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多地加油站叫停扫码支付?在加油站扫码支付会有危险吗?

回答
最近,不少地方的加油站突然叫停了扫码支付,这事儿引起了不少车主的注意和议论。以前大家都习惯了手机一扫,油钱就付了,现在突然不能用了,心里难免会有点不方便,甚至还会想,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为什么会出现“叫停扫码支付”的情况?

首先,我们得明确,这并不是全国性的统一行动,而是“多地”加油站出现的现象。这背后可能涉及几个层面的原因,也可能是一些地方性或者单站点的特殊情况。

1. 安全合规的考量(最主要原因):
易燃易爆环境的特殊性: 加油站是典型的易燃易爆场所。汽油、柴油挥发出的气体是高度易燃的。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手机辐射被认为不足以引起火灾,但在这种高度敏感的环境下,任何潜在的火源都需要被极其谨慎地对待。
静电风险: 手机在操作过程中,屏幕、按键以及电池都可能产生微弱的静电。尽管单次静电放电的能量很小,但在加油站这种环境,如果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恰好遇到高密度、易燃的油气混合区域,理论上存在极小的引发火灾的风险。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证明手机操作直接导致过加油站爆炸事故,但“防患于未然”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原则。
油气密度: 在加油过程中,汽油会挥发产生油气,这些油气比空气重,容易在地面附近聚集。如果操作不当,手机跌落、碰撞等动作,都有可能在油气密集区域产生火花。
相关法规和标准: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关于加油站安全管理的严格规定,这些规定通常会限制在加油站内的电子设备使用,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隐患。可能之前执行得没有那么严格,但随着安全意识的提升,或者某些安全检查之后,就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

2. 技术和支付渠道的问题:
支付系统稳定性: 并非所有加油站都配备了独立的、高安全等级的支付终端,有些可能是接入了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与加油站的油品计量系统联动。如果支付系统不够稳定,或者与加油机系统集成存在技术漏洞,可能会影响加油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网络信号干扰: 在一些信号屏蔽或者不稳定的区域,扫码支付可能出现连接问题,导致支付失败,影响客户体验。
系统更新与兼容性: 随着支付方式的不断更新,一些老旧的加油站支付系统可能无法兼容最新的扫码支付技术,或者为了避免兼容性问题,直接暂停了部分支付方式。

3. 运营成本和管理策略:
手续费问题: 某些支付方式(如扫码支付)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手续费,对于加油站来说,这是直接的运营成本。如果加油站利润空间不大,可能会选择暂停成本较高的支付方式。
简化管理: 暂停扫码支付,可能只是为了简化加油站的管理流程,减少与支付相关的技术故障处理,从而专注于主营业务。
推广其他支付方式: 也有可能是在推广加油站自有的会员卡、银行合作的POS机刷卡等支付方式。

在加油站扫码支付会有危险吗?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从科学角度和普遍认知来看,在加油站扫码支付的“直接危险性”非常低,但不是零风险。

手机辐射不足以点燃油气: 目前主流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安全标准,都认为智能手机产生的电磁辐射能量非常微弱,不足以直接点燃汽油挥发出的油气。火灾通常需要达到一定的燃点,并且有能量足够大的火源。
静电风险是更值得关注的潜在因素: 相较于手机本身的电磁辐射,操作手机时可能产生的静电(例如,触摸屏幕、按动按键、电池产生的热量)在理论上是存在极小的点燃风险的。尤其是在加油过程中,人与车体、油枪之间存在静电积聚的可能性。当人触碰油枪或车身时,如果带了静电,释放的静电火花是有可能点燃油气的。
关键在于“操作规范”: 很多加油站工作人员在指导顾客时,会提醒“人不要站在车身旁边加油”、“不要在加油过程中使用手机”。这里的“不要使用手机”更多的是为了强调“不要因为分心操作手机而产生不规范的动作”,比如手机滑落、或者在加油时频繁开关手机(虽然手机开关机产生的电火花也极小,但仍被列为潜在风险)。
“不鼓励”和“禁止”的区别: 很多时候,加油站更倾向于“不鼓励”在加油过程中使用手机,而非“绝对禁止”。但当遇到极端天气(如干燥、大风)或者为了更严格的安全管理,就可能采取“禁止”措施。

为什么有的地方叫停,有的地方还在用?

这取决于各地加油站的安全管理标准、设备更新情况、风险评估以及当地监管部门的要求。

安全标准的细微差异: 可能某些地区的安全标准对电子设备的管控更为严格,或者对静电的防范有更细致的要求。
设备自动化程度: 越是自动化、智能化的加油站,可能对人工操作的依赖越低,也越倾向于简化流程,减少潜在的风险点。
风险偏好: 一些加油站或运营商可能风险偏好较低,宁可牺牲一点支付便利性,也要将所有潜在风险降到最低。

车主应该怎么做?

1. 理解并配合: 当被告知不能扫码支付时,首先理解这是出于安全考虑,并配合加油站的要求,选择其他支付方式(如现金、银行卡)。
2. 注意加油站安全提示: 严格遵守加油站的各项安全规定,例如不要在加油时吸烟、不要在加油机旁逗留、人离开车辆等。
3. 谨慎使用手机: 如果确实需要在加油站使用手机,最好是在加油前或加油完成后,并在远离油枪和车辆的地方进行操作。避免在加油过程中频繁操作,尤其是可能产生静电的动作。
4. 关注官方信息: 如果有关于支付方式的疑问,可以咨询加油站工作人员,或者关注官方发布的通告。

总而言之, 多地加油站叫停扫码支付,更多的是出于对易燃易爆环境的极致安全保障。虽然手机扫码支付本身的危险性极低,但为了将所有潜在的、哪怕是微乎其微的风险降到最低,很多地方选择了更保守的管理方式。这反映了在安全面前,宁可牺牲一点便利性,也要确保万无一失的原则。作为车主,理解并配合是最好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这就没有这个问题,我们这加油是这样的。


车子肯定是不能直接开进加油站的,要请人抬进去,一般是8个人抬,也有大户人家的车比较大,要16个人抬,还有那些很大的,要64个人,一方面看车大小,一方面看主人家财力。

抬之前要把车轮子卸下来,这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抬的时候要用绳子,绳子之中可能有鬃毛之类的东西,而轮胎是橡胶材质的,众所周知,毛皮与橡胶摩擦会产生静电,极度危险。另一个原因是轮子卸下来之后绳子正好可以放在轮子的位置,就不用再额外固定了,比较省事。但这样还是不太保险,因为车身往往还有一些塑料,比如雨刮啊,后视镜框啊之类的,这些东西与毛皮摩擦也会产生静电,所以还要在车身上裹上一块布(不能用丝绸,因为车有玻璃),一般用红布,图个吉利。

另外,车牌比较尖锐,为了防止在抬的过程中车牌把布割破,要把车牌取下来,但因为车牌是金属材质的,而外界充满电磁波,会在车牌内产生涡流,有的人又喜欢戴个戒指或者衣服上有金属纽扣之类的,这就容易产生火花。但车牌又不能不带,车子都盖住了,加油站要靠车牌来辨认车和叫号。于是人们将车牌装入木质相框以与外界充分隔离,并让为首的人小心捧着,有讲究的还会在相框上面搭上装饰。

但是这样还是不太保险,万一前面的人摔了一跤把车牌摔出来了怎么办?没事,捧车牌的后面还有个人,这个人会端着一个瓦盆(千万不能用金属盆,理由同前,塑料盆也不行,关键时刻摔不烂会误事),里面装满沙子,一旦发现形势不对,就赶紧摔盆灭火。不能用水,因为大家都知道,油起火是没法用水灭的。不过一般出意外的几率很低,所以很多人走了一半嫌盆重就直接摔了。经常出现后面一些人一看前面人摔盆了,以为出事了,就吓得一屁股坐地上嗷嗷哭。

为了进一步降低风险,车队里面还经常跟一群人,这群人举着一把大扇子,这样在走的时候可以让周围的空气流动起来,大幅降低周围的油气浓度。

就这样,引路人(一般来说是一个既对加油站比较了解,又对加油的流程和习俗比较了解的担任)一边喊着口号一边撒着路标引领着车队往加油站走去。关于撒路标这个有必要说明一下,这也是没办法,有的车队太长,后面人听不见引路人说什么,加油站又不能用喇叭,只好在路上草草做上标记告诉后面的人要沿着标记走,也因此,去加油站的路上绝对不能走回头路或转圈,不然后面的人会懵圈。

等车子到了指定位置之后,一群人就开始七手八脚地给车加油了,这个时候引路人会站在车子旁边看着车子,一边数着加了多少下,一边把事先准备好的米啊钱啊什么的往车子周围撒。这里要说一下,为什么不是车主给钱呢?这也是为了安全,因为早些年出现过车主跟加油站因为钱的问题起了冲突,发生了一些事故,后来加油站就不直接跟车主收钱了,改由引路人代付。而把钱撒在地上是为了让大家都看见,防止引路人吃回扣,所以钱米是必须要撒完的。

等车子加好油之后,大家都累了,就先回车主家吃饭,但是很多人吃了饭直接就走了,导致车子没人往回来抬了,所以有的人为了防止车子被偷,就会在车子旁边立个牌子标明,这种车子一般能保存较长时间,而那些不太上心没立牌子的,往往过不了多久就没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