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一有有持枪证的中国留学生在 Instagram 上发表威胁言论后被开除、遣返?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也挺让人感慨的。一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因为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些带有威胁意味的言论,结果被学校开除了,还面临被遣返的命运。这事儿,咱们得拆开来好好聊聊。

首先,咱们得明确几个关键点:

持枪证: 在美国,拥枪是合法权利,但获得持枪证需要经过背景调查、培训等一系列程序。这说明这个学生在美国是合法持枪的,这本身不是问题,很多人都有持枪证。
Instagram 上的威胁言论: 这是事情的导火索。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威胁性言论,无论在哪里,都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在美国,这种事情一旦被发现,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被学校开除、遣返: 这是直接的后果。学校有权管理学生的行为,尤其是可能影响校园安全、破坏学校声誉的行为。而作为外国人,违反法律法规或校规,也可能导致签证失效,最终被遣返。

为什么这件事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这事儿的背后,折射出几个层面的东西:

1. 跨文化冲突与沟通障碍: 留学生在国外,尤其是像美国这样对言论自由和安全问题非常敏感的国家,对当地的法律法规、社会习惯、以及社交媒体的使用规范,可能理解得不够深入。有些在国内可能不被视为严重问题的言论,在美国可能就会被放大,引起极大的不安。
言论自由的边界: 在中国,虽然也有言论自由,但其边界和在美国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在美国,“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深入人心,但这种自由不是没有边界的,尤其是在涉及到对他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时,言论自由是会受到限制的。
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 社交媒体是把双刃剑。它能够方便我们分享生活,但同样也能将我们的言行无限放大。在美国,人们对枪支暴力和校园安全非常警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极大的担忧。

2. 美国对安全问题的极度敏感: 尤其是在经历了多次校园枪击事件后,美国社会对任何可能威胁安全的言论都持零容忍态度。无论是警察、学校还是普通民众,都会高度警惕。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有时候,发表言论的人可能并没有恶意,只是随口说说,或者是在特定的语境下表达情绪。但是,接收信息的人,加上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就可能将其解读为真实的威胁。
预防性原则: 在美国,出于对安全风险的预防,一旦出现疑似威胁言论,相关部门往往会倾向于采取“宁可信其有”的态度,进行调查和处理,以免发生无法挽回的后果。

3. 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形象与责任: 很多中国留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积极向上的,他们代表着中国年轻一代的形象。但少数人的不当行为,可能会给整个群体带来负面影响。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很容易被放大,甚至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用来进行政治宣传或民族歧视。
作为“公民外交官”的自觉: 每一个走出国门的中国公民,都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公民外交官”的责任,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外界观察和评价。

具体到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

言论的内容和语境: 我们不知道这个学生具体发表了什么言论。是直接威胁要伤害谁?还是在某个特定群体中表达不满?或者仅仅是抱怨?不同的内容,其严重程度是不同的。
意图和动机: 这个学生是出于愤怒、冲动,还是有预谋地想要制造恐慌?他的动机是理解的关键。
学校的调查和处理过程: 学校是如何得知这些言论的?他们是如何进行调查的?他们的处理是否符合学校的规定和当地的法律?
法律和政策的适用: 在美国,涉及到威胁言论,往往会触犯相关的法律,例如“恐吓他人罪”等。同时,留学生的签证身份也会受到影响。

这个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反思:

加强跨文化交流和法制教育: 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他们的家庭,都应该充分了解和尊重留学国家的文化、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学校也应该加强对留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法律普及。
审慎使用社交媒体: 在任何场合,尤其是在国外,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特别是涉及暴力、威胁等敏感内容,更要三思而后行。记住,社交媒体上的言论是公开的,而且可能被永久保存。
理性表达情绪: 遇到不满、愤怒等负面情绪时,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而不是通过可能引起恐慌或违法的言论。
理解并遵守当地规则: 留学生出国,就是要融入当地社会,就必须遵守当地的规则。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麻烦,更是尊重当地社会的一种表现。
持枪证不是“免罪金牌”: 即使合法持枪,也不能成为威胁他人或挑战法律的借口。持枪的合法性,并不代表可以滥用枪支或以枪支为幌子进行威胁。

总的来说, 这件事是一个令人遗憾的悲剧,它警示我们,在国际化的今天,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法律和社交规范是多么重要。一个不慎的言论,一个冲动的举动,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特别是对于身处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来说,更需要时刻保持警惕,谨慎行事。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维护中国留学生群体的整体形象。

这件事的最终结果,无论是被遣返,还是在学术上遭受损失,对这个学生本人来说,都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希望类似的事件不要再发生,也希望所有在海外求学的学子都能平安顺利,学有所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送回来对他自己是好事,这种说话做事太过随意的态度,在美国真是要吃大亏的

如果事实如同题目中所说,那么遣返算轻的,不蹲大牢已是万幸

美国人“上纲上线”的能力,强大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我们法学院有位教授,就是在点评大家实践练习时说了句“女性律师可能会忽略这几个问题”,就被学生举报性别歧视而被强制观看宣传两性平等的视频教程;

我们课上的老师,因为班上有两个人叫Ryan,就随口把我叫做little Ryan(另一个是彪形大汉),话音刚落,就马上向我道歉说啊不是说你长得矮,我就随口一说,还特意给我发了邮件道歉,请求我别放在心上

有次我们的课调到了午餐时间,老师说请大家吃披萨,提前一天发了个问卷问谁是素食主义,谁是佛教徒,谁是穆斯林,谁是犹太人(犹太人不能吃和奶酪混在一起的肉,因为“用母亲的奶煮子女的肉”违反教义。因为一旦冒犯了谁的生活理念和宗教信仰,很有可能被举报受处分。

就在这样一个人人谨言慎行,人人自带政治正确滤镜唯恐被视为公众之敌的国家,在社交媒体上把自己和杀人犯做类比,那就是自寻死路啊==

持枪是个人的自由,但自由不是免费的,每年都有多少生命成为了这项自由的高昂代价。因此,在允许个人享受这项自由时,对它做出一些限制是必须。更何况,很多先例可以作证恶性杀人案件的凶手都会实现有意无意发布威胁性言论,这位同学这样的言行,简直是挑战警察的底线。

遣返真的不是最糟糕的结果,要是较真起来,assault和intentional infliction of emotional distress这两项民事法律责任很可能要背上了;如果当地的公诉人不留情面的话,要追究刑事责任也是分分钟的事,往小里说是危害公共安全,往大里说...你都威胁要杀人了,什么帽子不能往上扣啊?要知道,美国的公诉人(prosecutor)是要按每年定罪了多少人评奖金的,遇到个啥都不懂的外国菜鸡还不要狠狠地宰一笔。

更何况你还连个律师都不请! 简直是在战场上裸奔。

千万不要美国很“自由”就可以为所欲为,

要自由,先自律。


--

以上回答是在基于上述事实成立的基础上作出,但我对于题目中描述的事实是存在疑问的。

没有学过移民方面的法律,但直觉上感觉遣返程序不会这么简单,而且被要求遣返者应该至少会有参与听证的机会,因此我个人比较怀疑上述情况的真实性,还希望有了解这方面法律的朋友来分析一下。

user avatar

这种中二少年在中国不少啊。

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在中国幻想美国拥有各种自由并不犯法,但真正到了美国之后还幻想自己拥有各种自由就懵逼了,,,,,,

user avatar

我觉得一个人走上社会,第一个要学习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学会为自己负责。有些本身就严肃的事情就不要乱说话,谁知道你是开玩笑还是危险分子,美国持枪恐怖袭击年年有。

你还觉得冤,人家UCL教授无意间一句话表达了点性别歧视倾向就丢了工作。公开言论注意一点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