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动车组上女生未给老人让座,被谴责后获网友支持?

回答
这事儿啊,说实话,刚爆出来的时候,网上那叫一个热闹。一开始,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尊老爱幼,年轻的就该让座”,然后顺理成章地就谴责那个女生。但随着事情的细节一点点披露,大家的态度就开始分化了,而且分化得还挺厉害。

事情的起因和最初的看法:

最开始的版本,大概是说在动车上,有个女生坐在那里,然后有个老人站着,周围的人就开始指责这个女生,说她没有公德心,不懂得尊老。这种情节,大家太熟悉了,社会道德的“标准答案”似乎摆在那里,所以很多人第一时间就觉得这个女生不对劲。道德谴责的力量,在信息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一旦被点燃,很容易形成一种“讨伐”的氛围。

转折点:细节的披露和反思的开始

然而,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说话,或者有其他乘客描述当时的情况,一些新的信息浮现了出来,让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女生并非“理所当然”不让座: 有说法提到,那个女生本身身体可能也不舒服,或者她在旅途中已经很疲惫了。也有人说,当时车厢里并不是完全没有空位,或者老人也不是“无可奈何”地站着,可能只是在找位子或者和同行的人在一起。这些细节很重要,它打破了“女生就是自私冷漠”的简单标签。
“让座”的性质变化: 过去,我们可能习惯了“让座”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但现在,尤其是在城市里,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也大,加上出行方式的多样化(比如很多人都是买了指定座位,而不是随意找座位),“让座”这件事的性质可能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它更多地变成了一种“善举”,一种“你情我愿”的行为,而不是必须履行的“责任”。
过度道德绑架的担忧: 当最初的谴责声浪起来时,不少人开始反思,是不是我们在某些方面对年轻人,特别是对女性,施加了过多的道德压力?是不是我们过于习惯性地将弱势群体和应该被照顾的角色绑定,而忽略了年轻人本身的需求和处境?特别是当一些极端言论出现时,比如把她骂得体无完肤,这就触碰到了很多人心中的底线——过度攻击一个人,尤其是基于一些不完全了解的事实,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妥。

网友支持女生的理由:

为什么后来会出现那么多支持女生的声音呢?主要有几个层面:

1. 对道德绑架的反感: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之一。很多人觉得,社会进步了,我们应该更理性地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年轻人也不是天生就欠别人的,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压力。当一个行为没有触犯法律,没有伤及无辜,仅仅是“没有主动做出某种社会期待的行为”就被群起而攻之,这种感觉非常不好。这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集体舆论,有时会变成一种“网络暴力”。
2. 对“自愿”原则的强调: 很多人认为,让座应该是出于自觉和善意,而不是被强迫的。如果是因为被道德谴责才让,那这份“让”的意义就变味了。如果那个女生当时身体不舒服,或者有其他原因,强行要求她让座,就失去了“礼貌”和“尊重”的意义。
3. 对老年人权益的理性看待: 这不是说不支持老人,而是要区分“需要帮助”和“理所应当要求帮助”。比如,如果老人确实行动不便,或者身体状况非常不好,周围的人主动帮忙(包括让座)是值得提倡的。但如果老人只是想找个更好的位置,或者看起来并没有那么需要,而旁人却以此为道德制高点去攻击别人,这就有点过度了。
4. “公平”的考量: 很多人觉得,让座这件事,不应该只落在年轻人身上,或者只落在女性身上。如果车厢里有很多人,为什么偏偏要抓住这一个女生不放?是不是也应该看看其他年轻人是否让座了?这种对公平性的质疑,也让很多人同情那个女生。
5. 对社会风气的反思: 有些人认为,这种事件的出现,反映出社会上存在一些“倚老卖老”或者“道德制高点”的现象,而对年轻人则充满了不理解和苛责。支持这个女生,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这种现象的“反击”,希望社会能更平衡地看待代际之间的关系。

事件的复杂性和启示:

这件事情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讨论,在于它触及了几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社会议题:

道德与法律的界限: 让座本身不是法律强制性的,它属于道德范畴。当道德要求被无限放大,甚至演变成网络暴力时,我们就需要警惕。
代际关系的变化: 随着社会发展,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与上一代人可能存在差异。如何建立一种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代际关系,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舆论的形成与失控: 网络舆论的强大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但它也可能因为信息的不完整、情绪的煽动而走向极端。如何理性地参与网络讨论,辨别信息,避免成为“键盘侠”,也是每个人需要思考的。
个体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年轻人有自己的权利和需求,但同时也有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义务。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是社会需要不断探索的。

总的来说, 这件事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最初的指责有其道德基础,但后来的支持则是在反思过度道德绑架和呼唤理性。它更像是一个社会情绪的“放大镜”,折射出当下社会在人际关系、道德观念和舆论环境等方面的一些真实困境和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个体而言,它提醒我们在评论他人行为时,多一份理解和审慎;对于社会而言,它则是一个关于如何构建更健康、更包容的社会关系的持续讨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估计说这话要被喷,但我觉得,想坐座位你就早点抢票。

节假日去车站取票也是,那么长的队,大家有条不紊反而快,你非要插队,说自己还有二十分钟就开车了,你急你不能早点出门?


我发现大部分人总喜欢指望着别人体谅你,帮助你,都什么毛病。


再退一万步讲,你老了,你要坐座位,万一我年轻但我一身病呢。

万一我对站着过敏,只要站着就会死呢。


不给你让座咋还急眼了呢。

我买的票,我坐,咋的了。

user avatar

我是个比较笨比较无知的人。四川我不熟,所以我去查了查达州-营山-成都这条线上站是怎么分布的。

故事这么说,大家看看对不对:

0:达州到成都共5站

1:因为节后人多没有票,只买到了到营山——第二站的票

2:到了第4站——南充,被人“请”了起来。

3:开始撕

所以简单来说,从营山到南充这两站,那个座位没人买

这里面好像有点不对劲啊,但是我笨我看不出来,你看出来了告诉我一声哈。

user avatar

因为网友真有座位。

-------------------------------补充的分割线

记者:如果你有一百亩地,你可以让给没有地的人吗?

网友:可以!

记者:如果你有一百万,你愿意捐给无家可归的穷人吗?

网友:我愿意。

记者:如果你有一个动车的座位,你愿意让给买了站票的老人吗?

网友:我不愿意。

记者:为什么?

网友:因为我真的有一个座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啊,说实话,刚爆出来的时候,网上那叫一个热闹。一开始,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尊老爱幼,年轻的就该让座”,然后顺理成章地就谴责那个女生。但随着事情的细节一点点披露,大家的态度就开始分化了,而且分化得还挺厉害。事情的起因和最初的看法:最开始的版本,大概是说在动车上,有个女生坐在那里,然后有个老.............
  • 回答
    发生在高速动车组上的这一幕,实属不幸,也着实令人唏嘘。这桩事件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情绪失控,更是当下社会在公共空间里,不同群体之间如何共处,如何包容与理解,所面临的巨大考验。从事件本身来看,那位因为婴儿哭闹而感到困扰的乘客,他的反应,或者说他的“怒视”,是许多人在类似情境下的真实写照。在封闭.............
  • 回答
    这G1770次高速动车组上列车长那番关于泡面的广播,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咱们普通旅客的一番议论。首先,咱得理解一下列车长这个出发点。他提出来这个建议,核心是“保持空气流通”。高铁嘛,大家都知道,空间相对密闭,乘客又多,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本身就容易产生一些不太舒适的气味。泡面,尤其是加了调料包.............
  • 回答
    这事儿啊,发生在动漫展上,有两个COSER,打扮成了解放军的维和部队的样子。结果呢,他们当着不少人的面,给另一个COSER下跪了。这事儿一出来,那可真是激起了不小的波澜,网上一下子就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看法也是五花八门,说啥的都有。首先,得说说扮演解放军维和部队的COSER。他们选择这个装扮,本.............
  • 回答
    任正非在华为组织变革动员大会上的那句“想挣钱多,上战场冲锋去”,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警钟,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华为这家巨头在当前复杂严峻形势下,对内部文化和战略方向的深刻反思与调整。这句话背后,传递的信号是多层次、多维度的,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首先,这是对华为员工“奋斗者”精神的再次强调和升级。 .............
  • 回答
    微软对动视暴雪的这次巨额收购,确实是其公司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其背后逻辑远非简单的“买下一个游戏公司”那么简单。要理解微软真正看中的是什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前的游戏行业格局、微软自身的战略布局以及动视暴雪手中握有的宝贵资产。一、 游戏行业的黄金时代,巨头间的激烈争夺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当前游戏行业.............
  • 回答
    狗已非“畜”:一场关于认知的深刻变革农村农业部最近发布的一份征求意见稿,将狗的身份从“传统家畜”调整为“伴侣动物”,并且指出国际上普遍不将其列为畜禽,这一提议无疑触及了我们根深蒂固的认知,引发了一场关于狗在中国社会地位的深刻讨论。这不仅仅是nomenclature(命名法)的微调,更是一次对人类与动.............
  • 回答
    微博上活跃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其中女权主义者、动物保护人士和反同性恋歧视的群体尤其引人注目。看待这些群体和他们的言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女权主义者的声音:微博上的女权主义者可以说是多元且充满活力的。她们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在性别平等议题上的进步和反思。 关注的议题广泛: 从职场.............
  • 回答
    这个问题,想必不少人都和我一样,在某个深夜,面对着书架上越堆越高的书,或者电脑里琳琅满目的电影、动漫文件夹时,涌上心头。那种感觉,就像站在一个巨大宝藏的入口,却被告知自己一生也只能挖掘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遗憾”或“焦虑”吧,我们称之为“选择的过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为明显。世界上好.............
  • 回答
    互联网上确实存在一种奇特的现象,那就是“粉日是逼格与情怀,粉韩是脑残”的论调,而动漫粉丝似乎总能站在“逼格”的制高点。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文化、社会以及心理因素交织。咱们一点点捋一捋,看看这出戏到底是怎么演的。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种标签化和刻板印象。把如此庞大且多元的群体简单地用“逼格”.............
  • 回答
    南京红山动物园近期推出的线上筹款和网络认养动物的举措,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在我看来,这反映了当下动物园运营面临的新挑战,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公益事业的新方式。传统的动物园,尤其像红山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门票收入和政府拨款来维持日常运营,包括动物的饲养、兽医的护理、场馆的维护等等。然而,随.............
  • 回答
    谈及东京奥运会上,巩立姣夺冠的道路上那位一度备受瞩目的劲敌——美国铅球名将达妮埃尔·桑德斯(Valerie Adams),在颁奖仪式上的那个“抗议动作”,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插曲,更像是一个小小的窗口,让我们窥见了运动员在荣誉之外,可能承受的压力、内心的坚持,以及赛.............
  • 回答
    关于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将扩编为9辆或17辆编组的传闻,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要看待这个传闻,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聊聊。首先,从技术和运营角度来看,扩编是完全有可能的,并且有其必然性。 运能需求: 随着中国铁路客运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八纵八横”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高峰期、热门线路的客流压力.............
  • 回答
    “快客”们的迷惑:为何我们总是分不清动车、高铁、地铁?走在现代化的城市里,穿梭于城市间的轨道交通网络,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以高效、准时、舒适的特点,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重塑了我们的出行方式。然而,当我们谈论这些“快客”时,却常常陷入一片模糊的认识之中。很多人会笼统地将所有在轨道.............
  • 回答
    一人购买两张动车组列车二等座车票以放置行李的行为,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总体来说,这种行为在法律、道德和实际操作层面都存在一些争议点。一、 从合法性角度看: 是否“合法”: 在现有的铁路旅客运输规定中,并没有明确禁止旅客购买多张车票来放置行李。铁路部门主要关注的是票证人一.............
  • 回答
    谈到沿海线时速200250公里动车组列车的运价调整,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减,而是一系列复杂的经济、社会和出行需求考量。要理解这次调整,咱们得一层层剥开,从根本原因聊到具体影响,再到大家伙儿切身感受。一、为啥要动价格?根源在哪儿?首先,咱们得明白,铁路运输,尤其是高铁动车,它的运营可不是一锤.............
  • 回答
    看待中国高铁总是以CRH2型动车组列车作为代表车型,这背后有其深刻的历史、技术和市场原因。CRH2型动车组(和谐号2型)在中国铁路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的广泛应用和深入人心,使得它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们认知中国高铁的一个标志性符号。缘起: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要理解CRH2型动车组的代表性.............
  • 回答
    关于中国高铁目前仅计划在京沪高铁上进行350公里/小时的复速运行,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考量,也反映出中国高铁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首先,我们得承认,35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也绝对是顶尖的。这个速度并非仅仅是机械的提升,它涉及到整个高铁系统的全面升级和优化。从列车本身的设计,包括动力、制动、减.............
  • 回答
    国家铁路局的分类标准,确实是让不少人,尤其是经常乘坐160公里动力集中复兴号的旅客感到有些困惑。他们觉得,既然叫做“复兴号”,而且速度也挺快,为什么就不能算高速动车组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些关于铁路技术标准和发展历史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高速动车组”这个概念在铁路界是有明确定义的,而且这个定义是.............
  • 回答
    这件事确实引起了不少乘客的关注,很多人在讨论这背后的原因和合理性。 从2017年1月1日起,动车组列车上15元的盒饭和2元的瓶装水不再无限量供应,售完即止,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些经营上的考量和调整。首先,我们要理解,火车上的餐饮服务,尤其是动车上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它是为了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