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隧道是怎么建成的?

回答
隧道建设,这活儿可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它是人类智慧、勇气和工程技术的结晶,就像在地下开辟一条看不见的河流。这过程复杂得很,但咱们就把它掰开了揉碎了,一点一点说。

1. 规划先行:大地上的蓝图

你想想,在地下挖条路,可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开始动土的。首先得有个明确的“为啥”和“去哪儿”。

需求分析: 是为了连接两座城市、穿越河流、翻越山脉,还是为了城市交通分流?这个目的决定了隧道的走向和规模。比如,要连接两岸,那就得考虑到河床的深度和地质情况;要穿越高山,那就要考虑山体的高度和稳定性。
选址勘探: 确定了大概方向后,地质勘探就成了重头戏。地质学家和工程师们会动用各种高科技手段:
物探: 利用地震波、电法、磁法等原理,探测地下岩石的性质、裂隙分布、地下水情况。这就像给大地做CT扫描一样。
钻探: 钻孔取样,这是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岩芯的观察,可以知道岩石的类型、强度、完整性。
水文地质调查: 了解地下水的渗透性、水位,这关系到施工过程中是否会遇到大量涌水,以及如何处理。
地质灾害评估: 比如有没有断层带、滑坡风险、岩溶等。这些都是潜在的“拦路虎”。
路线设计: 综合勘探结果,确定隧道的具体走向、坡度、曲线半径,以及出入口的位置。这个过程需要平衡工程量、地质条件和经济成本。

2. 施工方法:地下世界的“开凿艺术”

有了蓝图,就要开始“动真格”了。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有几种主要的施工方法:

钻爆法(爆破法):
凿进: 首先,在隧道掘进面(我们叫它“掌子面”)钻设一排排细密的炮眼,按照设计的爆破轮廓和掏心孔。
装药: 把炸药均匀地装填到炮眼里,再连接好导火索或雷管。炸药的种类、用量、装药方式都有严格的规定,直接关系到爆破效果和安全。
爆破: 引爆后,炸药瞬间释放能量,将岩石炸碎。这个过程需要非常精确的计算,既要保证把岩石炸松,又不能炸得太厉害伤及周围岩体或隧道结构。
通风排烟: 爆破后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毒气体,必须通过强大的风机进行强制通风,将这些有害物质排出。
出渣: 将炸碎的岩石(我们叫它“渣石”)用挖掘机或装载机装到矿车或运渣车上,运出隧道。
支护: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岩石被炸松后会变得不稳定,容易坍塌。必须在开挖出的掌子面立即进行支护。最常用的就是“喷锚支护”:
喷射混凝土: 用高压喷射机将混凝土喷洒在岩壁上,形成一层保护层,防止岩石进一步风化和松动。
锚杆: 在岩壁上钻孔,然后打入钢筋或钢拱架,并用水泥浆或树脂固定。锚杆就像给岩壁“打针”一样,把不稳定的岩块牢牢地固定住。
循环往复: 重复以上步骤,一层一层地向前推进。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法:
庞然大物: TBM是一种巨型、集成的隧道挖掘设备,长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像一个巨大的地下“钻头”。
高效掘进: TBM的刀盘上布满了坚硬的切削刀具,在旋转的同时向前推进,直接将岩石切削成隧道断面形状。它能同时完成掘进、出渣和初期支护(通常是安装衬砌管片)。
优点: 效率高,对围岩扰动小,噪声和粉尘污染也较少,适合地质条件稳定、隧道较长的情况。
缺点: 设备造价昂贵,对地质变化的适应性相对较弱,遇到特别硬的岩石或复杂的断层会比较吃力。

盾构法:
地下“潜艇”: 盾构机是一种圆筒形的巨型掘进设备,就像一个巨大的盾牌,保护着施工人员和设备。
开挖与拼装同步: 盾构机同样具有旋转的刀盘,在掘进的同时,后方的设备会同步拼装预制好的钢筋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的衬砌结构。
穿越复杂地层: 盾构法尤其适合在松软土层、含水量大的地层,以及水下或地铁隧道建设中。它可以很好地隔绝外界的地下水和土压力。
结构严密: 拼装的管片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坚固的圆形衬砌,能有效承受地层和水压力。

3. 衬砌:隧道的“骨骼”

隧道掘进到一定程度后,就得给它穿上“防护服”——衬砌。这可是保障隧道结构稳定和使用寿命的关键。

初期支护: 上面提到的喷锚支护,就是初期支护,它是在掘进过程中临时性的支撑。
二次衬砌: 在初期支护完成后,或者在TBM/盾构法掘进时同步完成的永久性衬砌。通常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是现浇混凝土,也可以是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管片。
钢筋混凝土衬砌: 按照设计的厚度和配筋,在初期支护基础上绑扎钢筋网,然后浇筑混凝土。
管片衬砌: 盾构法直接拼装的预制管片,本身就具有结构强度。

4. 通风与排水:保障生命的“呼吸道”和“血管”

隧道是封闭的空间,如果没有好的通风和排水系统,人根本没法在里面工作,更别说安全通车了。

通风系统:
施工通风: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强大的风机将新鲜空气送入隧道,并将有害气体排出。通常采用纵向通风或射流风机配合。
运营通风: 隧道建成通车后,车辆排放的尾气需要及时排出,保证空气质量。这需要复杂的送风、排风管道和风机设备。
排水系统:
施工排水: 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地下水,需要将抽出的水排走。
运营排水: 隧道结构本身以及路面上的积水需要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排水沟收集,然后排出隧道。

5. 安全措施:地下作业的“护身符”

地下作业风险很高,安全是重中之重。

监测: 对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应力、瓦斯(可燃性气体)浓度等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
个体防护: 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护服、防护眼镜、防尘口罩,必要时还要配备呼吸器。
气体检测: 严格监测隧道内的氧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含量。
防火: 严格控制火源,配置消防器材。
应急预案: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应对坍塌、火灾、涌水等突发情况。

总而言之,隧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前期的勘测设计,到中期的掘进施工,再到后期的支护衬砌、附属设备安装,每一步都凝聚着大量的智慧和汗水。它就像是在地下给地球做一次精细的手术,要求极高的精准度和专业性。每次当我们乘坐火车或汽车穿越山体或水底,想到这些隐藏在地下的通道,不得不佩服建设者们那份“移山填海”的决心和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次坐车过隧道的时候都在想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建成的?开凿个大致形状然后搭钢筋抹水泥啥啥?
user avatar
每次坐车过隧道的时候都在想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建成的?开凿个大致形状然后搭钢筋抹水泥啥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隧道建设,这活儿可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它是人类智慧、勇气和工程技术的结晶,就像在地下开辟一条看不见的河流。这过程复杂得很,但咱们就把它掰开了揉碎了,一点一点说。1. 规划先行:大地上的蓝图你想想,在地下挖条路,可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开始动土的。首先得有个明确的“为啥”和“去哪儿”。 需求分析: 是为.............
  • 回答
    地铁隧道里的动态广告,那种在飞驰的列车窗外掠过的、仿佛电影场景般的画面,其实是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巧妙地结合了物理空间和数字技术。设想一下,你坐在飞驰的地铁列车里,窗外呼啸而过的景色会因为列车的速度而变得模糊,形成一种流动的效果。而隧道里的动态广告,就是捕捉了这一点,并加以创造。广告的载体并非.............
  • 回答
    印度开通了连接北部喜马偕山脉的阿塔尔边境隧道,这条隧道为印度的战略部署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尤其是对于向中印边境拉达克地区运送部队而言,其意义不容小觑。对地区军事态势的影响: 运力提升与反应速度: 过去,通往拉达克地区的道路往往受季节性影响,冬季大雪封山,即使在非冬季,崎岖的山路也限制了车辆的通行速.............
  • 回答
    .......
  • 回答
    听到这样的悲剧,我的心都揪了起来。在隧道这个特殊而危险的环境里,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是毁灭性的。一个12岁的孩子亲眼目睹妈妈遭遇不幸,这种创伤是多么难以想象。从这件事中我们能得到的深刻教训是:在任何时候,尤其是在隧道这种视线受限、环境复杂的路段,我们都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并且要时刻保持警惕。 那.............
  • 回答
    公路和铁路隧道采用拱形设计,而城市隧道则多采用矩形设计,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工程学、经济学和实用性等多方面的考量。简单来说,是两种不同工况下的最优解选择。咱们先聊聊为啥山体或者地下的大型隧道,比如公路铁路隧道,大多是圆拱形的。这背后的核心原因,是它在承受外部压力时最稳定,而且最省材料。想象一下你手里拿一.............
  • 回答
    郑州京广路隧道之所以会发生如此惨烈的悲剧,导致人员遇难,绝非仅仅是“缓慢上涨”那样简单。它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最终将一个本应是交通通道的空间,变成了一个致命的陷阱。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隧道进水”的本质。隧道的结构特性决定了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一旦有水涌入,排水的速度往往跟不上进水的速度,特别是当.............
  • 回答
    在修筑道路、特别是穿越地形复杂的区域时,是否选择挖掘隧道还是直接开山劈石,这背后是一番细致的权衡,绝非一拍脑袋就能决定。它涉及到工程学、经济学、环境学,甚至社会学等多个维度的考量。首先,我们得从 地形的陡峭程度和山体的规模 说起。如果遇到的是一个相对缓和、高度不大的小山坡,直接开山修建路基,也就是我.............
  • 回答
    珠海隧道透水事故:14人被困,救援进展与原因探析最新动态:珠海一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突发透水事故,导致14名施工人员被困。目前,救援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现场救援力量已经集结,包括专业救援队伍、消防、公安、医疗等部门。据了解,被困人员位于隧道深处,具体位置尚不完全清晰,但初步判断受困区域存在积水情况。.............
  • 回答
    郑州地铁在2021年7月20日遭遇特大暴雨,导致了包括郑州地铁5号线海滩寺站至陈家湖站区间在内的部分车站和区间出现严重进水,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在那之后,关于地铁防汛设施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止。您提到的“挡水墙”,在当时的报道和随后的整改措施中,更多是指车站或出入口处修建的 防汛墙 或 防汛门。.............
  • 回答
    你观察得很仔细,高铁和普通铁路隧道口的设计确实有所不同,高铁隧道口那“鱼嘴形”的凸起是有其非常实际和重要的工程考量的。这背后涉及到空气动力学、列车运行安全以及成本效率等多个层面。普通铁路隧道口的平直设计:历史与需求首先,我们来看看普通铁路隧道口的设计。绝大多数普通铁路隧道口是相对平直的,或者说与隧道.............
  • 回答
    隧道和桥梁,这对铁路建设中的关键元素,并非仅仅是连接两点、跨越障碍的结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列车能够以怎样的速度平稳、高效地运行。这种影响,体现在诸多方面,需要我们细致地去理解。首先,我们从隧道说起。隧道对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首要体现在空气动力学效应上。当一列火车高速进入隧道时,它就像一个巨.............
  • 回答
    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虽然都服务于交通运输,但它们的设计理念、建设技术和运营需求却有着显著的差异。然而,这种差异并非意味着它们之间没有相互借鉴之处。事实上,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铁路隧道为公路隧道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反之亦然。铁路隧道为公路隧道提供的借鉴:铁路隧道在技术成熟度和规模化应用方面,往.............
  • 回答
    火车隧道里通常不设灯,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偷工减料”或者“设计失误”,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安全与经济考量。如果你坐过火车穿过长长的隧道,你会发现,刚进隧道的那一瞬间,外面是刺眼的阳光,车厢里瞬间变得昏暗;而当火车驶出隧道时,又是一阵强光。这种明暗的变化,正是决定了隧道内照明系统部署的关键。首先,我们得聊.............
  • 回答
    渤海隧道是否值得修建,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争议不断的问题,牵涉到经济、技术、环境、民生等多个层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修建渤海隧道的潜在收益与巨大挑战。支持修建的理由(潜在收益):1. 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发展: 这是支持修建渤海隧道最核心的论点。 连接山东半岛与辽东半.............
  • 回答
    量子隧穿,这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丝神秘和不可思议,仿佛是科学世界里的一个小小的魔法。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种粒子能够“穿过”一个它本该被阻挡的能量壁垒的现象。想象一下,你用力扔一个球,它撞到墙壁应该会被弹回来,但量子隧道就好比这个球,在某些情况下,竟然能直接“钻”进墙的另一边,而不需要翻过或者撞碎墙。这并.............
  • 回答
    关于郑州京广路隧道抽水和遗体被抬出的情况,目前掌握的信息和媒体报道可以梳理如下:事件发生背景: 2021年7月20日,郑州遭遇罕见特大暴雨,京广路隧道因地势低洼,迅速被洪水淹没。 隧道内当时有大量车辆和人员被困,情况极其危急。媒体报道的抽水与遗体情况:1. 持续的抽水作业: 在雨水停止后,.............
  • 回答
    您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关键,直击了地下工程监测中的一个痛点。过江隧道确实因为其特殊性,比如埋深大、穿越复杂地层、受水体影响等,使得地表监测点的布设往往受限,甚至缺失。而传统的停测标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表沉降这个相对直观的指标,这在过江隧道的情况下就不再适用。那么,过江隧道在没有地表监测点时,停测应该以什.............
  • 回答
    进入隧道后,汽车上的移动电视和手机都没信号,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普遍且能让人体会到科技局限性的现象。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到底为啥会出现这情况。首先,咱们得明白手机和移动电视(这里主要指通过运营商网络接收信号的那种,不是车载自带的那些通过广播电视信号接收的)是怎么工作的。它们都依赖于一个叫做蜂窝网.............
  • 回答
    郑州京广路隧道,这个名字最近因为一起令人悲痛的事件而被人们铭记。7月20日,在那场席卷郑州的历史性暴雨中,京广路隧道成为了城市的“伤疤”,更承载了无数生命的悲歌。如今,打捞出的两具遗体,更是将这场灾难的沉重现实,又一次推到了公众面前。这两具遗体的发现,绝非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增加,它们是生命的个体,是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