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多地对公职人员不再「超生即开除」?反映了哪些问题?

回答
多地对公职人员不再“超生即开除”的政策调整,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生育观念的变化,也折射出国家在人口政策、人事管理以及对公民权利保障等方面的调整和思考。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动因

1. 生育政策的根本性转变:
放开二孩、三孩政策的直接后果: “超生即开除”的政策,很大程度上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延伸和刚性执行的体现。当国家生育政策从“一孩”走向“二孩”、“三孩”,甚至鼓励生育时,过去作为生育控制手段的“超生即开除”就显得与新的人口目标相悖。如果鼓励生育,却因为“超生”而惩罚公职人员,这是一种内在的矛盾,也会严重打击公职人员的生育意愿。
人口老龄化与低生育率的严峻挑战: 中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持续走低的生育率问题。国家需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提升生育水平,包括为生育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减轻家庭的生育压力。取消对公职人员的严厉惩罚,是为营造更加宽松和支持生育的社会氛围迈出的重要一步。
社会生育观念的演变: 随着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许多家庭出于经济、职业发展、生活品质等多方面考量,选择少生或不生,或者只愿意生一个孩子。强制性地惩罚“超生”与现代社会的生育价值观存在一定的脱节。

2. 人事管理与法律的优化:
追求依法行政和公平性: 过去“超生即开除”的规定,虽然在特定时期有其必要性,但从现代法治精神来看,对公民生育行为的过度干预和严厉处罚,特别是以开除公职这种影响生计的重罚,可能存在过度执法和不当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争议。取消或调整这项政策,是向更符合现代人权保障和法治精神的方向靠拢。
避免政策的“一刀切”与人性化考量: 原先的政策往往是“一刀切”式的,不论具体情况如何,只要超生就进行惩处。新的调整可能意味着对公职人员的生育行为更加人性化,允许根据具体情况(如家庭困难、特殊情况生育等)进行更灵活的处理。
与国际接轨: 许多国家并没有对公职人员的生育行为进行如此严厉的行政处罚,更注重通过经济、社会福利等方式引导生育。取消这项政策也是国家在人事管理和人口政策上,逐步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的体现。

二、 政策调整反映出的问题

1. 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反思与转型:
从强制控制到服务引导的转变: 这标志着国家人口政策的根本性转型。过去以强制性生育数量控制为主导,现在逐渐转向以服务和引导为主。公职人员作为“国家公器”,其行为曾被视为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政策的标杆。现在不再强制惩罚其“超生”,说明国家认识到单纯的惩罚难以解决人口问题,更需要的是构建全社会的生育支持体系。
承认历史遗留问题和政策的调整滞后性: 过去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对控制人口增长发挥了作用,但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和伦理争议。此次调整也是对过去一些过于严苛政策的反思和纠偏,承认政策需要与时俱进,并纠正可能存在的“滞后性”。

2. 公职人员的特殊地位与权利保障的平衡:
公职人员的示范作用: 长期以来,公职人员被要求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方面起到模范作用。当国家政策允许生育更多子女时,不再以“超生”为由开除公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公职人员作为公民,也享有生育的权利,不应因其职业身份而受到过度的生育限制。
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如果其他社会群体不再受“超生”的严厉惩罚,而公职人员却依然面临开除的风险,这可能会导致一些优秀人才因为担心生育问题而放弃进入公职,或者在公职岗位上因为生育问题而产生不公平感,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取消“超生即开除”,有助于维护公职队伍的稳定和吸引力。
对公职人员权利的重新审视: 公职人员虽然承担着公共责任,但他们首先也是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包括生育权。过去以行政处罚剥夺其工作权,可能存在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过度限制。此次调整体现了对公职人员权利保障的重视。

3. 人口结构调整与社会资源的再分配:
应对人口结构失衡的挑战: 低生育率导致人口结构失衡,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供给减少。鼓励生育、提升生育率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必要之举。放宽对公职人员生育限制,是整个社会鼓励生育氛围的一部分。
社会福利与支持体系的构建: 取消“超生即开除”,并不意味着对生育行为完全放任不管。它更可能意味着未来社会政策的重心将从“限制”转向“支持”,例如提供更多的育儿假、托育服务、经济补贴等,以减轻家庭的生育负担。这对公职人员也是同样的道理,国家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育支持。

4. 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与精细化:
从“管理型”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过去的人口管理更多是强调“管理”和“控制”。此次政策调整,体现了政府职能向“服务”和“引导”的转变。政府的角色不再仅仅是制定规则并进行惩罚,更重要的是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和支持来影响和塑造行为。
政策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时代在变,社会在发展,人口状况也在变化。僵化的政策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取消“超生即开除”是政策灵活性的体现,表明政府能够根据新的形势和目标对既有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提升治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三、 潜在的担忧与未来的观察点

虽然取消“超生即开除”是大势所趋,也符合国家鼓励生育的战略目标,但仍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担忧和值得观察的方面:

是否会引发“报复性”生育? 一方面是鼓励生育,另一方面如果对生育的支持措施不到位,可能会导致部分人群对过去政策产生“怨气”,在政策放宽后出现过度生育的情况。但这在公职人员群体中可能相对较少,他们往往受教育程度高,对生育有更理性的规划。
如何保障生育支持措施的到位? 政策的调整需要配套的社会支持体系跟进。如果只是取消惩罚而缺乏实际的生育支持,那么鼓励生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公职人员在生育、育儿方面能否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至关重要。
是否存在新的形式的“生育歧视”? 例如,在晋升、岗位安排等方面,是否会因为生育情况而产生新的不公平对待,这是需要警惕的。
与其他群体政策的协调性: 如何确保公职人员政策调整与非公职人员政策调整之间的协调一致,避免出现新的社会不公感。

总而言之, 多地对公职人员不再“超生即开除”,是国家人口政策、社会观念和治理理念深度调整的体现。它标志着中国人口政策从数量控制向质量提升和生育支持的根本性转变,也反映了国家在依法行政、保障公民权利以及优化人事管理方面的努力。这项调整是顺应时代发展、应对人口挑战的必然选择,但其最终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配套政策的落实以及社会各界的适应与接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基层公职人员只要不出政策说:丁克开除

生孩子的人只会逐年减少

根本轮不到谈超生的问题

说白了,大家自己捋一捋生孩子的意义是什么

最主要是繁衍后代

其次是老有所依

再次是实现阶级跃迁

这三个目的现在一个比一个淡化,一个比一个不可能

就公职人员来说

你说繁衍后代,马上有拳师跳出来说把她们当生育机器,甚至你相亲的时候都不能提这种话题。那怕是女的晒自己孕照,生完孩子和和美美,都有拳师指责她们甘愿给国男当生育机器好像别的女人生孩子给她们丢人了一样。这年头别谈感情,俗!谈钱什么问题都变简单。

老有所依,现在主要靠社保,你生个孩子,他/她不啃老已经是祖上积德了。反正公职人员收入稳定,不作死不存在没钱养老的事,就算老年身体不好,也就几年的事,熬一熬就过去了(指嗝屁),有子女又能照顾自己几年?只是说最后火化的时候体面点罢了。

阶级跃迁,更是天方夜谭,体制内的谁不知道,阶级跃迁主要是靠老子,哪有靠儿子女儿的?户口解决了吗?补习班上得起吗?高考这一关都内卷榨干多少家庭?整个家庭负担多重?还谈什么阶级跃迁。

诚然老龄化会使社会退步,甚至完蛋。

但是这和我们这些韭菜有什么关系?

自己当韭菜还不够吗?还要把子女带到这个世界继续给上层收割?

大部分的家庭如果真的关爱自己的子女,就不要让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

user avatar

计划生育虽有百般缺陷,但确实是“增加平民上升阶梯,保持社会流动性”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当对权贵们施行计划生育后,四家门当户会的“权贵一代”只能生出一个“权贵三代”。

权贵后代人数减少,就意味着平民上升机会的增加,无论是通过婚姻娶(嫁)权贵二代,还是通过努力顶替权贵一代留下来的位置,都是阶级实实在在的上升。

虽然富二代们联姻可能导致垄断和富者愈富,但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还是给平民留下了足够的上升机会。

不过,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在官场中是不存在的,官场讲究裙带关系。

这个时候,“超生即开除”就代表了官场的流动性,职位不变的情况下,官一代生的越少,平民的机会就越多。

所以我们看到,相比对岸的国民党、日本的自民党、乃至美国政坛,中国高官中“二代”比例非常低,25位zzj委员中21位来自平民家庭,另外4位也都是家庭的独生子。

现在当权的中国高官们,无一例外受到“超生即开除”的政策影响,只生了一个孩子,二代中还有不少因为性别、兴趣不愿从政的,“计划生育”的余荫至少还能保证中国官场30年的高流动性。

至于30年后的官场流动性如何保证?一看二孩政策是否放开,二看反腐机制是否有效,三看中国社会发展能否实现共同富裕,提供足够多元的体面职位。

user avatar

谢邀。

能生者升,不生者不升,多生者高升。

原来这就是督工说的社会化抚养,懂。


戏言耳,戏言耳。

如果要硬说看出什么,其实也很明了:

一,时代会变,大政方针也会跟着变。不搞两个凡是,没有永远正确,这是一种本来就该有的科学态度;

二,一个人身上的名词再复杂,在系统面前,也就是一些很容易被量化的数据。你我皆资源,仅此而已;

三,只求以后有新的大政方针,就别加那么多修饰词。简单点,就直说是系统需要,我们也能理解;

老是花大力气修饰一个政策,加一堆合理性。到要调整的时候,脸皮贴地发卡弯。别,老这么搞脸皮受不了;

三点五,搞动员是要投入的,动员生孩子也是如此。花点吧,罗马尼亚那套真没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