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酵素是否有效?

回答
酵素,这个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健康与美容话题中的词汇,总让人觉得它无所不能,仿佛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小毛病,从消化不良到皮肤暗沉,甚至还有减肥的功效。但事实真的如此吗?酵素到底是什么,它们真的如宣传的那样有效吗?

要理解酵素的功效,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酵素。其实,在生物学上,我们更常称它们为“酶”。简单来说,酶是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它们充当着生物催化剂的角色。这意味着,它们能够极大地加速体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而且这个过程是专一的,一个酶通常只负责一种或一类特定的反应。

想象一下,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比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它们是非常复杂的分子。在我们身体里,需要一系列酶来将它们分解成更小的、身体能够吸收利用的单位。比如,唾液中的淀粉酶会开始分解碳水化合物;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负责分解蛋白质;而胰腺分泌的脂肪酶则帮助消化脂肪。没有这些酶,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将很难被消化吸收,身体也无法获取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酶本身是人体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

那么,我们市面上看到的那些“酵素产品”是怎么回事呢?这些产品通常是将某些食物(如水果、蔬菜、谷物等)经过发酵后得到的液体或粉末。商家宣传它们含有丰富的“活性酵素”,可以帮助消化、排毒、改善肠道健康,甚至增强免疫力。

问题就出在这里:“活性酵素”。

我们吃进去的酶,大部分并不是直接在肠道里工作的。就像我们吃肉一样,肉里的蛋白质会被胃酸和肠道里的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身体再用这些氨基酸来构建自己的蛋白质,而不是直接用别人的蛋白质。同样的道理,我们吃下去的“外源性”酶,在经过胃酸的强腐蚀和肠道内各种消化酶的分解后,很可能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活性,被分解成了氨基酸,然后被身体吸收利用。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当你口服含有“活性酵素”的产品时,你的身体摄取的更像是分解酶的“原料”——氨基酸,而不是直接能发挥催化作用的“工具”。

当然,也有一些研究表明,某些经过特殊处理的酶(比如一些肠道益生菌产生的酶,或者在特定条件下保存的酶)可能能在一定程度上在肠道内发挥作用,辅助消化。例如,如果一个人本身就存在某些消化酶的缺乏,那么补充外源性酶可能确实会带来一些改善。但这种“缺乏”通常是由于疾病或身体状况引起的,并非普遍现象。

那么,为什么市面上会有那么多关于酵素的“神奇功效”的宣传呢?

这其中可能涉及到几个因素:

安慰剂效应: 当我们抱有某种期待,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时(比如喝一杯“健康的”酵素饮品),即使产品本身没有直接的生理作用,我们也可能因为心理因素而感到身体有所改善。
发酵产物的其他益处: 很多酵素产品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益的成分,比如益生菌、维生素、有机酸等。这些成分确实对肠道健康、免疫力等方面有积极影响。所以,人们感受到的改善,可能更多是来自这些发酵产物,而不是所谓的“活性酵素”本身。
宣传夸大: 很多时候,为了吸引消费者,商家会夸大产品的功效,将一些普遍性的健康改善归功于酵素。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酵素是否有效?

作为人体自身必需的催化剂: 是的,人体自身的酶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没有它们,我们无法生存。
作为口服的“活性酵素”产品: 它们的效果可能没有宣传的那么神奇和普遍。 大部分“外源性”的酶在进入消化道后会被分解,失去活性。而一些声称的改善,可能更多源于安慰剂效应或产品中其他有益成分(如益生菌、维生素)的作用。

如果你有消化不良等问题,与其盲目相信市面上的酵素产品,不如:

1. 寻求专业意见: 咨询医生或注册营养师,了解自己是否存在消化酶缺乏或其他消化系统问题,并获得专业的治疗建议。
2. 均衡饮食: 确保摄入充足的蛋白质(为身体合成酶提供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都是酶合成的重要辅因子。
3. 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避免过度饮酒和高油高脂饮食,这些都有助于维持消化系统的健康。
4. 考虑发酵食品: 适量摄入天然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等,它们富含益生菌,对肠道健康有益。

总而言之,酵素(酶)本身是生命的基础,但市面上大多数口服的“酵素产品”,其宣称的“活性酵素”功效,很可能被过度解读了。把它们当作一种辅助性的健康饮品无可厚非,但指望它们解决所有健康问题,可能就要打个问号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科学的饮食、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在有需要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两年前怎么没让我逮住这个话题……


两年前的时候,是这玩意儿让我下定决心跟前妻离婚的。那时候她鼓捣这玩意儿上了瘾,可以说是痴迷了,并且在我用确凿的事实证明这东西对“美容养颜、减肥瘦身”没有任何用之后,依然如故的泡各种“酵素”,我怀疑可能是某种偏执吧。



实际上我也自制各种“酵素”,并且不是一小罐一小罐的搞,一弄就是好几桶,那种几百升的大桶,技术水平比网上那些半瓶水要强的多,成功率几乎就是百分之百,绝不会出现长白毛变臭的情况。


我是做来骗我的猪吃屎的。


我们先看这东西有效不有效。


首先它肯定是有效的。


其次是有什么“效”呢?


它主要成分是水,另外有少量的别的东西,比如,细菌/真菌,孢子,代谢废弃物杂质,酶。


这里面每一种物质都不能说“无效”,只是对于“美容养颜、减肥瘦身”完全无效。


1、细菌/真菌活体以及孢子。

有效:可以发酵各种东西,包括猪粪,鸡粪以及各种粑粑。发酵分解后的粑粑会变成菌丝或者菌块,猪、鸡之类动物会把这些菌丝菌块也就是自己的粑粑吃下去,节约不少饲料,不用辛苦铲屎,还不臭。



无效:这些可爱的细菌/真菌宝宝都无法通过你的消化道,要到达细菌发挥作用的地方——你的肠道,需要用肠溶衣包裹,否则在你胃里就阵亡了。


2、酶

有效:在发酵粑粑的过程中起到催化作用。

无效:同样无法通过消化道。


3、代谢废弃物

有效:针尖那么大一丁点的肉毒杆菌毒素就能让你白日飞升,而肉毒杆菌毒素就是一种代谢废弃物,你说有效不有效?

无效:额……你想不想白日飞升?跳楼更便宜哦!



回到正题:龙牙君的酵素桶。


龙牙君发酵酵素很有一手,简单说,一个小口大塑料桶,像这样的:


蓝后,买一大堆红糖和土豆。红糖并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神奇功效,而是因为它便宜。土豆煮熟连皮打成糊糊,拌上红糖扔桶里,灌满水。


去树林、竹林或者臭水沟里,挖一点腐烂的东西……


把这小坨恶心的物体,接种到塑料桶里,避光温暖条件下,半通风避免杂菌感染,发酵一周到一个月,你会得到一大桶茶褐色的不明液体。


这桶不明液体就是成品酵素了,简单过滤一下下就能用来骗可爱无辜而又无助的小猪猪吃掉自己的粑粑,而且皮色光亮红润,生病少。球虫病控制得力的话,鸡鸡也可以红润坚挺,斗志昂扬,我说的是那种长羽毛的鸡鸡哈。


植物也是可以用的。用不明液体拿去喷草莓、番茄、葡萄这种甜而薄皮的水果,可以抑制细菌感染腐烂。因为你的不明液体里面有“优势菌种”,它们会在一定环境下形成优势菌群,别的有害菌群难以形成。


有很多别的农民,会在发酵酵素的时候往里面加当归、黄芪、川芎等等中药材,以及大蒜生姜这些乱七八糟的,我实验证明加这些完全没有用,细菌增殖速度和使用效果都没有任何影响。可见,微生物不相信中医。


我的大棚草莓很少打农药,打药也是打的低毒杀虫剂,从来不打杀菌剂如百菌清多菌灵之类的。杀菌都交给了这些价廉物美的酵素。


我儿子就经常在我地里自己摘自己吃,吃饱拉倒。


所以你说酵素这东西有没有效?肯定有。


你说它对“美容养颜、减肥瘦身”有没有效,肯定是没有的。





龙牙现在正在上海的地铁里摇晃,作为一个骑马操大山的汉子,这是一种十分痛苦的体验。

并且上海的citysuper里面的草莓贵到死还很难吃,在我这里大棚里都是残次品,扔了可惜卖出去亏良心的货色。


还高档超市……我可去您的吧!


上海4G比拉萨还慢……


祝我顺利活着回到西藏那蛮荒之地吧!

user avatar

看了下,这是个 13 年的老问题了,这 5 年来了,酵素在伪科学保健品界都已经成过气网红了。


不过昨晚还是有知友私信询问,需要来答一波。


首先,不要被「酵素」这个高大上的名字吓到,其实这只是一个港台传入大陆的翻译名称。


「酵素」其实就是在大陆十几年前已经烂大街的保健名词:「酶」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被港台翻译成《刺激 1995》,《重返伊甸园》被港台翻译成《刺激 1998》一样。


你不能因为「酵素」这个名字看起来很刺激,就以为「酵素」有啥了不起了。


毕竟:「士多啤梨」听起来再高大上,她也不过就是「草莓」啊....


其次,酶确实是人体所需的。


酶,是我们身体内绝大多数生物反应重要的催化物质,目前已知的酶有 4000 多种,分布在人体不同部位起到不同的作用。


而特定的酶的缺乏或者失去活性,会导致相关疾病。比如酪氨酸酶缺乏会导致白化病等等。


所以,一些酶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还是很广泛的,比如糜蛋白酶就常用于促进术后创口愈合,而尿激酶、链激酶更是用于脑梗抢救的经典溶栓药物。

此处应该有转折.


做药用的酶是一回事,直接当保健品吃下肚子的酶是另外一回事。


简单说,所有打着保健品旗号,宣称可以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酶,或者说「酵素」,都是玩文字游戏的骗人产品。


这是因为:


第一,因为现在已知的酶已经有超过 4000 多种,没发现的可能更多,这些酶是通过分工合作推动人体系统的运作,单纯一种酶的补充对于整个系统并无特殊意义。

更何况,你也不知道保健品买的酶 or 酵素,究竟补的是哪一种。


第二,多数酶本身也是一种蛋白质。而当我们把蛋白质吃到自己的胃里时,胃部会分泌蛋白酶来消化蛋白质。

换言之,就算你吃的是包含一切酶的「万能酵素」,吃下去以后,在胃里的结局也是遇到蛋白酶后会惨遭分解,导致它丧失有效功能


于是乎,如果你花重金买了酵素,结局只有两个:


1. 吃了等于没吃

2. 吃了等于白吃


在医学方面,丁香医生很少能把话说绝,但是酵素这玩意,真的是,完完全全没有用,一丢丢用都没有,


花钱买酵素吃,还不如直接吃等价的干净人民币.....


丁丁医生啊,你说花钱买酵素吃不好,那网上那种教你自制水果酵素的方法可以不?不怎么花钱的......


这位同学,你看过《舌尖上的中国 3》吗?


就是那些把各种蔬菜、水果、辣椒、豆瓣、糯米丢坛子里密封的故事......


所谓自制酵素,本质上就是最常见的自制发酵,酵素含量低,而且非常不可控。


往往满怀希望地期待了几个月后,最终会视发酵时间、水果性质以及你的人品来决定最终你产出的那一罐是水果罐头,还是劣质水果酒,或者是劣质水果醋。


当然,更惨的是,如果密闭效果不好,发酵过程中有各种乱七八糟的杂菌进去了,在发酵过程中大量繁殖,


那你这罐「自制酵素」,其实就是一罐泡在臭水里长满了白毛的水果。



那丁丁医生,酵素对于日常生活真没啥用了吗?


自行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字「 酵素」+「刷碗」,


可能有点用.....



内容参考丁香医生科普文章:

作者:莫然

心外科住院医师


user avatar

酵素就是酶。不管什么酶,要有效,就要有活性。现在满大街酵素,就好像产个有活性的酶多容易似的。

从科研角度讲讲,一个酶从生产,运输,到进入人的消化系统,保持活性有多难。没有活性,别谈有效。


一、酶的生产:

酶是蛋白质。

我们把含有这个酶的DNA,构建到质粒上,转化到大肠杆菌中。大肠杆菌就能DNA转录RNA,RNA翻译蛋白质,把酶生产出来。


1.大肠杆菌生产出来的酶一定好用吗?

很多一开始生产出的酶没有活性。

大肠杆菌用自己的能量,生产这种和自己完全不搭边的外来酶,心里也苦。生产多了,菌也受不了,把外来酶打包存进包涵体,就像是把没用的东西“套个袋子”存起来,有空就丢掉。

一般在包涵体里的酶,都是“暴力打包”,蛋白质折叠都有问题,基本上没什么酶活性。


2.那怎么从包涵体里把酶拉出来呢?

一般会在酶的头上加个增加溶解度又可以被蛋白纯化手段识别的小蛋白(Tag),类似于外来酶穿个马甲,变得和蔼可亲有活力了,和大肠杆菌体内其他蛋白质和谐共处。每个蛋白都要试不同Tag,看哪个管用。

有时还要变更生产条件,生产太快了不行,酶来不及形成合理结构就被产出来,次品率太高,很容易次品和次品惺惺相惜,塑料好姐妹手拉手一起进入包涵体。这时需要通过降低大肠杆菌培养温度,降低培养基营养,让大肠杆菌慢工出细活。

大肠杆菌中的酶不在包涵体里了,但是很可能依然没活性。说白了,这个酶原来在其他物种里起作用,你现在在大肠杆菌里让它生产,换个代工厂后,酶上面的修饰啊,酶的空间结构啊,可能都不一样了。


3.如果把酶从包涵体里“捡回来”后还是没用,就要换工厂。

大肠杆菌是细菌(原核生物),比较low,用它生产酶,叫原核表达。一般大肠杆菌不好用,实验室会改成用昆虫细胞(真核细胞)生产酶,叫真核表达。

真核表达比较贵,养这种细胞需要用血清。需要把酶的DNA片段构建到昆虫病毒里,再去感染细胞后生产酶。

当然,也有其他“工厂”可以选择。

就这样一直换到能产酶为止。


二、说完酶的生产,接下来是酶的运输。

酶有多难运输储存呢?

主要是温度问题。

实验室表达的酶,整个纯化过程都在4度进行,一般当天纯化完,当天就用酶活反应检测酶的质量。

有时候懒一下,酶加50%甘油冻到-80度保存,第二天检测酶活性,活性低到呵呵呵。

所以很多酶只能低温保存,甚至低温保存都没用。

当然,也有些皮糙肉厚的酶,冻干成粉后,在4度甚至常温依然有效。温度和运输还不算是酶活性的大问题。


三、酶的吸收。

酶是蛋白质,蛋白质一般都怕酸 怕碱 怕蛋白酶。

蛋白酶是蛋白质,它把蛋白质水解成渣渣(氨基酸);就好像杀手,他是人,但他杀人。

我们吃肉,蛋白质到了胃里,PH=2,酸得不行,蛋白酶还特别多。蛋白质全都水解成短肽(小片段氨基酸),之后随着进一步消化,到小肠都成了氨基酸。

剪 碎 切 烂。

酶也是如此,吃的是酶,吸收的是酶渣渣,吃到肚子里,毫无活性可言。


所以,总结三点。

1.酶挺难生产。不知道这些莫名其妙的酵素公司,有没有科研实力生产出有用的酶,有没有生产每批酶就做个酶活检测告诉你:我确实有活性。

2.酶挺难保存。冻干成粉后,常温来回运输,到你嘴边时还有没有活性,你也没法在家里检测。

3.最重要一点,别管什么酶,到了小肠,吸收的都是酶渣渣,没有活性,没用。

---

所以,别去买什么酵素了。

省下的钱可以做很多其他事,比如说:

你可以捐给我们这种穷苦的老生物博士。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