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日媒用「史上最悪」回顾切尔诺贝利事故?

回答
日媒用「史上最悪」(史上最坏)来回顾切尔诺贝利事故,这是一种非常直接和强烈的表述方式,准确地反映了这场灾难的深远影响和毁灭性程度。要详细理解日媒为何会如此看待,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

1. 灾难的规模和直接后果:

瞬间的毁灭: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的爆炸并非小规模事故,而是瞬间释放了巨量的放射性物质,造成了巨大的火灾和建筑物损毁。这不仅仅是工业事故,更是一场人造的“灾难之灾”。
人员伤亡的惨重: 虽然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争议,但直接死于爆炸和急性放射病的人员数量庞大,并且还有许多在后续清理工作中牺牲的“ліквідатор”(清理者)。这些数字本身就足够触目惊心。
大规模疏散和迁徙: 事故迫使数十万人离开家园,许多地区被划为禁区,这些家庭从此流离失所,对他们的生活、心理和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种大规模的人员迁徙是现代历史上罕见的。

2. 放射性污染的长期性和广泛性:

看不见的敌人: 放射性物质没有颜色、气味或味道,但却具有极强的破坏性,能够穿透生物体,造成基因突变、癌症等长期健康问题。这种“看不见的敌人”让人们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污染范围的巨大: 放射性尘埃随着风扩散,覆盖了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的大片地区,甚至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这种跨越国界的污染使得事故的影响力超出了地域限制,成为国际性问题。
生态系统的破坏: 长期存在的放射性物质对当地的动植物生态系统造成了难以逆转的破坏,许多区域至今仍是“死亡地带”。

3. 对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冲击:

技术失控的警示: 切尔诺贝利事故暴露了当时苏联核能技术的不足和管理上的漏洞,以及面对危机时信息不透明、应对迟缓的问题。这让全世界对核能的安全性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政府公信力的危机: 苏联政府在事故发生初期试图隐瞒和淡化事实,这种做法极大地损害了其公信力,也加剧了民众的恐慌。对于信息透明度和政府责任,这事故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心理阴影的挥之不去: 即使在事故发生数十年后,切尔诺贝利以及核辐射的阴影依然笼罩着人们的心理。人们对核能的担忧、对健康的不确定感,以及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灾难的恐惧,都构成了深刻的心理创伤。
政治和经济后果: 除了直接的损失,切尔诺贝利事故也对苏联的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并被认为是加速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同时,它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核能政策的重新审视和讨论。

4. 日媒视角下的“史上最悪”:

经历过原子弹袭击的历史: 日本作为唯一遭受过原子弹袭击的国家,对战争的残酷性、核武器的毁灭性以及核辐射的长期影响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当面对另一场与核相关的巨大灾难时,日媒在报道和评价时,很容易会将其与自己曾经的苦难联系起来,并以更深切的同情和警惕来审视。
对风险的警觉性: 日本是一个地质活动频繁、人口稠密的岛国,核能的安全性对日本而言至关重要。福岛核事故之后,日本民众和媒体对核能的风险更加警觉。切尔诺贝利作为一起更为严重的核事故,自然会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参照和警示。
强调历史教训的重要性: 日媒在报道历史事件时,往往会着重强调其警示意义,希望后人能够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将切尔诺贝利定性为“史上最悪”,正是为了强调这场事故的极端严重性,并以此告诫人们核能的潜在危险,以及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对安全的警惕。
使用强烈的词汇以引起关注: “史上最悪”是一个非常具有冲击力的词汇,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传达事件的严重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使用这样的词汇也是一种传播策略,以确保事件的重要性得到充分的认识。

总结来说,日媒用「史上最悪」来回顾切尔诺贝利事故,是基于对灾难规模、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社会冲击以及其对人类文明带来的深刻教训的全面认知。特别是考虑到日本自身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历史,以及对核能安全的高度关注,这种强烈的定性更能体现其对这场灾难的理解和警示意图。它不仅仅是对过去事件的简单回顾,更是对未来安全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警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公元2011年之前、史上最恶。

user avatar

播出这个报道的是NHK电视台,而NHK向来有两大特点。

一是上门收费的业务员令人极其厌烦,简直堪称日本社会一大公害,人厌鬼憎。

以至于日本专门有一个政党叫保护国家免受NHK党,这个党唯一的政治纲领就是扳倒NHK,阻止它收费,该党领导人立花孝志经常录制各种节目,教民众如何对付NHK上门收费的各种生活小窍门,给民众免费发放击退NHK卡片,如果你被NHK找上门了,给他打电话,他马上派人过来帮你击退收费员,并且在2019年当选成为参议员。

最骚的是NHK还采访过该党领导人并报道过他的宣传活动。

二是NHK作为日本唯一的国营电视台,平日里要负责自然灾害的预警和新闻播报工作。

日本多地震,因地震而多海啸,再加上台风,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而大多数电视台都会播报灾害预警,哪怕是向来以玩世不恭,天大的事情发生了也一定要放动画片著称的东京电视台也是要播放灾害预警的,但是在这些电视台中,对自然灾害本身的后续跟踪和专业报道中NHK要更为专业,更为积极,甚至可以说在灾害报道上,NHK的新闻专业素养是比较强的。

那么这次之所以在菅义伟内阁做出非法排污的决定后,NHK跳出来拿史上最恶来形容切尔诺贝利,还真有极大的可能是在阴阳怪气日本的非法排污行为。

NHK这个电视台比较有意思,它虽然是官方电视台,但它特别喜欢逮谁喷谁,它不是针对谁,它只是说在座各位都是垃圾,天底下就没有它看得惯的东西。

这种新闻报道态度已经成了它的一种风格和标签,它的新闻特别喜欢播报各种日本政要出丑的事情,哪怕是那种很细微的事情,比如开会的时候打瞌睡都要拿出来说事。

另外NHK的中国相关纪录片,新闻也大多比较正面,比如当年它吹中国主权基金海外投资项目的纪录片,把中国的海外投资项目吹成了一种普世灯塔/悬壶济世/财大气粗的混合体,吹的那叫一个沸腾,我敢说中文互联网上最能吹中国的人都不一定有NHK吹的响,吹的我这个小粉红都不好意思了,整个就一超大号伏拉夫,也因为这个原因,它被称为日奸台和非国民电视台。

当年还播过慰安妇的相关问题。

考虑到NHK一贯的特点,搞这些阴阳怪气行为只能说日本社会其实对非法排污这事心里是其实是有数的,只不过日本社会一向条块分割,制度性尸位素餐严重,所有人都知道事情在恶化,所有人也都为事情解决做出了贡献,所有人都在批判弊病,但事情还是会继续恶化下去。

指望日本自己把这个事情解决掉已经不现实了,阴阳怪气一下,这已经是他们能做到的极限了。

user avatar

切尔诺贝利那点辐射量,不够造哥斯拉的啊

但他已经是“最恶”的事故了啊,那怎么办?哥斯拉,我的哥斯拉!

我有个好主意

我们弄一场更“恶”的事故,把辐射排到全球,这样就能增大哥斯拉出现的概率了!

好主意!哥斯拉,我的哥斯拉!!

user avatar

大家看看2016年由庵野秀明、樋口真嗣导演的电影《新哥斯拉》,就知道日本人对福岛核灾事件绝对不傻。这个电影是个龙套就是大腕,要不就是特别脸熟的金牌龙套,基本上相当于日本版《建国大业》。至少日本文化届通过这部电影做出明确表态了。

这部电影的剧情梗概:学术界与日本政府的专家刚说完哥斯拉在本阶段可控,哥斯拉就整个新妖蛾子出来。政府和军队兢兢业业的按照预案对付哥斯拉,一但遇到预案没有或是责任主体不明的变化,一群人立即装死。学者发现了对应哥斯拉的有效手段:找个长臂浇灌车往哥斯拉嘴里灌“凝血剂”。往福娃反应堆里灌水的即时感满满,都是在灌减速剂。美国第一时间介入日本哥斯拉事件,暴露出日本不是主权独立国家及美国根本不关心日本人的死活。高官并不关心哥斯拉,而是关心如何能够“合法”害死大量民众。《新哥斯拉》就是一部国民级的恶意政治隐喻。电影唯一与现实中福岛核灾的区别在于哥斯拉放大招干掉了一直升飞机的高官,然后体制内的“刺头”掌权并扭转了形势。

这一波啊,日奸NHK继续阴阳怪气罢了。

user avatar

我觉得还算是挺严谨的:毕竟福岛这事还在处理中,还没处理完——怎么能算“史上”呢?

user avatar

在2020年后,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世界的局势产生了变化。进入2021年,国内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纠正,虽然仍然有很多未完善,差强人意的地方,我也时不时会冲一下,但整体上我是感觉影响世界的主要力量会从海权国家回归到陆权国家。


我对收湾仔并没有太大的盼头,对国足出线也没什么盼头,对产业升级有兴趣,对996的扑灭有兴趣。但让我最有盼头的,是话语权回归陆权国家后,这些海权国家会是什么样的状态。


西方海权国家,还有日本,用发达国家作为自己的壳,不断地进行国家形象营销,玩双标玩得飞起,因为舆论权在它们手上,它们可以大放其词,抹黑那些败阵的陆权国家。


我是相当想看到在今后世界中心回归欧亚大陆,由中国,俄罗斯掌控世界舆论权后,日本会被骂成什么样子,日本人的国际地位被打压下去后,日本国内是什么反应。非常想在有生之年看到日本人在国际上被别的国家的人当作人类的灾星那样,各种鄙夷,让它们也尝尝当年自己做下的恶被反杀后,是什么样的感觉。


user avatar

NHK可是知名的“日奸台”,所以——

我怎么感觉NHK是高级黑呢?

这种新闻爆出来,尴尬的是谁,苏联吗?

哦,苏联都已经亡了,大毛二毛都快打起来了,它们会尴尬?

人家都是史上最恶的话……如果还有国家更胜一筹……

那么,自然就是日本政府了。

任何看到这个报道的日本人,都会立刻想到自己国家愚蠢的应对措施,以及现在闹到除了美帝外人人喊打的地步。

连中国都要名正言顺进去干预了,这事儿说实话甲午之后就没见过的。

这一波,真心是黑得到位啊。

user avatar

有什么样的回报,就会有什么样的下一次。

现实是极其残酷的,糟糕的历史永远不白白发生,人们会根据它调整策略。

既然拯救切尔诺贝利的历史可以被轻易的抹杀,那么后人为什么还要用那种方式负起责任?

既然世上没有公道可言,只要抱对了大腿就能解决一切,那为什么要花冤枉钱呢?为什么要死冤枉人?只要西方老爷动用他们颠倒是非黑白的传媒核武器,答应不大肆报道此事,那还有什么必要和前苏联一样负责呢?

我大和民族最讨厌负责的知道么(给别人添麻烦还是很在行的)。

就算东电散尽家财,政府召集福岛两万勇士,万众一心,俩月内搞定核事故,那又如何?只要不小心拜错了码头,一样可以让你的历史消失。弄个“史上罪恶福岛传说”的纪录片给全世界人反复播放。

到时候所有勇士都白死,所有付出全活该,所有英雄荣誉皆随历史湮没,买办们反复播放“正确的集体记忆”,后人们恨着英雄时代为什么站错队。

既然如此,到时候全世界再次面对危机还是一样会调整策略,继续自欺欺人不负责任。

还不如像现在这样,干脆做一个太监仆从国国民,满地可乐和零食不出屋,嘴角流涎得看着“切尔诺贝利”的电影和“史上最恶事故”的报道。咧嘴一笑,还庆幸自己跟对了人。

user avatar

两个现场有根本性不同:

切尔诺贝利发生事故后就直接炸了,随后几万苏联红军冒着生命危险清理了反射性废物,投入大量硼砂终止了链式反应,封闭了反应堆。

在311大地震后,福岛反应堆还是完整的,只是冷却系统故障,堆芯冷却靠蓄电池的电力,而电量在8小时后耗尽,堆芯会失去冷却。在堆芯失去冷却后,如果东京电力公司及时向反应堆中注入海水,除了反应堆不能继续用外没有其他严重危害。

但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高层一直不下决定,第二天晚上才决心注入海水冷却,但由于错过时机,安全壳内压力过高无法注水。随后发生氢气爆炸,事故已经无法控制。

据分析核燃料已经不在安全壳内,可能已经沉入地下,事故变得不可收拾。

如果日本的官员在责任心上能赶上当时苏军现场指挥的1/10,日本的核泄漏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