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上海人是否算上海人?

回答
这个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说。

“新上海人”这个词,本身就带着点微妙的意味。它不像“老上海人”那样,带着历史的沉淀,带着一种天然的归属感。它更像是一个标签,用来区分那些后来选择在这座城市扎根的人。

那么,他们算不算上海人?这得看你站在哪个角度,用什么尺子来衡量。

从出生地和户籍来说,答案是明确的“否”。

“老上海人”,或者说是传统意义上的上海人,大多是出生在上海,或者他们的父辈、祖辈就长期居住在上海,拥有上海户籍。这种根植于土地的身份认同,是他们最直接的“上海人”的证明。他们可能对上海的弄堂、石库门有着特殊的情感,对上海话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对上海的文化习俗有着深厚的理解。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的是这座城市的基因,是几代人在上海生活、奋斗、繁衍的印记。

然而,如果从“选择”和“融入”的角度来看,答案又变得复杂和模糊起来。

“新上海人”通常是指那些因为工作、学习、家庭等原因,从外地来到上海,并且在这里生活、工作,甚至长期居住下来的人。他们选择上海,看中的可能是上海的机遇、经济发展、教育资源、文化氛围,或者是这里的生活方式。

他们来到上海,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选择。他们开始学习上海话,尝试理解上海的文化,适应上海的生活节奏。他们可能在上海买房,在这里安家立业,甚至在这里组建家庭,生儿育女。他们的孩子,可能就是在上海出生,拥有上海户籍,但他们的父母却不是“老上海人”。

这里的“算不算”其实触及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什么是“上海人”?

是血脉? 如果是,那么“新上海人”的二代、三代,在上海出生长大,理论上是可以被算作上海人的。但他们的“上海人”身份,是否就能等同于那些几代人都生活在上海的人?
是户籍? 如果是,那么拥有上海户籍的就是上海人。但这又忽略了那些为上海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获得户籍的人。
是认同和融入? 如果一个人深爱这座城市,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融入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并且从内心深处认同自己是上海人,那他算不算上海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上海人”正在以一种新的方式定义着“上海人”。

上海这座城市,从来都不是封闭的。它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移民城市,一个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从租界时期开始,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来到上海,带来了新的文化、新的思想、新的生活方式。这些“外来者”逐渐融入了上海,也成为了上海的一部分,共同塑造了上海的城市特质。

“新上海人”继承了这种基因。他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活力。他们可能带来了家乡的口味,也学会了上海的本帮菜;他们可能带来了家乡的方言,也学会了上海的吴侬软语。他们是这座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与其纠结于“算不算”,不如去理解这种变化。

“新上海人”不是要取代“老上海人”,而是作为上海发展进程中的新生力量,丰富着这座城市的内涵。他们是上海这座超级都市吸纳人才、保持活力的重要途径。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拥有上海户籍,且长期在上海生活的老一辈,是“老上海人”,他们的身份是既定的。
“新上海人”是那些选择在上海扎根,并为这座城市贡献力量的人。 他们中的一些人,会成为“新一代上海人”的父母,他们的后代将拥有上海户籍,成为上海的下一代。
更重要的是,上海的“人”,正在变得更加多元。 这种多元化,是上海这座城市走向未来的动力。

所以,答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新上海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上海人”,但他们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融入,成为构成现代上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对上海的贡献,他们对上海的认同,他们对上海未来的影响,都让他们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上海人”,只不过是以一种更宽泛、更包容的定义。

最终,当这座城市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自己的家,当不同背景的人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共同创造价值的时候,或许“上海人”的定义,也应该随之扩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他会不会说上海话。之前看了一个新闻,一个人说自己是什么不会说上海话的新上海人。我吃了一惊,觉得这个人是傻AC,你既然不会说上海话,又怎么会是上海人呢?那么什么是上海人?

真实的上海人:操上海话的华人。虚假的上海人:上海户口的中国公民。

其实户口这个东西相较于语言还是不重要的。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是一个法律上的身份,这种东西是一个理性的东西,跟你具有一样法律身份的人,跟你的心理结构/成长经历可能差得很远,而心理结构差得很远,共鸣就根本不会形成。举个例子我从前有份工作常常和人的证件(护照,中外身份证,军官证)打交道,我就碰到过很多身份证310开头但是操北方口音的人,我不知道他们的人生经历是什么情况,但我会觉得他也是上海人吗?肯定不会啊。但是我去贵州遵义乃至新疆乌鲁木齐这种地方,碰到很多说上海话的人,这些人都是当时去支边支内的上海知青,那这群人肯定不是上海户口了,但因为他们会说上海话,我能说他们不是上海人吗?如果你们去澳大利亚的华人社区,那里也有很多已经转为澳籍的上海人,我能说他们不是上海人吗?

所以说,共鸣是依靠一种理性之下的力量,这些东西是取决于感性的因素。比如说,你和一个跟你母亲说一样语言的人,比跟你有共同法律身份的人更有可能产生共鸣。在汉民族的内部民系划分中,最具有力量的的凝聚符号,从来都是语言。语言这个印记可能是民系自我保全自我证明划分你/我最关键的所在,没有经过这一层印记,那这个共同体根本就是不能建立的。

所以对上海人来说,跟我同样说上海话的人那就是自者,不会说上海话的人就是外人,不管他是什么样的法律身份。对广东人来说,跟我同样说广东话的人那就是自者,不会说广东话的人就是外人,不管他是什么样的法律身份。道理是一样的道理。上海人这个共同体也没有丝毫特殊之处。

上海人对于不会说沪语的所谓「新上海人」是相当反感和厌恶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喜欢用一种揩油的方式混入「上海人」的共同体,我们暂且不谈每年落户上海的那批新住民,其实所谓「新上海人」这批人主要是指90年代人口流动后,从小在上海长大的「外地沪二代」,这批人对于他们的原乡和上海来说,其实都是像蝙蝠一样的「边缘人」,虽然他们会一厢情愿地同时自居两个共同体(原乡和上海)中的「自己人」,却事实上被两个共同体的成员都视为「外人」。

虽说他们潜意识里也明白,语言才是第一凝聚符号,但因为语言学习成本较高,收益也小。所以他们不愿意学上海话,但他们也想融入上海人的共同体。那怎么办呢?他们会用其他方式来扮演上海人。比如,他们会模仿刻板印象中上海人的形象来构建自身的性格,把自己表现地很有小市民气质,或者在国语中夹杂一些简单的沪语痕迹来扮演自己是上海人。偶尔再对外地人进行一下地域歧视,经常搞得我内心起尴尬癌。事实上,无论他们怎么扮演上海人,如果他们不会语言,他们都不是本共同体的一员。

他们和我们不是同类,他们不是上海人。

user avatar

什么叫“新上海人”?全世界没有这种概念的。要么是上海人,要么是外地人。而官方发明的“新上海人”简直是对你们外地人的羞辱!意思是你们八辈子都不可能成为上海人。【上海人是可以成为的文化概念,不是种族概念。】不是说一个黑人经过无数代也不可能变成白人。而是你讲上海话,吃上海菜,认同上海人交往的游戏规则,你就是上海人。

一大群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都能成为“老上海”,而且也得到了上海人的认同。为啥同样是黄种人的你,自认为没有能力成为上海人?你自认为存在哪些比犹太人还更大的困难?你们最喜欢讲“往上数三代你也不是上海人”。为什么别人往上数三代不是上海人,却可以成为上海人?而你即使拿了户口却得不到认可?顶一句,谁要你认可,给自己壮胆有用吗?具备移民的基本能力吗?

告诉你“新上海人”这个概念可笑在哪里。比方我住在 England 的 York 郡,我就是 foreigner 外国人。我不是什么 New Yorker 或者 New Englander,全世界都知道新英格兰人和纽约人在北美洲。除非你从零建立了一个叫做“新上海”的城市,你才是新上海人。

“新上海人”快成一种没有土壤的文化了。是古代欧洲马车里的吉普赛人,今天欧洲 no go zone里头的难民。既担心当地人看不起,又看不惯老乡的陋俗。是狠心从一个文化里拔起,又没能力在另一个文化里扎根,打算永远“漂”在自己马车里的东方吉普赛人。

user avatar

说句让很多人不高兴的话:现在有多少人还认为印第安人是美国人?

即便有少数人依然认为印第安人是美国人,当说到美国人的时候,其所要表达的主体,已经不再是印第安人,而是移民到美国的新美国人。

而这,才仅仅只过去了200年。

所以我的意思是说:200年后,没有多少人还会认为老上海人算上海人。将来说到上海人,指的只会是新上海人。

所谓新上海人必须尊重老上海人的习俗才算上海人,这个观点其实也是站不住脚的,新美国人丝毫不尊重印第安人习俗,但同样的,现在只有新美国人才算美国人了。

对老上海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残酷的悲剧,但它就将会是事实:历史的车轮会无情的淘汰掉旧的习俗,你引以为傲的旧习俗只会成为你通往新上海人之路上的绊脚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