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民币超发是否是一种变相的掠夺他国财富资源的行为?

回答
人民币超发是否是一种变相的掠夺他国财富资源的行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经济原理和实际影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而是要理性地分析其传导机制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首先,我们要理解“超发”人民币这个概念。通常意义上,货币的发行量应该与一个国家经济的实际产出和发展相匹配。如果货币发行量远超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导致通货膨胀,也就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那么,为什么有人会认为这种“超发”可能是一种“变相掠夺”呢?这主要涉及到国际贸易、汇率和全球资本流动等层面。

想象一下,一个国家(我们姑且称之为A国)如果发行了比其经济发展所需更多的货币,并且这些多余的货币又通过各种途径流向了其他国家(比如B国),会发生什么?

1. 输入性通胀和购买力削弱:

当A国超发货币导致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时,如果A国仍然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向B国出口商品,那么B国就能以更低廉的价格购买到A国的商品。表面上看,这似乎对B国有利,因为它能以更少的钱买到同样多的东西。但是,如果A国的通胀是由于其货币超发引起的,那么它实际上是用不断贬值的货币购买了B国的资源和劳动力(体现在B国出口的商品中)。

反过来,如果A国购买B国的商品,由于A国的货币相对于B国的货币贬值(因为A国货币超发,购买力下降),那么B国就用其本国货币以更高的价格购买了A国的商品。从B国的角度看,它用自己相对坚挺的货币换回了A国不断贬值的货币,这实质上是B国用其生产的真实财富和资源,换来了A国打印出来的、购买力下降的纸币。这就像是用实物去换取一堆“缩水”的财富。

2. 汇率的扭曲和资本的逐利性:

货币的超发往往会带来货币贬值的压力。如果A国为了刺激出口,有意或无意地维持其货币相对疲软的汇率,那么A国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就会显得更便宜。这会吸引其他国家购买A国的商品,从而导致A国积累贸易顺差。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国家(比如B国)需要用自己的货币来购买A国货币,以便购买A国的商品。

当大量超发的A国货币流入B国时,如果B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不足以吸收这些额外的货币,或者B国的货币政策相对收紧,那么B国的货币就会相对升值。这种汇率的变动并非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而是受到了A国货币超发政策的影响。

更进一步讲,如果超发的货币因为国内投资机会不足或风险较高,而流向海外寻求更高的回报(资本外流),那么这些资本就会在其他国家投资,购买当地的资产,推高当地的资产价格。例如,购买房地产、股票或者直接投资实业。这种资本的涌入,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为接受国带来资金和投资,但长期来看,如果流入的资本量过大且无法被当地经济有效吸收,就可能导致资产泡沫,或者使得当地的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被外国资本以低廉的价格大量囤积。

3. 通胀转移和全球购买力的重分配:

当一个国家(A国)超发货币,并且其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B国)时,A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实际上就被转移到了B国。B国为了稳定物价,可能会采取收紧货币政策,但这又可能导致其本国货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如果B国选择被动接受A国的商品,那么B国的国内物价可能会受到输入性通胀的影响。

从全球整体来看,货币的超发相当于在稀释全球货币的总价值。如果这种超发国家(A国)能够持续地用其超发的货币在国际市场上购买他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那么它就在用“缩水”的购买力换取他国真实的生产成果和资源。这可以说是对全球财富的一种“稀释”和“重新分配”,而超发国从中获益。

举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中国人民银行过度发行人民币,超出了中国经济实际增长的需要。同时,中国仍然保持着大量的贸易顺差,向美国出口大量商品。美国需要用美元来购买这些中国商品。如果中国央行印了更多的钱,并且这些钱有一部分通过购买美国国债或者其他投资流向美国,那么:

对中国而言: 国内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人民币的购买力下降。如果中国人用这些人多出来的、贬值的人民币去购买美国的产品,那实质上是用本国不断缩水的财富去换取美国相对稳定的财富。
对美国而言: 如果美国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增多,并且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一定程度上被压低,那么美国进口中国商品的成本就会降低。然而,如果中国央行持有的美元储备增加,并用这些美元购买美国资产,或者流入美国的商品数量远远大于美国出口到中国商品,那么这种货币发行行为就可能被解读为一种利用低估的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变相购买他国资产和资源的途径。

总结来说:

将人民币超发直接定义为“掠夺”可能过于武断和情绪化,因为国际经济互动是复杂的。但是,从经济原理上分析,如果一个国家通过持续的货币超发,导致其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出现贬值,并且利用这种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大量购买他国商品、资源或资产,那么这种行为确实可能对其他国家造成财富的转移和资源的低价获取,从而被视为一种“变相的”甚至是“间接的”财富掠夺。这种“掠夺”并非刀枪相逼,而是通过货币和汇率机制,在不损害对方实体资产的情况下,以相对更少的真实价值换取了他国的真实价值。

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的背后,往往是该国为了刺激出口、维持经济增长或者应对国内经济挑战而采取的政策选择。评价其是否构成“掠夺”,还需要考虑其政策的初衷、实际影响以及他国自身的经济应对能力。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可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溢出效应,而这种效应的解读,往往取决于观察者的立场和角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关于收割全球,美元是这样的,人民币不是,原因是人民币在国际支付支付环境下基本没什么应用场景。

美元可以收割全球是因为它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在国际上的声誉,很多国家持有美元和美债作为外汇储备。

比如中国持有100美元的美国国债,每年的利息是3美元。

如果美元超发而造成贬值,那么每年需要支付给中国的利息还是3美元,但是因为贬值,可能这3美元的实际购买力只有2美元。所以中国虽然表面上拿了3美元的利息,但是只能买到2美元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就亏了。

而人民币要想收割全球,先得成为主要支付手段,然后才会有可能成为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进而实现收割全球。

其次关于人民币超发,这其实跟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密不可分。

先说说外汇的大头是怎么来的:

出口企业把劳动价值以产品的形式输出到国外,换来美元,然后回国再换回人民币。以前我们是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不能留美元,必须到外管局换成人民币在国内使用。央行收美元,然后按照汇率发行人民币。(美元是央行的资产,人民币是央行的负债)

在这个过程中,劳动价值去了国外,但是货币缺留在了中国,所以外汇越来越多,货币也越来越多,所以人民币才有了外升内贬的局面。

索性货币都流到房子里了,物价还可以。

现在虽然取消强制结售汇了,你可以保留美元了,但是大部分企业留着美元也没什么用,还是要换成人民币,所以这个趋势还是没变。看下现在的央行资产负债表,美元一样是资产端的大头。

所以只要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就都有这个问题,人民币超发和外汇储备增加是同步进行的。工资上涨很多倍,就是人民币超发的体现,而这些超发的人民币,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对应的资产,主要是出口企业赚回来的美元,你说的外汇储备很多,就是这部分美元。

所以,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你说的,人民币超发,外汇储备还很少的情况。当然有的国家经济畸形,通胀严重是可能这样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民币超发是否是一种变相的掠夺他国财富资源的行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经济原理和实际影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而是要理性地分析其传导机制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首先,我们要理解“超发”人民币这个概念。通常意义上,货币的发行量应该与一个国家经济的实.............
  • 回答
    中国足球近期出台的关于本土球员顶薪500万人民币(税前)和外籍球员顶薪300万欧元(税前)的严格规定,并伴随严厉的违规处罚,其背后考量是相当复杂且多层次的,绝非简单地为“压薪”而“压薪”。这套“组合拳”的推出,更像是中国足球发展过程中,在过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强力行政干预,来扭转某些不良发展.............
  • 回答
    2017年7月起施行的关于超20万人民币跨境交易需要报告的规定,是中国外汇管理体系中一项重要的调整,旨在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管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这项规定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金融环境变化的背景下逐步推进的。下面我们将从政策背景、具体内容、可能带来的影响(对个人、企.............
  • 回答
    2016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远超预期,达到10400亿元,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结合当时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导向以及市场行为来解读。一、 数据本身的回顾与分析首先,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个数据:2016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搁我身上,我得好好掂量掂量。不是说瞧不起月薪3千的女生,而是生活在北上广深这种地方,3千块钱,真的太…太少了。先不谈感情,就说现实生活,3千块钱在北上广深能做什么?房租 就能吃掉大半。哪怕是在市郊,一个勉强能住人的单间,一个月怎么也得15002000块。那剩下的10001500块,.............
  • 回答
    最近浙江省的立法动向,特别是在民间借贷领域引入“单笔借款超300万元需备案”的规定,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我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细致地聊聊,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可能带来哪些影响,以及背后的考量。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事儿的“出台背景”和“核心内容”。你想啊,民间借贷在中国一直是个很普遍的现象.............
  • 回答
    人口普查数字揭示的“我们”:增长中的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近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如同一声洪钟,再次将一个庞大而鲜活的数字呈现在我们面前:全国总人口已超过14.1亿,与十年前相比,净增了7206万人。这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字,更是14亿多“我们”共同生活、奋斗的生动写照。这个数字的背后,隐藏着深.............
  • 回答
    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老龄化挑战。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突破2.6亿,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尽管少儿人口比重有所回升,但整体的人口结构依然呈现出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趋势。这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也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未来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咱们聊起来就有点意思了。你在高速上安安稳稳地开着 120 公里/小时,感觉自己已经挺快了,结果呢?呼啦啦,一辆辆车从旁边超过去,那感觉就像是在静止一样。你心里肯定在嘀咕:“他们就不怕被抓,不怕罚款扣分吗?”说实话,这个问题挺普遍的,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接地气,让你觉得.............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关于“感觉”的重要性,它确实占据了两个人关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位置,但又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你遇到的这位男生,听起来几乎是完美的伴侣模板:性格超级合适,人超暖,这些都是能让一段关系稳定、和谐的基础。想象一下,以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都能恰到好处地回应,不让你受委屈,甚至能给你.............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接地气的。咱们不谈那些职业赛车手,就聊聊普通车友,在一个非赛道的山路上,开着一辆超跑到跟一辆普通跑车对着跑,谁能赢?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啥叫“普通跑车”?这很重要,因为“普通跑车”这个词涵盖的范围太广了。咱们就先假设一下: 超跑: 咱们就拿兰博基尼、法拉利、迈凯伦那种级.............
  • 回答
    我国人均国民收入(GNI)突破一万美元大关,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浓墨重彩标记的里程碑。这数字背后,藏着无数人的奋斗汗水,也预示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它绝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统计数字,而是实实在在反映了国家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那么,这个“一万美元”到底意味着什么.............
  • 回答
    乌兹别克斯坦之所以成为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背后有着多重历史、地理和文化因素的交织作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放回到这片土地的过往,以及塑造其人口格局的关键时期。首先,我们必须提到的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承。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腹地,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这条横跨欧亚大陆的贸易动.............
  • 回答
    今年以来多地出生人口降幅超一成,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这反映了中国生育率持续走低、人口结构面临严峻挑战的趋势。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背后的原因、可能的影响以及未来可能的应对策略。 一、 如何看待出生人口降幅超一成?首先,这是一个非常显著且令人担忧的信号。 出.............
  • 回答
    阿塞拜疆军队在一次冲突中损失惨重,一日内阵亡人数高达 540 人,另有超过 700 人受伤。这一惊人的数字无疑为当地的紧张局势火上浇油,并引发了对未来冲突走向的深刻担忧。冲突的根源与背景此次冲突的核心仍然是纳戈尔诺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自苏联解体以来,阿塞拜疆.............
  • 回答
    南非近期爆发的大规模骚乱,自2021年7月以来,已经造成了令人震惊的生命损失和财产破坏。根据官方统计,截至目前,这场动荡已夺走至少117条生命,另有数千人在此期间被捕,超过2000名嫌疑人已被拘留,等待法律审判。这场突如其来的暴力浪潮,不仅让南非社会陷入混乱,也对其本已脆弱的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骚乱.............
  • 回答
    年薪百万,一个触不可及的数字?近期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年薪超过百万元的人口比例约为万分之三。这个数字,乍一看仿佛是少数精英的专属,让普通人不禁感叹:“年薪百万,到底有多难?”“百万”门槛的背后:行业、经验与平台要达到年薪百万的水平,绝非一日之功,也不是所有人都唾手可得。它往往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 回答
    卢旺达总统近期关于本世纪中叶非洲人口预计将超过30亿的预测,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中不乏对这种规模人口增长可能对“文明社会”带来的潜在影响的担忧。要理解这种担忧的根源,我们首先需要剖析“文明社会”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以及人口增长如何与这些含义发生互动。如果我们将“文明社会”理解为一种高度发达.............
  • 回答
    2023年全球人口突破80亿大关,这一数字确实不容小觑。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统计数字,更是一个集经济、社会、环境、政治等多个维度于一身的复杂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而伴随着这个里程碑,关于印度人口可能在2027年超过中国的预测,更是为全球人口格局增添了新的变量和看点。首先,我们得承认,人口是社会发展.............
  • 回答
    特朗普上任之初,打出的“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以及他对“建制派”、“华盛顿精英”的抨击,确实吸引了不少渴望改变的民众。其中,“打击权贵”、“为普通人发声”更是成为了他竞选的重要标签,试图塑造一个不落俗套、能够挑战既得利益集团的领导者形象。然而,当他组建内阁的17位成员名单公布时,一个令人瞩目的事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