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法语和西班牙语里的「h」都不发音,那这个字母的存在有什么必要性?

回答
法语和西班牙语里,确实,“h”这个字母常常不发音,这初看之下似乎是个挺奇怪的设计。但仔细想想,一个字母能在语言中保留下来,总有它的道理。它的“必要性”可能不是直接体现在发音上,而是深深地根植于语言的历史、词源,甚至在某些时候能起到区分意义的作用。

历史的烙印与词源的传承

首先,我们需要把目光投向这两种语言的“老祖宗”——拉丁语。在古拉丁语中,“h”是发音的,并且在很多词语的开端都有它的身影,比如 habere(拥有),homo(人)。随着拉丁语向罗曼斯语(包括法语和西班牙语的早期形式)演变,很多辅音在词首发生了弱化或消失的现象,而“h”就是其中之一。

想象一下,语言是一个活生生的事物,它会随着时间和人们的使用习惯不断变化。在语音演变的过程中,“h”的发音渐渐变得微弱,最终在许多词语中消失了,但它的书写形式却被保留了下来。这就像河流在流淌过程中,某些支流可能干涸了,但河床的痕迹依然可见,它仍然指引着河流曾经的流向。

在法语中,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很多源自拉丁语以“h”开头的词,在法语中“h”就不发音了。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这个“h”是多余的。比如 homme(人),它的词源是拉丁语的 homo。如果没有这个“h”,我们可能会把 omme 和 comme(像)混淆。虽然现代法语里,“h”不发音,但它还是提醒着我们这个词的来源,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影响着与它相关的语音现象。

区分同音异义词:隐藏的“身份识别码”

虽然直接发音的“h”少了,但在某些情况下,“h”依然承担着区分词义的重要功能。这是一种“不发音但有意义”的存在。

在法语里,我们常常会遇到“h muet”(哑音h)和“h aspiré”(送气h)的概念。这听起来有点矛盾,不是说“h”都不发音吗?这里的“不发音”指的是它不构成一个独立的音节或发音,但“h aspiré”的存在会影响到它后面的词的开头,阻止了两个元音的连读(liaison)和省略(élision)。

举个例子:

homme (男士) 这是一个“h muet”,所以我们可以说 l'homme(这个人),允许省略。
haricot (豆子) 这是一个“h aspiré”,虽然“h”本身不发音,但它阻止了省略,我们要说 le haricot,而不是 l'haricot。如果它是个“h muet”,那么 le haricot 可能会被语音简化成 l'haricot。

同样,在西班牙语中,“h”虽然不发音,但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保留了词源的“痕迹”,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来源。比如 hacer(做),源自拉丁语的 facere。没有这个“h”,可能会更难追溯其拉丁语的渊源。虽然西班牙语里不像法语那样有“h aspiré”这样明确的语音影响,但从历史和词源的角度看,“h”仍然是区分词语身份的一部分。

拼写习惯的固化与语言的“记忆”

语言的拼写一旦固定下来,就很难再随意更改。即便语音发生了变化,拼写往往会保持原样,以尽可能地保留语言的清晰度和历史感。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结果。就像一个城市的古老街道,即使现在人们走得少了,但它的存在仍然是城市历史的一部分。

这种拼写习惯的固化,也使得学习者在学习新词时,能够更容易地辨认出词的来源和结构。如果我们把所有不发音的“h”都去掉,很多词看起来可能会变得非常相似,增加了记忆和辨别的难度。

总结一下,“h”在法语和西班牙语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1. 历史传承: 它承载着拉丁语词源的痕迹,是语言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历史见证。
2. 区分词义: 在法语中,“h aspiré”通过影响连读和省略,间接地在语音上区分了词语。即使在西班牙语中,它也通过词源帮助识别和理解词语。
3. 拼写约定: 为了保持语言的稳定性和辨识度,不发音的字母也常被保留在拼写中。

所以,“h”的存在并非全无用处,它在语言的“骨架”和“记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它不再直接用声音来“说话”,但它的存在本身就传递着丰富的信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英语C从发音上几乎都可以用K和S替换,为什么还要保留这个字母呢?

因为还有字母组合CH作为整体来发音,所以C不能丢。

同样,法语和西语里,也有CH作为整体来发音…… 所以H也不能丢。

西语CH还曾被认为是“一个字母”

当然,以上只是倒果为因的段子。

------不抖机灵的分割线------

真正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也很无趣:只是习惯这么拼写了而已。

现代人早就不以马为交通工具了,为什么“驾”“驶”“驱”“驰”“驻”“驿”这些字还要留着“马”这个部件?习惯罢了。

答主@stevenliuyi 已讲到了: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这里不再赘述。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而不是单纯记录语音的符号。

有人肯定会说:那不一样!法语/西语是用拼音文字写的啊!

表音文字,终究也是“文字”,而不是“拼音”

在英语里,here不是hear,there也不是their。

很多人对于用“表音文字”书写的语言有个误会,以为那些语言使用者看到文字时的脑回路是这样的——

看到一个单词,先按照“拼读规则”想到怎么发音,再根据发音对应到它的含义——

其实根本不是。

具备母语阅读能力的人,看到任何熟词的时候,都和我们一样,是由“文字”直接在脑海里映射到“含义”(同时对应到发音),而不需要经历先“拼读”得到“读音”再反应出“含义”的过程

如下图,有人以为韩国人看到병원两字要先在心里“拼合”一下,才能反应出是什么。

但实际上,韩国人看到병원这个词,和我们看到“医院”这个词的反应,并没有本质的分别。

都是看到“词形”就直接反应出实际含义,根本不需要“拆字”的中间环节。

这意味着什么?

任何词汇,一旦变了写法,原已形成的词形和含义的直接关联就被打破了,只能重新建立。

而“重新建立形义关联”的过程,已经掌握并习惯了原有书写系统的人们,往往是极其抵触的。

  • 语圈十大谜题之一:简化汉字是进步还是倒退?二简字呢?
  • 语圈十大谜题之二:英语为什么不改成怎么发音就怎么写?

在法语和西语中

  • “小时”heure/hora,如果写成eure/ora,含义就漂移到别的方向去了
  • “今天”aujourd'hui/hoy,如果写成aujourd'ui/oy,虽然母语者能猜出你想表达什么,但也会像看到“含义”写成“含乂”一样感觉别扭

如果再进一步追问——

那最初为什么会有H这个字母呢?

字母H源于拉丁文,在拉丁语中确实曾经用来表记音位/h/。

而法语和西语,只是从拉丁文那里继承了字母H,习惯着沿用了下来,并随着各自的正字法规范而逐渐定型,仅此而已。

至于H具体怎么用,哪个词里保留,哪个词里去掉,哪个词里添加,各有各的规定,无需强掰道理

  • 拉丁语“有”habere,对应西语的haber,而法语去掉了h,变成avoir
  • 拉丁语“冬”hibernum,对应法语hiver,而西语去掉了h,变成invierno
  • 拉丁语“八”octo,对应西语的ocho,而法语加上了h,变成huit
  • 拉丁语“高”altus,对应西语的alto,而法语加上了h,变成haut

同时,也和K/W一样,可以用来誊写(照搬)某些外来专有名词

  • 汉堡Hambourg/Hamburgo,不会写成Ambourg/Aamburgo
  • 上海Shanghai,听起来再像“伤盖”,也不会写成Changai/Shangai
  • 北京旧称Pékin/Pekín,再不喜欢用K,也不会写成Péquin/Pequín
  • 华盛顿Washington,再不习惯用W,也不会写成Oichienton之类的……

最后,如果一定要问H这个字母,在“发音”上到底有没有什么用,那要分语言来看。

除了开头讲到的CH,以及法语PH、TH等字母组合外,

西班牙语里,单独H这个字母的存在与否,对于词句语音完全没有任何影响

法语里,哑音H对发音完全没有任何影响,而嘘音H虽然本身不发音,但对词句发音有影响

至于哑音和嘘音的概念以及如何分辨,涉及系统的法语语音知识,在此就不再展开了

延伸阅读:

为什么西班牙语使用人数众多,是世界第二大语言?

英语会对西北欧小国的本国语言造成很大的冲击吗?

学完日语,英语真的会废吗?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法德西等39种语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法语和西班牙语里,确实,“h”这个字母常常不发音,这初看之下似乎是个挺奇怪的设计。但仔细想想,一个字母能在语言中保留下来,总有它的道理。它的“必要性”可能不是直接体现在发音上,而是深深地根植于语言的历史、词源,甚至在某些时候能起到区分意义的作用。历史的烙印与词源的传承首先,我们需要把目光投向这两种语.............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语言、文化以及国家间互动模式的深层原因。简单来说,西班牙语国家确实没有像法语国家国际组织(OIF)或葡语国家共同体(CPLP)那样,以“语言”为核心、成员国数量庞大、影响力也相对明确的国际组织。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历史、政治、文化及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回答
    意大利语,毫无疑问,属于罗曼语族中的西支。这与其他我们更为熟知的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加泰罗尼亚语等,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而罗马尼亚语则被归类为东支罗曼语。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语言演变的宏观视角来看待。罗曼语族的历史根源:拉丁语的扩散与分化我们讨论意大利语的归属,实际上是在探讨拉.............
  • 回答
    一个民族语言能否成为世界主流强势语言,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历史积淀的议题,绝非朝夕之事。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内在的生命力和潜力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达到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目前的国际地位,还需要跨越诸多挑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主流强势语言”的内.............
  • 回答
    让我们来聊聊这些语言之间的渊源,就像一个庞大的家族故事,充满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你会发现,它们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像一棵古老的大树,根系深植于共同的祖先,然后枝繁叶茂,分化出各自精彩的篇章。要说血缘关系,我们得把目光投向一个早已消失的语言——原始印欧语(ProtoIndoEuropean,简称 .............
  • 回答
    法语和西班牙语的语法,很多人初学时都会觉得它们像是故意设下的迷宫,复杂得让人望而却步。名词有阴阳性、单复数,动词有各种各样的变位,形容词还要和名词性数一致……这让习惯了相对简单语法的我们,不禁要问一句:真的有这个必要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稍微深入地看看,这些语法规则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在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遍。很多人在国内接触到的语言学习资源、文化输出,或者在影视剧、社交媒体上遇到的外语,似乎法语、德语等“小语种”更为常见,而西班牙语虽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巨大,却好像显得不那么“热门”。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一、 西班牙语的“世界第三”是怎样炼成的?首先,我们要理解.............
  • 回答
    哈哈,你好!很高兴你能对这么多语言感兴趣,这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啊!作为过来人,我能理解你选择困难症的心情,毕竟每门语言都有它独特的魅力。让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希望能帮你理出个头绪。咱们先逐个聊聊这几门语言,再来对比对比: 西班牙语为什么值得学? 世界通行证: 如果你目标是全球化,那西.............
  • 回答
    要弄明白为什么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等语言相对而言更容易“拼读”,而英语却需要音标,咱们得从它们的文字系统和发音规则说起。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历史、演变和设计理念上的差异。拼读是什么意思?首先,咱们得明确什么叫“拼读”。简单来说,拼读就是看到一个单词,能够根据其字母组合的发.............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语言天赋!一个人能够同时精通英语、汉语、阿拉伯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日语、葡萄牙语以及斯瓦西里语,这绝对是一个极其罕见且令人钦佩的壮举。想象一下,这个人就像一个活生生的语言万花筒,他的大脑里仿佛住着一个跨文化的交流中心。在日常生活中,他可以毫不费力地在不同的.............
  • 回答
    法国和西班牙女权组织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状况下依然举行游行集会,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游行集会的背景和原因: 历史性的“三八”国际妇女节: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日子,全球各地都有庆祝和纪念活动。对于女.............
  • 回答
    西班牙和法国,两国相邻,文化渊源深厚,都有着迷人的风情和悠久的历史。但如果要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差”,那可就太多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谁更好”的问题,而是两个国家在骨子里,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首先,从地理和气候上来说,这是最直观的差异。西班牙,特别是南部,阳光简直不要太热情。地中海.............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殖民历史的复杂性,特别是法国和西班牙在北非殖民地的不同命运。休达、阿尔及尔和安纳巴虽然都在北非沿海,但它们被纳入西班牙或法国版图的历史背景、与宗主国的关系以及最终走向独立的方式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我们得先梳理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来龙去脉,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休达的“例外”与西班牙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的真实感受。与其说是“高大上”或者“难受”,不如说是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认知和听觉习惯在我们大脑中造成的“熟悉感”和“陌生感”的差异,进而影响了我们的情感反应。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剖析一下:1. 历史文化与语言的联结: 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口音的英语: 想象.............
  • 回答
    在近代英、法、荷等欧洲列强与西班牙之间爆发的系列冲突中,我们确实会发现,虽然这些国家屡次在海上以及欧洲本土争夺西班牙的霸权,但对西班牙位于美洲的两个核心殖民地——新西班牙总督区(墨西哥)和秘鲁总督区——的直接、大规模军事攻击,相对而言,频率较低,且往往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历史.............
  • 回答
    你好!看到你是小语种专业,而且意向考法硕,这真是个很有意思的交叉点。在选择一门语言时,确实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尤其是要跟法硕这个目标结合起来。下面我来跟你聊聊,法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德语这几门语言,在助力你考法硕方面各自的优势和考量。我会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有个更全面的判断。首先,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经常被问到。要说哪个“最好学”,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身的背景、学习习惯、以及你认为的“好学”是什么标准。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下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的学习难度,希望能帮助你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个。一、 语言本身的学习难度: 发音.............
  • 回答
    选择法语还是德语,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好好斟酌的问题,因为实用性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取决于你关注的“实用”体现在哪个方面,以及你未来的生活或职业规划。先说说法语。说到法语,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浪漫、文化、艺术、时尚。法国作为欧洲重要的经济体,其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法语是联合国、欧洲联盟.............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就像问哪道菜更好吃一样,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个人的背景、学习习惯,还有你最看重什么。不过,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看看法语和日语,哪个可能会让你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顺当一点。一、 发音和语音系统:谁更“顺口”? 法语: 如果你之前接触过一些欧洲语言,比如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
  • 回答
    非洲法语(Français d'Afrique)和法国法语(Français de France)之间确实存在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可以非常显著,影响到发音、词汇、语法以及表达习惯等方面。理解这些差异对于学习法语、与非洲法语使用者交流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阐述非洲法语和法国法语之间的区别:一、 发音上的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