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同等级的武器配置给哪一级作战单位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回答
一件武器的等级与装备它的作战单位的级别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对应关系,而是受到战场环境、作战任务、科技水平、后勤保障、人员素质以及经济成本等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理解这些因素,才能更贴切地解释为何特定级别的武器会配备给相应等级的作战单位。

一、作战任务的性质与需求

这是决定武器配置最直接的因素。

高强度、高威胁作战: 需要应对敌方主力部队、坚固防御工事或大规模装甲集群时,自然需要最高等级的武器。例如,面对装备先进坦克和装甲车的敌人,一线装甲部队需要配备先进的主战坦克(如配备125mm或130mm滑膛炮、复合装甲、先进火控系统的坦克),以及能够支援其作战的先进步兵战车(配备30mm或40mm机关炮、反坦克导弹)。这些单位往往是陆军的核心突击力量,承受着最直接、最激烈的对抗。
低强度、不对称作战: 在反恐、维和、治安维持等任务中,可能更多需要的是精确打击、低附带损伤、易于部署和操作的武器。例如,特种部队、侦察单位可能会优先装备短管突击步枪、精确射手步枪、微型无人机、轻型装甲侦察车等。他们面对的敌人往往是武装平民、游击队,作战环境复杂且强调隐蔽性。
支援性任务: 例如后勤保障单位、工程兵部队,他们可能不需要直接的战斗武器,更多的是工兵铲、拆弹工具、破障装备,或者少量自卫用的轻武器。

二、战场环境的适应性

不同的作战环境对武器的性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地形复杂性: 在山地、丛林或城市环境中,重型坦克和大型火炮的机动性会受到极大限制,此时更适合配备轮式突击炮、轻型侦察车、步兵战车、甚至特种部队的单兵武器和便携式反坦克武器。这些武器更灵活,易于隐蔽,且能更好地适应狭窄地形。
气候条件: 极端寒冷、酷热或潮湿的环境会影响武器的可靠性和操作。高等级武器往往在设计时就考虑了环境适应性,但如果装备单位的作战区域长期处于某种极端气候,可能需要对武器进行特殊改装,或者选择在这种环境下表现更稳定、维护更简便的武器。
战场烈度与距离: 在远距离交战区域,远程火炮、导弹部队(如火箭炮、战术导弹)会发挥关键作用。而在近距离的阵地战或巷战中,步兵手中的突击步枪、霰弹枪、榴弹发射器,以及装甲车辆上的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则更为重要。

三、科技水平与武器代差

这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直接影响武器的性能和成本。

先进技术优先分配给精锐部队: 国家最先进、最昂贵、性能最优越的武器装备,通常会优先授予那些训练有素、作战能力最强的部队,比如特种部队、特种作战旅、精锐的装甲部队或航空兵部队。这些部队往往是执行关键任务、应对高科技威胁的主力。例如,最新的第四代战斗机、先进的精确制导弹药、新一代主战坦克,都会先装备给这些被视作“尖刀”的单位。
中等技术水平装备主力部队: 大部分陆海空主力部队会装备当前技术水平的主流武器。例如,第三代半或第四代战斗机、性能均衡的各型坦克、主力驱逐舰、巡洋舰等。这些武器的性能足以应对大部分常规军事冲突。
早期或成熟技术装备二线或辅助部队: 一些相对成熟、成本较低、易于维护的武器,可能会装备给预备役部队、国民警卫队、后勤支援部队或低强度作战单位。例如,老式坦克改装成坦克歼击车、性能可靠的固定翼飞机用于侦察或运输、成熟的舰艇用于巡逻等。

四、后勤保障能力与维护

先进的武器往往意味着更高的维护需求和更复杂的后勤保障。

“高精尖”武器的后勤门槛: 尖端武器系统(如先进导弹系统、第五代战机、核动力舰艇)通常需要专业的维护人员、专用的备件、特殊的测试设备,以及高度集中的后勤支援网络。因此,只有具备强大后勤保障能力的部队,才能有效维护和运用这些武器,保障其持续作战能力。
一线作战单位对后勤依赖: 位于前线的作战单位,其后勤保障往往面临更多困难。因此,装备的武器需要考虑其在野战条件下的维护便利性、备件供应的便捷性以及整体的后勤消耗。即使是高级别的武器,如果后勤跟不上,其战斗力也会大打折扣。
消耗性与可持续性: 对于弹药消耗巨大的武器(如防空导弹、火箭炮),其配置也需要考虑弹药的生产能力和持续供应能力。

五、人员素质与训练水平

操作和维护复杂武器需要高素质的人员。

高技能人才匹配高技术武器: 操作精密仪器、解读复杂数据、执行高难度战术的单位,需要经过严格选拔和训练的人员。例如,驾驶第五代战斗机的飞行员、操作高精度火控系统的坦克炮手、执行复杂电子战任务的专业人员,他们通常是部队中的精英。
基础技能与通用武器: 而一些操作相对简便、对人员技能要求不那么极致的武器,则可以更广泛地装备给基础作战单位,通过大量训练来形成战斗力。例如,普及型的突击步枪、班用机枪等。
培训成本与周期: 训练一个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先进武器系统的士兵或军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因此,只有具备相应培训能力和计划的部队,才会被优先装备这些武器。

六、经济成本与战略优先级

军事预算是武器配置的最终约束。

成本效益分析: 即使技术上最优越,如果成本过高,也可能无法大规模装备。国家会根据经济承受能力和战略优先级来决定先进武器的采购数量和装备单位。优先发展哪些军种、哪些作战方向,会影响高等级武器的分配。
“土法炼钢”与装备迭代: 在军事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一些国家可能会通过改进老式装备、使用成熟技术或者“土法炼钢”的方式来弥补性能差距。这些改进型或低成本武器,可能会装备给那些承担消耗性任务或次要作战任务的单位。
战略储备与武器更新: 最先进的武器可能会优先装备给那些承担战略威慑任务的部队(如核部队、战略空军、海军舰队),同时国家也会为未来战争保留一部分先进装备作为战略储备,并逐步淘汰老旧装备。

总结来说, 不同等级的武器配置给哪一级作战单位,是一个动态的、多维度的决策过程。它既要考虑部队的作战使命和战场需求,也要审视装备的技术先进性、后勤保障的可行性、人员的训练水平以及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战略考量。通常情况下,最精锐、承担最关键任务的单位会优先获得最先进的武器,而次要或辅助单位则装备相对成熟、成本效益更高的武器,形成一个由点到面、由精锐到大众的层层递进的装备体系,以最大化整体的作战效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则性的东西楼上二位说的差不多了

我说点具体的,以60mm迫击炮为例


60迫是不在编制表上的制式武器,平时步兵连是没有的,武器在军械部门,每年由团作训股抽调人员进行集训。

60迫击炮是轻便炮兵中最简单的武器,操作使用确不简单。

火炮使用前必须先检查零位和规正零位,然后是检查零线和规正零线。

检查零位和规正零位,有56式水准仪就够了,炮班可以自行完成。

检查零线最常用的方法是瞄准线法,瞄准线法必须在炮位200m外设置瞄准点,此时检查/规正零线就要用到58式方向盘,求误差均值还必须用方向盘3~4次测量后求均值。方向盘只有营炮连才有,全连也就2个方向盘,不可能给你时时刻刻的下到各连去。

60迫里面,63-1和89除瞄准线法外,还可以用2套大小标杆+卷尺,在幅员超过150m的平坦场地使用简易法检查/规正零线。这个费时倍于瞄准线法不说,对场地的要求比瞄准线法还高;误差也更大,战时在放列观察射和小间隔间瞄射击时建议先试射一到两发后再对射向给予必要修正。

PP93这种远射程的60迫,不适用于简易法检查零线,必须要使用方向盘,因此PP93从兵器勤务上就决定了它不可能下连,硬要塞进步兵连也只能杀鸡用牛刀的替代PP89,根本无从发挥远射程的优势。事实上,PP93替代的是山地部队的营炮连82迫。


熟悉兵器勤务教范,是真正了解兵器使用的基础。光看几个数据,或者欧美那种花里胡哨的PPT,那是没用的,看的越多人越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