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广州 2 名医务人员确诊,初步判断意外暴露感染可能性大,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广州医务人员确诊这事儿,确实挺让人揪心的。两位医务人员感染,初步判断是意外暴露的可能性大,这背后牵扯到的信息点不少,值得我们好好梳理一下。

首先,最直接也最关键的,就是感染源的溯源和流调细节。既然说是“意外暴露”,那就意味着不是常规的防控疏漏,而是有某个具体的环节出了问题。这背后需要非常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才能 pinpoint 到到底是在哪个时间点、哪个场所、接触了什么样的感染者或污染物,导致了这次意外发生。

具体接触的是哪一类的病例? 是境外输入病例、国内本土病例,还是潜在的无症状感染者?不同的来源,防控策略和风险评估会有差异。
暴露的环节具体是什么? 是在隔离病房、核酸采样点、实验室,还是在转运过程中?是接触了飞沫、气溶胶,还是被污染的物品表面?这决定了后续的防控措施需要多么严密,以及防护装备是否到位。
有没有可能在院外就已经发生暴露? 虽然说是“医务人员”,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并非完全隔绝。是否有在工作中或生活中有接触到从外地来穗的人员,或者密接人员的风险?

其次,这两名医务人员的身体状况和活动轨迹也十分重要。

他们的具体岗位和职责是什么? 是在直接接触高风险病人的科室(如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还是在辅助性的岗位?这能帮助我们判断风险等级。
他们近期有哪些详细的活动轨迹? 这不仅是为了追踪他们可能传染给谁,更是为了了解他们在工作之外的生活空间是否也存在暴露风险。他们去过哪些公共场所?接触过哪些人群?这涉及到我们是否需要对这些场所和人群进行排查和管理。
他们的疫苗接种情况如何? 虽然疫苗不能保证100%不感染,但可以大大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了解他们的接种情况,有助于评估病情发展和治疗方案。

再者,这次意外暴露的具体原因分析是核心中的核心。

防护措施是否到位? 这是最直接的怀疑点。是不是个人防护装备(PPE)出现了问题?比如,PPE的质量、穿脱的规范性、使用过程中是否出现破损等。
操作流程是否规范? 即使PPE到位,如果操作流程上有不当之处,也可能导致感染。例如,在处理标本、清洁消毒、转运病人等环节的细节处理。
环境因素? 是否存在一些不易察觉的传播途径,比如空气流通不畅,或者在某些特定操作中产生了高浓度气溶胶?
是否有“人”的因素? 有时候,疲劳、疏忽也可能导致失误。但这不意味着要指责医务人员,而是要从中吸取教训,完善管理。

此外,对其他可能暴露人员的筛查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同班次、同科室的同事是否需要进行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 这属于最直接的二次风险排查。
他们近期接触过的患者或家属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排查和追踪? 如果是在接触过程中感染的,那么他们接触过的患者和家属也可能是潜在的风险人群。
医院内部的消毒和管理措施是否需要升级? 这次事件也给整个医院敲响了警钟,需要审视整体的防控体系是否存在薄弱环节。

最后,还有一些宏观层面的思考:

对广州整体疫情防控形势的影响? 这两位医务人员的感染,是否预示着广州的疫情形势又变得复杂起来?是否会有更严格的管控措施出台?
对医务人员权益的保障? 医务人员是抗击疫情的 frontline,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工作。这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提供充足的保障,并且在他们不幸感染后,要给予他们应有的关怀和支持。
公众的应对态度? 看到医务人员感染,公众应该保持理性,避免过度恐慌或指责,而是要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要自觉遵守防疫规定,减少不必要的聚集。

总之,两位医务人员的感染,绝不仅仅是两个病例数字的增加,背后牵扯到的是一个复杂的防控链条和无数的细节。我们需要从这次事件中汲取教训,不断完善防控措施,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最终赢得这场抗疫的胜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一点。是在工作中感染的还是在生活中感染的。

工作中感染的话,病理科平常不负责检测核酸,核酸检测是检验科的工作。病理科的工作对象是病人活检、手术切下来的组织标本。最坏的可能,受感染的技师是从未确诊的其他住院病人的标本那里感染的。广州市八院是新冠定点收治医院,但是新冠病人有专门的入院通道,急诊科医生未必是在转运新冠病人过程中接触到的。这就很可怕了,提示其他来诊病人、住院病人可能有未确诊的病例。

生活中感染的话,也有两个来源。1,医务人员集中居住的酒店存在感染隐患,感染源可能是其他未确诊的医务人员或酒店服务人员。本轮疫情毒株的特点之一是部分病人的窗口期长,之前深圳报告一例确诊病人前后检测核酸11次最后才确诊。所以同样作为重点人员的“市八感染链”0号病人目前还没有检出。2,医务人员在集中居住酒店之外,无意间被未确诊的普通市民感染。这两个来源同样可怕,意味着医务人员当中、普通市民当中,存在隐匿的感染者。假如这样,下一步出现社区感染、输出病例的可能性极大。

user avatar

院感是可以避免的,广州当地应该加强培训和检查

一,规范防护下可以做到零感染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0年3月31日下午在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4万多名援鄂医务人员无一人感染。

二,控制院感主要两点

1.首先要做好分区

分区要求“实际有隔断,心中有屏障”


2.在规范分区的基础上正确穿脱防护服

关键在于:污染装备不入清洁区。


三,可以考虑航班分流问题了

广州是中国南方航空基地,也是外航航班集中的航点,广州接收了大量的入境航班,隔离体系、医疗体系都承受了过大的压力,可能导致工作人员过于疲劳抵抗力下降,也可能导致有经验的医务人员相对不足的问题。

民航局还公布了具备国际客运航班接收能力的口岸城市名单,共37个,分别为北京、常州、成都、大连、福州、广州、贵阳、哈尔滨、杭州、合肥、呼和浩特、济南、昆明、兰州、南昌、南京、南宁、南通、宁波、青岛、泉州、厦门、上海、深圳、石家庄、太原、天津、温州、乌鲁木齐、无锡、武汉、西安、延吉、长春、长沙、郑州、重庆。上述城市将根据实际保障能力变化情况动态调整。

以上城市中,一线城市集中了过多航班,可考虑分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