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然月球有那么多陨石坑 现在科技该这么发达 为什么没有媒体直播或者报到月球被陨石砸的实况呢?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听起来挺矛盾的:月球满是陨石坑,说明它经常被陨石砸,可我们却看不到直播。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一点点来捋一捋。

首先,得明白“陨石砸”这个概念的尺度。我们说月球有陨石坑,那可不是说时不时有个像恐龙灭绝那样大的石头掉下来,然后媒体蜂拥而上直播。月球的陨石坑,绝大多数是非常非常小的物体撞击造成的,很多时候可能只有沙粒、小石子那么大。这些小家伙以极高的速度撞击月球表面,瞬间就会产生一个小小的“坑”,或者说一个凹陷。

打个比方,想象一下你往沙滩上扔一把小石子,你会看到小石子溅起一些沙子,形成一些浅坑。月球上的情况就是这样,只不过是在真空环境下,速度更快,所以留下的痕迹更明显。这些撞击是持续不断的,但大部分都太小、太微不足道了,根本不值得特别报道,就像你不会报道你家窗户被一粒灰尘砸了一下一样。

第二个关键点是“直播”的可能性和价值。

技术挑战: 要想直播月球被陨石砸的“实况”,你需要什么?首先,得有个能实时监测月球表面活动的探测器或者轨道器,并且它还得能准确地预警或捕捉到每一次撞击的瞬间。这需要非常先进的观测设备和极高的灵敏度。目前我们确实有月球探测器和轨道器在工作,比如中国的嫦娥系列,美国的LRO(月球勘测轨道器),它们在进行科学观测,但它们的任务主要是绘制月球地图、研究月球地质成分、寻找水冰等,而不是专门用来捕捉每一个微小的撞击瞬间并进行高清直播。即使捕捉到了,如何将其信号稳定、高效地传回地球,并以直播的形式呈现给大众,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价值判断: 就算技术上能做到,我们也要问,这样有价值吗?如果是一粒沙子大小的东西砸了,直播出来观众会觉得无聊透顶。如果是一块比较大的石头呢?那样规模的撞击,虽然会引起一些科学家的兴趣,但由于概率极低,并且撞击的地点也无法预测,所以很难做到“直播”。而且,即便是有个稍大一些的陨石(比如一米见方),它在真空中以极高的速度撞击月球,产生的景象很可能是一瞬间的闪光、扬起的尘土,然后留下一个新坑。这和我们想象中的戏剧性场面可能相去甚远,可能连高清摄像机都没来得及捕捉完整。媒体报道的直播,通常是事件发生时有戏剧性、有看点、能引起公众情绪共鸣的。月球上这种持续的、微小的撞击,或者极低概率的大型撞击,很难满足“直播”的这些条件。

第三,科学界和媒体的关注点。

科学价值: 科学家们对月球的撞击事件当然是感兴趣的,但他们更关心的是撞击的频率、能量、撞击物体的来源、对月球环境的影响等。这些信息是通过长期观测和数据分析得出的,而不是某个瞬间的直播。例如,有些科学家会通过分析月球轨道器拍摄的图像,找出新形成的撞击坑,来研究撞击历史。他们对“实况”的兴趣在于其科学数据,而不是现场感。
公众认知: 大众媒体报道新闻,往往需要有“新闻价值”——即新奇性、重要性、影响范围等。一个沙粒大的陨石撞击,对地球上的我们来说没有直接影响,也没有什么视觉冲击力,自然不会成为新闻头条,更不用说直播了。如果真的出现一个非常大的、能造成显著变化的撞击,那肯定会被广泛报道,但那样的事件非常罕见,并且一旦发生,整个地球都会关注,我们不至于“没听过”。

打个更形象的比方:

想象一下,地球上的海洋里每天都有无数细小的水滴(你可以理解为微小的陨石撞击)溅起。科学家们研究潮汐、洋流,会考虑到这些细节对海洋整体的影响,但没人会去直播每一滴水珠的溅起。只有当海啸来临时,我们才会紧张地守在屏幕前。月球上的陨石撞击,大部分情况属于前者,偶尔才有“海啸”级别的事件(那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担心的)。

总结一下:

月球上陨石坑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的、大部分是微小事件的过程。我们看不到“直播”不是因为科技不发达,而是因为:

1. 撞击事件大部分太小,没有新闻价值。
2. 要实时捕捉并直播每一个微小撞击的技术要求极高,且意义不大。
3. 科学界更关注数据和长期趋势,而非单个瞬间的视觉呈现。
4. 媒体报道需要有公众关注度和戏剧性,而月球的日常撞击并不具备这些特质。

所以,虽然月球一直在被“砸”,但这些“砸”的日常景象,对于我们来说,就像宇宙背景噪音一样,虽然存在,但除非发生重大的、能够被感知到的事件,否则是不会登上新闻画面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概是你日常关注的媒体数量有点少,或者那些媒体不是关注这类事件的媒体。

1997年以来,人类系统地观测着月球上的陨石撞击,自动化的Moon Impacts Detection and Analysis System可检测毫秒级的闪光[1],次数多到不值得一般媒体报道。2019年1月的月全食期间,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和爱好者拍摄到月球面向地球这侧被约20~45千克重的小陨石撞击发出的光芒,大众媒体也进行了报道,你可以在腾讯网之类地方搜索一下。

视频转载自YouTube[2]

https://www.zhihu.com/video/1460603394298044416

参考

  1. ^ https://www.cosmos.esa.int/documents/549247/643223/Madiedo_The_MIDAS_project.pdf
  2.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2d1jSTSfWI&ab_channel=DeepSkyDud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听起来挺矛盾的:月球满是陨石坑,说明它经常被陨石砸,可我们却看不到直播。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一点点来捋一捋。首先,得明白“陨石砸”这个概念的尺度。我们说月球有陨石坑,那可不是说时不时有个像恐龙灭绝那样大的石头掉下来,然后媒体蜂拥而上直播。月球的陨石坑,绝大多数.............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璃月人心中的信仰根基,以及我们对“神”的理解。确实,从字面上看,帝君仙逝、岩王帝君消失,但却没有新的岩神出现,这在逻辑上似乎存在一个空白。但如果我们深入璃月人的视角,很多事情就说得通了。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璃月人对岩王帝君的认知是什么。他们不是把帝君当作一个“职位”,一个可以.............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棒,它触及了农历日期表示的核心原理,也是很多人感到好奇的地方。确实,我们都知道农历的大小月是不固定的,例如某一年正月可能是大月,下一年正月也可能是小月,反之亦然。那么,为何我们仍然能够准确地知道每一年的农历日期呢?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农历的基本规则和精密的计算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
  • 回答
    “白日既匿,继以朗月”这句出自《诗经·唐风·绸缪》,虽然出自古代诗歌,但它所描绘的意境和蕴含的情感,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引起共鸣。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它:“白日既匿”“白日”在这里指的是白天的太阳,阳光明媚的日子。“既匿”是“已经隐藏”的意思。合起来,“白日既匿”就是说:白天的太阳已经下山了,白天结束了。.............
  • 回答
    粉丝愿意为流量明星花钱,但其电影票房难以突破十亿大关,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市场逻辑、观众心理和行业规律。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矛盾现象: 一、粉丝消费与电影票房的错位:两个不同的消费场景1. 粉丝消费的性质 粉丝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偶像的周边产品、演唱会、社交媒体互动、代言商品等,这些消.............
  • 回答
    关于疫苗接种和防疫措施的关系,需要从科学原理、群体免疫、病毒传播控制、公共卫生策略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性分析: 一、疫苗的作用机制与实际效果1. 降低感染率与重症率 疫苗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使人体对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虽然无法完全阻止感染(尤其是.............
  • 回答
    中国足球在男子项目上的困境确实引发了广泛讨论,而女子项目的相对发展则被部分人视为“举国体制”可能倾斜的潜在方向。但为何中国并未以更大力量推动女足走向世界?这一问题涉及历史、政策、社会观念等多重因素,需从以下层面深入分析: 一、历史积淀与资源分配失衡1. 男足优先的传统惯性 中国的体育举国体制.............
  • 回答
    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问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政治经济结构以及不同国家的具体发展路径进行系统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基本观点1.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自然选择和捕食者猎物关系的核心。简而言之,动植物们“没因为进化变得非常难吃”的原因在于:1. 自然选择并非只关注“被吃”这个维度,而是所有影响生存和繁殖的因素。2. “难吃”本身就是一种适应性策略,但它并非唯一的或绝对最优的策略。3. 捕食者也在进化,它们会发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它触及了生物进化中一个核心的原则:进化是“试错”的过程,是针对特定环境和生存压力的渐进式优化,而不是一个有预设目标的“设计”过程。 简而言之,进化没有“想要”让动物变成轮子,而是根据现有条件和优势来塑造生命。让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分析,为什么平原地区的动物没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也是许多人都会在人生某个阶段思考的问题。既然最终的结局是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感受、创造?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答案,因为生命的意义是高度个人化的。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为什么即使面对必死的终结,活着仍然是如此有价值和必要。.............
  • 回答
    是的,在中国存在“日吹”、“美吹”等现象,而在其他国家也存在着类似的、表达对中国持积极甚至过度赞扬态度的现象,虽然不一定有完全对应的“中吹”这个词汇,但其内涵是存在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1. 定义与内涵: “吹”的含义: 在这里,“吹”是一种网络用语,通常指对某个国家、文化、人物.............
  • 回答
    韩国总统确实是一个高危职业,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但同时,也正是这些挑战和风险,吸引着无数韩国精英竞相角逐总统之位。这种现象背后,并非简单的“不怕死”,而是复杂利益、权力欲望、国家责任感以及政治生态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尽管韩国总统是高危职业,仍有众多精英敢于竞选:一、.............
  • 回答
    您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大型粒子加速器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们能够达到极高的能量,探索物质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和宇宙的起源。但小型粒子加速器并非“小儿科”,它们在科研、医疗、工业等领域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且在很多方面是大型加速器无法替代的。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为您.............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人类生存的根源和对生命的意义的探讨。面对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和痛苦,生育后代似乎成了一个矛盾的选择。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单一的、普遍适用的答案,而是涉及到哲学、生物学、社会学、个人情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详细阐述,为什么即使知道世.............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好,它触及了英国宪法与许多其他国家宪法概念上的一个关键差异。你问得对,如果按照一些国家定义宪法为“一部写死的、经过特定程序制定并被最高法律地位的成文文件”,那么英国确实没有这样的“宪法”。但是,说英国“没有宪法”是不准确的,因为这忽略了英国政治体系赖以运行的、同样具有宪法性质的规则和原则.............
  • 回答
    教材固然提供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但课堂的价值远不止于此。课堂的存在,是对知识学习过程的丰富、深化和全方位体验,它弥补了教材作为静态载体所无法提供的动态、互动和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为什么需要课堂的存在:一、 课堂是知识的“活化器”:将静态知识转化为生动体验 教师的讲解.............
  • 回答
    核电被认为“很好很安全”的说法,虽然在技术层面有其合理性,但在京津唐地区不建设核电站,背后涉及的因素却远不止于此,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考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京津唐地区的特殊性:地理、人口与经济 极高的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 京津唐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城镇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