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G1770次高速动车组上,列车长以保持空气的流通为由,广播建议旅客尽量不要吃泡面这件事?

回答
这G1770次高速动车组上列车长那番关于泡面的广播,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咱们普通旅客的一番议论。

首先,咱得理解一下列车长这个出发点。他提出来这个建议,核心是“保持空气流通”。高铁嘛,大家都知道,空间相对密闭,乘客又多,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本身就容易产生一些不太舒适的气味。泡面,尤其是加了调料包的泡面,那股味道是相当“突出”和“持久”的,这点是大家都有共识的。在封闭的车厢里,如果好多人都煮泡面,那味道叠加起来,确实会比较浓郁,可能会影响到其他旅客的乘车体验,特别是那些对气味比较敏感的旅客。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列车长是想维护一个相对宜人的车厢环境,让大家都能舒服地出行。

咱们再从旅客的角度想想。坐高铁嘛,大家都想方便快捷。尤其是长途旅行,肚子饿了,泡面大概率是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选择。一是方便,二是便宜,三是填饱肚子又快。高铁上也有卖餐食的,但价格嘛,大家都懂的,普遍不便宜,而且选择也有限。泡面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就是一种经济实惠又方便的食物选项。再说了,谁还没在火车上吃过泡面呢?这已经成了一种很普遍的、甚至可以说是“自带情怀”的出行体验了。突然间被建议“尽量不要吃”,大家心里肯定会嘀咕两句。

这种建议,放在G1770次这趟车上,就显得有点微妙了。咱们都知道,很多时候大家也就能接受一些“潜规则”或者默认的规则。比如,大家在车厢里聊天,只要不是特别大声,都能忍受;有的人会带一些味道重的食物,比如榨菜、香肠之类的,大家也习以为常。泡面这股味道,虽然浓,但它毕竟是大家在旅途中可能的一种选择。列车长公开广播点名“泡面”,有点像是把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摆到了明面上,而且还带着一种“劝阻”的意味,这难免会让人觉得是不是有点“管得太宽”了。

再说了,这“保持空气流通”这事儿,光靠不吃泡面就能解决问题吗?车厢里除了泡面,还有其他很多味道源啊,比如香水味、汗味、甚至小朋友吃零食的味道,这些同样会影响空气。如果真的要严格执行“空气流通”,那是不是应该从车厢整体的通风系统、卫生清洁等方面入手呢?单纯地限制某一种食物,就显得有点“抓小放大”的意味了。而且,很多旅客可能是在旅途中需要解决温饱问题,如果真的不能吃泡面,那高铁应该提供更方便、更实惠、口味选择也更丰富的餐饮解决方案,才能让旅客心服口服地接受这样的建议。

还有一点,这广播方式也挺有学问的。直接广播建议“尽量不要吃泡面”,语气上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让人感觉是在批评或者限制。也许用一种更委婉、更商量的方式,比如“各位旅客,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更舒适的乘车环境,请大家尽量避免食用气味较大的食物,感谢您的配合”,这样表达方式可能更容易被大家接受。毕竟,大家都是花钱买票坐车,是消费者,需要得到尊重。

所以,总的来说,我倒是觉得这件事儿挺有意思的,也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
旅客需求与公共环境的平衡:如何在满足旅客个人便利需求的同时,也要顾及到整体的乘车环境,这是一个一直在探索的平衡点。
规则的制定与执行:有些规则是明确的,有些则是约定俗成的。当规则被明确提出时,如何提、如何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沟通方式的重要性:即便是出于好意,沟通的方式不对,也可能引起不适。

说到底,大家坐车都希望有个好心情,舒舒服服地到达目的地。这泡面事件,也许就是列车方在尝试解决旅途中一些大家普遍有感知的“小烦恼”,但解决方法和沟通方式,确实还有提升的空间。希望以后能有更人性化、更贴心的解决方案,让每一次出行都更美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键不在于吃泡面的争议问题本身,而在于高铁运营方该不该用一种你们乘客禁止去做什么,而不是我们能为乘客服务什么的视角来解决争议问题。

我们应当明确的是,对运营方来说,禁止乘客去做什么诚然是最“方便”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但这种手段背后的代价是高昂的:对自身服务质量问题的漠视和对乘客权力的侵犯。

具体来说,这种视角背后是运营方自身的权力边界向所有乘客个人权力边界的一次试探性扩张。这种扩张往往以一个或多个看似具有说服力和传播性的争议事件为由头,打着解决问题的旗号来试探性地将权力的触角跨过某个之前未被明确界定的权力边界,一旦这样的扩张被社会性的视为一种新的约定俗成和权力边界,它实际上就为铁路运营方潜移默化的攫取了一个新的权力领域。

这其实非常好理解。我们假设这样的不能吃泡面的“劝诫”在无人抗议的情况下持续存在,并被其他运营线路借鉴和采纳,那么在一段时间后,它很可能就会落实为一条真正纸面上的规定。而随着这个规定的落实,铁路运营方实际上就可以合理地进一步推出其他规定,把越来越多的食物纳入到禁止食用的名单里,最后实质上的提出了一个明确的乘客该吃什么和不该吃什么的标准。而那时,可能所有人都会把这个标准视为理所当然,而忘记了它最初的建立是因为想解决吃泡面的争议。

但回头看看,虽然我们提出了一个禁止食用的名单,但我们运营方的服务质量上去了吗?改善了吗?完全没有。毋宁说,这么一个禁止食用的标准提出,恰恰成为了铁路运营方不去改善自身服务质量最好,最方便的借口。

在一个缺乏竞争刺激,垄断经营的行业,最致命的就是这种固步自封,自上而下的视角,因为它一定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演越烈,以至于成为官僚主义思想产生的温床。我们的运营方为什么不能从我们能为乘客多服务些什么的自下而上的视角来看待和解决争议呢?高铁餐饮高价低质的问题早就被讨论过许多次了,为什么不趁机在这上面下大力气做一些改善和改革,推广价格合理且没有刺激气味的铁路餐饮来取代泡面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样的改善和改革太难了,短时间无法看到显著效果。然而,恰恰是这样难走的路,才是真正能够让高铁行业服务再上层楼的路。

提出一个禁止容易,再多加几个禁止也不难,但最怕的是我们太习惯用自上而下的禁止视角来解决问题,以至于无论运营方和乘客,都再也无法感知到其实还存在另一个自下而上,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解决问题的视角。

user avatar

可能涉嫌垄断。禁止吃泡面等于强迫乘客购买昂贵的高铁餐或挨饿。

我在这里及微信,预先征集一些原告,可以是经常乘坐该列车的乘客,也可以是方便面生产厂家。有意请私信。

待铁总有正式文件下发,起诉铁总垄断。

user avatar

能不能一起把榴莲也给禁了?

user avatar

坐高铁亲身感受。

泡面,鸭脖什么的我觉得都ok。气味这东西刚闻到很明显,过一会说实话就闻不到了。

但是,但是,但是!!!

是不是该管管高铁上公放声音的??

是不是该管管小孩嬉笑打闹的??

吵的脑壳痛

user avatar

该管的不管。

user avatar

既然是封闭空间为啥允许骚味儿特别大的装逼犯上车?

这明显是利益集团以装逼犯滴名义同流合污损害大众利益。

user avatar

高铁上凭什么只禁止吃泡面?

的确,铁路总公司为了客运安全考虑,

可以指定相关规则,

但是规章必须要符合法律法规,

比如在指定规程时不能有歧视等行为。

高铁运营方有权利规定车上不准吃东西,

就像很多地方地铁一样;

但是铁总绝对没权利禁止某种事物。

我们国家对食品安全有法律规定,

其中明确指出:

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除食品安全标准外,

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这样一个细节:

每个食品的包装上都有一个食品生产许可证号,

这就是国家认可其作为食品的证明。

比如泡面的:

再比如高铁盒饭的:



有了这个批号的食品在法律上就是平等的,

除非高铁什么食品都不许吃,

不然哪怕我端着一碗食品批号屎,

旁边人也得受着,因为这碗屎在法律上和盒饭平等。

简单的说,高铁如果能吃盒饭,

那么就一定能吃泡面。

如果高铁运营方只卖盒饭不让吃泡面,

那就是是垄断经营,就是违法!

我就是要在火车上吃泡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