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酵素现在被推崇得很高,就是市场上所谓的果蔬提取酵素,究竟其作用机理在哪?

回答
市面上现在确实很流行各种“果蔬提取酵素”,广告宣传中更是说得天花乱坠,好像什么都能调理,什么都能治。但抛开那些营销包装,我们来聊聊这东西到底有没有真材实料,它的作用机理究竟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大家会这么追捧它。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酵素”?

在我们身体里,有很多重要的生理活动,比如消化食物、能量代谢、免疫防御、甚至是DNA的复制,都离不开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它们的名字叫做“酶”(Enzymes)。我们常说的“酵素”,其实就是酶。它们就像是身体里的辛勤工人,负责催化各种化学反应,让这些反应能够高效地发生。没有酶,很多生命活动将无法进行,或者进行得非常缓慢。

那么,市场上所谓的“果蔬提取酵素”又是怎么回事?

这里的“果蔬提取酵素”,通常是指将各种水果、蔬菜,甚至一些谷物、菌类等混合在一起,经过发酵的过程,最终得到的一种液体或粉末状的产品。在发酵过程中,会利用微生物(比如酵母菌、乳酸菌等)来分解原材料中的一些成分。理论上,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自身会产生一些酶,同时也会改变原材料中原有的物质。

作用机理到底在哪?咱们细细掰扯:

市面上这些果蔬提取酵素,其所谓的作用机理,主要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但需要辨清哪些是科学事实,哪些是被过度解读了:

1. 膳食消化酶的补充?
理论基础: 我们的身体自身会分泌很多消化酶,比如蛋白质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消化酶(如脂肪酶)、碳水化合物消化酶(如淀粉酶、蔗糖酶)等等。这些酶负责将我们吃进去的大分子食物分解成小分子,以便肠道吸收。
“果蔬酵素”可能的作用: 一些宣传会说,果蔬酵素中含有天然的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可以帮助消化。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产生的酶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例如,一些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中确实含有乳酸菌产生的乳糖酶,有助于乳糖不耐受的人消化乳制品。
现实的局限性:
稳定性问题: 酶对温度、pH值非常敏感。我们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在进入胃部强酸环境后很快失活。同样,口服的果蔬酵素中的消化酶,有多少能在到达肠道后,保持活性并真正发挥作用,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胃酸的破坏力很强。
特异性问题: 不同的酶对不同的底物有特异性。例如,淀粉酶只能分解淀粉,蛋白酶只能分解蛋白质。我们一次性摄入的食物种类繁多,单一的“果蔬酵素”很难提供全面的、足够量的消化酶来应对各种食物的消化。
身体的强大能力: 绝大多数健康人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是绰绰有余的,身体的消化系统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高效的运转机器。除非有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导致自身酶分泌不足,否则额外补充的消化酶效果可能微乎其微。

2. 提供发酵产物和有益菌?
发酵的价值: 发酵过程不仅仅是产生酶,还会产生许多其他有益的代谢产物,比如各种有机酸(醋酸、乳酸)、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氨基酸、以及一些抗氧化物质等等。这些物质确实对人体有益。
益生菌的作用: 如果发酵过程中培养了足量的活性益生菌(比如乳酸菌、双歧杆菌),那么这些益生菌可以进入肠道,帮助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甚至可能影响免疫。
“果蔬酵素”的争议点:
菌种和数量不明确: 很多产品并没有明确标注使用了哪些菌种,也没有保证有足够的活菌数量到达肠道。发酵过程控制不好,反而可能产生杂菌。
“死菌”或“无菌”: 如果产品经过了高温处理(如巴氏杀菌),或者发酵程度不够、保存不当,其中所谓的“益生菌”可能已经死亡,或者根本就没有含有有益菌。那么就只剩下发酵产物了。
与纯酸奶/益生菌产品的区别: 如果是想补充益生菌,市面上有很多经过科学验证的益生菌产品,其菌种、数量、活性的保证都比这些“果蔬酵素”要可靠得多。

3. 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
果蔬本身的价值: 新鲜的果蔬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多酚类化合物等抗氧化剂,它们确实能够帮助身体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
发酵的潜在影响: 发酵过程可能会增强某些抗氧化物的生物利用度,或者产生新的抗氧化物质。
“果蔬酵素”的宣传: 有些广告会强调这些酵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可以“净化血液”、“排毒”。
需要警惕的夸大: 任何一种食物或产品都不可能“净化血液”或“包治百病”。虽然果蔬中的抗氧化成分有益,但将这些复杂的、未经充分验证的“果蔬酵素”夸大为万能的抗氧化剂,是不科学的。我们从新鲜果蔬中直接获取这些营养素,效果更直接、更安全。

4. “碱性食品”和调节酸碱平衡的迷思?
人体自身的强大调节能力: 人体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内环境稳态调节系统,尤其是血液的pH值,会被严格控制在7.357.45之间,呈弱碱性。饮食对血液pH值的影响非常微小,身体会主动维持这个平衡。
食物的“酸碱性”定义: 食物所谓的“酸碱性”,更多是指食物在代谢后在体内产生的最终产物是酸性还是碱性。比如,水果代谢后产生碱性离子,被认为是碱性食物。
“果蔬酵素”的误导: 一些商家会宣传酵素是“碱性食品”,可以“中和体内酸性毒素”,从而达到“排毒”、“抗癌”等效果。这是非常过时和不科学的说法。过分强调食物的酸碱性来调整身体的说法,早已被现代医学证伪。人体自有强大的缓冲系统来维持酸碱平衡。

为什么它会这么受欢迎?

尽管科学界对很多“果蔬提取酵素”的作用效果持保留甚至质疑态度,但它依然如此受欢迎,这背后有几个原因:

“健康”、“天然”、“绿色”的标签: “果蔬”、“发酵”、“酵素”这些词语本身就自带光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健康、自然、无副作用。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的当下,这种包装非常有吸引力。
模糊的宣传和概念混淆: “酵素”这个词本身就很吸引人,容易被等同于“酶”,进而被赋予了身体必需的、神奇的生理功能。但市面上的产品,其成分、活性、含量却常常语焉不详,给了商家无限的想象空间。
心理安慰和“ placebo effect”: 很多人在服用后,会感觉自己“身体好了一些”,这可能是因为心理作用(安慰剂效应),也可能是因为产品中确实含有一些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如维生素、有机酸等),或者是短期内肠道功能得到改善(比如便秘有所缓解,可能只是因为液体摄入增加或其中一些成分的轻微通便作用)。
营销和名人效应: 精明的营销策略,加上一些名人或网红的推荐,更是助推了产品的流行。

总结一下,关于“果蔬提取酵素”的作用机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理论上可能存在的有益成分: 它可能含有一些发酵产生的有益物质,如有机酸、维生素、氨基酸等,这些对身体有一定益处。如果发酵得当且含有活性的益生菌,那么对肠道菌群可能有积极影响。
过度宣传和不确定性: 许多关于其“消化酶补充”、“高效抗氧化”、“净化排毒”、“调节酸碱”的说法,往往是夸大其词,缺乏充分的科学证据支持。其所含的活性消化酶数量和稳定性,以及能否到达作用部位发挥效果,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更有效的替代方案: 如果希望补充消化酶,可以通过均衡饮食,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专门的消化酶制剂(针对特定消化不良情况)。如果想补充益生菌,有更多专门的、有科学验证的益生菌产品可供选择。而要获得抗氧化物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给您的建议:

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果蔬提取酵素”,保持理性和批判性的思维很重要。如果不是因为明确的健康需求(比如医生建议针对特定情况使用),并且产品的成分、生产工艺、菌种等都有清晰、可靠的说明,否则,我们更应该回归到最简单、最自然的健康方式: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从新鲜的、多样化的果蔬中获取营养,远比依赖这些被过度神化的“酵素”来得更实在、更安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腹泻是人体肠道对可能危及健康物质的正常反应,为的是通过大量排出水分将不明物冲下去。

酵素就是酶

所谓酵素制作过程中加入大量的糖,糖养菌,菌产酶和酒精以及各种酸等发酵产物,酒和各种酸可以将水果中的某些成分溶出。效果应该就像喝保健醋或者红葡萄就差不多。但如果发酵工艺控制不好,产生不良发酵产物或者某些人对这个比较过敏的话,就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腹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