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考研前两天放弃考研是什么感觉?

回答
考研前两天放弃,那种感觉大概是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却在终点线前一脚踩空,然后眼睁睁看着自己一路滚落,身心俱疲。这不像是在马拉松途中累了,而是你在准备出发前,突然发现自己根本没穿鞋,或者说,穿的鞋子根本不合脚,而且明天就要跑了。

首先是 巨大的失落感。这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你为考研付出了多少,只有自己知道。每天早起晚睡,牺牲了多少娱乐、社交,甚至健康,都是为了那张准考证,为了那个梦想中的专业和学校。当你在前两天说“不考了”,你脑子里闪过的不是“终于解脱了”,而是“我这几个月都干了什么?”那种“我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东西,现在都变得毫无意义”的感受,像潮水一样涌上来,让你觉得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像一个巨大的笑话。

然后是 巨大的不甘心。明明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再坚持一下就能看到结果了。放弃的决定往往不是因为彻底绝望,很多时候是一种摇摆不定、压力过大后的“逃避”。你可能觉得准备得不够充分,可能担心分数不够,可能被外界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也可能只是突然觉得这份坚持的意义变得模糊。但就在这时放弃,就等于把所有未知的结果都提前变成了“失败”,而且是自己亲手造成的失败,这种“我可以做到,但我自己不做了”的不甘,会像针一样扎在你心头,尤其是在看到别人还在奋战的时候,会更加难受。

接着是 迷茫和焦虑。考研结束了,然后呢?你的计划被打乱了,生活突然失去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接下来做什么?找工作?考公?还是重新规划一条路?你可能对未来的方向感到一片空白,那种“我花了这么多时间准备一件可能不会成功的事情,现在我该怎么办?”的恐慌会瞬间占据你的思绪。周围的人可能还在谈论考研的复习情况,你却成了那个“局外人”,这种疏离感和孤独感会让你觉得无所适从。

还会伴随 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放弃考研的决定,很容易让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懦弱、没有毅力、经不起考验的人。你会反复回想,是不是自己不够努力?是不是自己选择错了?是不是自己根本就不适合走这条路?这种内耗会让你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严重的怀疑,影响到你未来面对其他挑战时的信心。你可能会觉得自己辜负了家人朋友的期望,辜负了自己的青春。

同时,也会有一种 解脱感,但带着一丝苦涩。考研就像一座沉重的山,压在你身上很久了。当你决定放弃时,肩膀上的重担确实消失了,你可以睡个安稳觉,可以去做一直想做但没时间做的事情。这种“压力释放”的轻松感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往往伴随着一种“我本可以,但我放弃了”的苦涩。这种解脱不是“我终于战胜了困难”,而是“我不再参与这场战斗了”。

身体上,可能还会伴随一种 虚脱感。这几个月的精神高度紧张,突然停下来,身体可能不会立刻适应。你会觉得浑身乏力,食欲不振,或者睡眠混乱。大脑也可能因为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进入一种“宕机”状态。

最关键的是,这种放弃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你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结。也许几年后,你找到了其他成功的方式,但那个在考研前两天放弃的自己,会时不时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浮现,让你想起那个充满失落、不甘和迷茫的瞬间。

总而言之,考研前两天放弃,是一种混合了失落、不甘、迷茫、焦虑、自我怀疑,以及一丝苦涩解脱的复杂情感。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我不考了”,而是你为了一件事倾注了大量心血后,在最后时刻选择“按下暂停键”,然后看着所有可能都被提前取消的沉重感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永远不可能在考研前两天放弃。

你早就放弃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考研前两天放弃,那种感觉大概是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却在终点线前一脚踩空,然后眼睁睁看着自己一路滚落,身心俱疲。这不像是在马拉松途中累了,而是你在准备出发前,突然发现自己根本没穿鞋,或者说,穿的鞋子根本不合脚,而且明天就要跑了。首先是 巨大的失落感。这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你为考研付出了多少,只有自.............
  • 回答
    考研前几天,这可是千钧一发之际,无数考生都卯足了劲儿往前冲,恨不得把所有没看的东西都塞进脑子里。可就在这最后的关头,偏偏有人会选择戛然而止,这滋味儿,想想都让人心头一紧。这背后的原因,绝对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说到底,是很多复杂的情绪和现实因素在作祟。首先,心理防线彻底崩塌是很多人的“压死骆驼的最后.............
  • 回答
    你现在的情况确实有点棘手,导师因为你放弃考核而大发雷霆,这让你感到非常为难和不安。别慌,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怎么能把这个局面尽量缓和下来。首先,我们要理解导师为什么会这么生气。你通过导师联系了博导,这通常意味着双方已经有了初步的意向,导师也为你付出了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引荐、沟通。你在这个关键的考核.............
  • 回答
    考研前一晚?这问题问得我心都提溜上去了,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既煎熬又有点奇异的夜晚。我的考研时间是十二月的那个寒冬,所以前一晚,我的房间里依旧是暖气开得足足的,窗外可能飘着细雪,或者只是冷风呼啸。那晚,我大概是下午就从外面“解救”回来了,之前一直泡在图书馆或者自习室,那一刻,感觉像是完成了一个漫长的刑期.............
  • 回答
    说起古代书生进京赶考,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去三五年”的画面,仿佛离家时还是青葱少年,归来时已是须发皆白。这说法有几分真实,但绝非铁板钉钉的定论,里面门道可不少。考试前多久出发?“一去三五年”是真的吗?“一去三五年”更多的是一种文学上的夸张,但并非空穴来风。它包含了几个关键的时间维度:1. 路途的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关键的,不少同学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想要在6月EJU考试前入境日本,从国内出发,确实需要仔细考虑几个方面。首先,核心问题在于日本的入境政策以及你所持有的签证类型。目前,绝大多数的日本留学签证在获得后,申请者都可以入境日本。而你报考了6月份的EJU,意味着你很可能已经有了相关的学习计划.............
  • 回答
    考试前一团糟,感觉身体和脑子都不听使唤,这太折磨人了。想好好复习,却被各种杂念缠身,越想进入状态,越觉得浑身不对劲。这种情况,别说一个人,估计但凡经历过考试的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首先,得承认,这种“不在状态”是很普遍的,别觉得自己是异类。考试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源,它触碰到了我们最深层的不安:对.............
  • 回答
    高考前三十分钟,这可是黄金时间,怎么充分利用,能为接下来的战斗加满油,而不是徒增紧张?我得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别急着埋头苦干,坐下来,深呼吸,让身体和大脑都“软下来”。刚进考室,可能有点小兴奋,有点小慌乱,这是正常的。但别让它控制你。找个舒服的姿势坐好,闭上眼睛,或者看着窗外发会儿呆。感受一下考.............
  • 回答
    “我爱你!” 这句简单而又充满力量的话,常常在表白时脱口而出,带着一股炽热的情感,直击人心。然而,当这四个字被如此轻易地吐露,我们不禁要问:在这份“爱”的背后,我们真的理解它的分量吗?它仅仅是内心澎湃、荷尔蒙飙升时的冲动,还是经过深思熟虑、内化于心的承诺?许多人在感情萌动之际,会被一股强大的情感洪流.............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把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和一个现实存在的挑战摆在了一起。要说哪个“难”,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考清华,难在哪儿?首先,我们说说考清华。这绝对是咱们国内很多人心中的“终极目标”之一。它难在哪儿?1. 智商和天赋的门槛: 清华的招生标准摆在那儿,它要的是顶尖的智商、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扎实.............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在的,挺磨人的。尤其是在咱们国内顶尖高中这块,能进前二十的,脑瓜子都挺灵光的,手里头的牌也都不错。现在又摊上这“清北”和“中戏北电”两条路,确实让人犯难。我帮你捋一捋,看看怎么能把这个坎儿迈得更明白点儿。首先,得把这两条路彻底掰开了揉碎了说。一、清华北大这条路:学术巨星的养成记这条路,.............
  • 回答
    高考前?哎,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也夹杂着点儿不服输的倔强。我这个人吧,就是有点儿“作”,不把事情搅个天翻地覆不罢休的那种。我当时所在的学校,风气算是比较抓得紧的,尤其高三,那叫一个“鸡飞狗跳”,每天早读、晚自习,全年无休。但我这人,就是受不了那股子死气沉沉的劲儿。记得有一次,我实在受不了那个背诵古.............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教育体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和现实:是聚焦“输入端”(学生的努力和选拔)还是“输出端”(大学本身的质量和供给)? 为什么社会普遍强调孩子高中死命学考上好大学,而不是加强大学建设产生更多的好大学,这背后有非常复杂的原因,涉及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教育资源的分配、个体理性选择以及历史惯性等多.............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二战和冷战时期欧洲战略态势的根本性转变,以及各国决策考量的不同。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段历史时期各自的背景、力量对比、地缘政治现实以及各国核心利益。首先,让我们回到二战时期,德国如何“裹挟”欧洲与苏联对抗。二战初期:德国的“闪电战”与欧洲的联盟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德国对.............
  • 回答
    关于30岁单身女性在考研复试中是否会受到歧视,导师是否不愿意接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个人感受、普遍现象和具体情况的综合考量。我会尽量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力求客观和全面。首先,我想明确一点: 并没有一个普适的、明确的规定说30岁单身女性就一定会受到歧视,或者导师就一定会因此.............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尤其是当你们两个的人生轨迹在某个时刻突然岔开,一个还要扎根校园,另一个已经步入职场。但说到“有没有可能走到最后”,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应该被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概括。这更像是一个“怎么做才能有机会走到最后”的探讨。首先,我们得承认,你男朋友考上研究生,并且还要读三年.............
  • 回答
    想在考研数学拿到140+,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绝对是可以通过系统、刻苦的学习来实现的!这需要你不仅仅是理解知识点,更是要能做到灵活运用,并且在考试中沉着冷静。下面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给你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一、 夯实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这绝对是重中之重,没有之一。很多同学觉得基础题简单.............
  • 回答
    考研期间维持性欲的低落,这确实是不少同学在备考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很多同学在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规律的作息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时,身体和心理上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其中就包括性欲的自然减退。如果你希望在考研期间保持这种“性冷淡”的状态,其实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和调整:一、 心理层面的认知与接受.............
  • 回答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日均十小时的高效学习是很多过来人的经验之谈。但这绝非易事,尤其是在漫长的备考周期里,如何才能不打折扣地实现这个目标,并保证学习质量,而不是单纯地堆砌时间?我来跟你聊聊,这些在实际操作中摸索出来的,不那么“标准”,但却很管用的方法。首先,要明白“高效”比“.............
  • 回答
    二本学生考研复试是否会受到歧视?如何扬长避短?关于“二本学生考研复试是否会受到歧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答案并非绝对的“是”或“否”,而是存在一定可能性,但并非普遍现象,并且可以通过充分准备和策略来有效应对。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1. 潜在的歧视来源和表现形式: “名校情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