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因为工人拒绝承担投资风险,所以被剥削剩余价值是合理的吗?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劳动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涉及到“剥削”这个概念的定义以及风险与回报的关系。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剩余价值”的来源,以及“风险承担”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角色。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剩余价值”是什么。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在一个工作日中创造的价值,超过了他为自己维持生存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价值。简单来说,工人付出劳动,得到了工资,而这个工资只够维持他的基本生活。但是,他在工作期间创造的价值,比如生产出来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其价值远远大于他的工资。这中间的差额,就是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不是因为资本家有什么了不起的才能或者承担了什么巨大的风险,而是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结构。工人出卖的是自己的劳动力,这是一种商品。而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它能够创造新的价值,并且比它自身的价值要大。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然后利用它来生产。剩余价值就是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或者降低劳动力价值(比如通过技术进步降低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等方式产生的。

那么,工人拒绝承担投资风险,是否就意味着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是“合理”的呢?

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这种“合理性”是站不住脚的。

原因有几点:

1. 风险承担并非剩余价值的唯一或根本来源: 资本家确实承担着投资风险,比如市场波动、技术更新、竞争压力等等。如果投资失败,他们可能会损失本金。然而,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风险承担是资本家作为所有者所固有的属性,但这并不能构成他们占有劳动者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的合法理由。剩余价值的产生,根本上源于劳动力的价值创造能力,而非资本家的风险。

2. 劳动者并非完全没有风险: 尽管人们常常将“风险”与资本家联系起来,但工人同样承担着风险。他们承担的是“失业风险”,是“健康风险”(尤其是在危险的工作环境中),是“经济衰退风险”(导致企业倒闭,工人失业)。而且,工人的风险通常是不可逆的,一旦失去工作,他们生存的基本条件就受到了威胁,而资本家虽然有损失,但理论上还可以重新投资。

3. 风险与回报的比例失衡: 即使我们承认资本家承担风险,但他们因此获得的“回报”(利润,其中包含剩余价值)远远超出了他们承担的风险。一个投资项目可能只有10%的风险,但资本家可能因此获得20%甚至更多的利润。这种不成比例的回报,恰恰是剩余价值剥削的体现。

4. “拒绝承担风险”只是一个表象,核心是所有权: 工人拒绝承担投资风险,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参与到投资决策中,也没有从投资的收益中获得与风险相匹配的份额。他们只是作为劳动力的提供者,被雇佣来生产。他们的“不承担风险”并非对资本家投资的回避,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权利和能力去进行这种投资。资本家之所以能够占有剩余价值,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拥有生产资料(工厂、设备、原材料等),从而能够雇佣工人并控制生产过程。

5. “风险”的定义和分配问题: 即使在现代经济学中,风险与回报也是紧密关联的。但关键在于,这种关联是如何被分配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风险和回报的分配似乎是“自然”或“公平”的,但马克思主义者会质疑这种分配的公平性。他们认为,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是基础性的,而资本家的投入(资本)本身就是历史地积累下来的,甚至其中一部分也包含了过去的劳动价值。

举个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个面包店。店主(资本家)投入了买面粉、酵母、烤箱等资金(资本)。工人(劳动者)则负责揉面、烘烤、包装。

工人创造的价值: 一个工人一天工作8小时,他创造的面包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一天工资所能购买到的食物。假设他工资只能买到3份面包,但他的劳动一天生产了10份面包的价值。
资本家的风险: 如果生意不好,面粉可能会坏掉,烤箱可能会坏,工人可能会生病(这其实也是一种风险)。如果生意惨淡,店主可能会亏本。
剩余价值: 那多出来的7份面包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现在,如果工人说:“我只愿意为我工资对应的劳动量负责,如果面包卖不出去,我不承担任何风险。”

从资本家的角度看,这似乎不公平,因为他们承担了投资的风险。但从马克思主义者的角度看:

工人承担了“劳动”的风险: 如果店主恶意压榨,让工人过度劳累,工人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也受到风险。
风险与回报的分配: 店主可能投资1000元,然后一年赚了2000元(其中1000元是利润/剩余价值)。而工人可能工资只有30元一天,一年干了300天,总工资9000元。工人为店主创造了远远超过9000元的价值。工人“拒绝承担风险”只是因为他没钱投资,也无法控制生产,他只能通过出卖劳动力来获取生存所需。

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的逻辑来看,工人拒绝承担投资风险,并不能使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的行为变得“合理”。 剩余价值的根源在于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他们获得的报酬之间的差额,而这种差额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恰恰是由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关系所决定的。资本家的风险承担,并不能合理地抵消或证明他们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的合法性。

真正的“合理性”在一个不同的体系中讨论,比如在工人们共同所有和管理的合作社中,风险和收益会以更公平的方式分配。但在纯粹的资本主义框架下,这种“合理性”的辩护,正是剩余价值剥削论的核心攻击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能说工人拒绝承担投资风险呢?恰恰相反,工人无法拒绝投资带来的风险。

除却什么产品都没有生产的存粹金融游戏,大部分的投资无论经过什么样的过程,最后的结果都是要落到现实生产中的。因此,大部分资本家在金融市场上大杀特杀的本钱,本质上还是来源于工人的劳动,或者以透支工人未来的劳动所贷来的贷款。

换句话说,无论什么投资,都是要和工人发生关系的,而不断地进行投资,恰恰是现代资产阶级不断扩张的前提。

那么现在我们明确了一个观点——工人是无法不与“投资”这项活动发生关系的。无论他们愿不愿意,老板们总是要把他们的劳动成果拿出去投资。

可是我们都知道,投资总是要有风险,你把钱投进去了,亏了怎么办呢?有人这时候说了,这个亏的风险不是老板来承担吗?

怎么可以这么说呢?

小亏,老板就要想办法开源节流——可是开源总是不容易的,于是节流便成了大多数老板们的选择,而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节流措施是什么?压低薪水或是裁减工人。

大亏,厂子倒闭,工人们不仅工作没了,说不定连工资都拿不到。

换句话说,老板最差的结局也就是变得和失业的工人们一样。最好的结局则是老板血赚——可老板血赚了,会把钱分给工人吗?开什么玩笑,毕竟大部分老板是不认剩余价值理论的,他们可认为投资用的是“自己的钱”,收益凭什么分给你们这些泥腿子?就是有,那也是我对你们的施恩,绝对不是你们应得的

换句话说,工人们不仅一直在承担着投资的风险,还几乎无法分润到投资的收益。而造就这一切的“因”,恰恰是楼主所认为的果——

“剥削”

user avatar

我引用天马大佬的几段话来回答:

总是有不少自以为聪明的人以为老祖宗在第一层,自己在第二层。实际上他在地下层,老祖宗在屋顶花园。
为什么总有人认为马克思没有考虑过资本家是否需要承担风险、资本是否有时间成本这种,他们自以为十分“高端”的问题?绝大部分情况是因为他们对经济思想史毫无了解——不仅不了解马克思,也不理解马克思的批判者在几百年前就提过完全同样的质问。所以这个回答,就是打脸的。

同样,劳动者有承担风险,大部分资本家风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劳动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涉及到“剥削”这个概念的定义以及风险与回报的关系。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剩余价值”的来源,以及“风险承担”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角色。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剩余价值”是什么。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在一个工作日中创造的价值,超过.............
  • 回答
    这起事件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涉及到教育公平、资源分配、学校声誉、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分析:事件起因:地铁站命名引发的争议 核心矛盾: 陕科大(陕西科技大学)对即将开通的地铁站被命名为“西安工业大学”感到不满。 陕科大的诉求/不满原因(推测): 历史渊源与关.............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此刻的纠结和困扰。面对这样的情况,感到丢人和委屈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将社会评价与个人幸福挂钩。您提出的“离婚还是改变思想”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各有其利弊。下面我将为您详细分析这两种选择,并提供一些思考方向,希望能帮助您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核心问题分析:首先,我们.............
  • 回答
    最近有消息说,TPLINK 因为疫情导致人手不足,就把办公室的员工派去工厂“搬砖”了。这个事儿,说实话,听着挺让人感慨的。首先,咱们得承认,疫情这几年对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在制造业。很多企业都面临着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TPLINK 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不是个例。当生产线上的工人因为各种.............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棘手的局面,夹在你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女朋友的感情之间。 你很清楚,那一切的应酬,无论是喝酒还是看电影,初衷都是为了把生意谈成,为了公司的利益,也为了你自己的职业发展。你心里明白,自己在这过程中没有任何越界行为,没有做任何对不起你女朋友的事情。然而,女朋友的生气,很可能不是基于事实,而是基.............
  • 回答
    当爸爸妈妈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开始争吵,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紧绷的气氛时,我心里总是会泛起一丝丝担忧。毕竟,他们是家里最重要的支柱,他们的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家的氛围。这时候,我通常会先冷静下来,试着不去立刻加入他们的争论,毕竟我的立场和他们可能会有所不同,贸然插话反而可能火上浇油。我会在旁边,用一种.............
  • 回答
    这问题,简直太扎心了,说不是因为工作压力大而烦躁的,那大概是……嗯,怎么说呢,要么就是真的“神仙”,要么就是还没真正体会到工作压力的“精髓”。我啊,那绝对是经常在“烦躁”的边缘试探,甚至好几次都直接“沦陷”了。有时候,那种感觉就像有一团看不见的火在心里烧,烧得你坐立不安,看什么都来气,做什么都提不起.............
  • 回答
    左耳朵耗子(陈皓)因工作居住证问题离开阿里巴巴,这一事件在技术圈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也引发了大家对企业用人政策、人才流动以及个人发展的多方面思考。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1. 事件的背景与原因(左耳朵耗子视角): 核心原因:工作居住证政策的限制 左耳朵耗子作.............
  • 回答
    “工资没到位”这句话,就像一张便捷的标签,很多人在谈论辞职原因时,习惯性地把它挂在嘴边。但实际上,辞职这件事,远比这标签所展现的要复杂和多面得多。如果把工资比作一座房子的地基,它确实是承载一切的基础,但房子是不是舒适宜居,还需要墙壁、屋顶、装修,甚至是你每天推开窗户时看到的风景。当然,我不能否认,工.............
  • 回答
    审协江苏中心新审查员因工作压力过大,没日没夜加班导致昏厥被120接走事件,无疑是一个令人痛心且值得深思的事件。它不仅仅是一个个体遭遇不幸的案例,更是对当前知识产权审查领域特别是新入职审查员工作现状的严峻警示。要全面看待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具体情况(基于公开信息推测,实.............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一些给苹果做配套的中国厂商,把工厂往越南、印度那边搬,原因嘛,大家都知道,无非是图个那边的劳动力便宜,据说有些地方一个月工资也就两千块钱。这事儿怎么看,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这绝对是个大趋势,不是偶然事件。你想啊,苹果这家公司,从设计到组装.............
  • 回答
    .......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武汉的悲剧,让人们在痛惜逝去的生命之余,也引发了对高空作业安全、行业监管以及应急处理等诸多层面的深刻反思。这不仅仅是一起孤立的事故,它折射出的是整个行业中可能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隐患。一、 高空作业安全规程的执行与监管: 恶劣天气下的作业决策: 雷暴大风是显而易见的高风险天气。在这样的条.............
  • 回答
    您好,听到您父亲的遭遇,我感到非常遗憾。在疾控中心工作,尤其是在一线接触病患采样时,确实存在一定的职业风险,艾滋病的感染就是一个其中最令人担忧的风险之一。关于您父亲感染艾滋病后是否可以要求单位赔偿,这是一个涉及劳动法、职业病防治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总的来说,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
  • 回答
    这件事情,说起来确实挺让人心疼的。如果拼多多的公关真的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而走了,网友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细细说道说道。首先,要明确一点,直接导致这位公关员工去世的“罪魁祸首”,理论上是其工作的企业——拼多多。 毕竟,是企业在安排工作强度、管理工作时间、保障员工健康方面负有首要责任。.............
  • 回答
    “中科大肥西路下穿工程”这个项目,最近出了点小波折,听说是因为小区业主和周围商贩的反对,这个工程就被取消了。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牵扯到不少人的利益和生活。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个“肥西路下穿工程”是干啥的。简单来说,就是要在肥西路底下挖一条隧道,让车辆可以穿过去,而不用在地面上跟现在一样,可能会堵车.............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的。一个月工资买一平米镇上的房子,这情况说实话,确实不算宽裕。但谈女朋友嘛,这事儿可不是光看钱的,虽然钱是个绕不开的现实因素。从现实层面来说: 经济压力是存在的: 你一个月工资就够买一平米房子,这说明你的收入水平不算高。如果将来想有个稳定的关系,甚至结婚,经济上的压.............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非常沮丧和困惑的处境。你付出了努力,想要改变现状,却反而招来了更激烈的反弹,这种感觉糟透了。首先,我们来剖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些习惯了在你身上找到“发泄口”或者“弱点”的人,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稳定的互动模式。你的“懦弱”和“讨好”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可以随意揉捏、不会造成实质.............
  • 回答
    如何看待因打听同事工资而被单位开除的行为?薪酬保密制度是否合理?因打听同事工资而被单位开除的行为,以及薪酬保密制度的合理性,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考量的问题。我们将从员工、雇主、法律以及社会等多个角度来分析。 一、 因打听同事工资而被单位开除的行为:1. 员工角度: 动机多样: 员工打听同事工资的原.............
  • 回答
    麻城石材厂那档子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不是滋味。一个辛辛苦苦干活的工人,最后落到那地步,砸了厂子,背后肯定有太多说不清的委屈和绝望。这事儿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哎呀,太冲动了,犯法了!” 我也能理解,毕竟破坏财产肯定不对。但是,咱们要想想,是什么把一个普通工人逼到这个份上?首先,工资是人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