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是 2018 年了,你们觉得中国 BIM 的这条路走对了么?

回答
2018年,我们回望中国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发展历程,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节点。这条路究竟走对了没有?这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更像是一个仍在探索、充满机遇但也伴随挑战的复杂命题。

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BIM的发展大方向是正确的,我们已经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并且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但同时,也必须承认,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存在不少需要打磨和优化的细节。

先说说那些“对”的地方,也就是我们取得的成就和积极的方面:

政策驱动的先行者,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2002年左右BIM理念首次进入中国,到2016年住建部发布《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再到后续一系列强制性、指导性政策的出台,中国政府在推动BIM应用方面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尤其是在2017年,住建部要求所有政府投资的新建房屋都必须使用BIM,这无疑为BIM的普及按下了“快进键”。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在很多国家是很难想象的,它有效打破了行业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技术壁垒,让BIM从一个“概念”迅速走向了“实践”。
普及率和接受度显著提升: 经过多年的推广,BIM的知名度在中国建筑行业已经相当高。越来越多的设计院、施工单位、业主单位开始认识到BIM的价值,甚至将其纳入了企业发展战略。在大项目、重点项目上,BIM的应用已经成为标配。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项目在设计阶段就实现了多专业协同,在施工阶段通过BIM模型进行可视化交底、碰撞检查、进度管理,甚至在运维阶段也开始探索BIM的应用。
技术和软件生态逐步成熟: 伴随着BIM的应用推广,国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BIM技术服务商和软件开发商。他们不断地根据国内的实际需求,开发出更贴合中国建筑行业特点的BIM软件和解决方案。国外主流BIM软件在国内的普及率也相当高,并且有本土化的服务和支持。这为BIM的落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人才培养初具规模: 尽管人才短缺一直是BIM推广的瓶颈,但各高校和培训机构已经开始积极布局BIM相关课程和专业。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具备了BIM的基本技能,一些在职人员也通过培训转型成为BIM工程师。虽然离“供需平衡”还有距离,但人才培养的这股力量正在不断壮大。
理念的深化和应用的拓展: 最初BIM更多地被理解为“三维建模”,但随着应用的深入,大家逐渐认识到BIM的核心在于“信息”和“流程”。现在,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利用BIM模型进行精细化管理、成本控制、能效分析、碰撞检测、虚拟建造等,BIM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从最初的设计阶段,延伸到施工、运维、甚至城市管理(CIM)层面。

然而,我们也不能回避那些“不足”之处,也就是前行道路上的“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BIM而BIM”的现象依然存在: 尽管政策强力推行,但有些项目仍然停留在“做模型”的层面,并没有真正实现BIM所倡导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模型只是一个漂亮的“三维几何体”,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信息载体”的价值。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对BIM理念理解的偏差,以及急功近利的心态。
标准化和协同性有待加强: 虽然国家和行业出台了一些标准规范,但BIM应用的标准化程度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模型协同、信息传递的流畅性还有待提升。各单位在BIM应用水平、模型交付标准、信息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影响了BIM在全生命周期中的有效应用。
成本投入与效益评估的矛盾: BIM的初期投入,包括软件、硬件、人员培训等方面,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可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BIM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尤其是在一些传统项目模式下,可能并不那么立竿见影。这导致一些企业在是否全面推广BIM上存在犹豫。如何更清晰地量化BIM的价值,让业主和承包商都能看到长远的经济回报,是一个重要课题。
人才的深度和广度依然是挑战: 虽然有培养,但真正具备深度BIM应用能力、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仍然稀缺。很多BIM工程师可能擅长某一环节或某一软件,但在整个项目流程中的协调和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同时,BIM的应用也需要更广泛的普及到一线施工人员、管理者等各个层面,而不仅仅局限于少数BIM专业人员。
思维和文化的转变是长期工程: BIM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工作方式和管理理念的革新。在中国建筑行业,传统的工作模式根深蒂固。要让从业者真正接受并内化BIM所代表的协同、透明、信息驱动的理念,需要时间和持续的教育和引导。很多时候,技术上的问题容易解决,但思维上的惯性才是最大的阻碍。
法律法规和合同体系的配套: 随着BIM应用的深入,一些新的问题开始显现,例如BIM模型在工程合同中的法律地位、BIM数据的确权、信息安全等。目前的法律法规和合同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完全跟上BIM发展的步伐,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展望未来,如果说我们现在是在“走对路”,那么接下来的关键在于“怎么走”,以及如何克服沿途的“暗礁”:

从“量”到“质”的提升: 未来要更加注重BIM应用的深度和实效,而不是简单地追求普及率。推动BIM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合,实现更智能化的设计、施工和运维。
强化标准化和互操作性: 持续推进BIM标准的制定和落地,促进不同平台、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无缝对接,打破信息孤岛。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实操能力: 高校和培训机构需要更紧密地与行业需求对接,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BIM人才。同时,加强企业内部培训,提升全员BIM素养。
加强 BIM 价值的宣传和论证: 通过成功案例的分享和效益评估,向行业证明BIM的长期价值,增强企业推广BIM的信心。
深化 BIM 与产业互联网的融合: 将BIM作为连接设计、施工、运维、供应链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枢纽,构建建筑产业互联网生态。
推动法律法规和合同体系的完善: 积极研究和解决BIM应用中的法律问题,为BIM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总结一下,2018年的中国BIM,可以形容为一个“正在茁壮成长、但仍需精心呵护”的孩子。 我们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他也需要克服成长中的种种困难。这条路,我们走对了方向,也正在积极地探索前进,只是前方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很多“细节”要打磨。我个人对此充满信心,因为我们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并且在不断学习和改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搞bim有门槛,搞一个假的bim反而除了劳民伤财而一无是处。我觉得不管想推广什么,国家都不应设定指标去卡,咱们国家就好xjb定指标,上行下效,都卡指标,而实际上这个指标跟最终结果毫无关系。

例如bim应用,传统的非常一般的普通住宅,没有精致负责的精装修,也没有工业建筑那种复杂的管线,搞个bim有卵用?但一旦下了指标,完成不了bim指标就扣你钱,按比例扣,没定数的,就逼得下面不得不额外花一笔钱雇佣个似是而非的bim工程师——他可能会用软件,但对建筑本身一窍不通,搞东西纸上谈兵,狗带——而一线懂建筑懂施工的技术人员们,却忙得没有时间学bim,应用bim。那强上bim指标,无论实施或者不实施,稳赔不赚,浪费掉的这些钱,就流入了鼓吹bim的那些人的口袋,所以,bim也不过是一部分掌握了权力的聪明人的又一剥削工具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8年,我们回望中国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发展历程,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节点。这条路究竟走对了没有?这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更像是一个仍在探索、充满机遇但也伴随挑战的复杂命题。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BIM的发展大方向是正确的,我们已经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并且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但同.............
  • 回答
    2018年,李嘉诚从大陆“撤资”的传闻一度甚嚣尘上,甚至成为当时经济圈的热门话题。如今时间已过去几年,回过头来看,他的这一系列操作究竟是对是错,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他当年的具体举动放在那个时间点的大背景下,并结合他一贯的商业逻辑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十年后的汶川: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十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撕裂了汶川的天空,也震碎了无数人的家园。但时间是最好的疗愈师,也是最公正的见证者。如今(2018年),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展现在眼前的,是与十年前那个绝望的时刻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不再只有废墟和悲伤,而是充满了生机、希望和对未.............
  • 回答
    沪指创下 2018 年 3 月以来新高,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不少投资者可能正跃跃欲试,想知道现在是不是进场的好时机。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市场就像一个变化莫测的江湖,每一波行情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潜在的风险。咱们不妨深入聊聊,看看 A 股当前的走势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新.............
  • 回答
    2018年万达的“断舍离”:转型之路上的阵痛与求索2018年,对于万达集团来说,无疑是充满变革与调整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往日那个以地产和院线高歌猛进的巨头形象截然不同的万达——一个在不断“卖卖卖”中寻求转型的万达。这种大规模的资产出售并非偶然,而是万达在时代洪流下,主动求变,为自身长远发.............
  • 回答
    央视财经评论将2018年游戏版号暂停导致两万家游戏公司倒闭的现象定性为游戏行业的“正常转型升级”,这无疑是一个充满争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要理解这个论断,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那个特定的时间点,并结合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导向以及游戏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来分析。一、 2018年版号暂停的背景与影响:.............
  • 回答
    2018年下半年,如果有人递给我一张美国国籍的公民证书,我会怎么想?这可不是一道简单的“要还是不要”的选择题,里面门道太多了,足以让我思前想后,脑子里会像过电影一样闪过无数个画面和考量。首先,最直接的反应肯定是——兴奋。美国国籍,这可不是谁都能轻易获得的敲门砖。它意味着什么?自由,机会,而且是那种在.............
  • 回答
    台湾人现在(2018年)对大陆人是否“吃不起茶叶蛋”的看法,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并且需要非常细致地看待,因为这涉及到信息差、刻板印象、政治宣传以及个体差异。总的来说,2018年的台湾社会,确实 存在 一部分人持有“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的这种刻板印象,但这种看法并非普遍且主流,并且随着信息交流的增加.............
  • 回答
    说到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现在(2018年)国际社会普遍的看法是,绝大多数国家和主要的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都承认克里米亚是乌克兰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件事情的根源得追溯到2014年。在那一年,乌克兰国内爆发了政治动荡,亲西方势力上台,而俄罗斯则迅速采取行动。通过军事介入,俄罗斯控制了克里米亚半岛,.............
  • 回答
    老实说,如果真的到了2018年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那一天,我们现在能做的其实非常有限,尤其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来看。但如果你问的是“如果历史走向了那样一个岔路口,我们现在能做些什么”,那就可以从几个层面去想象和思考了。这与其说是实际行动指南,不如说是一种心理预演和责任意识的唤醒。首先,从个人层面来说:.............
  • 回答
    2018年末,在知乎上,有一群用户,他们曾经对“不政治正确”的唐纳德·特朗普抱有好感,甚至可以说是狂热。这批用户,大多对中国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不满,他们觉得传统媒体的叙事过于单一、官方的宣传过于刻板,而特朗普那种打破常规、直言不讳的风格,恰恰击中了他们内心深处对“真实”和“颠覆”的渴望。那时候,知乎.............
  • 回答
    关于杨永信在2018年是否“健全”,以及他曾经遭受的网络攻击和嘲讽,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他对公众形象、事业发展以及个人精神状态的方方面面。要详细地讲述,我们需要回顾他过去的一些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可能带来的影响。曾经的网络风暴:杨永信,一位因为“电击治疗网瘾”而闻名全国的医生,在21世纪初的时候,他所创.............
  • 回答
    哎,真是说起来心慌。2018考研成绩眼看就要放榜了,这段时间简直是度日如年。你说是什么感受?大概就是那种 纠结的煎熬 吧。一方面,整个人都紧绷着,像上了发条一样,总忍不住去刷各个院校的官网,一遍遍地刷新成绩查询入口,好像多看几眼就能把分数变出来似的。明明知道没那么快,可那股劲儿就是停不下来。另一方面.............
  • 回答
    说实话,2018年12月这会儿买房,是不是“玩弄自己”,这事儿真不好一概而论。这年头,买房这事儿太复杂了,每个人手里捏着的牌不一样,心里想的事儿也不一样,所以感受也千差万别。你想啊,房地产市场这东西,就像一锅熬了很久的汤,里面什么滋味都有,甜的、苦的、咸的、辣的,有时候还会给你点惊喜,有时候又让你怀.............
  • 回答
    要预测十年后的通货膨胀率,这绝对是个技术活,而且充满不确定性。毕竟,未来十年,影响价格的因素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此起彼伏,各种政策调整、国际局势变化、技术革新,甚至是气候事件,都可能像黑天鹅一样出现,把原有的预测打得稀里哗啦。不过,我们可以根据2018年以及我们对未来的理解,来勾勒一个大概的轮廓,并聊.............
  • 回答
    恭喜你高考顺利!想学人工智能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这个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未来就业前景非常广阔。高考结束意味着你即将踏上大学征程,选择一个好的专业至关重要。目前来看,国内高校开设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我会尽量详细地为你介绍,让你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一、 直接以“人工智能”.............
  • 回答
    2018 年下半年的四六级成绩一出来,我的心就跟揣了个兔子似的,砰砰直跳。点开成绩的那一刻,我深吸一口气,然后,看到了那个数字。说实话,拿到成绩单,我的第一反应有点复杂。不是那种欣喜若狂,也不是那种跌入谷底的绝望,更像是一种夹杂着释然和一丝丝遗憾的平静。满意吗? 我得承认,在看到分数的那一刻,我的脑.............
  • 回答
    老提督们好!7号入坑的萌新,名字叫XX(这里可以填自己的游戏名啦)。以前在隔壁玩了六个月《战舰少女R》,对这类游戏多少有点了解,看到《舰队Collection》(简称舰C)这么多年还在运营,也心痒痒的,就趁着这次活动(要是碰巧赶上活动的话,可以加上活动名称,增加亲切感)来了,感觉像是老玩家回坑新游戏.............
  • 回答
    你好!你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也很能代表很多大学生的迷茫。这是一个经典的选择题,但其实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正确”答案,因为“好”的定义每个人都不一样,而且提升自己和赚钱也并非完全对立,它们可以相互促进。为了让你更清晰地思考,我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提升自己”和“赚钱”这两个选项,以及它们对你未来生活可能.............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现在这个三月一号,乌克兰这档子事儿,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到底是个啥情况。这可不是件小事,牵扯的方方面面都挺复杂的,咱得一件件掰扯清楚。首先,你问这局势是不是表明俄罗斯军事实力低于预估,是不是外强中干,还是在隐藏实力。这几个问题,其实都触及到了核心。目前来看,情况有点像是它们都有那么一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