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福建女警察持高跟鞋敲破保安头部被免职」事件?

回答
这起发生在福建的“女警察持高跟鞋敲破保安头部被免职”事件,无疑触动了很多人心中的敏感神经。在讨论这件事情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个人恩怨或简单的执法过当,而应该从更深层次的社会、法律和职业道德层面去审视。

首先,我们得承认,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对公众来说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媒体报道往往是根据现有掌握的信息进行的,而完整的案情,包括事发时的具体语境、双方的互动细节、事后处理的流程等等,可能只有当事人和相关部门才最清楚。因此,在评价这件事时,我们需要保持一定的谨慎,避免“站队”或基于片面信息做出极端判断。

但无论如何,作为一名警察,其职业身份就意味着与普通公民不同。警察的职责是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并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规范。这意味着,在处理任何冲突和纠纷时,警察都必须保持冷静、理智,并采取合法、适当的方式。使用高跟鞋作为攻击性武器,并且直接导致对方头部受伤,这本身就触碰了执法行为的底线。 这种行为不仅可能超出正当防卫的范畴,也严重违背了警察应有的专业素养和克制精神。

关于“免职”的处理决定,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

承担责任的体现: 在任何组织中,领导者和管理者都对下属的行为负有管理责任。如果这名女警察的行为确实存在严重不当之处,那么免职是一种承担责任的方式,也是对公众负责的表现。这能够向社会传递一个信号:执法部门对于不当行为是零容忍的。
维护部门声誉: 警察作为国家公器,其行为直接关系到整个执法体系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一起涉及暴力执法的负面新闻,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公众的广泛质疑和不满,甚至动摇对整个警察队伍的信任。因此,迅速、严肃地处理此类事件,是维护部门声誉的必要之举。
警示作用: 这起事件的公开处理,也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它提醒所有执法人员,无论是多么微小的冲突,都必须依法依规行事,时刻绷紧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弦。同时,也让社会公众了解到,执法部门并非“一家独大”,对于违规行为同样会受到制约和追责。
“高跟鞋”这个细节的特殊性: “高跟鞋”作为一种日常女性穿着的物品,其出现在一起涉及“敲破保安头部”的暴力事件中,本身就带有某种程度的戏剧性和令人费解。这是否意味着事发时存在某种特殊的、激烈的肢体冲突,还是说这只是一个工具的巧合?无论如何,一旦上升到伤害行为,其动机和手段的性质就会被放大。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保安在事件中的角色。保安的职责是维护特定场所的安全秩序。如果保安在事发过程中存在职责履行不到位、甚至是挑衅或激化矛盾的行为,那么这是否会对女警察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然而,即使保安有过错,警察也不能因此就失去理智,采取超出法律允许范围的暴力行为。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涉及到正当防卫、防卫过当、故意伤害等法律概念。如果女警察是在遭受不法侵害时采取了防卫行为,那么需要判断其防卫行为是否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而“免职”本身是一种行政处理,并不排除后续可能存在的刑事或民事责任追究。

从职业道德层面来看: 警察被赋予了执法权,这种权力是有限制的,必须受到监督和约束。一个成熟的警察队伍,不仅要求个人能力出众,更强调团队合作、情绪管理和对职业操守的坚守。这起事件无疑暴露出在某些特定时刻,这名女警察在情绪控制和职业操守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总而言之,这起事件是复杂而敏感的。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执法者”在极端情况下的“失范”行为,以及随之而来的后果。免职的处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相关部门对维护法律尊严、职业规范和部门声誉的重视。 但同时,我们也期待能够看到事件更全面、更深入的调查和处理结果,以还原事实真相,并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这不仅是为了追究个人责任,更是为了维护整个社会的安全感和对法治的信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写了那么多,总感觉自己在立flag

有人说我洗地,有人说我骂街

那行吧,不洗地也不骂街

重申几点吧

一,打人不对,处罚有理,但是一般情况下,被人揍了的第一反应,绝对是揍回去吧(有些大神表示他们坚决不会还手,会以法律为武器保护自己,很好,值得提倡,各位看官学不学请自己决定)…也许我们男警命好,平时肯自己多练练的,也就制服性动作把人制服了,女警嘛,平时训练就少,估计也就逮着什么用什么了,打的对方头破血流的,也算是命不好,你要是男的,要是会摔擒,会擒拿,会不会好一点?

不会,因为没有自卫权

其实我也奇怪,为啥没有自卫权,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然后就是下图

一边说着正在调查,一边就免职了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我也翻过了,也差不多的意思就不重复贴图了

二,要是后期查证保安骂人加先动手了,你们猜他会不会被处理?

三,我只是一家之言,不代表其他任何同仁观点,说错话,打错字都是我一个人的事,与其他人无关

四,你们要骂我的请继续,要黑警察的,法律允许范围内也请继续…毕竟,言论自由

五,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一样重要。

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七,突然发现有些人的回答有点小问题啊,要么一口咬定是女警单方面被辱骂后打人,要不然就觉得警察必须和别人用不一样的标准,你们这样,我们很难办啊。另外,借用下大神的说法。

这几张图,放一起看有那么点微妙啊,大家不知道有没有看出一点子逻辑错误以及前提上的认定错误啊


以上,谢谢大家。

@小农人 @末路的楚楚 @霍sir @一笑风云过 @长安执金吾
user avatar

谢邀。

先说个人看法。

一个事件引发的后续事件,是两件事,不是一件事,我想这是讨论的基础。

按照题主的要求,我们主要评价后面这件事,即便把整个过程都包含进来,也是以后面这件事为主。

假如用犯罪的连续形态来解释,是从自己的行为开始到自己的行为结束,而不是从别人的行为开始。

因为在视频中只能看到该女警在打人,没看到保安还手,所以这就是一个单纯的殴打他人的行为,在法医鉴定结果没有公布之前,免职和停职都是正常的纪律处分,但是纪律处分不能代替法律处分,所以我想,在伤情鉴定结果出来之后,该女警仍需承担法律责任。

如果旁观者所述保安先动手将该女警推倒属实(可调阅小区门口监控证实,说句题外话,这个监控非常重要,因为对判断是否酒后驾车,有没有撞到小区设施都很重要),则双方的行为均触犯法律,同样应该对小区保安进行追责。

到目前为止看到的处理情况都是合理合法的,在证据充分之后,应采取进一步处理措施。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就是这个意思。

--------------------------------------------------------------------------------------------------------------------------------

下面说点别的事,一是同态复仇,二是讨论标准,三是证据意识。

古巴比伦的《汉莫拉比法典》,确立了同态复仇的合法地位,你打我我就可以打你,在奴隶时代,这是完全合法的。

但是从法律观念上,在封建时代就把这一条去掉了,需以大老爷们的裁判为准,所以武二郎替自己哥哥报仇,也懂得要投案自首,而从这个女警的行为和某些人的言论来看,他们的法律观念还停留在奴隶时代。

同态复仇对还是不对,起码从法律角度看,是一种极为落后的观念,当然你认为越老的越好,猴子是人类的祖宗,我们应该回到树上去,谁愿意谁去,我好几百万年才下来,暂时不打算回去。

讨论标准,有人说性别,有人说职业,可惜,这些都不是法律讨论的标准,法定标准是人。

女人也是人,警察也是人,人才是讨论的根本。

但是既然是人,不具备最基本的法律观念,好像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当然了,奴隶时代也有法律,谁愿意信谁信。

一个警察,在遇到违法侵害的时候不懂得怎么用法律保护自己,我们很难相信她能够履行职业赋予她的保护他人的责任。

而侵权行为的发生,其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别人手里,就连强奸,本来也不分男人女人,遇到侵害该怎么处理,始终是自己的问题。法律存在的意义之一,就是你可以保护自己,但是不能制裁别人。

最后要说说证据意识。

女警打人这件事,有视频资料证明。

保安骂她克夫?不好意思,没看到实际证据,不足取信,只有当事人自诉的话,围观者可以选择信或者不信,但是作为法律工作者,应该对这种证据保持谨慎的态度,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就相信他人的言论,不说对错,起码不够理性。

在一个越来越强调证据意识的环境下,所有的话语都需要证据支撑才能成为可以取信的证据,把一件打人的事情扯到因公牺牲上去,就是全家都牺牲了,也不意味着你有权力打人。

---------------------------------------------------------------------------------------------------------------------------------

在类似话题讨论下,我经常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境地。

群众说我双重标准,同行说我缺乏同志感情,所以被踩得特别狠。

但是我参与讨论,发表观点,阐述个人看法,只想说点实话,没打算让他好听。

谈法律,不是讲故事,法律也不保护玻璃心。

所以我还是声明一下,在类似话题下面,我的第一个标准是人权,第二个标准是法律,第三个标准才是警察职业,欢迎大家对照,多提批评意见。

为什么先说人权,因为我觉得我们国家现行法律制度里,有对人权保护不足的部分。

但是我觉得我们不能跨过第一个和第二个标准,直接从第三个标准出发去对待问题,那样我们就等于把警察独立于人之外,独立于法律之外,成了非人生物,特权阶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