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黑生物的多是内行,而黑中医的多是外行呢?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要深入剖析,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待:

一、 关于“黑生物”的多是内行,以及背后的原因:

首先,“黑生物”这个说法,如果我们理解成对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等领域提出批评或质疑,那么这些人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是业内人士或者具有深厚相关背景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

1. 专业知识带来的审视角度: 生物学,尤其是现代生物学,是一个极其复杂且高度细分的学科。内行人之所以能“黑”,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最前沿的知识,了解研究的局限性、技术的成熟度、实际应用的难度以及潜在的风险。当看到一些被过度宣传、脱离实际,甚至可能存在科学谬误的生物技术或研究成果时,他们更容易一眼看穿。比如:
基因编辑的滥用或误读: 内行人知道CRISPR技术虽然强大,但其脱靶效应、伦理边界、长期影响都还在探索之中。如果有人将基因编辑神化到可以“随意创造完美生命”的程度,内行自然会站出来指出其不切实际之处。
生物医药的泡沫: 一些生物医药公司可能拥有一些初步的研发成果,但离真正的临床应用和大规模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内行人清楚其中的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需要巨额投入等现实情况,对于那些过分承诺疗效、夸大潜力的宣传,会持怀疑态度。
“伪科学”的生物概念: 就像一些打着“生物能量”、“生命密码”旗号的所谓“科学”,内行人可以轻易指出其缺乏科学依据和实验支撑,是在玩弄概念,欺骗大众。

2. 行业内部的竞争与监督: 在任何一个高度发达的科学领域,都存在着同行评议、学术争鸣。内行人之间对于研究的正确性、方法的严谨性、结论的可靠性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是激烈的辩论。这种“批评”很多时候是为了纠正错误、推动学科进步。当某个理论或技术被夸大,或者存在明显的缺陷时,同领域的专家站出来指出,这是一种正常的学术生态。

3. 现实利益的考量: 在生物科技领域,研究成果的转化、专利的申请、资本的注入都与实际的科研能力和技术可行性紧密相关。一些内行人站出来“黑”,也可能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某种技术或产品的虚假宣传,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甚至是损害了他们自己多年投入的科研成果的信誉。

4. 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深度: 内行人能够接触到更深层次的研究数据、论文、行业报告,甚至是一些未公开的内部信息。他们能够从更宏观的视角,比如技术瓶颈、经济可行性、社会接受度等方面去评估一个事物。

二、 关于“黑中医”的多是外行,以及背后的原因:

相较之下,那些对中医提出质疑或批评的人,很多时候确实对中医的理论体系、实践方法、历史演变缺乏深入了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也比较多元:

1. 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冲突: 中医的核心是“整体观”、“辨证论治”、“阴阳五行”等一套基于经验积累和哲学思辨的独特理论体系。而现代科学(尤其是西方医学)则建立在还原论、实验验证、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当外行人在没有理解中医的这套独特认知框架时,试图用现代科学的标准去衡量中医,就很容易产生格格不入的感觉。
比如,中医讲“肾主水,其华在发”,这是一种功能属性的描述,与现代解剖学上的肾脏概念不同。外行如果不懂这个“肾”的概念是中医语境下的功能集合,就可能觉得荒谬。
再比如,中医讲“一人一方”,这是辨证论治的体现。但如果外行只看到用药的非标准化,而不理解其背后的个体化治疗思路,就会觉得混乱。

2. 信息不对称与片面认知: 很多对中医的批评来自于对外媒报道、一些负面个案的简单复制。例如,将少数中医“骗子”的行为放大,就好像认为所有中医都是骗子一样。或者,只看到中医治疗某些疑难杂症的局限性,而忽视其在养生保健、慢病调理等方面的优势。
媒体报道往往倾向于戏剧化和冲突性,负面新闻更容易吸引眼球。外行人的信息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自然容易形成偏颇的认知。

3. 缺乏亲身体验和深入学习: 要真正理解中医,很多时候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甚至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有所感悟。很多批评者可能只是道听途说,或者因为一次不愉快的就医经历,就对整个体系产生否定。而内行人(包括有良好中医素养的医生或对中医有深入研究的人)则会从历史发展、经典理论、临床实践等多个维度去审视,他们能看到中医的价值和局限,也更能理解其理论的精髓。

4. 文化隔阂与科学民族主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些人可能受到西方科学话语体系的强烈影响,认为只有符合西方科学范式的东西才算“真科学”,对非西方传统医学存在天然的排斥。这种“科学民族主义”也使得他们更容易以一种“审判者”的姿态去批评中医。

5. “西医好棒”的心态: 有些人单纯地认为“西医才是科学,中医不是”。这种认知往往源于社会环境的熏陶,以及对西医在急症、手术等领域强大能力的直观感受。他们可能将中医视为“落后”、“无效”的代名词,而没有看到中医体系的独特价值和在某些领域的不可替代性。

总结一下:

“黑生物的多是内行”是因为生物学研究本身就是一门精深且快速发展的科学,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看清其真正的挑战与可能性,也更能识别出其中的夸大或误导。这种批评往往是基于专业知识和严谨逻辑。

而“黑中医的多是外行”则更多地源于对中医独特理论体系的认知不足,信息来源的片面性,以及方法论上的不兼容。当以一种不理解的姿态去套用不适合的评价标准时,就容易产生误解和偏见,从而形成一种基于片面信息的“批判”。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医就完美无缺,也不排除有真正懂中医的人士,基于专业的视角,提出建设性的批评。但从普遍现象来看,问题的根源在于理解的深度和角度的差异。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开放和尊重的对话,让不同知识体系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和借鉴,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否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错了,黑中医的,不是“多是”外行,而是“都是”外行。


因为我们有中医三定律:

第一,中医内行才懂中医。

第二,懂中医的人,不会反对中医。

第三,如果有人认真研究了中医理论,而反对中医,说明他不真正懂中医。


根据中医三定律第二条,如果一个人反对中医,那么些人肯定不懂中医;如果他宣称自己研究了中医理论,宣传自己懂中医,那么根据定律第三条,他不是真正懂中医。

根据定律第一条,他们都是外行。

所以中医黑都是外行。


你们生物狗有这么高大上的生物三定律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