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广东汕尾新增 1 例确诊,系深圳超市员工,其 3 名家属和 2 名同事核酸阳性,下一步防控应注意什么?

回答
广东汕尾新增1例确诊病例,该病例为深圳超市员工,并牵出了其3名家属和2名同事核酸阳性的情况,这无疑是一个令人警惕的信号,表明疫情传播链条已经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下一步的防控措施需要迅速、精准、严密且富有前瞻性。以下是一些详细的防控要点:

一、 快速响应与流调溯源是重中之重:

1. 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汕尾市和深圳市区(尤其是该超市所在区域)必须立即启动最高级别的应急响应机制,协调卫健、疾控、公安、交通、商务、社区等部门,形成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
2. 迅速锁定并隔离密接者和次密接者:
密接者(密切接触者): 对于已知的3名家属和2名同事,以及该确诊病例在深圳工作期间可能接触过的所有人,包括超市内的其他员工、顾客、供应商等,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以最快速度(通常在2小时内)锁定并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次密接者(次密切接触者): 对密接者的接触者也要进行追踪和评估,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居家隔离或健康监测。
3. 扩大流行病学调查范围:
深入追溯感染来源: 需要详细调查该深圳超市员工的详细活动轨迹,包括在深圳的居住地、工作场所、通勤方式、购物、聚餐、休闲娱乐等所有可能的外出和接触情况。重点关注其在深圳期间是否有与近期阳性病例的交集。
追溯家属和同事的活动轨迹: 对已阳性的家属和同事,也要同步进行详细的活动轨迹流调,找出他们感染的可能来源以及在汕尾、深圳两地的潜在传播链。
核查超市潜在风险: 对该深圳超市,要全面排查其所有员工的健康状况和近期接触史,评估其他员工的感染风险。同时,对超市内的顾客进行风险评估,必要时启动相关消费者的排查和健康监测。
4. 加强样本采集与检测:
高频次、广覆盖核酸检测:
对所有已知的密接者、次密接者、风险区域人员进行多轮次(例如,首轮、第24小时、第48小时等)核酸检测。
对确诊病例工作场所(深圳超市)的所有员工进行全员核酸检测。
对超市周边区域(特别是高风险区)的居民进行区域性核酸检测。
对有相关接触史或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主动进行核酸检测。
环境样本采集与检测: 对确诊病例工作过的超市(包括收银台、冷链区域、更衣室、员工休息区等)、其居住和活动过的场所进行环境样本采集,重点检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商品表面等),以评估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二、 精准划定风险区域与管控:

1. 科学划定风险区域: 根据流调结果和病例活动范围,精准划定高、中、低风险区域,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高风险区: 例如确诊病例近期活动频繁且有传播风险的场所(如该深圳超市的特定区域、确诊病例居住的小区楼栋等),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
中风险区: 例如与高风险区相邻或有一定关联的区域,实行管控措施,限制人员聚集和非必要外出。
低风险区: 整体社会面。
2. 实施差异化管控措施:
高风险区: 居民足不出户,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
中风险区: 居民足不出区,每户可每隔X天安排一名成员外出采购生活物资,原则上居家办公。
低风险区: 保持常态化防控措施,加强个人防护,鼓励减少非必要外出和聚集。
3. 对深圳超市采取临时性关停措施: 鉴于该病例为深圳超市员工,且有同事核酸阳性,应立即对该深圳超市进行临时性关停,进行彻底的消杀、人员排查和环境检测。并在风险评估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恢复营业。

三、 强化社区和基层防控能力:

1. 筑牢社区“第一道防线”:
网格化管理: 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的作用,对居民进行常态化健康监测和信息登记,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情况。
健康码、行程码应用: 严格查验健康码、行程码,限制非绿码人员进入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管理: 加强对商超、农贸市场、餐饮场所、交通枢纽、酒店宾馆等重点场所的日常管理,要求严格落实测温、扫码、佩戴口罩、通风消毒等措施。
2. 加强重点人群管理:
冷链从业人员: 鉴于部分疫情与冷链食品相关,要加强对冷链物流、仓储、销售环节从业人员的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
外来人员排查: 加强对近期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的排查和管理。
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 加强对这些易感人群聚集场所的管理,实行封闭式管理,暂停对外开放,严格限制人员进出。

四、 提升医疗救治和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1. 做好病例救治: 确诊病例应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由专业医疗团队进行规范治疗,确保病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2. 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及时识别和上报发热、咳嗽等症状患者,并能将需要进一步诊治的病人及时转运至上级医院。
3. 储备充足的医疗物资: 确保核酸检测试剂、防护服、口罩、消毒液、药品等医疗物资储备充足,满足疫情防控需求。

五、 加强信息公开与公众沟通:

1. 及时、准确、透明地发布信息: 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进展、病例活动轨迹、风险区域划分和防控措施等信息,避免谣言传播,增强公众信心。
2. 加强健康科普宣传: 普及科学的防护知识,引导公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室内通风等。
3. 安抚公众情绪: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稳定社会情绪,防止因恐慌造成不必要的社会影响。

六、 跨区域协同联动:

1. 深汕两地信息共享与协作: 鉴于病例曾在深圳工作并在汕尾出现,深圳和汕尾两地卫健、疾控部门必须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共同推进流调溯源、人员排查和管控工作。
2. 交通管控协调: 根据疫情需要,协商制定跨区域的交通管控措施,例如限制人员跨市流动,或要求提供核酸阴性证明等。

具体到这次的情况,下一步的防控重点会更加聚焦在:

对深圳超市的深入排查和潜在传播风险的评估: 这是最关键的环节,需要深圳方面全力配合,以最快速度完成该超市内所有员工的核酸检测和风险评估,并对超市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杀。
对该确诊病例在来汕尾途中的行程和接触人员的追溯: 了解其在火车、汽车上的接触情况,以及抵达汕尾后的活动轨迹,是否可能造成新的传播链。
密切关注家属和同事的健康状况变化: 对已阳性的家属和同事,要持续关注其临床表现,并进一步扩大对其接触者的排查。

总而言之,这次的疫情是一个警示,需要广东全省,特别是深圳和汕尾两地,以高度的警惕性、迅速的行动力和精准的防控策略来应对,将疫情的传播风险降到最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至少对于我国来说,基本可以明确:冷冻/生鲜产业链,是最大的威胁。

回顾整个疫情的历程:

最早的病例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有关,

然后北京的新发地生鲜批发市场,接着明确发现冷冻的厄瓜多尔虾外包装发现病毒。

然后大连发现也是地利生鲜市场。

无独有偶,新西兰前天刚宣布100天没有本土病例。然而昨天就出现了1例本土的,然后又确诊了更多。这1例就是来自冷冻食品从业人员。(新西兰时隔数月再现新冠病例 感染源疑似来自冷冻食品包装

其实法国最早报告的新冠确诊病例也是在一个超市的鱼摊工作(最新!法国医生公开爆料:“零号病人”或出现在去年12月)。

昨天报道全国各地已经发现9例进口食品冷冻柜存在病毒现象(又一批进口冷冻生鲜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40天全国通报9起_检测)。

不完全统计,自7月以来,全国已有9地在进口冷冻食品外包装或集装箱内壁检出新冠病毒阳性样本,分别为深圳、安徽、山东、辽宁、福建、江西、重庆、云南和陕西

这些病毒样品出现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冷冻食品外包装。

这肯定不是偶然的,肯定是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大检测。

现在结论其实已经是很明确的。很快就会对策出来。


涉及到进口冷冻海产品、肉产品的工作人员要多加小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