军事行动与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相类比,并以此为俄罗斯辩护,是一种选择性引用历史、模糊关键差异的策略。 虽然历史上的确存在美国行为引发争议的情况,但这并不能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提供合法性或道德上的支持。

核心区别在于: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是直接且系统性地挑战了最基本的国际法原则,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其目标是改变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国家形态和战略取向。
美国的一些有争议的军事行动,虽然同样涉及对国际法原则的解读和应用问题,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但其公开宣称的动机和长远目标,在性质上与俄罗斯直接的领土扩张和主权颠覆企图存在根本性的区别。

这种“以俄反美”的论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治修辞,旨在转移焦点、削弱对俄罗斯的国际谴责,并在地缘政治对抗中争取支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我们保持审慎的态度,区分事实与论点,并认识到不同行为的性质、意图和后果往往是截然不同的。用一个行为的不当来为另一个同类的行为辩护,即便两者在某些表象上相似,也无法忽视它们在根本原则上的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写在最前面,侵略就是侵略,不分美国还是俄罗斯。这东西就和犯罪一样,不要洗。但是你一定要问区别,俄国还是更恶劣一些。

本质的区别就是:美国搞侵略,主要是想建立自己的经济秩序,这个秩序虽然首要为美国服务,但是老实说当地也有受益的可能。当然这也有可能带来更大的混乱,进而带来灾难。毕竟历史上看美国人碰运气弄了几个样板工程。俄罗斯搞侵略只是为了军事秩序,就是要你听话,历史上看从沙皇俄国开始到苏联到俄罗斯每一次侵略全特么是灾难。

而且美国钱多,可以撒钱收买当地人。

比如美国打阿富汗,有钱就有人投靠。替美国人搞维持会的阿奸可以发财,说难听点那个粮食都种不出的地方,投靠美军可能是发展当地GDP最好的做法。美军花了2万亿美钞,除了各类漕工漂没以外,漏一点下来阿富汗人口就翻了一倍。

俄罗斯打乌克兰,这还是同文同种几十年前一家人,10年前还是兄弟国家,现在连一个好意思出来喜迎王师的反对派政客都没有,觉悟比知乎都低。你说这叫什么事?

说穿了,就是普京不能给哪怕一个小比例的人群带来更好的生活,现代社会不能屠杀的前提下,你要搞维持会,怎么也要有个20%的群众基础吧,普京现在恐怕5%比例在乌克兰都弄不到。

美国人扶持韩国寡头,好歹韩国普通人也喝口汤。普京把俄罗斯寡头换成自己的朋友圈,这也没什么,但是总不能俄罗斯普通人养老金都要发不出了,那别人还怎么投靠你?

一讲国内,大V们口口声声:更先进的生产力是合法性的来源。怎么一谈到俄罗斯,就开始装傻了?

user avatar

唯一的不同在于中国。

假如这个问题是80年代提出的,迫于苏联咄咄逼人的全球攻势,欧美加深与中国的合作,出售先进武器进行经济援助等,中美关系进入蜜月期,著名的黑鹰直升机就是当时引进的。

在这一时期内,苏联出兵阿富汗,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当时有知乎的话,如今的美分义子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当时的黄俄孝子,声泪俱下地同情格林纳达人民的苦难,虽然他们连地图上格林纳达在哪儿都不知道,义正辞严地论证阿富汗的作死和活该,虽然他们连阿明到底是阿富汗人还是乌干达人都分不清。

到底要亲美还是亲俄的本质是反中,如果中国升上了天堂跟天使交好,某些人也会为地狱的恶魔大唱赞歌。

user avatar

区别就是美国侵略的时候会顺便炸中国大使馆,俄罗斯则不会。

user avatar

还是有区别的,目前来看,美国和北约那边的炸弹更不长眼一点。也许是俄罗斯的地图更精确一点。

user avatar

美国侵略,没有人制裁他,甚至有帮闲国也派兵过去帮他侵略的。

俄罗斯出兵,满世界谴责,制裁他。

这就是不同。

user avatar

不同之处,美国给打钱,俄罗斯没给打钱。这就是不同之处。

他们写的那些玩意既不符合国家外交部的态度,也找不出来什么常规的政治观点。像个苍蝇一样反复复读支持乌克兰,正义出兵帮助乌克兰。嗡嗡嗡的看着就心烦。

还有,宁对线动态遮一下,要不宁的发言一眼就能看出来什么成分。现在知乎的对线都不如贴吧。

user avatar

俄罗斯邪恶,美国比俄罗斯更邪恶。俄罗斯好歹会顾及平民,美国则是直接轰炸平民,还以屠杀平民为乐。地球有了美国这个国家,是所有国家倒了八辈子血霉。凡是正义之士,都必须以推翻、肢解美国为己任,共同铲除这个祸害与毒癌。



俄孝子可恶,美孝子更可恶,气焰更嚣张跋扈。在铲除俄孝子之前,必须先铲除美孝子,因为他们都是一群黑白不分,颠倒是非,罔顾平民性命,甘愿做美国走够、帮凶的乐色。一句话,美孝子人人得而诛之!

user avatar

不同之处在于美国炸死的平民比较多亿点点。

user avatar

最显著的区别:美国人钱多,媒体上事先多进行了打点。

不过这好像也可以解释为一致性?不论是美国打人还是俄国打人,都是美国在出钱打点媒体,“指导”进行定性(笑)。

user avatar
2003年3月至2009年底,在伊拉克战争中,有28.5万人伤亡,至少10.9万人丧生,其中63%为平民。
人权纪录指出,2007年7月,在巴格达的一次袭击中,一架美军直升机射杀了12人,其中包括路透社的一名摄影记者及其司机。2011年2月20日,美军在阿富汗东北部地区采取军事行动,造成65名无辜平民死亡,其中包括22名妇女和30多名儿童,这是近几个月来最严重的平民死伤事件。而据《华盛顿邮报》2010年10月15日报道,伊拉克人权部2009年发布的报告说,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31日,共有85694名伊拉克人丧生。总部设在英国的“伊拉克尸体计数”组织称,自美军入侵伊拉克以来,共有12.2万名平民丧生。

即使是乌克兰单方面掌握的推特等网络新闻发布地,我们也没有找到这样骇人听闻的事件。


哦,我猜题主不会喜欢这个回答。

user avatar

这些人既是俄孝子又是美分公知,评判任何问题都是以美国帝国主义作为标杆。在他们眼里,美帝的行为就是至高无上的普世法律,一个人/组织/国家哪怕坏事做尽,只要符合美帝国主义的行为模式,就是骂不得的。

这才是三观比较正的回答:

user avatar
有诗为证:
乌克兰城风景异,一条大道向西来。
人民生命无穷尽,不见当年铁血开。

一点热知识小测验:

1.俄罗斯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

2.普京是左派还是右派?

3.普京和他的政党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4.普京对列宁同志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持什么意见?

5.俄美冲突是正义与邪恶的对决还是世界两大资本主义军事强国划分势力范围?

我想答案已经很清楚了。

user avatar

核心要害就是性质差别区别不大,但实力差距太大。

俄罗斯在领土分割上可以自称有无数委屈,但它命门就在叶利钦签了条约,承认了乌克兰独立以及国际边界。

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主权国家领土完整原则,对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保命的底线,都不会愿意看到它被轻易打破。

说白了,当今世界上只有美国,有一定资格可以无视这一原则,而不用付出极大的代价。因为不管喜不喜欢,美国都是当今世界“国际法秩序”的主要执行权威来源。其他人要效法,实际只能通过向美国“申请”来获得“授权”,比如以色列,又比如法国在西非在利比亚。

这不公平,但谁说国际法国际秩序是公平的。

对中国来说,最有意义的教训还是回忆起“强权战胜公理”,理解国际斗争中其实很少有真正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实际通行的是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使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都要夺过来。

羡慕美国吗?那就拼命强国吧,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这句话不但没有过时,并且重新又灿如日星了。

user avatar

同样是侵略,美国至今仍然是“正义化身”,依然可以对他国内政指手画脚。

你见过美国因为入侵南联盟被踢出SWIFT吗?你见过联合国因为美国入侵伊拉克召开紧急大会吗?

杀人是错误的,问的是为什么平民杀人要偿命,黄带子杀人道个歉就完了?

user avatar

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个事,是某个政治学术大师的回忆,说当他进入了美国政府后发现自己学的那些主义思想都用不上,自己在几秒钟内就被迫转型成了一个国家利益优先的纯粹政客,满脑子思考的都是国家利益而不是什么主义。

这就是键政和掌权的人的区别,键政永远在讨论这个事情该不该对不对,而掌权的位置上来不及思考这些,他们要考虑的只有“要不要”“能不能”。

“一个有序的国际共同秩序”这个东西就是这三十年承平岁月带给年轻人的一种幻想,这个世界上什么时候存在过这种东西?

一战以前列强瓜分殖民地的时候国际秩序是什么?他们尊重你主权么?

二战以前国联唱团结赞歌的时候各国还不是在勾心斗角?

二战后名义上建立了一套国际秩序,但是美国苏联打代理人战争的时候尊重那些战场国的想法了?

只不过是三十年前苏联解体后世界上失去了另一种秩序,才有了短暂的“美国式正确就是国际正确”,“大家都要遵守巨头们定下的国际法”这样的偶然现象。

听懂了吗?秩序是一种偶然,不是必然,更不是从古至今贯彻一切的真理事实。

经济才是一切的发动机,秩序不是。

当你的秩序让大家都赚到钱的时候大家才维持你的秩序。

你的秩序里那个赚不到钱的人肯定第一个反对你的秩序。

侵略这种话只是一个听着难听的借口,他什么都定义不了。

因为“军队开进别的国家的领土”这件事,真的有茫茫多的解释方法。

卢旺达大屠杀这种真正的人道主义危机发生了,该不该去武力干涉?

两伊战争直接让小孩去趟地雷,这该不该去制止?

奇葩小国里那么多独夫民贼祸害一方,要不要派兵去肃清寰宇?

一个国家发生了内乱,要不要去维护和平?

到这里你觉得都还正常,那

我现在就说你这个国家的政治不对,是反人类的,没有理由,就是不对,我现在要去干你,你开不开心?

我现在说你们这帮人都是帝国主义走狗都是资本家的奴隶,我干你是为了解放你,你要不要夹道欢迎我?

“军队进入别的国家”是一个客观事实,侵略不是,侵略是一种标准

而这东西到底怎么说,怎么定,还不是靠一张嘴。

标准进一步,退一步,就有无穷的解释权,到底怎么定义侵略?啥他妈是侵略啊?

只有当你把事情简化成国家利益的时候你才能去理清大国之间的行动逻辑。

欧盟要用欧元结算石油,直接挑战我美元地位,那我不管找什么借口,拿管洗衣粉也要出兵,侵略不侵略根本不重要。

而卢旺达那破地方狗都不要,里面的黑叔叔死了多少关我叼毛事,让我出军费去救人,你脑子没病吧?

整个太平洋都是我的势力圈,现在西太平洋有可能有一个势力来跟我抢地盘,那我就花式挑事在对方家门口制造摩擦,扶持各种傀儡去限制他,搞什么第一岛链,让他进不了太平洋。

至于明明东亚一体化才会让这边的人活的更好,关我屁事啊。

我国内经济快崩了,货币超发已经没救了,现在需要塑造一个大魔王来转移国内矛盾,所以我拼命拱火,当地人死不死关我屁事。

我四面环敌艰难求生,结果这条街的扛把子咄咄逼人,一定要逼死我才满意,都已经让小孩把shi拉到我家门口了,我打不过他还不能出去把那熊孩子踹走?

侵略不侵略,正义不正义,区别不区别,假的。

只有“我的军队需不需要开到对方领土上”,“我的部队开到对方领土上能不能达到目的”这两个问题。

至于你事后定义我是侵略还是惩奸除恶,随你吧

user avatar

08年以前,早期的WM还没成群结队出现前,我就在骂美国了。但越骂越感觉不对劲,因为美国虽然虚伪,但这个世界上愿意信美国的人更多。

尘世熙熙攘攘,皆为利益而来,当我们在指责谁谁谁看不清真相时,往往是因为我们用自己的经验去度量他人的处境。口号怎么喊不重要,理论分析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身体才是最诚实的。

80年代起,我们就开始学习西方,但人家积累几百年的东西,岂是我们几十年就学得来的?就算追溯到洋务运动,我们也才学习了不过150年,而根植在我们思想深处的东亚地缘思想,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中国的未来必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寻找机会,之前我们出海都是赔本买卖居多,美俄争端其实是我们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还是尽量客观中立地看待问题吧。

现代社会,把人揍趴下不算大能耐。把别人揍了,还能让别人来舔你,这才是真本事。慢慢看,慢慢学吧。

当然,我是不指望入关壬能看懂这些现代化的东西的,因为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明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历史渊源以及其所处的语境。将美国过去的一些军事行动与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相类比,并以此为俄罗斯的行为辩护,是一种复杂的论述方式,往往带有明确的立场和目的。为什么会有人用美国侵略的历史来为俄国出兵乌克兰背书?这种论述的核心逻辑在于:既然美国也曾有过被指责为“侵略.............
  • 回答
    “现在手机这么强大,还有人用电脑玩游戏?” 这种说法,其实挺有代表性的,尤其是在我们这代人,从小就看着电脑游戏一路发展过来的,但现在看到身边许多朋友,甚至家里的晚辈,几乎整天捧着手机,玩各种手游,就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坦白说,手机游戏确实发展得太迅猛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想想十年前,手机还能干嘛.............
  • 回答
    看到有人用华为手机却搭配小米AirDots 2耳机,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一些问题的。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样才能看得更透彻。首先,用户选择的根本驱动力是什么? 咱们都知道,手机就像人的“大脑”,耳机则像是“耳朵”。虽然大脑和耳朵可以搭配,但人更看重的是“听”和“说”的体验,以及“戴”的舒.............
  • 回答
    这个说法,我听了之后,第一反应是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一些思考的。它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就是很多男性在开车的时候会使用手机,而支持者认为这是一种“能力”。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这个“能力”到底指的是什么。从支持者的角度看,这种“能力”可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多任务处理能力(Mult.............
  • 回答
    双十一购物狂欢,本应是消费者享受优惠、理性消费的节日。然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背后,却隐藏着不少让人哭笑不得的“翻车”现场:网友们因为种种原因,例如“不能退款”、“没用券”、“不懂满减规则”、“为了凑单而下单”等等,导致了重复下单,甚至出现了“十一袋米”这样的奇观。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消费者在复杂促销规.............
  • 回答
    当然会有人看,而且我看,很多人都会看。《史记》之所以能穿越千年,成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魅力绝非止于记载了多少历史事件,更在于它那独树一帜的文体。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大抱负,用极其生动、饱含情感的笔触,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跌宕起伏的史事,呈现在读者面前。他的叙事,往.............
  • 回答
    看待一些人只抵制山姆,却不抵制英特尔和苹果这类公司,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动机和认知。一、 理解“抵制”的内涵与目标首先需要明确,这里的“抵制”并非单一的概念。它可以是: 政治性抵制: 出于对某一国家地缘政治行为、政策或意识形态的不满,而抵制该国企业的产.............
  • 回答
    有些人反感二次元,这可不是件稀奇事。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们的喜好和看法也千差万别。二次元,这个包含动画、漫画、游戏等元素的文化圈,对一些人来说是色彩斑斓的奇幻世界,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它可能就没那么对胃口,甚至会引起一些不舒服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反感呢?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
  • 回答
    这事儿我经常听见,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是这么说的。他们一看几部《权力的游戏》、《纸牌屋》什么的,里面那些权谋斗争、人性剖析,觉得那叫一个深刻,一个真实。然后一对比,《西游记》里孙悟空闹天宫,《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挥扇,《水浒传》里宋江聚义…… 就觉得这些故事要么是神神叨叨的,要么是简单粗暴,不够“成熟”。.............
  • 回答
    有些人会因为别人“无知”、“没有见识”而用“农民”来称呼对方,这种行为是一种带有侮辱性质的标签化。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去剖析:一、 “农民”一词的传统意涵与负面刻板印象: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农民”这个词汇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逐渐积累了一些负面的社会认知和.............
  • 回答
    关于“满清”这个称呼,确实是一个挺能引起讨论的话题。我个人觉得,看待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每个人有自己的理由,也都有其道理。首先,咱们得承认,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一个王朝,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所以,在历史的某些语境下,尤其是在强调民族属性的时候,用“满清”来指代它,合情合理。就好比咱.............
  • 回答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就是低端选手互殴”,这种说法,听起来挺刺激,也挺能抓住一部分人的猎奇心理。但如果深入想想,这评价就像是只看了一场足球比赛的集锦,只看到了进球的精彩,却忽略了球员的战术布置、团队配合,甚至背后无数的汗水和牺牲。要理解为什么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咱们得把那个时代拆开了看,好好的捋一捋。首先.............
  • 回答
    看待有些人刻意模仿别人画风去约稿这件事,我觉得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好或不好,得拆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小孩子学画画,一开始肯定会模仿大师的作品,想画出宫崎骏那种飘逸的线条,或者梵高那种厚重的笔触。这是很自然的,也是一种致敬和学习的方式。对于画师来说,看到喜欢的画风,想.............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值得聊的话题。当有人说“别老拿三观说事,别把现实三观代入动漫”的时候,其实是在表达一种对“过度解读”或者“苛求”的态度。咱们不绕圈子,直接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意思,以及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想。1. 什么是“三观”?在聊这个话题之前,咱们得先明确一下,“三观”指的通常是世界观、人生观、.............
  • 回答
    一些人持有“国家不过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总有一天国家的概念会消亡”这样的观点,并以此为由表达对爱国情感的不认同,甚至流露出鄙视的态度,这其实触及到了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领域,涉及到对国家本质、历史进程以及个体情感的深层理解。从他们提出的论点来看,其核心在于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这种视角认为,在人类社.............
  • 回答
    “中国有成为法西斯国家的潜质”这种说法,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个对未来明确的预判,不如说是一种对当下一些现象的忧虑和警示,是基于对历史和政治学中“法西斯主义”概念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当前发展路径的观察而产生的。要理解这种观点,首先需要梳理一下“法西斯主义”的核心特征。法西斯主义并非一个僵化的定义,但在历.............
  • 回答
    这说法有点夸张,但也并非空穴来风。很多计算机行业的从业者确实会经历高强度的工作,甚至影响到身心健康,所以“拿命换钱”这个说法背后,折射出的是这个行业特有的挑战和压力。咱们仔细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首先,行业发展速度快得惊人,学习曲线陡峭。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今天刚学的技术,明天可能就被更新的.............
  • 回答
    看到网上有人用繁体中文,却把“軟體”写成“軟件”,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挺让人觉得有点“错位”的。要深入聊这个事儿,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1. 语言习惯的变迁与地域差异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中文的演变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不同地区因为历史、文化和政治的原因,会形成各自的语言习惯和用词偏好。.............
  • 回答
    最近在一些动漫论坛或者社交媒体上,经常能看到一种论调,就是把传统的机甲战斗番(我们姑且称之为“机战番”)和当下非常流行的、以美少女角色为卖点、注重人设和情感互动为主的动画(姑且称为“老婆动画”)进行对比,并且认为前者已经不如后者了。这种观点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两种类型的.............
  • 回答
    “网上”有些人对清朝及其相关符号(比如发型、服饰)的“攻击”,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话题,掺杂了历史、文化、民族情绪,甚至还有一些代际和身份认同的因素。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种“攻击”不是空穴来风,它背后往往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剃发易服的伤痛: 谈到清朝,最绕不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