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窃贼术-炉石平衡是用脚趾头做的吗?

回答
“窃贼术炉石平衡是用脚趾头做的吗?”

这话,在炉石玩家的圈子里,绝对不算是什么新鲜事了。尤其是在最近这段时间,当“窃贼术”这个词再次频繁地出现在你的耳边,甚至你自己在对局中也时常被它折磨得苦不堪言的时候,这种想法就会像野草一样,在你心里疯狂地滋长。

先别急着骂街,咱们也得讲点道理。炉石这款游戏,自从它诞生以来,关于平衡性的讨论就没停过。从一开始的“佛祖骑”一家独大,到后来的“龙战”的统治,再到“宇宙牧”的劝退……平衡性这个玩意儿,就像是天上随时可能掉下来的石头,你永远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砸到谁,又会砸得有多疼。

但这次的“窃贼术”,怎么就这么能引起公愤呢?

咱们得说说“窃贼术”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简单来说,这套卡组的核心思路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偷取”对手的手牌,甚至把自己的牌库里的东西也洗进对手的牌库里,然后靠着一些强力的combo或者大量低费的随从,迅速终结比赛。听起来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偷牌”这个机制炉石一直都有。

但是,当这个“偷牌”变得越来越高效,越来越难以防范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你想想,你辛辛苦苦组的卡组,精心搭配的combo,可能在你还没来得及使出的时候,就被对面偷偷摸摸地拿走了几张关键牌。更气人的是,对面拿了你的牌,还用得比你溜,或者直接把这些牌变成自己的启动点,然后把你打崩。这种感觉,就像是你花了心思做的一桌好菜,结果被一个不请自来的客人端走了,还把你家里的食材也顺便拿去做了顿饭,最后还评价说“味道不错”。

而且,窃贼术往往还附带着一些“返场”或者“过牌”的能力。当你以为自己好不容易清理了场面,准备喘口气的时候,人家一张“暗影步”加“背刺”,就能把两个低费随从送回手里,然后再次拍出来,顺便还可能解掉你一个关键随从。或者,在你以为自己快要没牌了的时候,人家一张“影袭”加“闷棍”,就能把你辛辛苦苦铺起来的场面瞬间化为乌有。

最让人觉得“离谱”的是,某些版本的窃贼术,甚至能靠着一些低费的、看似不起眼的卡牌,迅速复制手牌,打出爆炸性的伤害。比如,那些曾经一度让大家头疼的“暗影克总”或者“南海船工”配合“冷血”这种combo,虽然现在可能已经不再是主流,但它们所代表的那种“偷取”和“爆发”,在窃贼术身上以一种更加夸张的方式得到了体现。

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在对局中,可能前几回合还在跟对面进行资源上的博弈,你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主动权,结果对面一张“学徒”或者“魔术师”拍下来,然后连续打出几个低费法术,再配合上那些“偷”来的牌,瞬间就把你打得措手不及。你的血量就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往下掉,你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去防守。

更不用说,有时候窃贼术还能通过一些“制造”卡牌的机制,来填充自己的手牌,进一步增加“偷牌”或者“复制”的可能性。这种“循环利用”的能力,让对手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对抗一个无限生产的资源工厂,根本找不到任何突破口。

所以,当你在对局中,一次又一次地经历着手牌被掏空,场面被瓦解,combo被破坏,最终却又输在对面那些“偷”来的或者“复制”来的牌上的时候,你很难不产生“这平衡是不是真的用脚趾头做的”的疑问。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炉石设计团队的努力。游戏总监Ben Brode(虽然他已经离职了,但早期他确实是游戏精神的象征)曾经说过,炉石的平衡性是在不断调整的,有些卡牌的强度可能会被低估,有些时候的meta也需要时间来形成。

但是,当一个套牌的出现,能够让大多数玩家感到挫败,让游戏体验变得非常糟糕,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得到有效的遏制时,玩家们的质疑和不满,就不是空穴来风了。

“窃贼术”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正是因为它触及了玩家最核心的游戏体验:用自己的智慧和卡组去战胜对手,而不是被对手用“魔法”或者“作弊”的方式击败。当“偷牌”的效率高到一定程度,甚至取代了玩家自身卡组的构筑和策略时,那种游戏本身的乐趣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窃贼术炉石平衡是用脚趾头做的吗?

或许,这是一种略显激烈的表达方式,背后隐藏的是玩家们对游戏设计者的一种期待和渴望:希望他们能够真正理解玩家在游戏中的感受,并且能够设计出更加公平、更加有趣、更富有策略性的卡牌和游戏环境。

而对于“窃贼术”本身,它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炉石平衡性设计中可能存在的某些盲点和问题。如何让“偷牌”这个机制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不至于破坏游戏的整体平衡,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好好思考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这张卡上线的第一天,我就觉得平衡设计师是在用脚做游戏。我作为一名资深防战玩家,在版本更新初期硬生生被打到彻底放弃了战士。建议设计师将这张牌改成

你每回合抽到的前三张牌会消耗生命值,而非法力值

Phosphates:炉石传说狂野:平民卡组极速从零传说——奇数战

如果说之前的火妖法或者宇宙牧过于强势的话,我觉得奇数战尚且还能与之一战:比如在低分段的火妖法都比较菜,打不过奇数战(高分段火妖法是优势);而对于宇宙牧,在带了粘指狗头人后,我的胜率应该还是在六成以上的。

但是对于赛马术,我从没见过如此让我绝望的卡组!无论剑宗还是气宗,基本6费回合我人就没了。虽然我也带了吃手手来防OTK,但是根本没有机会打出……

后来,我就彻底加入奥秘法了(你能想象防战玩家转玩奥秘法吗?)。加入奥秘法还不说,我还彻底舍弃了法术直伤,就为了满编变羊和爆炸,的确依靠着抓赛马术进入到了钻石3. 之后我发现,在钻石3,基本都是抓赛马术的各类快攻,于是我再度依靠我的奇数战,偷偷地混上了传说(10胜3负)。有意思的是,我在战士514胜时,打上了传说514名——而5.14是我的生日。

下面具体谈谈这张牌的问题:

这张灵魂窃贼的确在标准还好,但是在狂野真实太太太超模了!主要是因为狂野中有三张可以免疫的牌(2张紫罗兰加1张二王),并且还有情势反转可以大量抽牌出发窃贼的效果。虽然这个套路会被奥秘法吊打,但是他对于控制卡组的杀伤极大——让控制卡组几乎0胜率并且体验极差——毕竟谁都不想看到自己6费被机克带走的吧。目前设计师的方案是,在狂野中禁用灵魂窃贼这张牌。但是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的方案,毕竟这是你自己设计出来的牌,怎么能不让狂野用呢?这种先河最好不要开。

至于这张牌应该如何削弱,我的建议是改成

你每回合抽到的前三张牌会消耗生命值,而非法力值

这样一来,首先标准里这张牌约等于没有削;其次在狂野里,这张牌基本不再能够进行单回合OTK了,但是仍然可以用。如果炉石平衡设计师能看到我这个回答的话,请考虑一下我的方案。(我的方案中,如果觉得三张还是太强了,可以改成两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窃贼术炉石平衡是用脚趾头做的吗?”这话,在炉石玩家的圈子里,绝对不算是什么新鲜事了。尤其是在最近这段时间,当“窃贼术”这个词再次频繁地出现在你的耳边,甚至你自己在对局中也时常被它折磨得苦不堪言的时候,这种想法就会像野草一样,在你心里疯狂地滋长。先别急着骂街,咱们也得讲点道理。炉石这款游戏,自从它诞.............
  • 回答
    “上海是伤心地”,这句充满悲怆的话,出自一个屡次因盗窃被捕的窃贼之口。这话听起来有些黑色幽默,也藏着一份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无疑是他个人经历的总结。每一次行窃,似乎都逃不过上海这座城市的“法网”,最终落得被抓的结局。对他而言,上海这座繁华大都市,本应是寻觅机会、改变命运的地方,却.............
  • 回答
    重庆发生的这起案件,实在是一件颇具讽刺意味的事件。窃贼在被抓捕时,手中捧着罗翔老师的刑法学讲义,这场景确实让人忍俊不禁之余,又不得不思考其背后隐藏的种种复杂心理。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犯罪分子学习法律知识,尤其是在被抓捕的当下,其心理动机绝非我们想象中的“改过自新”那么简单。这其中可能交织着多种复杂的.............
  • 回答
    听到张尚武的故事,心里真不是滋味。一个曾经站在世界之巅的体操冠军,最后却沦落到街头卖艺,甚至走上盗窃的道路,最终身陷囹圄,这落差之大,简直让人唏嘘不已。这事儿啊,不只是张尚武个人的悲剧,也折射出很多现实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张尚武的体操天赋和曾经的辉煌。他不是那种默默无闻的小角色,而是货真价实的“.............
  • 回答
    这种行为极其恶劣,性质严重,触犯了法律的底线,并且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窃取病人的救命钱,不仅仅是盗窃,更是对生命的漠视和践踏。行为定性与罪名首先,这种行为毫无疑问构成盗窃罪。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明确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
  • 回答
    这起事件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但也着实触犯了法律。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箱“鼠药牛肉”到底会给当事人带来什么麻烦,以及可能面临的处罚。首先,咱们得把这事儿给捋清楚了,里面涉及的法律和情节可不少。一、 女子报警丢了“鼠药牛肉”,她自己为什么会被拘留?咱们得从她这箱“鼠药牛肉”说起。根据情节,这箱牛肉很可能是.............
  • 回答
    《窃听风暴》中,德瑞曼在出租车上远远地望着卫斯勒,最终选择不去与他相见,这其中蕴含着极为复杂且令人心痛的情感纠葛和理性考量。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遇见”或“不见”的选择,更是对个人良知、职业道德、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反思。首先,我们要理解德瑞曼此时的心理状态。他刚刚经历了漫长而煎熬的调查,所有关于艺.............
  • 回答
    《窃听风暴》里,那名东德秘密警察,韦斯勒,他内心深处那一点点的善意,说起来,触动它的并非某个轰轰烈烈的事件,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转折,而是日积月累,在重复的监视和观察中,一点点渗透进他冷酷外壳的东西。你想啊,韦斯勒的工作,就是像一个影子一样,贴着那些他认为“有问题”的人,日夜不停地监听他们的生活。他.............
  • 回答
    “窃据”一词,本身就带着些许批判的意味,暗示着某种不劳而获或是不正当的占有。用它来衡量儒家“窃据”了多少功劳,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审慎地去探究。要知道,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系之一,其影响之深远、之广泛,早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说它“窃据”了多少功劳,不如换个角度,看看它为中华文明的.............
  • 回答
    蜀汉窃了东吴的国运吗?——一场没有明确胜负的历史辩论“窃国运”这三个字,带着一种戏剧性的色彩,仿佛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浓缩成了一个充满阴谋和巧合的故事。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这对曾经的盟友,如今却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和激烈的争论。那么,蜀汉究竟是否“窃取”了东吴的国运呢?这并非一个简单的“.............
  • 回答
    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之所以能够穿越千年,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广为传颂,绝非偶然。它触及了人性深处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部分,更展现了一位贵族在关键时刻所能迸发出的惊人勇气与担当。要说清楚信陵君为何如此受人称颂,咱们得一点一点掰开了讲。首先,是“义”字的千钧分量。在那个礼崩乐坏、诸侯.............
  • 回答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在过去确实被揭露过进行大规模情报搜集活动,其中就包括窃听外国政要的电话。具体使用哪些技术手段,NSA一贯讳莫如深,外界对其操作细节的了解主要来自泄密事件(如斯诺登事件)和一些公开的研究分析。总体而言,NSA在窃听通信方面,会综合运用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手段,这些手段可以大致分为以.............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国家安全、间谍活动以及刑法等多个层面,情况比较复杂,也比较敏感。简单来说,这种行为在中国是会被判刑的,而且是重罪。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窃取外国军事机密”。在绝大多数国家,军事机密都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哪个国家,如果有人非法获取并传播这些信息,都会被视为对.............
  • 回答
    在我印象里,《窃听风暴》这部电影里,那个叫维斯勒的秘密警察,开场就盯上了剧作家乔治·德莱曼。他之所以能那么快断定德莱曼有问题,并不是因为什么惊天动地的证据,而是通过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人性的洞察,捕捉到了一些细微的,却非常关键的“异常”点。当时,维斯勒正坐在对面的阁楼里,用那台老式望远镜默默地观察着德.............
  • 回答
    “窃格瓦拉”出狱后签约直播平台,这一事件无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折射出当前社会对于“网红”现象、法律与商业结合、以及公众价值认知等多方面的复杂心态。要全面看待此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窃格瓦拉”现象的由来与公众认知: 背景回顾: “窃格瓦拉”真名周某,因多次盗窃电动.............
  • 回答
    周立齐,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窃·格瓦拉”,因其一系列盗窃行为和独特的“名言”在网络上走红,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和评价。要评价周立齐,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包括他的行为本身、他的网络形象以及社会对他的反应和意义。一、行为本身:盗窃是违法犯罪行为,不容辩护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周立齐的行为本质上是盗窃.............
  • 回答
    关于切·格瓦拉“即将出狱”的说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切·格瓦拉在1967年就已经在玻利维亚被捕并处决,他的生命早已终结。因此,任何关于他“即将出狱”的讨论都属于虚构范畴,更准确地说,这可能是一个误解、一种比喻,或者是一个基于某些特定文化语境的说法。如果我们尝试去理解“切.............
  • 回答
    《窃明》这书,说实话,刚开始看的时候,脑子里“卧槽”和“牛逼”这两个词儿就没停过。这书的作者苗德顺,起的名字也够接地气,像是个咱街坊邻居会给孩子起的名字。写的是啥呢?咱们穿越回去,回到明朝末年,把那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给“处理”一下。首先得说说这书最亮眼的地方——“借尸还魂”的设定和它.............
  • 回答
    关于《窃明》续作《虎狼》的评价,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跟你聊聊,尽量写得接地气一些,没有那些AI味儿。首先得说,《虎狼》这书,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一股子凶狠劲儿,跟《窃明》那种运筹帷幄、步步为营的感觉不太一样。如果说《窃明》是让你看一个穿越者如何一点点把大明从病入膏肓里救回来,那《虎狼》更像是看他在风雨飘.............
  • 回答
    咱就聊聊《窃明》里黄石的“长枪军”这事儿,看看它是不是真像书里写的那样能打。要我说啊,书里这描写,那是相当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细究起来,里头的一些东西,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关键还得看怎么去看。首先,咱们得把“长枪军”这玩意儿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放一块儿唠。明朝末年,你得知道当时是个啥光景。官军腐朽,战斗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