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民党撤到台湾后留在大陆的潜伏人员最后都怎么样了?

回答
国民党在1949年撤退到台湾后,留在大陆的潜伏人员(通常被称为“潜伏特务”或“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命运,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治运动的演变,经历了复杂的、可以说是悲剧性的结局。他们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受到当时政治环境、个人身份、活动性质以及后续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将尝试从不同层面详细讲述这些潜伏人员的最后归宿:

一、 身份与活动性质:

在国民党撤退前和撤退初期,留在大陆的潜伏人员主要有以下几类:

军事情报人员: 直接隶属于国民党军委会外事局、保密局等情报机构,负责收集军事情报、破坏共产党活动等。
特务组织成员: 包括一些地方性的特务组织、反共救国团等分支机构的成员。
策反人员: 被国民党寄予厚望,企图策反我党党员、干部、甚至是军警人员。
政治活动家或煽动者: 试图组织地下反动力量,进行政治颠覆活动。
普通党员或支持者: 一些不具备特殊技能,但因为政治立场被认为需要“改造”或“肃清”的对象。

他们的活动通常包括:

情报收集: 试图将大陆的军事、政治、经济等信息传递给台湾。
破坏活动: 破坏交通、通讯,制造社会动荡。
策反拉拢: 试图拉拢我党人员为国民党服务。
建立组织: 在地下秘密发展成员,试图建立反共据点。
宣传煽动: 通过散发传单、秘密广播等方式进行反共宣传。

二、 主要结局与处理方式: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共产党迅速展开了对潜伏敌特的清剿行动。这些潜伏人员的最终命运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被捕与审判: 这是绝大多数被发现的潜伏人员的命运。
情报搜集与破获: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安部门(前身是部队中的保卫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严密的侦查和抓捕行动。许多潜伏人员因为长期缺乏有效的联络和支援,行动暴露,或者被群众举报,最终被捕。
审判与刑罚: 被捕的潜伏人员根据其罪行轻重,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审判和处罚。
死刑: 对于罪行极其严重,如参与策划或实施了重大破坏活动、谋杀共产党干部、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可能会被判处死刑。
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 对于搜集情报、进行反宣传、组织地下活动但未造成重大恶果的,通常会被判处较长的刑期。
劳动改造: 一部分人员可能被判处劳动改造,在监狱或劳改农场服刑。
案例说明: 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国民党特务被公开审判的案例,例如一些潜伏在东北、华北等地的军事情报人员,他们的活动被详细披露,并依法受到惩处。

2.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下的自首与改造:
坦白机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实行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鼓励潜伏人员主动交代自己的身份和活动,争取宽大处理。
改造与释放: 一部分潜伏人员在巨大压力和政策感召下选择自首,并如实交代情况。这些人如果罪行相对较轻,或者积极配合改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政治学习和劳动改造后,有机会被释放,并获得一定的公民权利,但往往受到社会监督。
“特赦”制度: 对于一些在战争年代罪行严重的国民党战犯和反革命分子,新中国也曾实行过特赦,其中也可能包括部分在大陆潜伏的特务,但这是在他们经过长期改造,表现出悔改后才进行的。

3. 潜逃与消失:
部分成功潜逃: 在解放军进军过程中,一些训练有素的特务或了解情况的人员,成功地利用混乱时期潜逃到国外或国民党控制的地区。
行踪不明: 另一部分人可能在潜伏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如失去联系、身份暴露危险、无法继续活动)而选择隐姓埋名,彻底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其后代可能也不知道其真实的过去。

4. 被内部肃清或斗争波及:
早期土改和镇反: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和镇反运动中,一些被认定为“反动会道门骨干”、“恶霸”、“国民党残余”的人员被严厉打击,其中也可能包括一些身份不清或活动被误判的国民党潜伏人员。
政治运动的冲击: 随着后来的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一些曾经是潜伏人员或被怀疑是潜伏人员的人,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再次受到冲击,命运多舛。

5. 转化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或其他政治罪名:
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即使是一些在早期被宽大处理的潜伏人员,如果其后续思想改造不彻底,或者在某些政治运动中表现不当,也可能被重新定性为“反革命分子”、“修正主义分子”等,再次遭受政治上的迫害和压制。

三、 历史背景与复杂性:

情报战的残酷性: 当时国共双方都在进行激烈的情报战,国民党特务渗透和破坏活动是共产党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因此,共产党在清剿潜伏敌特方面是坚决和彻底的。
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从严厉打击到“坦白从宽”,再到后来的“特赦”,政策在不断演变。这使得潜伏人员的命运也随着政策的调整而有所不同。
群众运动的作用: 群众的积极参与和举报,在发现和清剿潜伏特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冤假错案的可能性,尤其是在政治运动高涨时期。
信息的不对称性: 很多关于潜伏人员的具体情况,特别是那些成功潜逃或隐姓埋名的人员,由于缺乏公开资料,其最终命运难以准确考证。

总结:

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后留在大陆的潜伏人员,绝大多数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他们面临着被捕、审判、判刑甚至处决的风险。虽然一部分人通过自首或政策的宽大得以改造和释放,但他们的政治生涯和人生轨迹都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还有一部分人成功潜逃或隐姓埋名,其后代可能对他们的真实身份一无所知。总的来说,他们作为历史的牺牲品,经历了那个特殊年代的动荡与变革,其最终结局往往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环境和政策紧密相连。由于历史资料的限制以及事件的复杂性,很难对所有潜伏人员的结局进行精确的概括,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人生都经历了剧烈的转折,并大多没有迎来好结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有一部国产电视剧很好的的呈现了这波特务在这几十年煎熬的生活。

《无悔追踪》

是尹力1995年执导的年代剧,由王志文、刘佩琦、孔琳,李冰冰主演。该剧讲述了年轻的派出所所长肖大力偶遇一个熟知兵器的教书匠冯静波,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追踪与逃避。


一九四九年,天安门广场上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老北京的百姓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土刀唐胡同也换了新颜,刚刚接管了旧警察局的派出所所长肖大力偶遇一个熟知兵器的教书匠冯静波,这引起了他的怀疑。为了查清冯静波的身份,肖大力也搬进了土刀唐胡同,和冯静波做了街坊。冯静波的真实身份确实是国民党的潜伏特务,但面对改天换地的新中国,面对肖大力的不懈监视,冯静波不得不小心谨慎,好事做在前头,工作中更是一个好老师。

这一切竟招来了曾在妓院使唤丫头的大眉子的爱慕,冯静波为了掩护自己的身份,娶了大眉子。几年过去了,满腹经纶的冯静波在遇到徐小妤之后终于有勇气说出他并不爱没有文化、举止粗俗的大眉子,当他提出离婚时受到肖大力等人的指责与阻挠,冯静波只得与徐小妤黯然分手。特务身份的重压使冯静波夹着尾巴做人,这使他在历次运动中躲过了劫难,并且由于他的和善、踏实工作,还被评为区劳模。而肖大力却被冠以“特务“的罪名送进劳改农场,他的妻子亚琴自杀身亡。大眉子意外发现冯静波的委任状,偷偷的烧掉了。

几十年后,肖大力重新穿上警服,他依旧执着的监视着冯静波的一举一动。此时的冯静波已由一位好老师变成了好校长,他领略了坦荡做人的快乐,同时也感到心头的沉重。肖大力的儿子新栀与冯静波的女儿抗美青梅竹马,却因父辈们的恩怨无法走到一起。昔日给冯静波发委任状的四阎王已成了海外合作项目的投资者,这令冯静波惊讶与深思。他终于给肖大力写了自首信,在女儿的搀扶下走进了安全局的大门。

这剧是不少80后的儿时回忆,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当时很多东西看不懂,但佩奇没事就敲打王志文是特务的情节让人印象深刻,还给人家女儿起名叫“抗美”,这暴击现在看来都是成吨的伤害。

其实这真算不上谍战剧,片中王志文一直隐藏着自己身份,也没窃取什么军事机密,刘佩奇天天说人家是特务,但从来没抓住过,到了最后还是王志文良心发现自首去了。这部剧以两人的斗智斗勇为主线,讲建国以后的各种重要历史时期社会的变迁与剧中人物的情感纠葛。据说10年前这部剧曾消失过一段时间,理由无非就是说了些不该说的。现在不少视频网站又都能看了。这部剧绝对精彩,有空可以一看。

user avatar

如果只从大陆这边的谍战片来了解国共双方潜伏人员的话,从《潜伏》可知台湾有很多的余则成,从《风筝》可知大陆有很多的韩冰。

1950年,在台湾因为吴石案爆发(吴石是共产党打入国民党内的最高情报官,中将,国防部参谋次长,因蔡孝乾叛变而暴露身份),潜伏在台湾的共产党400多人一夜之间被抓捕,骨干几乎被一网打尽。

蒋介石在退出大陆之前,是梦想有朝一日还能反攻大陆的。除大量军政人员留下“打游击”以外,还有很多特务(保密局和党通局的各个站都有潜伏名单)以不同身份作为掩护潜伏下来了。这个群体到底有多少人,没有确切数字,但规模十分庞大(数以万计)。解放初期,特务们又是搞暗杀,又是搞爆炸,嚣张得很。

但很快因为“云南王”卢汉的起义而使国民党留下的庞大特务系统迅速土崩瓦解。卢汉在起义之前诱捕了沈醉、徐远举、周养浩、郭旭等国民党特务机构的关键领导人物共20余人。对这些高级特务审讯的结果,不但弄清楚了国民党政权在溃逃台湾前夕所制定的“四大计划”,还基本掌握了三大特务系统在大陆潜伏的特务网络。这些极其重要的情报被迅速送达有关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大批特务,尤其是各级特务组织的负责人纷纷落网,使得众多特务组织顿作鸟兽散,破坏力也大为降低。

后来经过镇压反革命运动等历次政治运动,漏网的潜伏特务也纷纷被揪了出来,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极少数的漏网之鱼,因为与台湾方面失去了联系,成了断线的风筝,无法开展工作,又惧怕强大的政权机器,只好隐姓埋名,默默地度过余生了。像电视剧《风筝》中的潜伏特务韩冰,直到1979年才被公安部门确认身份,当属十分罕见的例子了。

user avatar

现在能够实锤的国民党在大陆潜伏人员级别最高的应该就是傅作义集团三号人物,原察哈尔省主席、第11兵团司令官孙兰峰。

1949年7月,傅作义抵达绥远,开始策动绥远起义。而傅部所有将领中,孙兰峰反对态度最为坚决。8月18日,绥远起义通电的签字仪式举行,孙仍托病拒不出席。傅作义集团二号人物,绥远省主席董其武玩了个心眼,在签名后扣了个杯盖,给孙留出了位置。19日凌晨,孙兰峰突然“想通了”,补签了字,并随傅作义前往北平参加政协会议。

是什么促使了孙兰峰的转变呢?孙自己是这样回忆的:

就在这时候,已经“引退”的蒋介石跑到重庆,派徐永昌带着他的亲笔信于9月16日飞到包头,请傅先生赴渝同他相晤。蒋介石还让徐带着口信,希望傅先生任西北军政长官之职。……徐永昌和傅先生见面之后,还表示要同我见面。我为了不使傅先生对我产生怀疑,我决定不和徐永昌见面,就装病住进医院,对外任何人都不见。……为了保证傅先生的绝对安全,我特由固阳调来一个强有力的骑兵团,在傅先生的住处加强保卫及警戒。并对该团长说:如果傅先生的住地发生问题,定以你是问。同时我自己也提高警惕,以防特务在我同意起义之后,对我进行暗害,或将部队拉走一部分。所以,我在医院一概不见外人,对起义也不表态。因此,当时有些人说,起义的电文都写好了,只有孙兰峰不签字。实际在当时,我正是为了稳住“中统”和“军统”那些特务们,使他们对我尚存有幻想,听到我不签字,绥远就起不了义,而不敢对傅下毒手和对我进行暗害。及至起义电文写好,徐永昌不能说服傅先生,又知道我之所以不见他就是要跟着傅先生走起义的道路,徐永昌走了。
第三次谈话是在徐永昌走后,傅先生用极郑重的口吻对我说:徐次宸(徐永昌的字)来说服我,我没有听他的话。我对他说,国民党失败之局已定,任何人任何力量都不能挽回这个败局。我去了同样是无能为力。但是,他还不想走,我请邓宝珊劝说他和我们一起起义。这样,他才说要走,而且已经走了。这你大概也知道了吧!起义的通电已经写好了,别人都签了字,唯有你还没有签字。你是不是还有顾虑?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话,不愿意同大家一道起义,打算离开我们,断绝我们几十年的交情,那就随你的便吧!你看谁愿意跟你走你就带谁走。哪个部队愿意跟你去,你就带哪个部队去。但是我要告诉你,仗是绝对不能再打下去了。说到这里,傅先生讲了一句诙谐的话,你们要是真有本领打,打出个天下来,我岂不是可以当“太上皇”吗?自从我和傅先生相识以来,我们之间的任何一次谈话,都没有像这次谈话那样激动人的感情。我情不自禁地流了不少眼泪,一时想不出多少话来说。我只简单地说了:傅先生和我患难生死相处了几十年,情同手足,我怎么能离开你而单独行动呢?当年涿州战役失败后,我都没有离开过你,今天我怎么能够离开你呢?我听你的话,马上签字。依照傅先生的看法和主张行事,这本来是我内心中经过多番思考,早就确定了的一条原则。因为根据过去多年的生活经验,证明傅先生比我们看得远,对部下对同事重义气、重感情、负责任。既然傅先生认定起义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而且又把一切都安排停妥了,我怎么会不签字呢?签字,它标志着我自己决心弃暗投明,参加到“九一九”起义的行列,它代表着我决心拥护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我将从头学起,走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的道路。现在回想起签字的那个时刻,我心中仍然充满了兴奋之情,好象那似乎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
我同傅先生谈话之后,就在用红绸缮好的电文上签了字。这样,在董其武和我的率领下,绥远起义变成了现实。参加签字的39人,在包头市绥远省银行分行举行了庆祝签字仪式。我们庄严隆重地向伟大领袖毛主席、朱总司令,华北军区聂司令员、薄政委,分别发出起义通电,宣布脱离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等的反动集团,走到人民的行列中来。

然而徐永昌的日记暴露了18日晚11电孙兰峰秘密同徐永昌会面的场景:

十一时孙兰峰再来……(孙谓)宜生现在迫其签字,避走不得,并言此时屈从,将来必可对国家发挥力量。

最后徐永昌表态:“许之”。

由此,不少人认为是徐永昌的表态让孙兰峰下了假起义、真潜伏的决心。比如,其实在绥远的中统负责人张庆恩在给 蒋公有关绥远起义的报告中就这样记录:

孙仍坚持未签,及至徐政委与傅商讨绝望后,经徐政委以暂为签字,待机再动,离间反失作用之语告孙后,孙始有签署之意,但至徐政委离包时,仍尚未签。

然而这个仍然不是最后的真相。孙兰峰最后去见徐永昌要担保是迫不得已,徐永昌的担保是不足以让孙放心的。事实上,孙拖到最后,等的是 蒋公的命令。可惜到了18日, 蒋公的命令仍然没有到而董其武等人已经开始签字。孙兰峰没办法只好启动备选方案去找徐永昌。

9月16日,孙兰峰秘密致电 蒋公,如下:

总统蒋钧鉴。傅宜生到包头,业已表明态度,现各军师旅长一体要求通电和平。职已失去统驭力,环境恶劣,独力恐难挽回。但职决本初衷,抗拒到底。如坚持到最后关头,事出无奈,忍待时机,奋力拼卫,以达捐躯报国之愿。临电迫切,佇侯立覆,祇遵。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日 蒋公才收到孙兰峰的电报。 蒋公立即复电,赞赏了孙兰峰的忠贞之举,并同意其潜伏:

铣电悉。望一本初衷,不背党国。万一为环境所迫,不能挽回全局,应可独善其身,以留西北之正气也。

那么结局如何呢?孙兰峰这样说:

通电发出后的次日,即收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复电和聂司令员、薄政委的复电,这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我参加全国政协成立会议,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感到非常荣幸。当我第一次步入政协会议的会场时,我看到孙中山先生的遗像也悬挂那里,这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心中顿然感到共产党真是伟大。我曾把自己的这一感受写进自己在大会上的发言里。特别使我感激的是敬爱的周总理在百忙之中设宴招待过傅先生和我。傅先生不会喝酒,我是能喝一些的。总理亲切地对我说:噢,你能喝酒,我这里还有一点好酒,你尝一杯吧!随即从书架上取下半瓶酒来,给我斟了一杯。总理介绍这酒是位法国朋友送给孙中山先生的,孙夫人珍藏了多少年,解放后孙夫人转赠给了总理。这真是好酒!而且是同这位为中国人民革命一生战斗不息、作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好酒!我喝下去以后,立刻觉得有一股热流在腹中回荡不已,并且传遍我的周身。政协会议胜利闭幕后,我参加了10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听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从来没有像那天那样感到自豪。由北京返回绥远后,我被任命为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军区副司令员,绥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蒙绥合并后,我又被任命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内蒙古政协副主席。我还是全国历届政协委员,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五届全国政协常委。起义以来,一贯受到共产党、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内蒙古党委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内心实在感激。党的光辉照耀了我的全家。在我的儿女和儿媳中,8个人都受过大学教育,是共产党培养他们成为新中国的大学生,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他们的力量。孙子辈中,也有两个考入了大学学习。我们的幸福和愉快完全是共产党给的。在旧社会中,绝不能设想自己的子女会有如此好的前途。

孙兰峰90大寿时与家人合影

孙兰峰90大寿照

user avatar

郑蕴侠,江西省临川人,1907年生,2009年离世,享年102岁;原国民党中统特务,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1933年后先后曾任国民政府中央司法院法制专员、军法执行总监部司法长、少将专员等职务;参加过抗日战争,亲身经历“台儿庄会战”和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震惊中外的重庆“较场口血案”和“沧白堂事件”他则是现场的指挥者之一和参与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仓皇逃窜,在四川涪陵(今属重庆)和贵州务川一带“潜伏”长达8年之久,周恩来总理对此人曾指示:“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他最终于1958年落网,成为中国内地最后一个被捕归案的国民党将军。

在1949年年开始,他就奉命组建了“东西山游击队”,这个队伍并不是什么正规军,大多都是土匪组成的,很快就被解放军打散了,他先把自己的家人送走,自己开着车逃向了成都的机场,准备逃跑。本来他可以逃到台湾,但是因为他的司机,被我党策反了,所以把引擎弄坏了,于是他的车子还没开出重庆就坏了,所以他只能躲着,因为他在中统十几年,所以算是一个老油条,他自己都说,自己装啥像啥。

他先把武器卖了,自己身边的人也遣散了,本来是想从云南,逃到缅甸再说的,但是当时我军把控边境,他没办法出去,期间被抓过一次,但是他假装自己是小商人,解放军也没查出什么破绽,就放了。

后来他伪装成行商,小算盘也玩的特别的好,靠着请客喝酒,熟悉了这个行当的规矩,很多人都以为,他就是一个生意人,后来还搞到了伪造的“居民外出证”,改了个名字叫做刘正刚,买了两千把梳子和篦子,假装自己做生意,一路到了涪陵。

这里在大力打击国民党残余人员,于是他就逃到了濯水镇,称自己投靠一个表姐,期间认识了一对夫妻,到了濯水之后,一个何大娘可怜他,找不到自己亲戚,就让他在自己栈房里住下来了。

甚至在1951年年的土地改革,村民们以为他就是个贫苦小贩,可怜他的遭遇,还给他分了田地,于是就在这个地方,一直生活,在1957年年的时候,遇到一个重庆的熟人,郑也威胁对方,可是并没有什么用,他还是被检举了。于是他的周围,就多了很多陌生人,他知道自己被监视了,经过几个月的调查,才发现他就是国民党的大特务,自此这位特务才落网。

他被判15年有期徒刑,出狱后洗心革面,担任中学教师,晚年以政协委员及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昔日下属的特殊身份促进两岸和平统一;2005年,中共贵州省务川县委统战部隆重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茶话会,时年98岁高龄的郑蕴侠作为曾参加台儿庄会战和远赴中国驻印缅远征军主持战地通讯的抗日老兵应邀出席。

2009年7月10日,102岁的郑蕴侠走完了他传奇一生;他的亲属曾言:“他(郑蕴侠)还有最后一个心愿没有实现,就是回重庆校场口看看,他想站在历史面前忏悔。”

user avatar

这要看智商,觉得台湾那边反攻无望,跟着群众一直走下去,最后默默地成为普通大众的一员的不在少数。

也有个别蠢的,比如我外公单位就有一个人,到了八二年要退休的年纪了,去单位办手续,这位老大爷不知道是不是老糊涂了,把一部军用电台也移交给单位了,保卫科的人看过之后都一脸懵逼,然后公安局介入调查,此人解放前就属于无业分子,在手协登记干活的个体户(手协,即手工业者协会,主要是做点金银首饰加工这类的事情,解放前的个体户。),解放后手协被纳入二轻局(第二轻工业局),后来进了厂上班,一直潜伏没干什么坏事。批评教育之后不了了之,按照今天的法律来说就是叫“追诉期过了”。

算这老头命大,要是六七十年代的话,多半得去牢里吃饭。


……分割一下……

这个话题大家讨论挺热烈,我就说下后续的吧,大家看老故事,总希望看个明明白白透透彻彻才过瘾不是?

老头退休前是083系统的,这个083系统(即今天的贵阳083基地,企业名称是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是当年的三线建设重点,不过老头属于半路出家,六十年代中期才从贵阳去到都匀(083基地最早是在贵州省都匀市。),干的也是基础的力气活儿,可能那时候老头已经明白台湾没什么希望了,电台是从解放前就一直藏匿在贵阳市郊区一个隐秘处未曾启用的,这个细节救了他的命。

老头到了都匀,在都匀883厂(企业名称是都匀市久达机械厂)工作,干的也是最基础的机械厂体力活,估计也没什么情报值得他去搞,那些年的运动,说实话,在三线内迁的这些厂里面,是内松外紧,外界闹得再厉害,厂内部的人基本没受到什么影响,阴差阳错的也躲过了十来年,期间不能说他成了积极分子,不过兢兢业业干工作是肯定的。

083系统全面搬迁到贵阳的时间段,差不多就是老人家要退休的年龄了,1980年左右,三线建设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告一段落,几十万三线人往城市回迁,他也跟着回到了贵阳市,不过不是进的083基地,分去了一间工厂,就是我外公生前上班的企业,干了两三年就退休了。发生了前面我提到的那件事情:交电台给组织。

其实评论区有很多朋友都说到了,是老了要给自己一个交代,光明磊落,或者是想解脱,我觉得可能都是成立的,对于进政协之类的,我觉得老头可能还真没这个打算,还有对子孙后代的影响,那就不用担心了,现实生活没有那么完美,无悔追踪里的情节并没发生,老工人最终还是孑然一身。

组织上调查之后,并没有为难他,退休工资依旧照发,从未拖欠,晚年的老人也并不孤独,每当他走出自己的小屋,总会有热心的群众陪他学习144号文件,一学就是一整天,在家、食堂和工人俱乐部之间三点一线,直到90年代中期,这位潜伏了几十年的老人才从群众们的视野里离开。

花圈是有的,葬礼也是有的,墓地当然是必备的,只是没人会在清明节前去祭扫罢了。

所有的这些故事都是我外公当做儿童故事告诉我,我默默记下来的,很多年了,至于这个前国民党特务人员老先生姓甚名谁,我是真不知道了,外公是个河北人,说话家乡味儿挺重的,儿时的我从没搞清楚他嘴里的“zhao老头”到底是骂的“糟老头”还是那位老先生就姓“赵”。

我就理解老人家是姓赵吧,他的潜伏故事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内容,很平淡,想起一部近年的谍战电视剧叫《悬崖》,里面的潜伏者代号老武,公开名字叫周乙,其实他最后的结局在我小时候背的《百家姓》上就注定了:赵钱孙李,周武阵亡。

而我知道的赵老先生作为一个潜伏者最好的归宿,就是默默地老去,这不算个坏结局。

老赵先生的人生并不圆满,不过作为潜伏者,他很成功,比周武强。

好吧,前文不再修改,只是在结尾处自我批评一句,不该指责老先生蠢,他的智商挺高的。


PS:提一下航空部三线建设,重点国防工程,在贵州省各地内迁建厂,贵阳是总部,在都匀建有九个厂四个事业单位,在凯里有十个工厂,遵义、安顺、六盘水都有工厂,数量我不是很清楚。代号分别是011、061、083(洞妖妖、洞陆妖、洞八三)

以前在贵阳金筑酒店对门坐中巴就能听到那特别的吆喝声:

“新添寨、洞八三勒,马上走。”从开车的速度来看,那司机可能也是开飞机退下来的。

三线建设主要是做航天元器件(遵义)、电子元件及设备(凯里)、飞机发动机(贵阳、安顺)、导弹、矿山机械等产品,在大山沟里支持下国防。

今天在贵州建有三线建设博物馆,可以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那些三线人的建设成就。

包括今天的中国振华电子集团、中国航发贵阳黎阳航空动力公司、云马飞机制造厂等等企业,以前都是航空部三线建设的工厂。

多余提一嘴,有个小眼睛笑眯眯的老人家,都匀一中毕业的,他也是三线人,这两年生意做得挺火的。

有很多三线子弟留言,代号这类的原则性错误修改了,故事就是故事,听来的,我也不知道真假,也许我外公晃点我吹吹牛也不一定对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民党在1949年撤退到台湾后,留在大陆的潜伏人员(通常被称为“潜伏特务”或“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命运,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治运动的演变,经历了复杂的、可以说是悲剧性的结局。他们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受到当时政治环境、个人身份、活动性质以及后续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将尝试从不同层面详细讲述这些潜伏.............
  • 回答
    国民党在大陆时期和台湾时期在土地政策上的差异,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历史、经济、社会和政治多重因素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大陆时期的土地政策及其困境:国民党在大陆时期,尤其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虽然名义上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并颁布了相关政策,但实际上未能有效且大规模地推行土地.............
  • 回答
    要理解台湾历史教科书如何描述解放战争和国民党退守台湾,我们需要从其独特的视角和叙事出发。这并非简单地复述大陆的“解放战争”的胜利,而是将其视为一场“国共内战”的延续,并强调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失败以及随后撤退到台湾的历史进程。关键词和核心叙事:台湾的历史教科书普遍使用“国共内战”、“中华民国政府”、.............
  • 回答
    国民党在内战失利后,最终选择退守台湾,而不是海南岛,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实力、战略考量以及国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将时间回溯到1949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以及当时国民党政权所面临的严峻局面。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时国民党政府面临的严峻军事形势。 到1949年初,虽然国民.............
  • 回答
    国民党真的把地主和资本家逼到投共了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国民党在不同时期采取的政策、经济状况以及地主和资本家阶层的具体处境和选择。国民党政策的演变与地主资本家的立场国民党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力量,其经济政.............
  • 回答
    国民党党产被追讨,导致党务运作出现困难,发不出工资,这无疑是政党运作中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以及国民党与民进党在资金来源上的差异,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台湾政党运作的资金机制以及历史背景。首先,国民党党产的来源,很大程度上与国民党过去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历史以及战后接收日据时期资产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近代史中两段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内战)。要详细解释为何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能有效牵制日军,而国民党正面战场则面临巨大压力,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游击战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不同战略和优劣势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共产党和国民党在.............
  • 回答
    1927年的我,肩上扛着孙中山先生的重任,一心想着统一中国,驱除列强。然而,历史的车轮并不会因为我的意志而停留。如果我能预见到未来的风雨,尤其是那场将让中华大地遍布战火的侵华战争,以及国民党最终的失利,我必然会采取截然不同的策略,全力以赴地守护这片我深爱着的土地。首先,面对日益增长的日本侵略野心,我.............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一起探讨《大决战》三部曲中关于国民党战略和地方将领执行层面的问题。您的观察非常敏锐。《大决战》作为一部宏大的军事史诗,确实展现了国民党高层在某些战略方向上的考量,也刻画了部分地方将领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但要理解这种“对”与“不对”之间的复杂关系,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而不能简.............
  • 回答
    中国从乌克兰撤侨的航班安全抵达国内,这无疑是近期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每一次成功的撤侨行动都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而围绕后续撤侨工作,有很多信息值得我们深入关注,以更全面地了解事情的进展和潜在挑战。以下是中国从乌克兰撤侨后续工作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力求详细阐述:一、 剩余侨民的统计与安置情况: “还.............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且具有深度,涉及到科研诚信、学术规范以及国际科学界的最新动态。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哈佛大学心肌干细胞撤稿事件的背景、原因以及它对国内科研可能产生的启示。一、 哈佛大学心肌干细胞撤稿事件的背景与原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心肌干细胞”这个概念本身在科学界存在争议,并且哈佛大学这次撤稿.............
  • 回答
    《长津湖》因疫情原因撤档,新档期未定,确实给影片能否突破国产电影票房纪录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要详细分析它还有没有这个可能,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一、 《长津湖》目前的优势: 题材的强大吸引力: 影片聚焦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这是一个在中国有着深厚历史情感和民族认同的重大事件。其宏大.............
  • 回答
    国民党中将军衔的“质量”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历史、政治、军事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需要强调的是,用“质量低”来概括整个群体是不准确的,但我们可以分析导致人们产生这种印象的可能原因。一、历史背景的演变: 早期与北伐时期(1920s1930s):.............
  • 回答
    国民党军队在国共内战中最终失败,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有很多研究和观点,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其根源:一、 战略与战术上的失误: 战略指导的根本性错误: 轻视中共的军事和政治力量: 国民党高层,尤其是蒋介石,对中共的军事组织能力和群众基础存在严重.............
  • 回答
    关于国民党反动派对待敌人的残忍行为,这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历史议题。在解释这一问题时,需要从历史背景、意识形态、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以及具体事件等多个维度进行梳理。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历史背景与政治斗争的残酷性1. 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矛盾: 国民党兴起于中国社会从封建帝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动荡时期.............
  • 回答
    国民党在近代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将领,他们在中国近现代的多次重要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关于国民党是否“没有战神级别”的将领,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而且需要辩证地看待。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战神”这个概念在军事领域的含义。通常,“战神”是指那些在军事指挥上具有卓越才能,能够以少胜多、以.............
  • 回答
    “国民党到底有多菜?”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菜”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评价,而且国民党的表现和实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领域都有很大的差异。要详细说明,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一、 定义“菜”:国民党在哪些方面被认为“菜”?通常,“菜”在政治语境下可能指以下几个方面: 选举表现不佳: 相较.............
  • 回答
    国民党未能彻底解救中国,这一议题的探讨,绝非一朝一夕的简单判断,而是历史进程中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若要深究,就得从其兴起、执政以及最终走向台湾的漫长画卷中,一点点抽丝剥茧。首先,我们得回溯到国民党诞生的那个时代。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以及后来改组的国民党,其历史使命是推翻满清、建立共和。在驱逐了帝.............
  • 回答
    国民党的军队军纪问题,确实是一个历史悠久且颇具争议的话题。要说“真的不严明”,这个断言未免有些绝对,因为任何一支庞大的军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部队,其军纪状况都会有差异。但如果探讨国民党军队整体上是否存在军纪松弛、管理混乱的现象,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民党在中国历史舞台上.............
  • 回答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怎样的牺牲和贡献?这其中的细节与我们当下普遍的认知之间,究竟有多大的差距?要厘清这个问题,得把时间倒回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深入了解国民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是如何抵御日本侵略者的。国民党在抗战中的牺牲与贡献:不容忽视的基石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核心事实:国民党是那个时期中国的执政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