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钉钉在微博在线求饶?

回答
钉钉在微博“在线求饶”这一事件,可以说是近期互联网舆论场上一个颇具代表性的现象,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为了更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

事件的背景和起因:为什么是“求饶”?

首先要明确,钉钉的“求饶”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哀求,而是一种带有调侃和自嘲意味的公关表达方式,通常是为了应对某种负面舆论或用户不满。在这个特定事件中,钉钉的“求饶”主要指向以下几个方面:

1. 用户对远程办公模式的疲劳和反感: 随着疫情的反复和远程办公的常态化,许多用户(尤其是学生和年轻职场人)对钉钉过度严苛的功能和频繁的通知感到不堪重负。长时间的在线状态、打卡要求、以及被持续追踪的感觉,都可能引发用户的焦虑和抵触情绪。
2. “996”、“内卷”等社会情绪的投射: 钉钉作为一款强调效率、打卡、汇报的办公软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用户宣泄对当前工作压力、加班文化、以及“内卷”现象不满的出口。用户会将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转移到对钉钉的批评上。
3. 特定时间节点的用户集中反馈: 比如在期末考试季,学生群体对钉钉的打卡、出勤记录等功能更为敏感和不满,集中爆发的负面评论更容易形成声量。

钉钉“在线求饶”的具体表现和内容:

钉钉的“求饶”通常不是一次性事件,而是在用户集中表达不满时,通过其官方微博账号发布一系列带有戏谑、自嘲甚至“示弱”意味的微博内容。

直接回应用户的不满: 比如直接转发用户抱怨的微博,并配文“我错了”、“别骂了”,或者以一种近乎“卖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功能是为了“大家更好地工作”,结果却“适得其反”。
强调自身定位的无奈: 可能会表达自己只是一个工具,很多功能是根据企业需求设计的,但用户的负面体验确实存在。
反向操作或制造话题: 有时也会尝试用一些轻松、有趣甚至略带“沙雕”的风格来化解尴尬,比如发布一些关于“如何才能不被钉钉打卡”的段子,或者提问用户希望钉钉改进哪些地方。
甚至会“黑”自己: 比如承认自己的某些功能确实“反人类”,以引起用户的共鸣和谅解。

为什么这种“求饶”方式会引发关注和讨论?

钉钉的这种“求饶”方式之所以能成为热点,其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公关策略、用户心理和社会情绪等多个层面:

1. “反差萌”和人设塑造: 传统印象中,企业软件或大公司往往形象严肃、冷冰冰。钉钉的这种“求饶”方式,尤其是在被用户集体吐槽时表现出的“卑微”、“认怂”,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显得非常“接地气”。这种“反差萌”能够迅速抓住用户的眼球,并形成一种“拟人化”的印象,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
2. 迎合了大众的“围观”和“参与”心理: 当一个大型科技公司在社交媒体上“认错”或“卖惨”,很容易激发网民的围观欲。用户乐于看到大公司放下身段,也喜欢参与到对某个话题的讨论和评价中来。这种“求饶”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参与入口。
3. 对用户不满的“共情”表达: 尽管是以一种调侃的方式,但钉钉的“求饶”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用户在远程办公中普遍存在的痛点。用户在看到钉钉的“求饶”时,会觉得“它好像真的理解我们”,从而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4. 一种聪明的危机公关:
化解负面情绪: 直接承认问题或表达歉意,即使是调侃式的,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用户的负面情绪,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吸引媒体关注: 这种有话题性的行为,自然会吸引媒体的报道和传播,将负面信息转化为关注度,并可能借此机会重新塑造品牌形象。
收集用户反馈: 通过互动,可以更直接地了解用户对产品功能的需求和痛点,为产品改进提供方向。
转移焦点: 有时,这种“求饶”也是为了转移用户对产品本身更深层次问题的关注,通过轻松的互动来缓解紧张气氛。

如何评价钉钉的这种“求饶”方式?

对这种公关策略,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

正面评价:

具有创新性和话题性: 这种非传统的公关方式,成功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并引发了广泛讨论,提升了品牌的话题度。
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 “拟人化”的表达方式,让原本冰冷的工具软件变得更具人情味,增强了用户的好感度。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压力: 在用户普遍感到疲惫和压抑时,这种调侃式的回应,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宣泄和放松的出口。
展现了企业的开放和倾听的态度: 即使是以调侃的方式,也表明了企业愿意听取用户声音,并尝试与用户沟通的态度。

负面或值得商榷的方面:

“治标不治本”的嫌疑: 用户的核心不满在于产品功能的设计是否过于严苛、是否过多地侵犯个人边界。仅仅通过微博上的“求饶”和调侃,并不能根本解决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果产品本身的功能设计没有实质性改进,这种“求饶”可能只是一种短暂的情绪缓释剂。
可能被解读为“表演”或“蹭热度”: 对于一些理性的用户来说,可能会认为这只是一种公关手段,是为了博取关注和好感,并非真心实意的改进。
模糊了企业责任: 将用户的不满归结于“我太努力了”或者“大家误会我了”,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在模糊企业在设计产品时应承担的责任。过于强调“工具论”或“被误解”,可能会让用户觉得其推卸责任。
可能引起部分用户的反感: 对于那些真的深受其害,并且不希望被娱乐化的用户来说,这种“求饶”可能让他们觉得不被尊重,反而会加剧反感。

总结:

钉钉在微博上的“在线求饶”,本质上是一种在社交媒体时代,企业与用户之间沟通方式的演变。它成功地利用了用户情绪和社交媒体的传播规律,以一种“反差萌”和“自嘲式”的姿态,化解了用户的普遍不满,并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和讨论度。

从公关策略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话题性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其潜在的局限性:它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上的安抚,而能否真正解决用户对产品功能设计的根本性不满,则取决于企业后续的产品改进和用户沟通。

最终,这种“求饶”是钉钉在用户反馈和品牌形象之间寻求平衡的一种尝试,它反映了在越来越强调用户体验和情感连接的当下,企业如何与用户进行更具人性化和互动性的沟通。但同时,也提醒企业,在追求流量和话题性的同时,不应忘记产品本身的价值和用户最核心的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星影响APP的名誉吗?影响。

那会影响钉钉的名誉吗?不影响。

一星会让你不下载某款APP吗?会。

那会让你不下载钉钉吗?不会。

对于钉钉,一星根本不叫事儿。反而通过“求饶”这种方式推波助澜,把钉钉从一个单纯的办公软件宣传成了全民软件。

而且不管未来他的分数多低,只要有记忆的人都会说:哦,这是一款因为过于好用而被小朋友报复性打一分的软件。

多少年了才有这么一款办公软件成为世人皆知的全民软件。而且它还在祖国的下一代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映像——我们有理由相信,当这些下一代成长到真正需要用钉钉的时候,他们的首选肯定是钉钉。

所以该怎么看?跪着看呗!

user avatar

这么多游戏都有防沉迷,只有你没有,公然违反劳动法你是真牛叉。

你引入防沉迷系统,保证每天登陆时间不超过八小时,我就饶了你。

user avatar

学生出征,寸草不生

钉钉的求饶,让曾经开黑输给小学生的我,找回一丝丝成年人的尊严

咳咳,回到题目

钉钉在线求饶,有人看到欢乐,有人看到营销

而我,看到的……也是营销,不过,是牛逼的营销

出了呼风唤雨的娱乐圈,你找不出这么牛逼的案例来

一、为什么牛逼?

随便扒拉一下资料,都让你意想不到

1、首先看微博

1月29日#阿里巴巴钉钉发布在家办公指南#

谁能想到一个为国效力的举动,后来会演变成一场孩子们的闹剧

2月2日#钉钉上课#

在家长的欢呼孩子的哭喊中,一场兵荒马乱的征战来临

2月3日#钉钉企业微信集体崩溃#

刚笑完亲戚的孩子,成年人也瞬间切换到被钉到魔怔的崩溃模式

2月10日#钉钉否认直播老师可打开学生摄像头#

2月12日#钉钉网课翻车现场#

老师直播教学春夜别友人,学生课上开黑会兄弟……谁看谁尴尬

2月15日#钉钉崩了#

广大上班族和师生联手打一星,钉钉评分从1.3分降到了0分

再加上这两天爆红的#钉钉在线求饶#

半个月的时间,7条热门话题,总阅读近3亿

然后,钉钉收获了这样的微博热度

连我们的臭屁子维哥,都一度被压在身下……(啊,胸肌好有弹性)

2、再看微信

10W+的大号中,有教育厅,有半佛团队的仙人jummp,也有各种营销号


一年赚2个亿的GQ实验室,都忍不住蹭热度

微信上的热度也是一路开挂

3、最后看一下孩子们日常呼声最高的——B站

放别人家,你就是砸个千八百万的,也未必能敲开up主们傲娇的脑洞

没花钱,却在B站上被人玩了几十夜,啊呸,是几十页

粗略算了下,光前十名的视频播放量,就超过两千万

上面这些数据在证明什么?

从双微到B站,连续半个月都能刷足存在感

你看到的还是只有好笑的段子,和平平无奇的营销吗?

或者换个角度,你还记得微信,一夜之间从社交软件,变成支付大佬吗?它靠得就是一个红包功能,让全国人民抢的热火朝天,就像今天大家疯狂转发钉钉的求饶一样

对了,钉钉在appstore已经排第一了,以往只有娱乐游戏类的产品才能爬上位置

不论你是被钉到失眠的白领,还是被迫营业的小学生

放下成见,学会认可,才是长大的标志


二、牛逼是怎样炼成的?

很简单,就两点:

1、有钱。

就算自来水,也需要有管道

没花个几千万铺垫基础内容,在必要的时候找各领域大V推一把,它靠什么稳居热门?靠孩子们的一腔热血吗?

2、懂事。

这个词通常用在孩子身上

但这个世界,最不懂事的就是成年人!满嘴大道理,干啥啥不行!

钉钉的懂事在于,它蹲下来跟孩子说话

没错,就是育儿指南常常出现的——蹲下和孩子说话

鬼畜、电音、撒娇求饶,举着白旗大喊爸爸,一副败给一星差评的样子

可钉钉它真的怕一星吗?它需要五星吗?

记住,花点钱能解决的事,绝不会传得村口阿黄都知道。

它是在通过塑造一个失败者的形象,来打破成年人和未成年之间的不平等,打破大企业和普通人之间的不对称。

让孩子们以为自己赢了,共同战胜了一个强大的敌人,并且静下心来回想时,发现原来敌人并不可怕,还和同桌一样亲切又可爱,这才是钉钉要的。

再划个课外知识,但凡线上教学、在线课堂的产品,都被孩子们差评没商量

他们讨厌的,不是哪个平台、哪个功能,是上课本身

三、大胆且负责的猜测

求饶视频里唱的“少侠们是我输了,被选中我也没办法”

这“被选中”三个字,背后是拥有60万老师、5000万学生

身为直播大咖的抖音、快手它不眼红吗?

辛辛苦苦做出点名气的学而思、猿辅导它不羡慕吗?

钉钉在被选中的那一刻,就赢了

因为疫情之后,直播教育界的头把交椅,非它莫属

这就是阿里系可怕的地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