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疫情期间偶然换到中央五台,播出的是19年的某一场世界级别的举重比赛,轮到中国选手上场,在抓举失败的情况下,继续尝试挺举。央视解说道“一定没问题的,他实力在这儿摆着呢”。
这句话似曾相识,初中以前,自己成绩一直不错,但高中后却变得不稳定,每次老师找我谈话“你没问题的,入班理科成绩那么好”,我明明知道班主任是在鼓励我,可内心中总是有个声音“别人越是这么说,我越是担心表现不好,越是害怕无法达到预期,让人失望”,我甚至会不自觉地认为以前取得的成绩都是碰运气。
对于当时玻璃心的我,想听到不是鼓励,不是“正能量”,如果有个人能陪着我一起丧,我会更轻松一些。
2、小时候我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每次父母带我去参加一些聚会时,自己总是不好意思称呼别人,更不用说主动攀谈了。所以大人们经常说“这孩子怎么这样,你就不能活络些么?”或者“主动喊个叔叔阿姨,你又不会吃亏?”奇怪的是,他们这么说完之后,我非但不会变得更加外向活跃,反而更“自闭”了。
成长过程中,我一直认为内向是不好的特质,身边不论是老师还是长辈总是会称赞那些活泼外向的孩子,所以我有些时候会“逼迫”自己大胆一些、活泛一些,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效果,如果内向和外向是一个连续谱系的话,我的确从内向这一端向外向那一端偏移了些,但距离那些天生外向的人来说,还是有很大差距。
但这个自我不接纳的状态着实令人痛苦,它令我无法自洽地独处,也造成了很多的情绪内耗。明明自己不善言辞,非要逼迫自己像外向者一样变得能说会道。
其实性格并没有绝对地好坏之分,如果你是一个自我协调的内向者,你只是在公共场合没有那么爱表达自己而已,但你可以很好地与自己单独相处,你可以找到取悦自己的方式,比如一个人读书、看电影或者运动,自洽的内向并不会出现精神内耗。
作为内向者,你要去挖掘自己的性格优势,你可能无法成为聚会时的焦点,但可以在独处时更加深入地思考工作或学习中的某个问题,你完全可以自得其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