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回答
说起近代中国贫穷落后,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它背后是层层叠叠、盘根错节的原因,很多事情交织在一起,把中国推向了那个境地。要我说,最根本的,还得从制度和思想的僵化说起,这就像一个老旧的机器,零件生了锈,就算有再好的原材料,也造不出好东西来。

首先,封建制度的深层腐蚀。 咱们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封建帝制深入骨髓。到了近代,虽然表面上还在运转,但里面的东西早就腐朽不堪了。

思想上的专制和禁锢: 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科举制度虽然是个选拔人才的途径,但它考的是死板的八股文,培养出来的是能背诵、能套话的人,而不是能革新、能创造的人。老百姓被教育成“君要臣臣臣,父要子子子”,不敢挑战权威,不敢有自己的想法。这种思想上的“皇帝新衣”,让社会失去了活力,创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官僚体系的低效和腐败: 整个国家运转的机器就是那个庞大的官僚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加码,效率低下。官员的升迁靠的是裙带关系和“送礼”,而不是能力。贪污腐败更是普遍现象,国家的钱财被搜刮,百姓的血汗钱被榨干,用在国家发展上的微乎其微。你想想,一个国家,决策靠几个不学无术、只顾自己利益的人,怎么可能进步?
土地制度的不合理: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但到了清朝后期,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大部分农民连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没有,或者只有可怜的一点点,需要租种地主的土地,交很高的地租。这样一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生产力低下,生活困苦,更别说积累资本进行什么工业化了。

其次,封闭保守的对外政策和短视的经济结构。 晚清的中国,可以说是“闭关锁国”了很久。

拒绝学习西方技术: 康乾盛世的时候,中国觉得自己是天朝上国,别人都是“蛮夷”。虽然西方人早早就发明了蒸汽机、电报这些革命性的东西,我们却对此嗤之以鼻,认为那是奇技淫巧,不屑于学习。当别人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突飞猛进的时候,我们还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落后的农业经济: 经济结构上,中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国。生产方式原始,产量不高,抗灾能力差。虽然人口众多,但大部分人都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有效地转化为工商业劳动力。国家也没有多少剩余的财富可以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
被动卷入的世界体系: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但不是以平等的姿态,而是被西方用炮舰打开的。这带来了什么?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丧失关税自主权、开放通商口岸等等。这些等于是在中国本就脆弱的经济肌体上再捅几刀。外国人可以在中国自由地设立工厂、倾销商品,但中国却无法保护自己的民族工业,甚至要为支付赔款而增加百姓的负担。这是一种被动的、被剥削的卷入,只会加剧贫穷和落后。

第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压制。 到了近代,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但它们面对的困难实在太大了。

起步晚,基础差: 相比于西方已经发展了几百年的工业体系,中国的民族工业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技术、设备、管理、人才,样样都比别人差一大截。
受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 外国资本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和国家的支持,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挤压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同时,国内的封建势力,比如官僚、地主,他们更倾向于把钱财存放在国外或者购买房产,对投资实业缺乏热情,甚至对新兴的民族工业进行盘剥和阻挠。
缺乏政府的支持和保护: 晚清政府本身就是一个腐朽的政权,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去扶持民族工业。民国时期,虽然有所改善,但军阀混战、政局不稳,加上官僚的阻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依然步履维艰。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思想上和文化上的“精神贫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局限性: 晚清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西方的一些技术,但思想上仍然抱着“中学为体”的理念,不愿意触及根本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这就好比给一辆破旧的马车安上了一个蒸汽发动机,虽然能跑快一点,但整体结构还是那个落后的东西,最终还是会散架。
对西方文明的误解和恐惧: 很多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理解是片面的,有的将其妖魔化,有的则盲目崇拜。缺乏对现代科学、民主、自由等核心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吸收,也导致了改革的肤浅和不彻底。

总结一下, 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就是 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和与之相伴的僵化思想,使得整个社会缺乏活力和创新;而长期以来封闭保守的对外政策,又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在此基础上,又被动地卷入了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受到了剥削和压制。 这种内在的腐朽和外在的压力,共同作用,才把一个曾经辉煌的帝国推向了贫穷和落后的深渊。这不是简单的“技术落后”就能概括的,而是 整个国家体系、制度、思想、经济都出现了严重的“病症”,而且这些病症盘根错节,相互影响,难以一下子解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本原因!不是自身政治体制的落后?而是归结于外国列强的入侵?
user avatar
根本原因!不是自身政治体制的落后?而是归结于外国列强的入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近代中国贫穷落后,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它背后是层层叠叠、盘根错节的原因,很多事情交织在一起,把中国推向了那个境地。要我说,最根本的,还得从制度和思想的僵化说起,这就像一个老旧的机器,零件生了锈,就算有再好的原材料,也造不出好东西来。首先,封建制度的深层腐蚀。 咱们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封建帝制深.............
  • 回答
    近代中国社会中,“救亡压倒启蒙”的说法在学术界存在争议,但这一观点在特定历史阶段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需结合历史背景、思想演变和不同历史阶段的侧重点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一问题: 一、概念界定:救亡与启蒙的内涵1. 救亡:指面对国家危亡、外敌入侵、社会动荡等危机时,知识分子和民众迫切希望挽.............
  • 回答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并没有一位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认可为“圣人”的人物。圣人这个词通常带有宗教色彩,或者指代那些在道德、智慧、精神修养上达到极高境界,并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圣人”往往与基督教的“Saint”相对应,指那些被教会正式册封,因其卓越的德行、殉道精神或对宗教的贡献.............
  • 回答
    近代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较量,与其说是一场直接的你死我活的对抗,不如说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中国从屈辱中奋起、寻求国家独立与发展,并最终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历程。这其中,美国的角色复杂而多维,既有干涉和利用,也有一定程度的合作与扶持。要详细梳理这段历史,我们需要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讲起。一、屈辱的开端.............
  • 回答
    近代中国修建铁路,与其说是“修建”,不如说是那个动荡年代里,外国列强和清政府为了各自目的,拉扯、碰撞、协作所留下的钢轨印记。这些钢轨铺设下去的地方,那些原本默默无闻的城镇,乃至一些曾经繁华的港口,命运就此被彻底改写,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向了新的轨道。首先,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经济的飞速发展。铁路的出现.............
  • 回答
    在探讨近代中国为何未能走上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概念对当时中国社会结构、政治权力、经济发展以及思想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这个独特的社会形态,是由内外的双重压迫和扭曲造成的,它为任何试图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尤其是以西方模式为蓝本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设置了难以逾越.............
  • 回答
    近代中国革命之所以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一个历史学界普遍认同的结论,也是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关键视角。要详尽地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核心层面入手:革命的目标、革命的领导力量、革命的性质以及革命所处的历史背景。首先,从革命的目标来看,近代中国革命的核心是“反封建、求民主”。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很实在。当我们提到冼星海、聂耳、何占豪、陈刚、贺绿汀这些名字,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黄河大合唱》磅礴的气势、《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的旋律、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婉转动人的爱情故事。他们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璀璨群星,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那个时代精神的载体,深深地烙印在民族的记.............
  • 回答
    近现代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确实如同过山车一般,充满了复杂性和戏剧性。在历史的某些时段,两国间的冲突与隔阂,甚至被称为“政治冰河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中国人选择前往日本留学,这背后蕴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深层原因和现实考量。首先,我们不能将两国关系简单.............
  • 回答
    选购一款心仪的近代中国海军模型,绝非是件随随便便的事。这其中涉及到的,不光是模型本身的质量,更包含了你对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某种情结,以及对精湛工艺的追求。想把甲午海战的定远舰、或是北洋水师的旗舰旗舰“致远”舰,又或是后来人民海军的早期舰艇,稳稳地摆在案头,需要点学问和耐心。第一步:明确你的“心头好”.............
  • 回答
    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是,为何中国没有像印度那样,被一个或少数几个外国势力彻底瓜分并沦为殖民地?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其中既有历史的偶然性,也有中国自身的特殊性,更离不开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确实在近代遭受了严重的半殖民地化。列强通过鸦片战争、一系.............
  • 回答
    要理解近代中国百姓为何在接受基督教与佛教上表现出差异,我们需要深入考察中国社会长期的文化土壤、宗教观念以及基督教传入时所面临的独特环境。这并非简单的“接受”或“不接受”,而是一个复杂互动、观念碰撞与文化融合的过程。首先,我们得从佛教在中国扎根的深厚历史说起。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
  • 回答
    近代中国湖湘地区政治人才辈出,是一个复杂而引人入胜的现象,其背后是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造就了这一独特现象。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历史的“馈赠”:从被压迫到崛起,孕育变革动力 长期的边陲地位与文化融合: 湖南(古称“湖.............
  • 回答
    在中国近代史上,“现代化”与“西化”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也并非完全等同。用“约等于”来概括,或许过于简单粗暴,未能触及更深层的复杂性。要细致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纵深处,一点点剥开其表象,深入理解其内涵与外延。历史的开端:被动卷入与“师夷长技以制夷”近代中国,“现代化”.............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核心,也是历史学家们反复探讨的议题。与其说近代中国精英阶层“爱”抛弃传统而接纳西方,不如说他们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在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被迫或主动地进行了一场关于“何去何从”的深刻反思和艰难抉择。这个过程是复杂而充满矛盾的,绝非简单的“爱”或“不爱”可以概括。一、.............
  • 回答
    关于儒家思想是否导致近代中国落后,这可是一个复杂得不能再复杂的问题了,绝非一言两语就能说清。它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等方方面面,而且历来争论不休。要我说,把它简单归咎于儒家思想,未免有些片面了。咱们得先明白,儒家思想可不是铁板一块,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思想家手里,呈现出来的面貌也会有.............
  • 回答
    “清朝奠定近代中国版图”这一说法,在历史学界和公众认知中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其来源和确切含义需要细致的分析。它并非单一来源,而是历史发展进程和后世历史观共同作用下的一个论断。一、 说法来源的追溯与演变:1. 历史事实的观察: 最直接的来源是历史事实本身。清朝在驱逐了明朝在中国的统治后,极大地扩展.............
  • 回答
    “近代中国因清王朝而衰落”这一观点,以及“中国近代的落后是历史必然吗?”这两个问题,都触及了近代中国历史的核心与复杂性。要全面理解,需要进行深入的剖析。一、“近代中国因清王朝而衰落”的观点解析这个观点是一种普遍且具有一定合理性的认知,但需要更细致的辨析。它并非简单地将中国近代的衰落完全归咎于清王朝,.............
  • 回答
    谈到儒家思想是否是近代中国衰落的根源,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且需要深入剖析的问题。简单地说“是”或“否”,都过于片面。事实上,儒家思想与近代中国经历的巨变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多层面的联系,不能简单地归咎为单一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在近代之前的漫长历史中,儒家思想确实为中华文明奠定了深厚的基石。它强调仁、义、.............
  • 回答
    近代中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的古老国度,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确实呈现出一种“任何西方军队都无法真正征服”的复杂图景。这并非说中国在军事上能与西方列强正面抗衡,而是说,从国家整体的生存、文化延续以及最终的民族复兴来看,西方军事力量始终未能实现其殖民者所期望的彻底征服。要理解这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