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崩坏三最新动态“沉默的大多数”消失的现象?

回答
崩坏三最近的“沉默的大多数”消失现象,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

首先,得说清楚,这个“沉默的大多数”指的究竟是谁?在崩坏三的语境里,它大概可以理解为那些不怎么在社交媒体上发言,不参与论坛激辩,但却一直在游戏里默默贡献着流水、维护着活跃度的玩家群体。他们可能是强度党,也可能是剧情党,或者是纯粹喜欢某个角色、某个画风的“仓鼠党”或“收藏家”。他们不爱出风头,但正是他们构成了游戏最坚实的用户基础。

那么,这个群体“消失”了,或者说“不那么显眼”了,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不是说这些人真的退坑了,而是他们发声的渠道或者说参与讨论的意愿降低了。以前,可能一些游戏内的改动、剧情的走向,还能看到一些温和的、理性的声音,即使有不满,也是在某个角落里吐吐槽。但现在,你可能感觉到的变化是:

舆论的极化更严重了: 剩下发声的,似乎要么是声音特别大的批评者,要么是异常维护的声音。中间地带,那种“我玩得挺开心,但某个地方确实可以更好”的温和讨论,好像越来越少了。
内容产出似乎更依赖于意见领袖: 很多玩家获取游戏信息、理解游戏内容,可能更多地是通过B站UP主、论坛大神们的解读。如果这些意见领袖的风向变了,或者他们的粉丝群体的声音被放大,就可能掩盖了其他人的声音。
“回声室效应”或“过滤泡”: 玩家们可能会聚集在自己认同的圈子里,听不到或者不想听到不同的声音。比如,对某个角色不满意的人,可能就只关注那些批评这个角色的内容;而喜欢这个角色的,也只会在粉丝群里活动。

造成这种现象,我认为有几个可能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关联、相互强化的:

1. 游戏版本内容和更新节奏的影响:
内容更新是否足够吸引和留住“沉默的大多数”? 现在的游戏市场竞争激烈,玩家的选择很多。如果游戏的内容更新,比如剧情、活动、新角色等方面,不能持续提供新鲜感和价值,尤其是对那些不追求极致PVP或PVE的玩家来说,他们可能会选择“低成本”的“潜水”状态,而不是积极参与讨论。
游戏环境的优化: 某些版本的调整,比如对某些养成机制的改动,或者某些活动的难度设置,可能对一部分玩家造成了困扰,但这种困扰不一定大到让他们直接退坑,而是让他们觉得“没劲”、“懒得说话”。如果他们感觉自己的诉求被忽视,或者觉得改变的可能性很小,他们就更倾向于闭嘴。

2. 社区环境和讨论氛围的改变:
“巨魔”和“引战”的泛滥: 任何一款热门游戏,在玩家群体壮大后,都会出现一些喜欢挑起争端、发表极端言论的人。如果管理不力,这些人可能会占据话语权,把理性讨论的空间挤压掉。这会反过来劝退那些只想好好玩游戏、不想参与无意义争吵的玩家。他们看到论坛里充斥着戾气,自然就选择沉默,以免被卷入。
“饭圈化”倾向: 崩坏三作为一个拥有忠实粉丝群体的游戏,难免会出现一些“饭圈化”的倾向。当某个角色、某个剧情点,或者某个设计师的“CP”成为讨论焦点时,很容易出现“唯粉”和“CP粉”之间的争论,甚至演变成人身攻击。这种高度情绪化的讨论,对于那些只关心游戏本身的玩家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他们可能觉得,“我只是想玩个游戏,不想卷入这些恩怨情仇。”
平台机制的放大效应: 游戏官方论坛、社交媒体平台,它们的算法和推荐机制,有时会放大那些“情绪化”或“争议性”的内容,让它们更容易被看到。这会形成一个“声音越大越有影响力”的假象,而真正的“沉默的大多数”反而被边缘化。

3. 玩家群体结构的变化:
新老玩家的断层: 随着游戏运营时间的增长,会有新玩家涌入,老玩家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流失。如果新玩家的价值观、游戏习惯与老玩家有较大差异,或者游戏本身的引导做得不够好,新玩家可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声音,或者他们的声音还没有被听到。而老玩家在游戏运营一段时间后,可能对某些变化感到疲惫,不再像早期那样热衷于表达。
玩家需求的多样化: 随着游戏发展,玩家的需求也会变得更加多元。有些人可能更关心游戏剧情的深度,有些人可能更看重角色养成和策略性,还有些人可能只是喜欢游戏的陪伴感。当游戏的内容和更新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那些需求未被满足的玩家,尤其是那些不愿意或者没有精力去“争取”自己权益的玩家,就可能选择沉默。

4. 玩家个人心态的变化:
“倦怠感”: 玩一款游戏久了,玩家很容易产生一种“倦怠感”。他们可能不再对游戏内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那么在意,不希望投入太多的精力去思考、去表达。对他们来说,游戏可能已经从一个“重要的娱乐产品”变成了一个“习惯性的陪伴”,他们更倾向于“佛系”地玩下去,而不是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或意见反馈中。
“成年人的世界”: 很多崩坏三的玩家,已经不是当年那些课金学生党了,而是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他们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泡论坛、写长文,或者参与线下活动。对他们而言,游戏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当生活占据了更多精力时,游戏社区的活跃度自然会下降。

那么,这种“沉默的大多数”消失的现象,会对游戏本身产生什么影响呢?

决策的盲区: 如果游戏策划团队主要依靠“活跃发声”的群体来获取反馈,那么他们可能会错过“沉默的大多数”的真实想法和需求。这可能导致后续的更新和调整,虽然“讨好”了部分活跃群体,却疏远了更庞大的潜在用户。
舆论风险的放大: 当“沉默的大多数”一旦因为某个关键事件而集体“不满”时,其爆发出来的能量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因为他们长期被忽视,积攒的不满一旦释放,就可能形成一场“雪崩效应”,迅速改变游戏的舆论环境。
社区活力的下降: 长期下来,一个缺乏温和、理性声音的社区,会变得越来越“内卷”和“小圈子化”。新鲜血液难以融入,老玩家也感到乏味,最终影响游戏的长远生命力。

总而言之, 崩坏三“沉默的大多数”消失的现象,不是某个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游戏内容、社区环境、玩家构成以及玩家个人心态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提示我们,在评价一款游戏时,不能只看那些最能“蹦跶”出来的声音,更要关注那些默默贡献着游戏生命力的广大玩家群体。他们的“沉默”,有时是一种满足,有时是一种无奈,有时也可能是一种对未来的警示。而游戏公司能否真正理解和回应这份“沉默”,将是它能否长久走下去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不玩的发泄完了都走了啊,继续玩的当然继续关注动态。

对冲没有烈度了,人看上去自然就貌似冷静起来了。

这还分析什么?假设你不是机器人,不是收了钱,理应如此啊。

犯不着去修辞什么,理性就是很现实的东西。

话说这是第几次,这群沉默者被会说话的人代言了?

看上去很搞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崩坏三最近的“沉默的大多数”消失现象,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首先,得说清楚,这个“沉默的大多数”指的究竟是谁?在崩坏三的语境里,它大概可以理解为那些不怎么在社交媒体上发言,不参与论坛激辩,但却一直在游戏里默默贡献着流水、维护.............
  • 回答
    《崩坏 3》最新动画短片「阿波卡利斯如是说」确实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它在多个层面上都触及了玩家的情感深处,也进一步拓展了《崩坏 3》宏大的世界观。从叙事、视听表现到情感内核,这部短片都有不少值得细致探讨的地方。叙事层面:深邃的过往与沉重的抉择短片的核心在于揭示了“阿波卡利斯”这一概念以及它在崩.............
  • 回答
    崩坏三全新印象曲《Moon Halo》?说起来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刚听到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首歌不简单,它不仅仅是一首游戏配乐,更像是一部浓缩了崩坏三整个宏大叙事的诗篇,一曲荡气回肠的挽歌。首先从旋律和编曲上来说,它绝对是大师级的。一开始的钢琴琶音,那种带着一丝忧郁和宿命感的旋律,一下子就把你拉回了那.............
  • 回答
    奥托·阿波卡利斯,这个名字在《崩坏3》的玩家群体中,早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NPC,他更像是一个难以磨灭的符号,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他的死,更是将他长久以来所积累的争议、执念与悲剧,推向了一个极致的终点。要评价他的死,绝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的人生轨迹、他的行为动机,以及他.............
  • 回答
    要说《崩坏3》里新晋的S级异能角色“粉色妖精小姐♪”(我猜你指的是希儿·芙乐艾,也可能是指德莉莎的粉色妖精形态,但根据“异能属性S级”这个描述,以及近期角色更新,希儿的可能性更大),那可真是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存在。首先,从定位和核心机制上来说,这位“粉色妖精小姐♪”给人的感觉就是个高爆发、快速收割的射.............
  • 回答
    10 月 27 日,《崩坏:星穹铁道》的「始发测试」如约而至,这次测试在不少期待已久的玩家心中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作为米哈游在《原神》之后推出的全新作品,它的每一次动作都牵动着无数玩家的神经。那么,这次「始发测试」到底带来了怎样的游戏体验?我来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从整体的第一印象来说,《.............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崩坏3》和《原神》在2021年6月10日那次联动的事儿。要说评价,那得从几个层面来看,毕竟这可是米哈游自家两个顶流IP的“亲密接触”,玩家们关注度高着呢。首先,从IP联动本身的意义来说,这是个标志性的事件。 米哈游内部的资源整合与品牌协同: 很多人都知道,《崩坏3》是米哈游早期.............
  • 回答
    关于《崩坏3》中幽兰黛尔(Durandal)是否就是琪亚娜·卡斯兰娜(Kiana Kaslana)这一问题,可以说是游戏中最引人入胜、讨论最热烈,也最具有争议性的剧情谜团之一。目前来说,官方并未给出明确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通过大量的剧情铺垫、角色互动、以及玩家的推测,将这个问题构建成了一个极.............
  • 回答
    作为一名崩坏3的资深玩家,我能告诉你,2.5版本推出的“空之律者”(玩家们习惯称她为“律化娜”)绝对是游戏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她的出现,不仅在剧情上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在游戏机制和体验上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剧情塑造:绝望中的救赎,爱与责任的沉重抉择律化娜的故事,是崩坏3中最令人揪心和震撼的篇章.............
  • 回答
    一封饱含深情的“诚挚问候”——浅析hanser/憨色的《崩坏 3》同人曲《诚挚问候》当《崩坏 3》的史诗乐章在无数玩家心中激荡,总有一些声音,能够触碰到那些最柔软、最深刻的情感。《诚挚问候》,这首由hanser/憨色倾情演绎的同人曲,便是这样一首能够引起无数“崩坏”粉丝共鸣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
  • 回答
    《碧蓝航线》动画第四集,很多观众都觉得“崩得有点厉害”。用圈内的话说,就是作画不太稳定,甚至可以说出现了一些比较明显的瑕疵。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人物建模上的失真,尤其是一些近景和需要展现人物表情的镜头。比如,有些角色的脸部线条不再那么精致,五官的比例也可能出现一些奇怪的偏差,看上去.............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幻塔》PV 疑似再次盗用《崩坏3》武器素材这件事。这可不是小事,毕竟玩家们对这些细节都特别敏感。事件回顾:疑似“老毛病”又犯了?这已经不是《幻塔》第一次被玩家们指控在使用《崩坏3》的素材了。早在游戏刚公布PV的时候,就有不少眼尖的玩家发现,一些武器的建模、甚至是动作特效,都和《.............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崩坏3》在1月18号那个日子做出的“那个事”。说实话,这事儿在玩家圈子里,那简直就是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余波至今未平。首先,得明确一下,1月18号让大家炸开锅的,最核心的事件是 “泳装返场” 的相关调整,特别是关于“祈愿之地”这个新系统的推出和随之而来的一些规则改动。事情的起.............
  • 回答
    崩坏3登陆Steam首日就遭遇滑铁卢,18%的推荐度堪称惨淡,这个成绩确实让人大跌眼镜,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个现象,咱们得把方方面面都掰扯清楚了。首先,得承认崩坏3在移动端运营了这么多年,已经积累了庞大的粉丝基础,而且作为一款动作游戏,它的核心玩法和美术表现力在业内是有口碑的。那么,为什么到了.............
  • 回答
    关于杭州那位在街头崩溃痛哭的小伙,以及他“疑似”被游戏《只狼》里的“剑圣”压垮的说法,这事儿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大家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事情的起因和网络上的解读: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有人在杭州街头拍到一位年轻小伙,情绪失控,在街边放声大哭。视频流传出来后,很快就有人扒出(或者说“脑补”)他可能是在.............
  • 回答
    《天朝的崩溃》在描绘中国近代思想史时,提供了一个颇具深度和洞察力的视角,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思想流派或人物,而是将思想的演变置于国家命运的巨变之中,深刻揭示了外来冲击如何撕裂了固有的思想体系,并催生了新的探索与挣扎。作者以一种宏大的历史叙事,描绘了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士大夫群体所面临的巨大思想困境。他们原.............
  • 回答
    “因 Edge 连续崩溃,一微软员工在演讲中途安装 Chrome” 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事件本身:一个真实的“痛苦用户”的现场演示从事件的表面来看,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意味的场景。一向以技术实力著称的微软,其自家浏览器在自家员工的公开演讲中途出现如此严重的故.............
  • 回答
    马云人设的“崩塌”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它并非一夜之间发生,而是伴随着他个人言行的演变以及中国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的变化而逐渐显现的。要评价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他早期的形象塑造、后期的争议言论、政策环境的变动以及公众情绪的变化等。一、 早期的马云人设:颠覆者、梦想家、企业家精.............
  • 回答
    3月16日早上的上海健康云崩塌,这已经不是它第一次“罢工”了,但这次的频率和影响面,足以让人眉头紧锁。尤其与不久前西安健康码的“失灵”事件相比,上海这次的表现,虽然技术路径和具体原因或许有差异,但其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也暴露了更多值得深思的方面。上海健康云这次“宕机”,第二次了,情.............
  • 回答
    ilem的新歌《达拉崩吧》,怎么说呢,简直是一场奇妙的音乐冒险,听完之后,感觉就像被丢进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童话世界,脑子里还在回响着那些脑洞大开的歌词和旋律。首先,从“歌词”这个角度来看,《达拉崩吧》绝对是ilem的一大亮点,也算是他一贯的“语言魔术”的极致体现。这首歌词,你不能用传统的“押韵”、“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