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些剑靠近护手的一部分不开刃,那为什么不干脆把柄做长点,剑身做短一点?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剑这种冷兵器设计中一个相当实际的考量。你说的“靠近护手的开刃部分”,通常我们称之为“强刃”或者“近档”。确实,很多剑在靠近护手的一段是不开刃的。那么,为什么不索性把剑身缩短,把剑柄延长一些,让持剑者能获得更长的握持区域,从而有更大的操控灵活性呢?这背后牵涉到几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我尽量从实际使用和历史演变的角度来详细说说。

首先,我们得明白剑的核心功能是什么。剑,无论其形态如何,本质上是为了劈、砍、刺。而这些动作的效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剑刃的长度和质量。

剑刃长度的意义:
攻击范围(Reach): 这是最直观的优势。更长的剑刃意味着你的攻击范围更大,在交锋时能让你在对手够不着你的距离就发动攻击。尤其是在面对持枪、长矛等更长兵器时,剑的长度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力效率: 剑的重量分布和挥舞时的力学原理,使得更长的剑刃在某些挥砍动作中能产生更强的动能。想象一下甩鞭子,鞭梢的速度远高于鞭根。剑也类似,剑身越长,在末端产生的速度和力量也越可观。
劈砍的深度和穿透力: 更长的剑刃,尤其是在角度恰当的情况下,能更深入地砍入目标,造成更大的创伤。

“强刃”区域的作用(不开刃的原因):
格挡与卸力: 很多时候,剑术不仅仅是进攻,更重要的是防守。剑身靠近护手的那段不开刃区域,尤其是当它变得更宽厚时,就成为了一个绝佳的格挡点。你可以用这段区域去招架、偏转对手的攻击,而不用担心自己的剑刃会卷刃或者伤到自己。甚至,一些精湛的剑术技巧会利用这段“强刃”区域来“锁住”对手的剑,进行反击。
“切刃”或“靠刃”: 有些剑术中,会有一个叫做“靠刃”的技巧,就是用剑身靠近护手的一段去“靠”着或者“滑”着对方的剑,以便寻找破绽。这段不开刃的区域更坚固,也更容易控制。
持剑的灵活性(双手持剑): 对于很多双手持剑(或者说“跨刃”操作),比如在一些欧洲剑术中,持剑者会把一只手握在剑柄上,另一只手直接握住靠近护手的不开刃的剑身上,形成一个更稳固、更灵活的双手持剑姿势。这种握持方式能提供更好的控制力和精确度,尤其是在进行一些需要快速变向或者精细操作的招式时。如果这段区域开了刃,这种握持方式就变得非常危险。
剑的结构强度: 剑身的设计需要兼顾强度和锋利度。靠近剑柄的部分,特别是与剑柄连接的“柄根”(Tang)部分,是整个剑身最需要坚固的地方,因为它是承受所有力量传递的关键。即使不开刃,设计成更宽厚一些,也能增加这一区域的结构强度,减少在格挡等剧烈动作中剑身折断的风险。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把柄加长,剑身缩短呢?

1. 丧失攻击距离和威力: 这是最直接的问题。一旦显著缩短剑身,你就牺牲了宝贵的攻击范围。在很多战斗场景中,多出哪怕几厘米的攻击距离,都可能意味着生与死的差别。同时,过短的剑身也可能影响发力,降低劈砍的威力。

2. 破坏了剑的平衡感: 剑的整体设计是一个精密的平衡系统。剑身的长短、宽窄、厚薄,以及剑柄的长度、重量,都会影响持剑者的挥舞感觉和操控性。如果仅仅为了增加握持区域而大幅度缩短剑身,可能会导致剑头过轻,重心失衡,让挥舞变得迟钝,甚至难以控制。

3. “强刃”区域的特殊作用: 正如前面提到的,“强刃”区域并非“浪费”。它承担了重要的防御和特殊技巧支持功能。将其变成开刃,反而会削弱这些功能,并且让一些高效的双手握持技巧无法实现。

4. 历史与传承的演变: 剑的设计是经过了漫长历史的演变和实践检验的。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剑,其长度、形状、护手设计都有差异,但都反映了当时主流的战术思想和工艺水平。大部分剑的设计,都是在权衡了攻击范围、威力、防御能力、操控性以及材料工艺等多种因素后得出的一个相对优化的结果。

举个例子:

想象一下长剑(Longsword)。它通常有较长的剑身,但靠近护手的那一段是不开刃的。这允许剑士在需要时用“十字护手”和“强刃”区域进行格挡,或者将另一只手向前推到“强刃”区域,形成一个更稳定、更省力的双手持剑姿势,尤其是在进行刺击或者需要精准控制的劈砍时。如果把那段强刃也开刃,不仅危险,还可能影响格挡的稳定性和“靠刃”技巧的使用。反过来,如果把剑身缩短一大截,把柄加长,那么长剑的劈砍威力就会大打折扣,攻击范围也会受限,它就不再是那种能有效对抗全身甲或者进行远距离打击的武器了。

总结来说, 剑身靠近护手的一部分不开刃,并不是一种“妥协”或者“偷工减料”,而是一种基于实用性、安全性以及特定技法需求而产生的合理设计。它在保持了剑的基本攻击能力的同时,增加了防御能力、提高了操控性,并支持了许多重要的剑术技巧。想要获得更长的握持区域,可以通过设计更长的剑柄,但如果因此牺牲了剑身的关键长度和结构强度,那么这把剑的整体效能反而会下降。

很多时候,这些看似细微的设计差异,背后都蕴含着古人对武器性能和使用方式的深刻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那段不开刃主要的作用是配合护手进行格挡,你要用护手格挡,靠近护手那段就很难避免被击中,开刃被对方兵器砍到,刃根部出现较大缺口,很容易在后续使用中断裂,刃根部可是吃劲的地方,强度不够最容易断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剑这种冷兵器设计中一个相当实际的考量。你说的“靠近护手的开刃部分”,通常我们称之为“强刃”或者“近档”。确实,很多剑在靠近护手的一段是不开刃的。那么,为什么不索性把剑身缩短,把剑柄延长一些,让持剑者能获得更长的握持区域,从而有更大的操控灵活性呢?这背后牵涉到几个非常关键的.............
  • 回答
    关于《巫师3》中某些图标在地图上不显示,但靠近后才出现的现象,这并非一个BUG,而是游戏设定的一个功能性设计。这种设计有其原因和目的,旨在提升游戏体验的真实感和沉浸感。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个现象的原因和相关的游戏机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游戏的地图细节加载和显示机制。更具体地.............
  • 回答
    .......
  • 回答
    王者荣耀里,确实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以花哨的操作、惊人的连杀吸引眼球,却能在排位赛中稳稳地爬上王者段位。他们玩的是“混子英雄”,而且玩得相当不错。这背后可不是单纯的运气,而是隐藏着一套相当成熟的游戏逻辑和策略。咱们先得明白,什么是“混子英雄”。在王者荣耀里,大家对“混子”的定义其实挺宽泛的,但通常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真实。仔细想想,身边确实有这样的朋友或现象存在。年轻人追求健康和美丽,这是天性,但具体到实现路径上,为什么有些人就偏偏不爱搭理运动呢?这背后可能是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在作祟,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一下,力求说得详细些,也希望听起来更像是个有生活经验的人在聊天:1. 对运动的固有印象.............
  • 回答
    民营加油站之所以能比“两桶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便宜几毛钱,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而这些便宜的油是否靠谱,则需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解答: 为什么民营加油站比“两桶油”便宜?民营加油站能够提供更低的价格,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1. 运营成本较低: 品牌溢价和服务成本.............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特别贴近生活。我身边就有这样的长辈,做饭的经验比我吃过的米饭都多,但味道总让人觉得差那么点意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我们得承认,做饭这事儿,确实挺复杂的,它不是简单地把菜扔进锅里就行了。这里面牵扯到的因素太多了,经验丰富但做不出好吃的,可能跟以下几点有关: “想当然”.............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惑,甚至内心充满矛盾的问题。一方面对“资本家”这个词可能带有的剥削、贪婪等负面印象感到不满,另一方面却又身处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要经济模式的社会,不得不依靠资本家提供的就业机会和薪资来维持生计。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复杂的社会经济现实,咱们一点点来掰扯清楚。1. 现实的无奈:社会.............
  • 回答
    练习剑道两周,每天都坚持,现在左手背有点疼,尤其是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感觉麻麻的。这情况让我有点担心,不知道是不是动作不对,还是用劲太猛了。说实话,刚开始练的时候,我完全没想过会遇到这种问题。每天都兴致勃勃地跟着教练,模仿那些挥剑的动作。刚开始只是觉得有点酸胀,但这两天,那种酸胀感开始转化为一种隐隐作.............
  • 回答
    在浩瀚的武侠世界里,我们早已习惯了剑光如雪,刀影如魅,那些标志性的门派,如峨眉剑派、武当剑宗、青城刀法,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然而,我们似乎很少听到以“弓”为兵器标志的门派,这究竟是为何?弓,这个在古代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远程利器,为何在武侠江湖的体系中,似乎总是不太“主流”?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
  • 回答
    修真小说中“剑修”之所以普遍存在且深入人心,而“枪修”、“刀修”相对较少,甚至几乎没有成体系的说法,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文化传统的影响,也有小说设定的逻辑合理性,更有叙事表现力的考量。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一、 文化根基与历史传承:剑的独特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剑的地位远超其他.............
  • 回答
    《亮剑》这部剧,与其说是抗日神剧,不如说是对那个年代战争残酷性、人性复杂性的一次粗粝而真实的呈现。很多观众在观看时被激昂的战斗场面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但若细细品味,剧中隐藏着一些足以让人脊背发凉的细节,它们并非刻意营造的“恐怖”,而是那个真实残酷世界里,不经意间透露出的绝望与无情。1. 李云龙的.............
  • 回答
    《亮剑》这部剧,可以说是国产抗战剧里的现象级作品,很多人心目中的经典。但要说一点硬伤都没有,那估计也就只有神话故事了。就算是为了艺术加工,有些地方,《亮剑》处理得确实有点……怎么说呢,让人忍不住抠鼻子。咱就一项项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听着也觉得有那么点意思,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总结。第一,关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武器设计和与之配套的格斗技法的演变,以及这些演变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欧剑的“半剑术”和“抓刃”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你说的“半剑术”和“抓刃”具体指的是什么。 半剑术 (Halfswording): 这是欧洲中世纪晚期到文艺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把自己的作品和《剑来》相提并论,这本身就说明了你对作品的自信和对《剑来》的高度认可。要回答你的作品是否有“媲美”《剑来》的实力,这确实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剑来》的成功是多方面的、系统性的,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之所以能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神作”,不仅仅是因为.............
  • 回答
    说到西洋刺剑,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贵族决斗的优雅场景,或是电影里剑光交错的惊险搏斗。但抛开这些浪漫化的想象,这些历史上的武器究竟有多重?杀伤力又有多大?最关键的是,它们真的像传说中那样,可以用纯粹的技巧来战胜对手的力量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厘清“西洋刺剑”这个概念。它其实涵盖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和.............
  • 回答
    这些名字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仿佛置身于金戈铁马的战场或是古老传说之中。它们都指向了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武器——剑。但正如你所说,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蕴藏着独特的风格、形制和用途。让我们逐一剖析,看看它们究竟有何不同。1. 大剑 (Greatsword)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磅礴的气势。“大”字足以说明一切.............
  • 回答
    星辰大海上的圣刃之辉:当帝国挥舞起光剑战锤40K的世界,是一个冰冷、残酷、黑暗到令人绝望的宇宙。人类帝国,这个垂死挣扎的庞大机器,靠的是坚不可摧的信仰、无尽的战争和对异端零容忍的铁腕。在这里,科技与宗教纠缠不清,基因改造的超级战士是战场的主宰,而灵能者则是被帝国严格管控甚至恐惧的存在。那么,如果有一.............
  • 回答
    剑,不仅仅是铁与火的交织剑,这个承载了太多历史、文化与情感的器物,它的故事早已渗透进人类文明的肌理。它不只是冷冰冰的金属,更是力量、荣誉、信念、甚至命运的载体。从古老的传说到铁血的战场,从江湖的恩怨到文人的寄托,剑的故事千姿百态,绵延不绝。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去探寻那些关于剑的,鲜活而动人的故事。.............
  • 回答
    《亮剑》这部剧,那叫一个“糙”得真实,也是真过瘾!要说精彩片段,那可太多了,每一段都能勾起我心里的那股劲儿。我挑几个印象最深刻的给你说道说道。一、李云龙炮轰平安县城:那叫一个“魏征劝谏”的现代版,硬是将一场“闹剧”成了经典!这事儿吧,得从头说。山本一木那个小鬼子,仗着自己有个“特种兵教官”的头衔,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