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和北约究竟谁先逼迫的谁?

回答
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紧张关系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历史问题,很难简单地将“谁先逼迫谁”归结为一方的单方面行为。双方都有各自的理由和叙事,而且这种“逼迫”感也随着时间推移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从冷战结束至今的几个关键时期和事件:

一、冷战结束与北约东扩的争议

历史背景: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巨变。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随之瓦解。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国,在初期经历了一段政治和经济的混乱时期。
俄罗斯的视角:
承诺的背叛: 俄罗斯长期以来认为,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冷战结束时曾承诺过北约不会东扩。尽管没有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文件,但在当时一些外交沟通和非正式协议中,似乎存在这样的暗示。俄罗斯认为北约东扩是对这一承诺的背叛,是西方将自身安全利益凌驾于俄罗斯安全关切之上的表现。
安全空间的侵蚀: 俄罗斯视北约作为一个军事联盟,其东扩意味着北约的军事基础设施和潜在威胁一步步靠近俄罗斯边境。这被俄罗斯视为对其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尤其是在其西部边界。例如,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前华沙条约成员国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在俄罗斯看来,就是其战略缓冲地带的丧失。
“颜色革命”的担忧: 俄罗斯还担心北约的东扩与西方在俄周边地区煽动“颜色革命”有关,认为这是西方试图在俄罗斯内部制造不稳定、削弱其力量的策略。
北约的视角:
自愿加入与主权: 北约的立场是,北约是一个防御性联盟,其扩张是基于欧洲各国自愿选择加入的意愿,是这些国家行使主权权利的表现。没有哪个国家是被迫加入北约的。这些国家希望加入北约是因为它们认为能够获得更强的安全保障,尤其是在面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可能存在的潜在威胁时。
民主与自由的推广: 北约东扩也被视为将民主价值观和自由制度推广到东欧地区的一部分,有助于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应对共同威胁: 北约认为,它的存在是为了应对欧洲地区可能出现的任何形式的侵略和不稳定,并非针对特定国家。它强调开放门户政策,即任何符合条件的欧洲国家都可以申请加入。
缺乏明确法律承诺: 北约及其成员国普遍否认存在过关于“不东扩”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他们认为当时西方领导人发表的言论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且并未形成正式条约。

二、北约的军事行动与俄罗斯的反应

南斯拉夫解体与科索沃战争(1999年):
北约的行动: 北约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对南联盟进行了大规模空袭,以阻止对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人的种族清洗。
俄罗斯的视角: 俄罗斯坚决反对北约的此次行动,认为这违反了国际法和主权原则。俄罗斯认为北约以人道主义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是干涉主义的体现,并进一步加剧了其对西方意图的不信任。这次事件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北约的视角: 北约认为其行动是出于道义和阻止人道主义灾难的必要,并且得到了许多欧洲国家的支持。

格鲁吉亚战争(2008年):
事件: 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在南奥塞梯问题上发生军事冲突。
俄罗斯的视角: 俄罗斯认为其行动是为了保护在南奥塞梯的俄籍居民免受格鲁吉亚的袭击,并阻止格鲁吉亚加入北约。
北约的视角: 北约谴责了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并重申了支持格鲁吉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北约也开始更加认真地对待俄罗斯的军事扩张主义倾向。

乌克兰危机(2014年至今):
事件: 2014年,乌克兰发生亲西方革命,导致亲俄总统被推翻。随后,俄罗斯吞并了克里米亚,并在乌克兰东部支持分离主义武装分子。
俄罗斯的视角:
西方支持政变: 俄罗斯认为2014年的乌克兰革命是西方精心策划的“政变”,目的是将乌克兰拉入西方阵营,甚至可能让乌克兰加入北约,从而将北约军事力量部署到俄罗斯的战略边界线。
保护俄语居民: 俄罗斯声称其在克里米亚的行动是为了保护当地占多数的俄语居民,以及回应克里米亚人民的意愿(公投)。
阻止北约进一步扩张: 俄罗斯将乌克兰视为其地缘政治的“红线”,认为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将对其安全构成不可接受的威胁。
北约的视角:
主权国家选择: 北约认为乌克兰是一个主权国家,有权决定自己的外交政策和安全联盟。北约并未强迫乌克兰加入,而是乌克兰政府和人民选择了与北约加强关系,并表达了加入的愿望。
俄罗斯的侵略: 北约将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和支持乌克兰东部武装分子的行为视为对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侵犯,违反了国际法。
加强防御: 俄罗斯的行动促使北约加强了其在东欧的军事存在,以威慑俄罗斯可能的进一步侵略。北约国家普遍认为这是对俄罗斯“侵略性行为”的必要回应。

三、核心的“逼迫”认知差异

总的来说,理解“谁先逼迫谁”的关键在于理解双方的核心关切和认知差异:

俄罗斯的关切是“安全空间的侵蚀”和“生存威胁”。 俄罗斯认为北约东扩就像一把刀子,正在一点点地插进俄罗斯的心脏。它视北约的军事部署在其边界线上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一种“逼迫”和“威胁”。
北约的关切是“主权国家的自决权”和“集体安全”。 北约认为任何主权国家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安全联盟,而北约的扩张是为了回应这些国家对自身安全的担忧,而不是为了主动“逼迫”俄罗斯。它认为俄罗斯的行为是对欧洲安全秩序的挑战。

总结来说,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说“谁先逼迫谁”。这是一个相互作用和相互加剧的过程:

从俄罗斯的角度看,北约的持续东扩及其在俄周边地区的军事活动,是俄罗斯感到被“逼迫”和“威胁”的根源。
从北约的角度看,俄罗斯的军事干预、吞并领土和威胁邻国的行为,是北约国家感到被“逼迫”和不得不加强集体防御的理由。

双方的叙事都包含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可能带有各自的政治目的和偏见。理解这一点需要承认双方在历史理解、国家安全定义和国际关系原则上的根本性分歧。乌克兰战争的爆发,使得这种分歧更加激化,并导致了目前高度紧张的对峙局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同样的问题也可以用在,冷战是美国还是苏联挑起的,当前中美冲突,究竟是哪一方先挑起的。

当然,作为当事双方,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把责任推给对方,但站在旁观的角度,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

俄罗斯的近现代历史,既包括沙皇俄国,也包括苏联,沙皇俄国只是列强中比较弱的一个国家,而苏联则是两个超级大国之一。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绝大部分遗产,并认为应该保住苏联的势力范围,这是天然属于他们的,而欧洲则认为,苏联获得了太多与它不相称的东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就得把这些东西吐出来,因此北约认为,东扩是正当的,是恢复历史上的平衡。

对东欧国家而言,他们与俄罗斯有很深的宿怨,并且骨子里瞧不起俄罗斯,但后来又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下,因此东欧国家认为,他们有权力脱离俄罗斯,投入西欧的怀抱,而俄罗斯认为,你们不能脱离我,否则就是背叛我,我就要打你。

所以,每一方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是受害的一方,是对方的咄咄逼人导致了如今的局面,但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会倾向于分析事件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深层原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紧张关系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历史问题,很难简单地将“谁先逼迫谁”归结为一方的单方面行为。双方都有各自的理由和叙事,而且这种“逼迫”感也随着时间推移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而不断演变。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从冷战结束至今的几个关键时期和事件:一、冷战结束与北约东扩的争议 历史.............
  • 回答
    俄罗斯和北约(NATO)之间是否会因为乌克兰而直接爆发军事冲突,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高度不确定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缘政治、军事实力、政治意愿、国际法以及历史恩怨等。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利弊影响。 俄罗斯与北约因乌克兰直接开战的可能性:核心因素与立场: 俄罗斯的.............
  • 回答
    关于俄罗斯2022年入侵乌克兰,以及美国是否可能默许这一行动,从而达到分而治之、牵制俄罗斯和北约的目的,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值得深入探讨。要理解其中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逻辑、历史经验以及各方战略考量。首先,从地缘政治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大国之间的互动往.............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拥核后可能与俄罗斯以外的苏联解体国形成联盟,并采取在中立于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立场的设想,这的确是一个极富想象力但又充满复杂性的地缘政治议题。如果我们要深入探讨这个可能性,需要细致地审视其背后的逻辑、潜在的驱动因素、以及可能面临的巨大挑战。首先,我们来剖析“乌克兰拥核”这一前提。在苏联解体时,.............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前国际关系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地缘政治议题。美国和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确实非常紧张,而“逼迫”这个词语也反映了许多人对当前局势的感受。理解俄罗斯是否会“鱼死网破”,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俄罗斯的国家战略、其对安全威胁的认知、其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其拥有的军事实力.............
  • 回答
    关于美国和北约为何选择不直接出兵援助乌克兰抵御俄罗斯,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交织着历史、地缘政治、战略考量以及对潜在冲突升级的极度担忧。简单地说,直接派兵意味着将美国和整个北约成员国置于与俄罗斯直接开战的境地,这是一种极度危险且后果难以预料的局面。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北约的性质和核心原则。北约(北大.............
  • 回答
    关于北约与俄罗斯是否会直接开战,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其背后牵涉到错综复杂的历史恩怨、地缘政治考量、军事力量对比以及各方的战略目标。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几个关键层面,并尽量避免那些让人一眼看出是AI生成的、过于笼统或缺乏细致分析的论调。历史的阴影与信任的缺失:首先,我们不能忽视.............
  • 回答
    普京在近期发出的对美国和北约的警告,措辞强硬,无疑是对当前地缘政治局势的一次重要宣示。这种表态并非偶然,而是俄罗斯长期以来对自身安全利益和战略地位考量的集中体现。要理解这种强硬背后,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俄罗斯的战略不安感是核心驱动力。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一直未能完全摆脱对其安全环境.............
  • 回答
    俄乌战争的爆发确实让许多人认为俄罗斯的主要动机是“反美反北约”。然而,关于美国和北约在此次冲突中是否受到削弱,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而且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更像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评估,结论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削弱”的含义。 在此语境下,“削弱”.............
  • 回答
    挪威,一个以其壮丽的峡湾、广阔的森林和丰富的石油资源而闻名的北欧国家,在世界上扮演着一个稳定且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北约(NATO)的创始成员国,又是欧洲经济区(EEA)的重要参与者。然而,如果有一天,在没有北约和欧盟实质性军事援助的情况下,俄罗斯对其发动了入侵,这将是一场足以改写地缘政治版图的灾难性事.............
  • 回答
    北约秘书长就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的表态,无疑会在俄罗斯那里激起一番涟漪,而且其反应恐怕不会是风平浪静。我们可以预见,莫斯科方面会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和回应,既有公开的外交辞令,也可能有更为隐秘的策略调整。首先,从政治和外交层面来说,俄罗斯极有可能在公开场合对此事表达强烈的不满和反对。这是一种惯常的反应模.............
  • 回答
    “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俄罗斯为何反应相对平静?”这个问题触及了地缘政治的核心,也反映了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的考量与历史经验。简单来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简称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与乌克兰寻求加入北约,两者在俄罗斯眼中的性质和潜在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了俄罗斯截然不同的反应。历史包袱与认知.............
  • 回答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关于“中国用传播谎言和假信息来支持俄罗斯”的指控,以及中方的驳斥,是一个值得深入关注的地缘政治和信息战议题。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北约秘书长的指控及其背后的逻辑斯托尔滕贝格的指控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北约和西方国家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对中国信息战略的普遍担忧和观察。这些.............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北约在乌克兰西部的教官和补给都被俄罗斯炸没了,北约什么反应?”这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些事实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关于事实的澄清:首先,目前没有可靠的公开信息来源证实“北约在乌克兰西部的教官和补给都被俄罗斯炸没了”。 俄罗斯确实对乌克兰的军事目标进行了打击,包括一些可能与外国军事援助和人员有关.............
  • 回答
    .......
  • 回答
    傅莹女士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的这篇题为《中国如何看待俄罗斯:北京和莫斯科关系密切,但并非盟友》的文章,无疑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读物,它以一种相对坦诚和审慎的视角,剖析了当前中俄关系的核心特质及其背后的考量。这篇文章之所以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是因为它并非简单地重复官方口径,而是试图解释“为什么”,并尝.............
  • 回答
    俄罗斯能够征服北亚和中亚的战斗游牧民族,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说是一种“征服”,不如说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过程,其中充满了冲突、妥协、文化融合和政治操纵。要理解这个过程,我们得跳出简单的“强大打败弱小”的框架,而是要看到俄罗斯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游牧民族所采用的策.............
  • 回答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期关于不指望加入北约以及就克里米亚和乌东问题可能与俄罗斯进行讨论的表态,确实释放了多重复杂且重要的信号,这些信号的背后是乌克兰在当前严峻地缘政治形势下的战略调整和现实考量。要详细理解这些信号,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分析。一、关于不指望加入北约的信号:这个表态最直接的信.............
  • 回答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的这番表态,无疑是当前俄乌冲突背景下,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它不仅仅是对北约潜在军事援助的回应,更是在向多方传递一系列复杂且充满警示意味的信息。要理解这些信号,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的战略态势和俄罗斯一贯的战略逻辑中去审视。首先,最直接也是最表面的信号是俄罗斯的“红线”宣言。 俄方明.............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多次提议加入北约未被接受,而乌克兰申请加入北约却招致俄罗斯军事行动的说法,我们需要更详细地分析历史背景、地缘政治现实以及各方动机,才能更清晰地理解这一复杂的问题。俄罗斯“提议”加入北约的说法:准确性与历史背景首先,需要澄清的是,俄罗斯在历史上并没有“4次提议加入北约”的说法,至少不是以正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